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诊断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诊断猪高致病蓝耳病(HPRRS),为猪场的防治提供有效的措施。方法对病死猪进行临床诊断、病理解剖和实验室诊断。结果结合临床、细菌诊断没有发现可疑细菌感染,抗体检测猪瘟抗体能达到有效保护,没有发现猪伪狂犬野毒抗体;RT-PCR结果显示该病例没有感染猪瘟病毒(CSFV)和猪蓝耳病的经典病毒(PRRSV),诊断发现有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HPRRSV),病毒的培养也进一步证实有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结论本案例为高致病性蓝耳病感染。  相似文献   

2.
<正>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疾病,对母猪的繁殖性能和断奶育肥猪的生产性能都造成严重的影响,是困扰当前养猪的主要威胁性疾病。母猪感染蓝耳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繁殖障碍增加,如返情数增加、母猪流脓  相似文献   

3.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不仅感染奶牛和黄牛,还会感染猪、鹿和羊等多种动物。猪感染BVDV会出现类似于猪瘟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本试验通过对黑龙江大庆市某猪场送检的病猪进行实验室诊断,确诊该病猪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猪瘟病毒、猪蓝耳病病毒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4.
《养猪》2021,(5)
对2020—2021年上海市和江苏省的3家规模猪场发生的疑似猪蓝耳病病例进行诊断,经实验室检测、细菌培养检出猪链球菌和副猪嗜血杆菌,采取荧光PCR检测非洲猪瘟病毒(ASFV)、蓝耳病病毒(PRRS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瘟病毒(CSF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等相关病毒,仅蓝耳病病毒(PRRSV)检出阳性,A、B、C 3个猪场PRRSV阳性率分别为80%(4/5)、60%(3/5)、40%(2/5)。经流行病学调查,3个猪场均未实施猪蓝耳病疫苗免疫。结合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认为猪蓝耳病感染。由此说明在非洲猪瘟防控背景下,对规模猪场猪蓝耳病等常发重要疫病开展针对性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2019年河南某猪场暴发了一起以仔猪消瘦,大批死亡为特征的传染病。为了确定致病病原,研究团队对患病猪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确定了疑似病原,再通过对猪瘟病毒(CSFV)、猪伪狂犬病毒(PRV)、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4种疑似病原进行PCR和RT-PCR实验室诊断,最终确诊为猪蓝耳病病毒与猪圆环病毒2型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6.
我省某猪场母猪发生繁殖障碍和仔猪突然发病,病猪出现体温升高、精神萎靡、采食量下降、呼吸困难等症状,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等初步怀疑是猪蓝耳病病毒等传染病的感染,通过实验室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猪瘟病毒、猪蓝耳病病毒、猪圆环病毒及猪伪狂犬病毒进行检测,结果猪蓝耳病病毒核酸阳性,最终确诊为猪蓝耳病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7.
猪蓝耳病(PRRS)是由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的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某猪场断奶仔猪先后发病,我们通过临床调查以及实验室的病原学和血清学诊断,证明猪群发病的原因是猪蓝耳病病毒和主链球菌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8.
关键点:需要养猪生产者和兽医协调一致共同努力清除PRRSv。减少稳定的猪群再次感染本病毒是面临的最大挑战。空气过滤技术是达到根除PRRSv这个最终目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为诊断黑龙江省某猪场暴发的猪病,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和病理剖检以及实验室检测技术,通过PCR检测、革兰氏染色、生化试验等方法对无菌采集的病料进行检测。PCR检测结果显示猪圆环病毒和蓝耳病病毒为核酸阳性条带,革兰氏染色和生化试验结果为链球菌,最终证明该群病猪为圆环病毒、蓝耳病病毒和链球菌混合感染。本文提出了一些预防保护措施,也为猪圆环病毒病和蓝耳病的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某乡镇的发病猪通过实验室细菌学检查和相关病毒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合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综合诊断为猪瘟、猪蓝耳病混合感染。试验探索了2种病毒混合感染时采取的诊断方法,为兽医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猪蓝耳病、圆环病毒Ⅱ型感染在我国多数地区时有发生,由于蓝耳病和圆环病毒病均为免疫抑制性疾病,一旦流行常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造成较高的死亡率。笔者于2010年4月19日亲历一起病例,通过临床观察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蓝耳病病毒与圆环病毒Ⅱ型、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通过采取隔离、消毒、治疗等防治措施,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猪感染圆环病毒后,会出现严重免疫抑制,从而容易继发和并发其他传染病。主要有蓝耳病病毒(PRRSV)、猪瘟病病毒(CSFV)、副猪嗜血杆菌、猪溶血型链球菌、猪肺炎支原体等。2016年3月7日,鸿福检测中心接到呼兰某猪厂的案例,经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最后确诊为猪圆环病毒和链球菌混合感染。1临床症状某猪场购进300头40日龄仔猪,经过一周饲养后保育猪开  相似文献   

13.
<正>通过流行病学情况分析、临床剖检及实验室诊断,笔者确诊一养殖场保育猪存在猪2型圆环病毒病及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双重感染,并发或继发感染猪副嗜血杆菌病。对于此次发病,笔者结合药敏结果给出了治疗方案,半个月后猪群恢复正常状况。  相似文献   

14.
<正>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以母猪流产及仔猪呼吸系统障碍为主要病征的传染病,病原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该病毒传染性强,而且感染机体后致免疫抑制及各种并发症,给养猪业造成巨大危害和经济损失。本研究通过山东某猪场送检病料,通过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诊断,经PCR病原学鉴定确定是猪蓝耳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主要以引起母猪发热、厌食和  相似文献   

15.
引用文献公开发表的猪经典蓝耳病毒与高致病性蓝耳病毒、圆环病毒Ⅱ型的基因引物序列,采用PCR方法对四川省遂宁市某猪场暴发的传染病进行实验室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剖解病变和PCR病原检测,诊断为猪经典蓝耳、高致病性蓝耳与圆环病毒Ⅱ型病毒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6.
1常见混合感染猪蓝耳病病毒和伪狂犬病毒的混合感染在临床上主要表现是母猪繁殖障碍为主,而且是连续性的,通过实验室检验,常见的包括猪蓝耳病病毒、伪狂犬病毒以及猪附红细胞体等,除此之外,还可能会继发其他细菌的感染,但是别的猪群一般不会有疫情发生。发生猪蓝耳病毒和伪狂犬病病毒混合感染的猪场曾经出现过猪蓝耳病或伪狂犬病,整个猪群采取灭活苗免疫2次,虽然可以将疫情彻底控制住,但是会遗留连续的繁殖障碍症状,可见死胎和木乃伊  相似文献   

17.
<正>关键点:需要养猪生产者和兽医协调一致共同努力清除PRRSv。减少稳定的猪群再次感染本病毒是面临的最大挑战。空气过滤技术是达到根除PRRSv这个最终目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2018年6月对铜仁市某养殖户的发病猪进行诊断与防控,通过发病情况调查,临床症状、剖检病变的检查及实验室检测进行诊断确诊,并根据诊断结果进行防控。结果表明:该养殖户发病猪为猪伪狂犬病病毒、猪蓝耳病病毒与圆环病毒病混合感染,采取治疗及综合防控措施1个月后,发病猪痊愈,治愈率达89%。  相似文献   

19.
1 当前猪病的主要态势 1.1 病毒的多重感染(混合感染)如: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猪瘟+伪狂犬病;猪瘟+蓝耳病;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伪狂犬病: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伪狂犬病+猪瘟. 1.2 细菌的多重感染如:猪喘气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链球菌病;猪链球菌病+猪肺疫;猪增生性肠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等等.  相似文献   

20.
为确诊某养猪场死亡病例的病因,采集病死猪内脏组织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和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蓝耳病病毒PCR检测。结果:(1)送检猪肝脏样本分离培养出呈金黄色的菌落,染色镜检可见菌体呈葡萄串状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球菌,经生化试验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送检猪组织样本检出猪蓝耳病病毒特异性DNA片段,未检出猪瘟病毒和猪伪狂犬病病毒特异性DNA片段。综合诊断为猪蓝耳病病毒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