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明新闻     
1.新疆目前正在全疆开展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认证农产品将率先纳入二维码追溯体系,成为全国首批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质量能追溯的农产品。  相似文献   

2.
无公害蔬菜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目标产品的质量,符合国家或农业行业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并经产地和市场质量监管部门检验合格,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识销售的蔬菜产品。种植无公害农产品可相对提高售价,拓展销售渠道。但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要特别注意农药的科学、合理使用,有效地控制农药残留。  相似文献   

3.
采用无线网络通信、智能手机二维码扫描、农产品溯源等技术,针对无公害农产品从源头到餐桌的质量安全问题开发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风险管理和追溯系统。该系统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环节进行监控,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风险管理和追溯。对无公害农产品在流通环节中进行编码,利用QR二维码编码识别技术,通过智能手机二维码扫描后可以详细了解农产品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的信息,从而保证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该系统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成效,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追溯体系是国际公认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先进手段.本文在阐述国内外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追溯管理的基础条件,以及推行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现阶段要从推广认证标志使用、强化生产记录管理、优化标志信息查询平台和探索完善追溯管理模式等方面推进无公害农产品追溯管理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5.
为了确保农产品从生产到餐桌的食用安全和可追溯,结合本地蔬菜的生产模式,提出了软件的设计思路,对生产基地综合管理平台、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平台的应用作了详细的介绍。通过与蔬菜生产合作社、超市、农贸市场进行合作,表明东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系统的设计和应用,能做到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追溯,为当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开拓了思路,为今后更好开展农产品安全追溯和信息化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基于物联网的名品生产质量追溯体系"是宁夏万齐农业发展集团于2013年投资1770万元建设的现代农业智能信息化管理项目。项目建设旨在通过对公司自主生产的无公害水稻、枸杞、蔬菜等作物的种植、收购、加工、仓储、物流和销售过程,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整套农产品质量的安全的追溯方案,以形成符合国家标准的企业  相似文献   

7.
贵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农业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要求,贵州省贵阳市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作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消费安全的重要措施,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发布了《贵阳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制定了《贵阳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操作规程》等一系列地方标准,建立完善了贵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和蔬菜农药残留速测网点,建设了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推广了一批无害化生产投入品。同时,进一步加强农药市场监管,加大质量安全知识宣传和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工作。通过以上措施,使贵阳市…  相似文献   

8.
衢江区自2013年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工作,从打造农产品追溯平台、运用智慧监管模式、激发生产经营主体积极性、加强基层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强化宣传培训等方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并对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及思考。  相似文献   

9.
加强无公害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强化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管理,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举措.根据多年从事农业“三品一标”工作的实践和经验,以建瓯市为例,总结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发展和质量溯源管理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通过对甘肃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现状以及在生产中存在问题的研究分析,反映在生产方面存在有农产品品种混杂、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产后贮藏条件差、加工专业化程度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研发薄弱、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小层次低等问题;管理方面存在有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滞后、农户家庭生产分散等问题;流通方面有农产品产后处理落后、产销渠道不畅,信息化程度底、消费质量意识不足等问题;结构方面有不合理的品种结构和产业结构以及综合成本等五个方面。提出了解决甘肃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对策:加强农产品农药残留污染的控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监督制度与标识制度的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建设;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甘肃省有利的地理和气候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1.
尚德亮 《河南农业》2005,(10):38-39
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一个基地、五个体系和一个市场准入等方面的建设内容。一个基地就是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五个体系是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认证体系、质量监测体系、信息体系、法律体系,一个市场准入就是指无公害农产品的市场准入,我们称之为开展和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工作的“一、五、一”工程。“一、五、一”工程是解决无公害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从田地到餐桌质量安全问题的几个重要环节,这几个环节是紧密相连,缺一不可的。正确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对加强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北宁市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2002年经政府批准,正式挂牌开展工作,同时承担省站区域农药残留监测、本市和锦州几个县区的蔬菜和水果开展生产中的农药残留监测及对市场外调菜和水果的检测工作。每月定期通报农药残留情况,针对问题具体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对无公害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武夷山市自2011年以来开展追溯试点工作,从落实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宣传培训工作,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强制及激励措施等方面推进"一品一码"追溯体系建设,并总结了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农业质量标准》2011,(5):62-62
7月29E1.为适应农业发展的形势需要,实现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与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场)建设等工作的有机衔接,充分发挥无公害农产品在制度规范、技术标准、全程控制、档案记录、包装标识、质量安全追溯等方面的优势.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积极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从生产源头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根据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15.
付良月  孙丽娜 《农业与技术》2007,27(5):27-27,38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关心支持下,长春市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得到较快发展。基本上形成了以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为支撑,以市、生产基地和市场、各大超市为补充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开展了批发市场和生产基地的定点抽查检测及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培训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普及等工作。为推进我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防止蔬菜农药残留中毒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下形成的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与我们面临的形势很不适应,无论是在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的设置、基础建设还是在有关政策等方面,都还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存在着大量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无公害蔬菜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目标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或农业行业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并经产地和市场质量监管部门检验合格,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识销售的蔬菜产品.产品中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亚酸盐等1的含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允许范围内,人们食用后对人体健康不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7.
农药残留特别是高剧毒农药残留是影响我省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首要问题。农业部、发改委、工商局、质检局四部委局第632号公告明确指出:“自2007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在国内销售和使用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和磷铵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撤销所有含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产品的登记证和生产许可证”。为确保蔬菜、水果质量安全,促进绿色食品产业健康发展,很有必要在全省蔬菜、水果生产区开展高剧毒农药专项整治活动。开展高剧毒农药专项整治具体应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植物保护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的重要性,指出通过加强植物检疫、健全病虫害预警控制体系、强化无公害农产品病虫害防治技术、开展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对生产者进行新型技术培训等工作,可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得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技服务》2017,(1):174-175
本文分析了苏州无公害蔬菜研究与生产现状,提出了需要积极引进科技型的农业技术人才,加强多样化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加快农产品质量体系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对蔬菜中的硝酸盐污染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加强提升无公害蔬菜生产控制技术等苏州无公害蔬菜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正>庆丰农场紧紧围绕黑龙江省农垦"建设国家安全食品生产基地"目标,多举并进,推进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推动粮食生产向优质、安全、高效方向转变。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促进绿色产业快速发展庆丰农场于2011年成为黑龙江垦区16家农产品质量追溯建设单位之一,经过三年多的建设,于2014年10月以优异的成绩通过验收。庆丰农场现已全面积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全面积通过ISO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申请国家绿色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