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锯齿舌形虫(Linguatala Serrata Frohlich,1789)或称犬舌形虫,同物异名叶状舌形虫(L.rhinaria)。成虫寄生于狗和其他犬科动物的鼻腔或前额窦内,幼虫寄生于多种哺乳动物,常见于食草家畜的内脏器官,成虫和幼虫均可寄生于人体,在我国Faust,E.C.(1927)报告自北京一只家兔的肺内检出若虫为首次最早记录,著者在研究贵州家畜的寄生虫工作中,曾自牛  相似文献   

2.
锯齿舌形虫(Linguatula Serrata)是属于五口虫纲(Pentastomida)、舌虫科(Linguatulidae)的寄生虫。成虫主要寄生在犬、狼和狐狸等肉食兽的鼻腔和副鼻窦内,偶而也见于人、羊、马的鼻腔和颅腔内;若虫主要寄生在牛、羊、马等草食兽的肠系膜淋巴结等脏器内,有时也见于人体内。有关锯齿舌形虫的报道甚少。自1980年以来,我们曾先  相似文献   

3.
卡氏肺尾线虫(Pneumocaulus kade-nazii Schulz et Andreeva,1948)首先在苏联阿尔泰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原麝(Mo-schus moshiferus)肺内发现,嗣后未再见文献报道。1985年,我们在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2只林麝(Moschus berezovski)肺内发现卡氏肺尾线虫。  相似文献   

4.
<正> 在印度,牛热带焦虫的病原是泰勒焦虫,主要传播媒介是小亚璃眼蜱。Bhattacharyulu、chaudhri与Gill 1975年报道:将幼虫和若虫喂养在感染牛体表、继而幼虫和若虫感染了焦虫病,其若虫与成虫造成本病传播。本试验试图用泰勒焦虫人工感染小亚璃眼蜱。  相似文献   

5.
蠕虫纲(Pentastomida)舌形虫(Tongue Worms).在舌形科(Linguatalidae)中,锯舌形虫(Linguatola Serrata Frohlich,1789)成虫经常发现于犬、狼、狐狸的上呼吸道,而幼虫则发现于各种草食动物的内脏包囊中,常常侵害(?)齿类动物,成熟雌虫较大,其长可达80~120毫米,而雄虫较雌虫小得多,虫卵在终宿主的鼻腔鼻液内,被中间宿主吞吃食物和饮水时进入胃内。虫卵在中间宿主体内孵化出幼虫,幼虫移行至肠系膜淋巴结和各种脏器内变成包囊幼虫,这种幼虫不离开中间宿主的包囊生活,终宿主吞食了有幼虫感染的食物而受到感染。看来,  相似文献   

6.
利用蜱传播试验确定小亚璃眼蜱对中国新分离的牛的巴贝斯虫未定种和环形泰勒虫的传播能力与传播方式,进而明确其在中国牛梨形虫病传播中的流行病学意义。试验结果表明:小亚璃眼蜱可在雌虫阶段受到巴贝斯虫未定种的感染,并可在次代若虫(2/2)和成虫(3/3)阶段将病原传播给试验牛;小亚璃眼蜱幼虫和若虫吸入环形泰勒虫,饱血脱落的幼虫和若虫所蜕化发育的饥饿若虫(2/2)和成虫(2/2)均可将病原传递给敏感动物;感染巴贝斯虫未定种的小亚璃眼蜱饱血雌虫所孵育出的次代幼虫和若虫仍可被环形泰勒虫感染,所发育出的若虫(2/2)和成虫(2/2)可在一次传播试验中将环形泰勒虫和巴贝斯虫未定种同时传播给试验动物。  相似文献   

7.
关于介壳虫爬行传播方式,前人曾提到“(若虫)在很小的范围内爬行,其爬行距离也有限,一般只在本植株内的不同部位或邻近的植株范围内活动。”但是具体研究桑介壳虫爬行传播的记载,尚未见有报导。为了摸清桑介壳虫传播途径,笔者在1986年春夏秋3期对桑介壳虫若虫连续3代进行爬行传播试验,观察若虫的爬行能力及爬行速度,从中想得出桑介壳虫能否通过自身的爬行能力,从一株桑树爬到另一株桑树上去的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家养林麝寄生虫虫种调查沙国润,张化贤(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蔡永华,王洪永,刘洪义(四川养麝研究所)麝是一种珍稀药用动物,分布于东部亚洲,属偶蹄目、鹿科的一种小型反刍动物。我国以林麝(Mochusberezovskii)为主。麝在世界上除原...  相似文献   

9.
1蝼蛄 蝼蛄又叫拉拉蛄,将幼苗根部咬乱,还在行垄间串隧道,引起苗与土分离。蝼蛄属于直翅目蝼蛄科,有成虫、若虫和卵三种虫态,其中成虫与若虫形态相似,差别是若虫翅未长成,触角节数少。蝼蛄形体纺锤状,前足开掘式,口器咀嚼式。在北方地区以华北蝼蛄和东方蝼蛄为主。华北蝼蛄成虫体黑褐色,长39-45毫米,触角丝状,腹末尾须1对。东方蝼蛄浅黄褐色,全身被细毛,体长30-35毫米,小于华北蝼蛄。两种蝼蛄的主要区别是胫节背侧的刺,华北蝼蛄为一或无刺,东方蝼蛄有3个刺。卵为椭圆形,2毫米,白色。若虫初孵为白色,后期华北蝼蛄变为黄色,东方蝼蛄变为腹黄色,其余处灰褐色。华北蝼蛄3年一代,以成虫和8龄以上若虫越冬,6-7月份成虫产卵,若虫第三年8月羽化为成虫。东方蝼蛄1年一代,以成虫、若虫越冬,第二年5月下旬产卵。越冬若虫4月上旬开始活动,5月羽化为成虫。  相似文献   

10.
对10头自然死亡的家养林麝的小肠内所获得白色、发状虫体、进行了虫体大小、形态结构观察及测量。发现与以往各研究者在绵羊、山羊及牛体内发现的乳突类圆线虫一致。证明林麝体内寄生的虫体为乳突类圆线虫,林麝为该虫的新宿主,国内尚无报道,系国内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1.
将实验室培养的小亚璃眼蜱(Hyalomma anatolicum anatolicum)和亚洲璃眼蜱(Hyalomma asiaticum asiaticum)清洁幼虫和若虫饲喂于感染环形泰勒虫的牛体,收集饱血幼虫和若虫,用所孵化的若虫和成虫感染试验牛。结果显示,小亚璃眼蜱幼虫、若虫阶级感染,所发育之若虫、成虫均可传播环形泰勒虫;而亚洲璃眼蜱各阶级的传播试验结果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12.
桑介壳虫在我区1年发生3代,以受精雌虫越冬。5月上中旬、7月中下旬、9月上中旬为3代若虫的盛孵期。2月中下旬天气转暖,桑树树液开始流动,越冬雌虫即以口针刺吸取食为害。从早春开始到晚秋,桑介壳虫的成虫、若虫群栖寄生在枝干上吸食汁液,严重时整株盖满介壳,层层叠叠,不见树皮,抑制桑芽萌发,妨碍桑枝发育,有的  相似文献   

13.
介壳虫危害影响丽江地区油橄榄引种产业的发展。2015年进行了丽江地区油橄榄介壳虫的调查及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存在两种危害油橄榄的介壳虫,分别是油橄榄片盾蚧和矢尖盾蚧;不同品系油橄榄危害介壳虫种类与成虫和若虫种群数量有显著的差别。应用两种市场化学药剂不同剂量对两种介壳虫防治试验均显示有较强的杀虫效果,其中对若虫防治效果强于成虫,两次连续用药显著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中国林麝养殖的发展现状、研究概述和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麝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动物。由于多年来野生林麝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加上国际高价走私,林麝的人工养殖已成为提供天然麝香的最有效途径。本文对全国的林麝养殖的发展历程、存在问题做了简要回顾,并对林麝的研究现状和林麝养殖产业的经济效益做了综述和分析,最后对林麝的繁殖养育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1998~ 2 0 0 0年 ,笔者对莱阳市桃园主要蚧类及其天敌进行了调查与观察 ,并对蚧类的防治做了初步探讨。1 主要蚧类及其生物学特性1 1 朝鲜球坚蜡蚧。在本市一年发生 1代。以二龄若虫固着在枝条上越冬。翌年 3月上中旬从蜡堆里的蜕皮中爬出 ,此后雌雄分化。 4月上旬雄若虫羽化并与雌成虫交配 ,5月上旬雌虫产卵 ,卵期 2周 ,平均每雌虫产卵 10 0 0粒左右。 5月中旬为若虫孵化盛期。 6月中旬后雌雄难分 ,越冬前蜕皮一次 ,蜕皮包于二龄若虫体下 ,至 10月中旬越冬。1 2 桑盾蚧。又称桑白蚧。在本市一年发生 2代。以第 2代受精雌虫于枝条上越冬…  相似文献   

16.
1 虫害1 1 荔枝椿象。成虫和若虫吸食荔枝嫩梢、花穗和果实的汁液 ,被害部出现褐色斑点 ,引起落花落果。此虫在我区一年发生 1代 ,越冬成虫 3月中下旬开始在小枝分杈处或花穗上取食 ,交尾产卵 ,4月上旬卵开始孵化 ,4~ 5月若虫大量出现 ,5月上旬以前 ,大部分若虫处于 3龄以下阶段 ,抗药力下降。 4龄以上若虫抗药力增强。1 2 荔枝蛀蒂虫。幼虫蛀食荔枝花穗、果实和新梢 ,造成荔枝花穗干枯和落果。此虫 6~ 7月间为害荔枝最严重。成虫羽化、产卵等活动均在夜间 ,卵散产于幼果中下部、成熟前果实的果皮凹陷处或嫩叶的叶腋间。孵化后侵入果实…  相似文献   

17.
桑白蚧又名桑盾蚧、黄点介壳虫。为害多种果树和林木,以成虫及若虫寄生树枝,以口针刺入皮层吸食汁液。据调查,在西安市灞桥区猕猴桃园,受害轻的果园有虫株率在20%-30%,受害重的有虫株率达70%-80%。受害轻的树植株长势减弱,发芽率降低,受害重的整株枯死。1发生规律在陕西一年发生2代,以受精雌成虫寄生在树枝上越冬。早春树液流动后开始取食,虫体迅速膨大,介壳逐渐鼓起。越冬雌成虫于4月中旬开始产卵,4月底第1代若虫孵化。初孵若虫比较活跃,在树枝上快速爬行,经过几小时后开始固定下来,不再移动。雌若虫第1…  相似文献   

18.
牯岭腹露蝗 Fruhstoferiola kulinga(Chang)过去在江苏未见有发生记录。笔者1994~1998年在江苏调查黑莓害虫时,发现南京紫金山麓的果园中该虫发生较多。若虫、成虫取食嫩叶、嫩梢和在果面啃食果肉,造成叶片破碎,新梢枯死,果实霉烂。此虫在江苏为局部发生为害害虫。 枯岭腹露蝗寄主有黑莓、核桃、山核桃、枫杨、板栗、栎类、越桔、无花果、八角枫及悬钩子属植物等20余种。该虫在南京一年发生1代,以卵囊内的卵在表土层下越冬。初孵若虫4月下旬始见,若虫一般5龄。7月上旬至8月上旬陆续羽化…  相似文献   

19.
矢尖蚧是我国芒果产区的一种有害昆虫。本研究通过田间和室内观测,记录矢尖蚧在芒果上的为害特点、各发育阶段虫态的主要特征、发生规律,并通过大田调查方法,了解设施大棚内9个芒果品种的矢尖蚧虫害发生程度。结果表明矢尖蚧可为害芒果的枝干、叶片和果实;雌虫经历2个若虫阶段和1个成虫阶段,雄虫经历2个若虫阶段、预蛹、蛹、成虫5个时期;金水仙芒和泰引1号芒的矢尖蚧为害程度最弱,桂热芒10号的矢尖蚧为害程度最高;下层树冠为矢尖蚧为害最严重的部位,中层树冠次之,上层最轻或不受为害;第 1 代若虫孵化盛期为施药防治最关键的时期。  相似文献   

20.
林麝人工养殖是保护野生林麝资源和可持续提供麝香产品的重要途径。经过60余年的繁育,四川省的养殖林麝已具有一定规模。本研究对四川省26家林麝养殖场进行了现场调研,截至2018年6月份,全省养殖林麝3 200余头,主要分布在阿坝州、雅安市等地; 2012年以后,全省林麝养殖场数量迅速增加; 2017年,种群增长率达24%,占养殖种群的18. 5%,属于高繁殖群体。结合养殖现状,本研究分析了四川林麝养殖业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发展林麝养殖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供同行及从业者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