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研究"申糯3号"、"华甜糯2号"、"沪紫黑糯1号"、"江南花糯"等品种不同采收期对果穗性状及品质的影响,探索了糯玉米鲜穗最佳采收期。试验结果表明,"申糯3号"、"华甜糯2号"最佳采收期为授粉后20d;"沪紫黑糯1号"的最佳采收期为授粉后20~22d;"江南花糯"的最佳采收期为授粉后18~20d。  相似文献   

2.
为更好地掌握鲜食糯玉米“沪紫黑糯1号”的最佳采收时间,特进行不同采收期试验,结果表明,在授粉后24d采收鲜食糯玉米为最佳。  相似文献   

3.
糯玉米主要穗部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自育的20个檑玉米杂交种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鲜穗采收期和成熟期产量、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等穗部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出耔率、穗长、百粒重性状对鲜穗产量作用大。通径分析显示各性状对鲜穗产量作用大小顺序为:行粒数〉百粒重〉穗行数〉穗粗〉出籽率。在完熟期,穗粗、着粒深、百粒重对干籽粒产量贡献较大,进一步通径分析表明各性状对干耔粒产量作用排序为:百粒重〉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出耔率〉秃尖长〉着粒深。  相似文献   

4.
糯玉米鲜穗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了16个糯玉米新品种的11个主要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的关联度,结果表明.各性状与鲜穗产量的关联度排序依次为穗长〉穗粗〉鲜百粒重〉株高〉行粒数〉出苗至采收天数〉穗行数〉轴粗〉秃尖长〉鲜出籽率〉穗位高。因而,糯玉米的鲜穗产量与穗长、穗粗、鲜百粒重关系最为密切,与鲜出籽率、穗位高的关系最为疏远,与其他农艺性状的关系一般。  相似文献   

5.
以‘沪玉糯5号’(紧凑型)和‘沪玉糯2号’(平展型)为材料,研究了3种施肥方法对2种株型玉米产量和相关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品种在施肥方法A2下平均产量最高,为11 531 kg/hm~2;‘沪玉糯5号’的产量达12 997 kg/hm~2,极显著高于‘沪玉糯2号’(9 168 kg/hm2)。3种施肥方法在秃尖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出籽率方面差异不显著;2个品种在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出籽率、秃尖方面存在极显著差异,百粒重无显著差异。因此,适宜的尿素施用方法是苗期315 kg/hm~2,拔节期135 kg/hm~2;紧凑株型‘沪玉糯5号’产量显著高于平展株型‘沪玉糯2号’,性状表现好。  相似文献   

6.
糯玉米做为乳熟期采收鲜食的蔬果玉米,其穗长、穗粗、鲜穗重都有严格的分级标准,作者对引入的11个糯玉米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试验表明,中糯2号、BFN768、白糯2号农艺性状最好,其鲜穗长均为21 cm,级别均达到k级标准;鲜穗粗分别为4.75 cm、4.7 cm、4.6 cm;鲜穗重分别为344 g、325 g、250 g,级别达k级、k级、L级标准。  相似文献   

7.
福建甜玉米区试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8-2011年福建甜玉米区试品种资料分析,结果表明,鲜果穗产量、出苗至采收日数、穗粗、行粒数、鲜百粒重、鲜出籽率年份差异不显著;株高、穗位高、穗行数年份间有差异;甜玉米产量与穗长、行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鲜百粒重、穗粗、出苗至采收日数、穗行数呈不显著正相关,与鲜出籽率、株高呈不显著负相关。甜玉米纹枯病发生普遍,病情较重,大斑病、小斑病、锈病中等发生,茎腐病、粗缩病轻发病。参试甜玉米品种品质平均得分83.35分,接近对照(粤甜3号,85.25分)。  相似文献   

8.
采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对2018年国家黄淮海地区鲜食糯玉米区试的18个组合15个农艺性状的分析,求得鲜穗产量和鲜籽粒产量主要农艺性状关联度,并对关联度进行排序。结果表明:鲜穗产量与各农艺性状的关联度的次序为鲜籽粒产量鲜百粒重穗长秃尖长穗粗穗行数籽粒深度双穗率空秆率行粒数出苗-采收鲜出籽率穗位株高,鲜籽粒产量与各农艺性状的关联度次序为鲜穗产量穗长秃尖长鲜百粒重双穗率穗行数空秆率穗粗鲜出籽率出苗-采收行粒数籽粒深度穗位株高。鲜穗产量与鲜籽粒产量关联系数最大为0.9。因此,在鲜食糯玉米育种中,不管是鲜食果穗型或籽粒加工型,都要高度重视产量因素,加强对穗长、鲜百粒重、秃尖长和穗行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沪紫黑糯1号”玉米的产量,保持其优良品质,笔者进行了该品种不同栽培方式及不同采收期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移栽方式能促进玉米生长发育,使玉米提早成熟,且及早上市,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授粉后第22~24天采收最佳,能提高玉米鲜穗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0.
采收期对糯玉米郑黄糯2号品质和鲜食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糯玉米品种郑黄糯2号的夏播适宜采收期,比较了5个不同采收期下郑黄糯2号的品质、酶活性及鲜穗产量。结果表明,采收期对郑黄糯2号籽粒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和鲜穗产量影响较大。随采收期推迟,粗蛋白、粗淀粉、粗脂肪含量增加,赖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减少;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多酚氧化酶活性先降低后升高;鲜穗产量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以授粉后24 d(即8月24日)采收鲜穗产量最高(15 492.36 kg/hm2)。兼顾品质、产量双重因素,郑黄糯2号最适宜采收期为授粉后24 d。  相似文献   

11.
This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changes in silk activity of two corn cultivars Xundan 518 and Yongyou 618 after silk emergence. Artificial pollination was conducted at different days after silk emergence, and the ear length, ear diameter,barren tip length, 100-grain weight, grain number per ear and grain weight per ear were measured at harves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the delay of pollination, the number and weight of grains per ear increased at first, peaked at D2 to D4, and decreased subsequently; ear diameter and 100-grain weight showed a downward trend. Correlat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grain number per ear and grain weight per ear were most closely correlated. Rapid silk extrusion and long-lasting silk activity proved that the two corn cultivars Xundan 518 and Yongyou 618 are tolerant to high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不同成熟期阶段收获玉米杂交种桂单0810母本桂39722的种子,并测量不同批次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及其种子发芽后3叶期幼苗的性状,探讨最佳种子收获期,为玉米单粒播种技术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母本桂39722授粉后43 d(即第5期)收获的种子的千粒重接近于最大值,发芽率最高;该期种子的幼苗的高度最高,简易活力指数最大,根干重和冠干重最大,发芽势最强;其根长、根数、根冠也较好,根冠生长协调,因此,从开始授粉日算起,有效积温达到780.7℃、穗位叶干枯时为鲜穗烘干法下桂39722的最佳收获时期,此时收获可有效地保证桂单0810种子生产过程中的最佳产量及种子质量.实际生产中,6批裸种种子13次抽样发芽结果为正常苗的89.00%~95.00%,平均为91.15%.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受高温天气影响,部分玉米品种出现不结实现象严重。本试验主要研究玉米新品种‘浚单518’、‘永优618’在当前气候条件下的花丝活力。通过对不同日龄花丝人工授粉,收获后统计2个品种的穗长、穗粗、秃尖、百粒重、穗粒数和穗粒重。随着花丝日龄的增大,两品种穗粒数和穗粒重先上升,在吐丝后2~4天达到最大值后下降;穗粗和百粒重呈下降趋势;两品种均在2天内完成花丝全部抽出苞叶。在对各性状的相关系数分析后发现穗粒数与穗粒重相关性最大。‘浚单518’、‘永优618’抽丝快,花丝活力持续时间长,在高温气候下,产量高,是耐高温型玉米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鲜食型糯玉米组合产量性状的决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乐素菊  王晓明  林绿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616-1617,1692
对鲜食型糯玉米42个组合产量性状进行相关和决策分析.结果表明:穗长、行粒数、穗粗、秃顶长和株高与单穗鲜重和单穗净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穗长与秃顶长和行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粗、行粒数、株高、穗长和穗位高对单穗鲜重和单穗净重有直接的作用;穗长、行粒数、穗粗和株高是提高杂交组合(F1)单穗鲜重和单穗净重的主要决定性状,穗位高则是主要限制性状.  相似文献   

15.
按 (P1 × P2 )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 ,分析了 9个新选玉米自交系的株高、穗位高、穗长、结实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出籽率、百粒重和产量等 10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根据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 ,筛选出优良自交系 2个和优良杂交组合 4个。遗传力估算结果表明 :株高、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的遗传力较高 ,选育自交系时 ,穗行数、行粒数可在早代进行选择 ;穗粗、百粒重的遗传力较低 ,宜在高代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6.
甜玉米产量相关性状的AMMI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AMMI模型分析方法对福建省2008~2011年连续4年甜玉米区域试验数据进行产量相关性状分析,结果表明:以基因型效应为主的有株高、穗位高、穗长、穗行数,以环境效应为主的有产量、出苗至采收日数、穗粗,以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为主的有行粒数、鲜百粒重;性状的稳定性以穗长、穗粗、穗行数最好,其次为出苗至采收日数、行粒数、鲜百粒重,第三为株高、穗位高,最差为产量;不同性状在不同生态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甜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和食用品质影响的主次关系,以24个甜玉米杂交组合为研究对象,对株高、穗位高、生育期、穗位叶长、穗位叶宽、穗长、穗粗、穗行数、秃尖长、单穗净鲜重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田间调查,对鲜穗食用品质进行了室内蒸煮、品尝与鉴定,并与单穗鲜净重和食用品质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单穗净鲜重与其他各性状的关联顺序为穗粗穗长穗位叶宽穗行数生育期穗位叶长穗位叶面积穗位高株高秃尖长,食用品质与其他各性状的关联顺序为穗位叶宽秃尖长穗位叶面积穗长穗位高生育期穗位叶长穗粗穗行数株高。在甜玉米高产优质育种中,要注重对果穗长且粗、穗位叶宽且面积较大材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不同株高玉米果穗性状对种植密度的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阐明玉米不同株高品种果穗性状对密度的反应,试验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处理选先玉335、郑单958和高优1号3个不同株高品种,副处理设45 0005、3 250、61 500、69 750和78 000株/hm25个密度,调查玉米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密度对穗长、穗粗、秃尖度、穗行数、行粒数、穗粒重、结实率、苞叶与花丝干重、穗轴和穗柄干重均有极显著影响,其中穗长、秃尖度、行粒数、穗粒重、结实率、苞叶和花丝干重6个性状因密度处理的变化幅度3品种有显著差异,穗长、行粒数、穗粒重、结实率、苞叶和花丝干重5个性状因密度处理的变异系数呈现了高秆品种大于中秆、中秆品种大于矮秆的规律性变化。增加密度,主要通过降低行粒数使穗粒数减少,秃尖增加幅度大于穗长和穗粗的降低幅度,出籽率是玉米品种在密度影响下表现较为稳定的性状。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半多育型玉米杂交种农大高光效 1号为材料 ,以套袋方式控制上、下果穗的授粉时间 ,探讨其对不同库位果穗性状及 14 CO2 同化物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 ,改变穗库间的授粉时间后 ,尤其是第 2果穗早于第 1果穗 3d的授粉处理 ,明显提高第 2果穗的库强 ,有利于双穗均衡、同步生长发育 ;改变穗库的授粉时间使双果穗在穗长、穗粒数、穗重以及 14 CO2 同化物的分配上都较自然授粉明显增加。由此认为 ,玉米在扩大单株库容、提高单株产量上还有很大潜力 ,关键是采取育种、化控、栽培等技术手段解决双果穗同步抽丝或同步授粉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