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γ射线辐照对黄斑星天牛雄虫精子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黄斑星天牛雄虫精子及其辐照后精子的超微结构。精子分为头尾两部分,头部主要结构为精核,尾部由线粒体衍生物及微管系统(轴丝)组成。轴丝由副微管、双微管和中心微管组成,呈9+9+2构型。经80和120Gy的γ射线辐照后,黄斑星天牛出现了多个精子相粘连现象,粘连状态下有些附体连在一起形如弯曲的线形,一些线粒体衍生物也发生粘连。未发生粘连的精子内细胞器排列分散,线粒体衍生物以及轴丝两侧附体形状也发生改变。80和120Gy辐照虫之间的精子超微结构变化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辐照没有影响棉铃虫雄虫复射精管中有核精子束的数量和雌虫精包中有核精子的数量 ,但影响了有核精子束成熟的过程。与 40 0Gy辐照棉铃虫雄虫交配后 ,雌虫受精囊中有核精子的数量与活力显著减小 (P <0 0 5)。  相似文献   

3.
辐照对光肩星天牛交配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光肩星天牛 (A .glabripennis)的精子在羽化后 1 0~ 1 4d发育成熟并在精巢中开始活动。一个有核精子和一个无核精子联合在一起组成一个正常的成熟精子 ,其中无核精子的功能是帮助有核精子游动。辐射对精子传导没有影响 ,然而对精子活力有一定的影响。纱笼试验条件下 ,不同交配类型的交配次数总体上趋向于概率预测值。纱笼试验条件下释放的辐照光肩星天牛有效抑制了正常光肩星天牛的生殖 ,辐照对光肩星天牛的交配竞争能力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青杨脊虎天牛精子超微结构及其辐照后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青杨脊虎天牛幼虫、蛹和成虫阶段受γ射线辐照后雄虫精子超微结构的变化情况。青杨脊虎天牛雄虫精子分为头部和尾部。头部无顶体,由精核组成,核染色质致密均匀;尾部主要由9+9+2型轴丝和2个在横切面上大小近于相等的线粒体衍生物组成。青杨脊虎天牛成虫、幼虫期和蛹期受γ射线辐照后,雄虫精囊内均发生了2个或多个精子粘连现象。在80Gy剂量辐照下,成虫和幼虫期辐照的精子束内2个精子粘连的现象居多,精子损伤程度基本一致;而蛹期辐照的精子损伤程度略高于成虫和幼虫阶段,精子束内以2个以上精子粘连为主,精细胞内各细胞器排列分散,附体和线粒体衍生物形态改变。120Gy辐照的天牛雄虫精子发生明显肿胀,精核直径为正常精子的10倍多,多个精子粘连的现象增多,精细胞内各细胞器的排列也发生变化,损伤程度明显高于80Gy。  相似文献   

5.
辐照对桑天牛精子超微结构及生育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明确桑天牛辐照不育机制,研究了桑天牛雄虫在20、40、80、120和160Gy的γ射线辐照下其精子超微结构及其生育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健康桑天牛精囊内具有256个成熟精子。精子头部主要是精核,无顶鞘,尾部含线粒体衍生物、附体及9+9+2型的微管系统。受辐照的桑天牛精子间发生粘连现象,在20Gy下粘连百分比为66.67±5.78%,当剂量升高到160Gy时,其比例达到100%。精核直径在40Gy的剂量下膨胀最大,显著高于对照;而160Gy的剂量导致精细胞分裂增加1次,单个精囊内具有512个精子,精子细胞体积显著减小。经40Gy辐照的雌虫与辐照雄虫交尾的桑天牛生育力最低。在其他不同辐照剂量下,辐照雌虫与健康雄虫交尾及健康雌虫与辐照雄虫交尾的生育力也均低于对照。综合分析确定桑天牛成虫辐照不育的最适剂量为40Gy。本研究为开发桑天牛物理控制技术提供了参考,对农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意义远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γ射线对棉铃虫当代及其F 1代繁殖的影响、辐照导致棉铃虫F 1代的染色体畸变和对F 1代雄虫有核精子束的影响。说明棉铃虫的辐照适期为蛹末期 ,辐射遗传不育 (F 1代不育 )的适宜剂量为 2 0 0Gy(剂量率为 3 2 3Gy min)  相似文献   

7.
辐照对棉铃虫精子传导及产卵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报道辐照棉铃虫与正常棉铃虫精子传导。棉铃虫的精子传导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正常棉铃虫精子传导的失败率为 1 9% ,经 2 50Gy和 40 0Gy辐照后 ,精子传导的失败率分别为 2 1 %和 50 %。精包“帽”定位的异常是精子传导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当棉铃虫雌虫与高剂量辐照雄虫交配后 ,产卵反应表现异常。  相似文献   

8.
辐射诱发家蚕雄核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70krad ̄(60)Coγ射线照射家蚕雌蛹,羽化后与未照射雄蛾支配,产下卵在适当时期给予热刺激,诱导进入卵内的两个精子融合,发育成只表现父本性状的二倍体雄核发育雄蚕。连续实行单个雄蛾雄核发育继代,获得了类似自花授粉作物自体受精的单雄蛾雄核发育系,即近似纯合系。为研究和阐明家蚕的基因表达、杂种优势机理及利用提供了新素材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黄皮花粉萌发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 6种培养基对采自广西大学林学院内的无核黄皮和有核黄皮花粉进行萌发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品种 ( B)、不同培养基 ( A)、A× B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无核黄皮和有核黄皮均以0 .75 %琼脂 1 0 %蔗糖 0 .0 0 1 %硼酸培养基的培养效果最好 ,其花粉萌发率分别为 3.0 7%、 84 .1 3%。不同品种花粉管长度的差异也达到极显著水平 ,有核黄皮花粉管平均长度为无核黄皮的 2 .2倍。不同品种、不同培养基对花粉管粗度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开始于1978年11月,结束于1980年12月。在精液制冻方面着重研究颗粒精液剂量的大小及平衡时间,以求制冻操作简便,使用方便;在解冻方面着重研究解冻液的配方、解冻温度及方法,以求精液解冻后在室温中能保存较久时间,便于在生产中应用。试验取公猪浓份精液用葡萄糖4克、蔗糖1.2克、新鲜牛奶30毫升、新鲜蛋黄10毫升、甘油3毫升、蒸馏水57毫升等配成的稀释液按1:1比例稀释,在8—10℃平衡,采用“浮盆法”制冻,在液氮中保存。试验表明:颗粒精液每颗剂量1.0毫升,质量并不受影响,这在实际应用时,就较小剂量方便得多。平衡时间以2小时的效果最好,解冻后精子活力0.34±0.049,精子复苏率45.2±6.236%。用葡萄糖30克、柠檬酸钠(二水)1.5克、蒸馏水100毫升、安钠加注射液2.0毫升等配成的解冻液解冻效果最好,解冻后精子活力0.37±0.061,精子复苏率47.2±4.578%,精子顶体完好率73.70%,精子顶体评分0.498;解冻后的精液在20—21℃保存4小时精子活力仍达0.34±0.067,精子顶体完好率51.92%,精子顶体评分0.957。解冻温度50℃较37℃好,解冻方法以先干后湿的效果较好。母猪输精试验先后进行8批,共输精母猪132头,情期受胎率71.21%。平均每窝产仔数10.19头。  相似文献   

11.
采用PCR方法扩增出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几丁质酶基因(chiA)编码区1.6kb全长片段,并将该片段分别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和杆状病毒Bac to Bac表达系统转移载体pFastBac中,分别在大肠杆菌(E. coli)BL21(DE3)和草地贪夜蛾细胞系Sf-9中进行了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在大肠杆菌和昆虫细胞中均有效表达了60kDa的蛋白。将表达产物饲喂5龄棉铃虫幼虫后取其围食膜,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围食膜结构遭到破坏形成大量孔洞。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以上两种表达产物对Bt和NPV均具有增效作用。以AcMNPV ChiA在大肠杆菌和细胞系Sf-9中的表达产物分别与Bt Cry2Ac蛋白混合饲喂棉铃虫幼虫,增效率分别为33.4%和54.5%,其LT50较对照处理分别缩短了17.8h和20.6h;当AcMNPV ChiA在大肠杆菌和细胞系Sf-9中的表达产物分别与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MbNPV)混合处理棉铃虫幼虫时,其LT50与对照比较分别缩短了16.6h和22.4h。  相似文献   

12.
棉铃虫线粒体cox2基因的克隆、序列及系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兼并性引物克隆出棉铃虫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Ⅱ基因(cox2),cox2基因编码框包含682个核苷酸,编码227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起始密码子为ATG,终止密码子仅有一个T组成。利用GenBank数据库搜索了其他12种昆虫的线粒体cox2基因序列,通过同源性比较,发现棉铃虫的cox2与鳞翅目4种蚕的cox2同源性最高,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达到85%~88%和93.0%~94.7%。同时,根据cox2核苷酸和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13种昆虫的分子系统学分析的探讨,发现分子系统树与形态分类基本一致,但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了解棉铃虫体色突变体的成色和调控机理,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TOF/MS)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对棉铃虫显性、隐性体色突变体与野生型成虫的蛋白质组成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显性体色突变体与野生型之间差异不明显,而隐性体色突变体和野生型之间存在一些明显差异,选取其中比较明显的3 条差异条带进行质谱分析,发现一些与能量代谢、细胞骨架相关的蛋白。结果表明,这2类蛋白可能与棉铃虫体色突变性状的发生和调控相关。  相似文献   

14.
螟黄赤眼蜂对 2 50Gy直接辐照的新鲜棉铃虫卵和未辐照的新鲜棉铃虫卵的寄生率没有显著差异 ;与辐照的新鲜卵相比较 ,辐照的低温保存过的卵的寄生率要低。螟黄赤眼蜂在 2 50Gy辐照棉铃虫所产卵的寄生率取决于卵的受精率  相似文献   

15.
采用PCR方法扩增出苜蓿银纹夜蛾(Autographa californica)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几丁质酶基因(chiA)编码区1.6kb全长片段,并将该片段分别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和杆状病毒BactoBac表达系统转移载体pFastBac中,分别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DE3)和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细胞系Sf-9中进行了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在大肠杆菌和昆虫细胞中均有效表达了60kD的蛋白。将表达产物饲喂5龄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幼虫后取其围食膜,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围食膜结构遭到破坏形成大量孔洞。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以上两种表达产物对苏云金芽孢杆菌(Bt)和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均具有增效作用。以AcMNPVChiA在大肠杆菌和细胞系Sf-9中的表达产物分别与BtCry2Ac蛋白混合饲喂棉铃虫初孵幼虫,增效率分别为33.4%和54.5%,其LT50较对照处理分别缩短了17.8和20.6h;当AcMNPVChiA在大肠杆菌和细胞系Sf-9中的表达产物分别与甘蓝夜蛾(Mamestra brassica)核型多角体病毒(MbNPV)混合处理棉铃虫初孵幼虫时,其LT50与对照比较分别缩短了16.6和22.4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