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综合考虑了影响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因素,构建了河北省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北省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了评价分级研究。最终确定了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综合潜力评价值,将全省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区划分为3级,并针对不同级别的潜力区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土地整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耕地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积极作用。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分级可以为制定农村土地整理规划提供决策依据。笔者首先分析易县农村居民点现状,指出不仅存在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严重超标现象,而且布局零散,配套建设滞后,表明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巨大。并以易县27个乡镇行政区域作为研究单元,从经济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3方面构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共8个指标,利用熵权法计算各指标权重,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对易县各乡镇农村居民点进行整理潜力评价分级。将易县农居点整理潜力分为3级,并对不同整理区域提出相应的整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在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和城乡统筹大背景下,以典型的川中丘陵地貌地区——遂宁市大英县为研究对象,根据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基本理论,运用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法、城镇规划目标法和改进城镇规划法3种方法分别测算大英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结果,用德尔菲法确定上述3种方法的权重,测算出大英县农村居民点的综合整理理论潜力值为1 972.30 hm2。从自然、经济、社会和土地利用4个方面中选取12个因素建立综合评价体系,计算出各乡镇的限制指数,测算出在多因素限制下大英县农村居民点综合整理现实潜力为826.79 hm2。综合考虑各乡镇实际情况和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条件,根据限制潜力测算结果及层次分析法的计算结果,将大英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为4个等级和3个区域。该研究考虑了多个限制因素的的影响,应用了综合限制指数模型,使测算出的现实整理潜力更能反映出当地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潜力大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有效评估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为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依据。[方法]运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通过选取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指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理论潜力进行修正,得出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结果]马村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为434.09 hm2,现实潜力为211.48 hm2,增加耕地系数为13.29%;根据农村居民点整理增加耕地系数,将马村区划分为3个等级潜力区。[结论]资金与农户整理意愿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释放具有显著影响,马村区农村居民点整理应根据现实潜力大小安排重点区域,以便取得较高整理效率。  相似文献   

5.
以桥林新城为研究区,采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得到桥林新城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理论潜力为2 923.77 hm~2;综合考虑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三方面因素,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理论潜力进行修正,得到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现实潜力为1 315.70 hm~2。建议高度重视桥林新城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综合考虑整理的资金约束、自然约束和社会可接受等因素,推进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节约利用。  相似文献   

6.
郝继坤  郭爱请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640-22642
以广平县7个乡镇为研究单元,在分析该县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现状特征及问题的基础上,采用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法测算了各乡镇农村居民点整理的自然潜力。然后从经济、社会以及效益等方面的限制条件出发建立相关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立指标权重,进而得出实际转化潜力修正系数,在此基础上获得各乡镇的实际转化潜力。并依据潜力大小进行潜力分级,将该县划分为3个潜力区,最后针对这3个潜力区的特性,探索适宜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挖掘农村居民点内部潜力是解决当前土地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以河北省霸州市为研究区域,根据用地性质和人口分布状况,对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进行修正;以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评价指标,将全市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按照集约程度分为集约利用、一般集约利用和粗放利用三个等级;根据现状人均建设用地面积计算农村居民点理论整理潜力;选择自然、经济、社会3类因素5项评价指标计算挖潜系数;分别以人均建设用地120 m2、150 m2为界线计算可实现的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潜力值.  相似文献   

8.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研究——以重庆市开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重庆市开县为例,通过选取与现实潜力转化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成本和效益等指标,建立综合指标体系,对现实潜力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权重和标准化指标值进行综合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修正系数,对理论潜力进行修正,得出开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研究表明:开县各镇街限制修正系数介于0.25~0.71之间;2020年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为3 470.88 hm2.认为应根据各区域现实潜力大小来安排农村居民点整理,以便提高整理效率.  相似文献   

9.
基于星座聚类方法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时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济南市历城区为研究区域,选取影响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自然条件、经济可行性、整理潜力、整理迫切度、村民接受度等12个指标,构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时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星座聚类方法,划分3个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优先等级区.结果表明,一级整理区分布在郭店镇、唐王镇、华山镇、孙村街道和巨野河街道,整理潜力为876.04 hm2,占全区居民点整理潜力的28.18%;二级整理区分布在遥墙镇、董家镇、港沟镇、仲宫镇和柳埠镇,整理潜力最大,为1 844.22 hm2;三级整理区分布在王舍人镇、彩石镇和西营镇,整理潜力为387.94 hm2,整理潜力较小.研究结果可为历城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规划及合理安排整理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蒋梓淳  柳健 《北京农业》2013,(18):214-215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一项重要内容,尤为关键的是如何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方法。基于此,结合我国现有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研究的现状,将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方法归纳为四种,并提出基于自然、社会经济限制条件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方法,构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测算与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完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的相关建议,为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和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贫困山区构建了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加权累加法和ArcGIS叠加功能,分析了重庆市酉阳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及其空间分异情况.结果表明,在影响居民点整理潜力的因素中,居民点利用因素、社会因素大于经济因素和自然因素,且整理潜力呈现中部高、东西两侧低的总体分异特征;结合空间连续性,以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综合评价分值为主要依据,将全县划分为4个潜力类型区,并提出了各区适宜的整理模式.研究对于贫困山区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AHP和熵权法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效评估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潜力,是顺利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重要环节,是国家提出农村居民点整理战略部署、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的前提和依据。以徐州市沛县为例,构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将AHP、熵权法和综合评价法结合起来对沛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受经济、社会、效益等限制因素的制约,沛县现实居民点整理潜力区域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3.
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居民点的合理有效布局对土地利用的作用日益凸显。湖北省农村居民点布局不尽合理,还有很大的开发整理空间,本文采用人均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标准法,对湖北省农村居民点整理进行测算、探讨和研究。根据计算结果归纳各地(市、州)的整理潜力,进行比较,划分为4个潜力区,以便于从宏观和空间上对其分析,为全省农村居民点整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重庆市崇龛镇古泥村9个社为例,采用“两步走”策略分别对9个社内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测算,即在运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出各个社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理论值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影响村域内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影响因素,对理论潜力值进行修正,最终得到符合村域实际情况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值,以期探索村级尺度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的方法,为村级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理论上,古泥村9个社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均有较大的潜力,整理潜力面积为19.25 hm2,预计整理后能节地55.43%;通过建立农村居民点整理评价指标体系后,得出各个村的整理潜力修正系数在0.3866~0.7083之间,修正后的整理面积为10.38 hm2,预计整理后能节地29.89%,较理论潜力值少8.87 hm2;根据各个社农村居民点现实整理潜力,可把古泥村9个社划分为优先整理区、重点整理区、适度整理区和后续整理区.  相似文献   

15.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治是解决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浪费、居住环境差和增加耕地面积的重要措施,而土地整治潜力分析与计算是农村居民点整治规划的基础。本研究以烟台市牟平区为例,以乡镇为单位,在社会经济条件和农村居民点用地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潜力进行了测算,得到各镇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及潜力系数,并分成四级整治潜力区。结果表明,一级整治区潜力系数为51.30%,距城区较近,经济条件好,应规划为重点整治区和近期整治区;二级潜力区和三级潜力区分别规划为中期整治区和远期整治区;四级区为暂不整治区。研究结果可为牟平区农村居民点整治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DPS软件,对天津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及分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天津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面积范为-19.45~8 969.98 hm2,北辰区整理潜力面积基本为0,环城区县与滨海新区较小,五大远郊区较大;(2)天津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系数为-0.66%~53.62%,仅北辰区小于0,其他区域差异较大,由天津市各县(区)现状、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与人口规模的差异造成;(3)天津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转化耕地系数为-0.39%~40.43%,差异较大,主要是由于天津市不同区域自然条件变化所形成的。按照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转化耕地的大小对天津市不同县(区)进行分区,可分为转化潜力最小区、转化潜力较大区和转化潜力最优区3个区。  相似文献   

17.
以行政村为单元,定量评价了曲周县的人地关系状态,采用统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和限制条件修正系数法分析了人地关系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转化为现实潜力的影响,并利用评价结果测算了曲周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结果表明: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和用地扩张,人地关系紧张区域主要分布在县城周边及县域主要交通线两侧,而占研究区域面积77.14%的区域人地关系比较协调;由于研究区域为黄淮海平原典型农业县,只有26.99%的理论潜力得到释放,可以转变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  相似文献   

18.
以山西省山阴县为例,运用户均宅基地标准法计算该地区的理论潜力,并选取自然、社会、经济、生态四方面因素相关的14个指标构建综合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与各指标标准化值结合求出修正系数,通过对理论潜力的修正进而得出现实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山阴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潜力为2 006.45 hm2,修正系数在0.18 ~0.83,现实潜力为898.21 hm2.研究所运用的潜力测算方法对于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测算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土地开发整理潜力测算与分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MAPINFO,MAPGIS与VBA建立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调查数据库,建立潜力测算模型。通过区域权属图库的快速构建、区域地形条件、区域农民收入基础数据库的建立,以及耕地整理、农村居民点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潜力测算,实现土地开发整理潜力综合评价,并确定土地整理重点区域划分标准。在此基础上,将河南省划分为10个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分区,确定了耕地整理、农村居民点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20.
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进行合理的评估,是指导农村居民点整理及落实增减挂钩政策的重要步骤。该研究以东乡县为例,建立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模型,从自然因素、整理需求和整理能力3个方面选取地形、交通条件、地方财政收入等8个指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计算综合修正系数,求取全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结果表明:东乡县各乡镇综合修正系数介于0.220~0.881;2020年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为1 066.78 hm2。研究认为,农村居民点整理顺序,应按照现实潜力的大小在时空上进行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