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平菇玉米粒菌种的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秀珍菇又名小平菇、姬菇,属侧耳属.其外形美观,质地脆嫩,味美爽口,富含蛋白质、多糖、脂肪、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备受消费者青睐,市场售价较高,且易栽培,是取代平菇的优质新品种,市场潜力极大.  相似文献   

2.
秀珍菇特性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湖广 《北京农业》2003,(10):14-14
<正> 秀珍菇,又名袖珍菇、黄白侧耳、环柄斗菇、姬平菇和小平菇等,隶属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其子实体单生或丛生,朵小形美,菇盖直径1~3厘米,有浅灰色和乳白色两种,菇柄粗壮,长2~3厘米,中实、色白。秀珍菇质地脆嫩,清甜爽口,且富含蛋白质、脂肪、真菌多糖、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并含有人体所需的8种氨基酸,营养十分丰富且有保健功能。因此成为近年来新兴的菌中新秀,时尚珍菇,颇受市场欢迎。 一、生长发育理化条件 根据秀珍菇生物学特性其所需的生理生化条件要求如下。  相似文献   

3.
秀珍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秀珍菇,又名袖珍菇、环柄侧耳、姬平菇和小平菇等,属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其子实体单生或丛生,朵小形美,菇盖直径1-3厘米,淡褐色,菇柄粗壮,长2-3厘米,色白。我乡于2000年引进秀珍菇进行栽培试验,在积极探索规模栽培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与经验。从2003年开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明杨木屑替代杂木屑栽培平菇的可行性及其与玉米秸秆不同配比对平菇菌丝生长状况、子实体农艺性状及产量等的影响,为平菇栽培基质的选择和配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侧耳属平菇糙皮侧耳、金顶侧耳和美味侧耳为试验材料,以杨木屑和玉米秸秆为栽培主料,通过调整杨木屑和玉米秸秆的比例设计平菇栽培基质配方,以传统配方栽培为CK,比较分析不同配方基质栽培平菇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农艺性状、头潮菇产量和生物学效率等的差异,筛选适合平菇栽培的基质配方。【结果】在杨木屑30%+玉米秸秆53%+麦麸10%+黄豆粉2%+玉米粉3%+石灰1%+石膏1%组成的培养基上糙皮侧耳、金顶侧耳和美味侧耳3种平菇的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农艺性状、头潮菇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均表现最佳,均优于其他配方,与CK最接近,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9.14~9.79 mm/d),菌丝长势强,菌丝满袋时间最短(为24~26 d),子实体菌盖直径最大且最厚,菌柄长度适中且最粗,子实体外观色泽好、圆整、韧性好且朵大型好;糙皮侧耳头潮菇产量为180 g,生物学效率为119.21%;金顶侧耳头潮菇产量为173 g,生物学效率为114.57%;美味侧耳头潮菇产量为179 g,生物学效率为118.54%。【结论】杨木屑30%+玉米秸秆53%+麦麸10%+黄豆粉2%+玉米粉3%+石灰1%+石膏1%适宜侧耳属平菇糙皮侧耳、金顶侧耳和美味侧耳的栽培。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适合南宁地区栽培的优质秀珍菇型高温平菇菌株,以期为食用菌生产提供优质种源和技术支持.[方法]以南宁地区主栽品种黑侧五为对照,对保存及引进的7个秀珍菇型高温平菇菌株进行比较试验,观察比较各菌株菌丝的生长情况、原基形成时间、子实体形态、转潮时间、生物学效率等.[结果]各菌株均能正常发菌、出菇,但各有差异.参试菌株中菌丝生长速度以基因2005最快,达9.14 mm/d,夏丰一号次之,为9.07 mm/d;菇体除白侧五为灰白色,菌柄短,菌盖易碎外,其他菌株菌盖均为灰至深灰色,菌柄为白色,菇形好且紧凑,出菇整齐,光泽好;各参试菌株原基形成时间为27~30 d,以平菇P54和白侧五最短,接种后27 d开始现蕾;生物学效率以白侧五最高,达86.10%,平菇P54、夏丰一号、基因2005的生物学效率较高,均超过80.00%.[结论]平菇P54、夏丰一号、基因2005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快,长势旺,菇形及商品性好,生物学效率高,综合表现好,适宜在南宁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适合南宁地区栽培的优质秀珍菇型高温平菇菌株,以期为食用菌生产提供优质种源和技术支持.[方法]以南宁地区主栽品种黑侧五为对照,对保存及引进的7个秀珍菇型高温平菇菌株进行比较试验,观察比较各菌株菌丝的生长情况、原基形成时间、子实体形态、转潮时间、生物学效率等.[结果]各菌株均能正常发菌、出菇,但各有差异.参试菌株中菌丝生长速度以基因2005最快,达9.14 mm/d,夏丰一号次之,为9.07 mm/d;菇体除白侧五为灰白色,菌柄短,菌盖易碎外,其他菌株菌盖均为灰至深灰色,菌柄为白色,菇形好且紧凑,出菇整齐,光泽好;各参试菌株原基形成时间为27~30 d,以平菇P54和白侧五最短,接种后27 d开始现蕾;生物学效率以白侧五最高,达86.10%,平菇P54、夏丰一号、基因2005的生物学效率较高,均超过80.00%.[结论]平菇P54、夏丰一号、基因2005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快,长势旺,菇形及商品性好,生物学效率高,综合表现好,适宜在南宁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改良秀珍菇栽培技术,提高秀珍菇生物学转化率和品质。[方法]从菌料选择及配方、菌棒构造2个方面,改良秀珍菇栽培技术。[结果]改良后的配方不仅保留了常规栽培中配方所体现的所有特性,而且整体提高了秀珍菇的生物学效率,较大程度地提高了秀珍菇的出菇率。[结论]该研究为秀珍菇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秀珍菇又名肺形侧耳、黄白侧耳、姬平菇、小平菇等。它营养丰富,且人体必需的苏氨酸、赖氨酸、亮氨酸含量较高,有人称秀珍菇为味精菇。秀珍菇个体较小,营养丰富,颇受人们喜爱,市场潜力较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明显,发展前景广阔。栽培季节根据秀珍菇中高温型菇类的特点,山东菌袋生产春季安排在2~3月开始制作菌袋,菌丝适温下发满菌袋需要30~  相似文献   

9.
秀珍菇对生育条件的要求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秀珍菇为商品名,取其秀气珍贵之意,拉丁学名尚无定论(有Pleurotus cornucopiea或Pleurotus pulmonarius之说),亦称黄白侧耳、肺形侧耳”、袖珍菇、姬平菇、小平菇等,分类学上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秀珍菇为侧耳属中新开发的品种,20世纪90年代由台湾农试所通过改进栽培工艺,实行软化小菇体栽培而开发成商品化生产,它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其蛋白质含量接近于肉类,并且富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由于纤维含量少,质地细嫩,口感滑爽柔脆,有鲜美的海鲜口味,加上商品销售性好、易于烹调等特点,成为当前市场上侧耳属中最受欢迎的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0.
秀珍菇的栽培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秀珍菇又名小平菇、姬菇,属侧耳属.其外形美观,质地脆嫩,味美爽口,富含蛋白质、多糖、脂肪、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备受消费者青睐,市场售价较高,且易栽培,是取代平菇的优质新品种,市场潜力极大.  相似文献   

11.
王广维  鲁德迅  张泉亮  白洋  石亚中  伍亚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265-10268,10350
[目的]选出提高食用菌产量与栽培效益的最简便高效的方法.[方法]以袖珍菇夏丰一号为原料,研究袖珍菇菌丝最适生长条件,探讨脱毒菌株、孢子分离菌株、组织分离菌株与未经处理的菌株菌丝体生长状况、生物转化率、产量等.[结果]袖珍菇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氮源组合是可溶性淀粉和酵母粉,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6.0,该条件下菌丝日均生长速度最快,达6.511 mm/d;与其他组菌株相比,脱毒菌株经过数次尖端脱毒处理后,产量高、发菌期短、出菇早、性状稳定,适宜种植.[结论]袖珍菇脱毒菌株和组织分离菌株由于性状稳定而适宜种植,而孢子分离菌株和未经处理的菌株性状不稳定,可作为培育、改良新品种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谷子新品种冀谷34的丰产性和稳产性。[方法]对2011-2012年国家谷子品种区域试验数据冀谷34和冀谷19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利用稳产性参数评估其丰产性和稳产性。[结果]冀谷34产量高于对照冀谷19,体现了其丰产性;穗长、千粒重、公顷穗数大于冀谷19,是其产量高于对照的主要原因。回归系数结果表明,冀谷34的产量稳定性优于对照冀谷19,说明冀谷34稳产性也较好。[结论]冀谷34是一个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的谷子新品种,适宜在河南、河北、山东等华北夏谷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闫宏山  宋中强  王淑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430+12500
[目的]为豫谷19[Setaria italica(L.)P.Beauv.]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豫谷19是采用杂交方法从豫谷1号×冀谷19中选育而成的谷子新品种,介绍其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探讨其推广价值及生产潜力。[结果]该品种2010~2011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5 028.2 kg/hm2,较对照冀谷19增产6.99%,居参试品种第2位;2年23点次区域试验20点次增产,增产幅度为0.43%~25.84%,增产点率为86.96%。[结论]豫谷19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适应性。2012年2月通过全国谷子新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农林生物复合共生循环模式,实现农林产业的生物良性循环。[方法]在人工速生林林下适宜处搭建小拱棚并安装配套设施,在棚中栽培平菇。[结果]当袋子内有黄水出现时,标志着平菇已达生理成熟,进入出菇期管理。在通风条件好的棚室内,垛底高20em,宽30cm,走向与通风换气一致。垛间距1.0~1.1m,垛高可码放8~10层菌棒。出菇前要用10℃以上温差刺激7~10d,在4~26℃范围内均可出菇,出菇温度控制在15℃左右为宜。可采用喷雾或地面灌水蒸发等方法将出菇期空气湿度控制在85%。袋内补水可用注水器注水,也可将菌棒放到容器内浸泡24h。棚室内栽培密度一般以30~35棒/m2为宜。试验栽培平菇的纯收入为121125万-200700万元/hm2。[结论]通过林菌高效结合与循环利用能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完成农业生态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选育桃新品种,丰富平谷地区桃栽培种类。【方法】该品种为自然条件下芽变选育,进行多点区域试验,与亲本进行性状比较。【结果】选育的品种果实近圆形,果顶平圆,微凹,果形整齐;平均果重250g,大果重400g。果肉乳白色,近核处白色,肉质硬,离核;风味甜,含可溶性固形物13.8%。自然坐果率高,丰产,平谷地区7月下旬成熟,果实发育期92d左右。【结论】‘谷丰’是‘大久保’的早熟芽变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王丽  刘阳  柴建明  王维  张鑫  张淑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517-9518,9537
[目的]探索长根菇优质高产技术。[方法]研究了不同的母种、原种、栽培种和袋栽培培养基对长根菇菌丝生长、子实体产量及生物学效率的影响。[结果]4种母种培养基中,A-加富培养基最有利于长根菇菌丝生长,表现为生长快、洁白、健壮;2种原种培养基中,F-棉籽皮培养基营养丰富,更适合于长根菇菌丝的生长;2种栽培种培养基中,配方G比配方H营养丰富,更适合于长根菇菌丝的生长,表现为生长快、菌丝健壮洁白、抵抗杂菌能力强;4种栽培袋培养料配方中,配方I培养基栽培产量最高,生物学效率达98.7%,比配方L(CK)提前6 d左右出菇,子实体形态及颜色均正常;麦粒菌种比固体菌种提前6 d出菇,并能获得较高的产量。[结论]使用该试验创新所得方法可简化栽培工序,降低成本,明显提高长根菇的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17.
张桂荣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855-6856
[目的]为菏泽地区冬小麦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冬小麦-玉米连作中,以济麦21为试材,以不施肥为对照,设定了6个NPK化肥和有机肥料配施处理,有机肥料作为基肥在冬小麦播种前使用,化肥在夏玉米生长期间施用。收获时测定生育性状和各重复的实际产量。[结果]施肥处理可显著提高冬小麦株高、穗长和穗粒数,也提高了冬小麦千粒重。与对照相比,施肥处理显著提高冬小麦生物产量,依次为NPK+高量有机肥>NPK+常量有机肥>NPK+高量麦秸还田>NPK+玉米秸还田>NPK+常量麦秸还田>NPK>CK。施肥处理对冬小麦的产量提高也表现出同样的趋势。[结论]配施有机物料比单施NPK化肥效果好,配施高量有机肥比配施常量有机肥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高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412-14413
[目的]研究山楂叶悬钩子锈病冬孢子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玻片萌发法。[结果]多孢锈菌属灰色多孢锈菌冬孢子萌发温度为0~36℃,22.5℃为最适萌发温度;在清水中即可萌发且萌发率较高,对C、N源要求不高;pH值范围为4~12时均可萌发;光暗交替利于孢子萌发;孢子密度越小萌发率越高;36℃为冬孢子致死温度。[结论]为锈病病原菌的其他孢子形态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奠定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罗志文  范鸿雁  何凡  华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392-19395
[目的]分离鉴定菠萝炭疽病病原菌,并完成该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从海南各地采集的菠萝炭疽病病叶上分离、纯化病原菌,经形态学鉴定后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通过形态学特征将炭疽病病原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richum gloeosprioides Penz.)。生物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30和28~30℃;最适pH值均为6.0~8.0;完全黑暗最利于菌丝生长,而光暗交替最利于孢子萌发;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为菌丝生长的最理想碳源,而除半乳糖和阿拉伯糖外其余碳源均对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酵母浸粉、蛋白胨和牛肉浸膏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天冬氨酸则仅对孢子萌发有利;相对湿度达90%以上孢子才可萌发,水滴条件下孢子萌发率最高。[结论]为菠萝炭疽病的防治研究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摸清省沽油的生长特征、特性,进一步提高产量和效益。[方法]对省沽油施用不同肥料作基肥,比较其产量和生物学性状。[结果]施用各种肥料的省沽油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其中施用有机肥增产效果最为明显,增幅达41.39%。[结论]施肥的省沽油产量和经济效益均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