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病毒性呼吸道疾病是牛的一种传染病,会引起牛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其病原有好多种,比如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等.牛感染后免疫力下降,呼吸功能会受到影响.当出现继发感染时会引发更多的问题.病毒性呼吸道疾病对牛的健康影响很大,严重威胁我国养牛业的安全,因此必须提高重视,加强防控,避免病毒扩散导致养牛企业或牛户遭...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内外奶牛呼吸系统疾病频发,国外学者将由多种病毒或细菌引起的牛肺炎、运输热、支气管炎等统称为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ovine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BRDC).该病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据统计,养牛业中65%的疾病与牛呼吸道疾病相关,感染率达100%,死亡率可达35%或更高.尤其是当病毒性和细菌性病原体相互作用时常会使牛呼吸系统疾病病情加重,导致严重的肺炎.引起BRDC的病毒包括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牛副流感病毒3型等;细菌包括溶血性曼氏杆菌、睡眠嗜血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化脓性隐秘杆菌等.  相似文献   

3.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牛疱疹病毒Ⅰ型感染、红鼻病或牛传染性坏死性鼻炎.患牛临床特征表现为呼吸困难和发热,有鼻炎、鼻窦炎、喉炎和气管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列为B类疫病. 1 病原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病毒呈球状,直径约200毫微米.可在牛肾、牛胎肾、猪肾、羊肾及马肾细胞上生长,并可发生细胞病变,均产生核内包涵体.  相似文献   

4.
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是危害全球养牛业发展的一类重要疾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2017年3月黑龙江某牛场牛只突然出现精神沉郁、厌食、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采集病牛鼻拭子,提取DNA或RNA,通过RT-PCR、PCR技术进行牛副流感3型病毒、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牛腺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支原体的病原学检测。通过实验室检测确诊该牛场患病牛只为牛副流感3型病毒和牛支原体混合感染,因此建议牛场应及时对病牛进行对症治疗并做好未发病牛的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5.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又被称为坏死性皮鼻炎,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感染引发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不同年龄的牛感染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后表现的临床症状存在一定差异,年龄较小的牛会表现为明显的临床症状,年龄较大的牛呈现隐性感染或持续性感染,患病牛长时间或终生携带病毒,污染周围环境后造成病情反复流行,病情难以控制、难以消灭。牛传染性鼻气管炎造成的死亡率相对较低,但是会严重影响牛群正常生长与采食,需要掌握该类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特点,并进行严格诊断,然后构建有效的防控措施,降低发病率。该文分析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浅谈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又称"红鼻病""坏死性鼻炎",是由牛疱疹病毒、鼻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在寒冷、疲劳或抵抗力降低时容易发病,吸入粉尘或刺激性气体时也会引发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相似文献   

7.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是牛易感的病毒性传染病,以呼吸道症状为主,是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近年来,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发病呈上升趋势,对养牛产业危害较大,加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实验室检测对预防和控制本病起到关键作用,本文主要综述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及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1流行特点牛病毒性呼吸道疾病会导致牛出现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发生混合感染,死亡率增加。常见的病毒性呼吸道疾病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致病病毒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犊牛病毒性肺炎,致病病毒为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牛病毒性腹泻,致病病毒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副流感,致病病毒为牛副流感病毒(BPIV)。牛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秋冬、冬春交替时期较为流行。病毒能通过口腔、鼻腔、眼部分泌物,  相似文献   

9.
<正>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疱疹病毒Ⅰ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本病最常表现为鼻气管炎、结膜炎、发热,病程短和康复率高。根据临床表现可将该病分为呼吸道型、生殖道感染型、脑膜脑炎型、眼炎型和流产型。1流行病学特点用病毒进行实验攻击时,各种年龄和品种的牛均易感,但6月龄以上的动物常自然发病,很可能与它们更多暴露于传染源有关。  相似文献   

10.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牛的热性、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的必须上报的疾病之一,在我国也被列为二类疫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可降低牛的肥育率、繁殖率和产奶量,给养牛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从病毒的分离鉴定、血清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对该病的诊断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检测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传染性鼻气管炎脓疱性外阴、阴道炎病毒引起的一种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在成年牛、犊牛中都有感染发病.我们先后发现新生犊牛至5周龄以内的犊牛流行一种以神经症状为主的传染性疾病,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病毒中和试验等综合诊断,确定为犊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牛的热性、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的必须上报的疾病之一,在我国也被列为二类疫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可降低牛的肥育率、繁殖率和产奶量,给养牛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从病毒的分离鉴定、血清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对该病的诊断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检测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主要症状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发热性传染性疾病。本病最多见于传染性鼻气管炎,并常伴发结膜炎、流产和脑膜炎。其次是以局部过程为主的传染性脓疱性外阴-阴道炎或龟头皮包炎。  相似文献   

14.
《北方牧业》2012,(15):23
<正>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牛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牛疱疹病毒I型感染、红鼻病或牛传染性坏死性鼻炎。临床特征为呼吸困难和发热,有鼻炎、鼻窦炎、喉炎和气管炎。1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又称牛疱疹病毒I型(BHV-1),属于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甲亚科成员。病毒在pH6.9~9.0时稳定,在pH4.5~5.0下可被灭活。病毒在4℃可保存1个月,37℃存活10天左右,多种消毒剂均可使病毒灭活,如0.5%氢氧化钠、0.01%氯化汞、1%漂白粉、1%酚  相似文献   

15.
张兰 《养殖技术顾问》2014,(11):105-105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病毒引起的牛呼吸道传染病。本病可引起牛生殖道感染,结膜炎、脑膜炎、流产等其他类型的疾病。牛感染此病后可不定期的排出病毒。  相似文献   

16.
牛流行热又称三日热或牛暂时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发热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突发高热、流泪,有泡沫样流涎,鼻漏,呼吸迫促,后躯僵硬、跛行.一般呈良性经过,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作者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临床特征是呼吸道粘膜炎症、水肿、出血、坏死和浅烂斑引起体温升高;流鼻液,咳嗽和呼吸困难。由于这种病毒也可引起化脓性阴道炎、结膜炎、脑膜脑炎、流产等其他病症。因此,是同一病因引起多病症的传染病。本病只发生于牛。1病原学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或牛疱疹病毒Ⅰ型(BHV—1)引起,IBRV在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18.
牛病毒性呼吸道疾病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我国牛呼吸道疾病病原不断增加,牛呼吸道疾病已经发展成为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的牛呼吸道综合征,其中有多种病毒、细菌及支原体参与疾病的发生.论文讨论了牛病毒性腹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副流感、牛呼吸道合胞体病等牛主要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的实验室诊断技术.分别从单一传染病的病原学、血清学、分子生物学方面讨论主要的实验室诊断技术,又从多病原混合感染的方面介绍了当前主要的多重诊断技术,为牛呼吸道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又称"坏死性鼻炎"或"红鼻病",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表现为上呼吸道及气管粘膜发炎、呼吸困难、流鼻汁等症状,也可引起脓疱性外阴阴道炎、龟头炎、结膜炎、幼牛脑膜脑炎、乳房炎、流产等.  相似文献   

20.
采用SF 9昆虫细胞-杆状病毒系统重组表达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gD蛋白抗原,经纯化鉴定后将gD蛋白用胶体金标记作为示踪抗原,未标记的gD抗原作为捕获抗原,并以羊抗牛IgG抗体作为质控抗体,建立了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双抗原夹心法胶体金检测试纸条。试验结果表明,该试纸条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良好,与牛口蹄疫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等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使用建立的胶体金试纸条和IDEXX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同时检测112份牛血清,阳性符合率为93.5%,阴性符合率为96.0%,总符合率为94.6%。说明该试纸条可以应用于临床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抗体的诊断和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