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玲  杨起 《北京农业》2005,(2):17-17
采用设施栽培草莓,可实现周年供应。草莓设施栽培的形式有半促成栽培、促成栽培和抑制栽培。下面以促成栽培为例介绍大棚草莓无公害栽培技术。1.品种选择保护地栽培草莓应选用花芽分化早、休眠浅、自花授粉能力强、黑心花少、产量高、风味佳、特别是市场竞争力强的品种。适宜大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通过不同时期的赤霉素处理,观察了在上海地区的设施栽培条件下,赤霉素控制草莓休眠的效应。试验表明:赤霉素的适期处理可有效地抑制促成栽培条件下草莓的休眠,提早解除兰促成栽培条件下草莓的休眠。  相似文献   

3.
草莓促成栽培不同设施的保温效应李国平吉沐祥潘耀平赵亚夫(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句容212400)草莓保护地促成栽培是利用大棚塑料薄膜等增温保温作用,使草莓在冬季能正常生长发育开花结果,从而达到反季节上市的一种措施。但不同设施的保温效果有显著差...  相似文献   

4.
正草莓采用设施进行半促成栽培或促成栽培效益好,但由于栽培中小高畦畦面低,栽培密度大,大水漫灌等原因,使促成栽培的部分草莓开花结果期处于低温、弱光和高湿环境。另外,由于棚室内授粉昆虫少,且施肥不科学,易造成营养失调,畸形果发生率高,产量和品质降低,严重影响草莓的经济效益。草莓畸形果一般表现为果实过肥、  相似文献   

5.
详细介绍了西安地区塑料大棚四膜覆盖草莓促成栽培模式关键核心技术要点。从培育无病壮苗、设施选择与定植、保温及大棚管理、防治病虫、果实采收五大方面阐述了四膜覆盖促成栽培配套技术措施,该技术的示范推广实现了西安地区草莓12月上旬大量上市.达到了利用简易设施在寒冷地区实施促成栽培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一、日本草莓生产及消费概况日本草莓生产经历了一个从露地栽培、半促成、准促成到促成栽培的过程,现在的生产设施以连栋钢管大棚为主,少数透明玻璃钢或玻璃温室,大力发展超促成栽培及抑制栽培。由于农村劳动力逐渐减少和老龄化严重,日本草莓栽培面积逐年减少,栽培面积从1993年的9000hm2减至1997年的7800hm2,总产量保持在20万t左右。1999年主产地枥木县和福冈县面积各为600hm2左右,产量分别达2.5万t左右、居第一、二位。由于受外来低价农产品的冲击,1999年东京中央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大宗水果(如…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新型农业发展,草莓采摘成为趋势,诸多节日成为采摘的旺季,草莓促成栽培经济效益显著。本文结合设施草莓的生长状况,分析了设施内温度和湿度的调控技术,以期提高当地设施草莓的品质与产量,进而增加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8.
在露地栽培条件下,草莓上市时间一般在5月份,上市时间短,且集中,不能满足人们对草莓鲜果的长期需求。90年代初,草莓的设施栽培技术在我国日渐成熟,尤其是能够实现早结果的促成栽培,更得到了迅猛发展。1999年,我们从沈阳等地引进草莓新品种,在大同县中心苗圃日光温室内进行栽培试验。通过配套技术的实施,基本上春节前草莓即可上市,  相似文献   

9.
正草莓的种植可以分为露地栽培、促成栽培、半促成栽培、抑制栽培和无土栽培等五大类别,无土栽培具有节水、节能、省工、省肥、产品无污染及高产高效等优点。无土栽培可以分为三大类:基质栽培、水培、气雾栽培,气雾栽培和水培因为一次性设施投入昂贵以及运行耗能较高而不能得到普及,应用无纺布袋基质种植绿色有机草莓,生产效益倍增。  相似文献   

10.
正草莓是一种营养丰富且适应性较强的水果,江苏省的生产面积相对较大,并逐年增加,其中设施草莓占有六成以上的比例。随着草莓多年连续栽植,连作障碍已逐年突现,尤其是设施促成草莓栽培更为明显,严重影响了草莓的产量和质量,效益也相应降低。克服草莓连作障碍是草莓种植区的栽培关键,高温闷棚处理配套栽培是克服连做障碍一种综合土壤消毒、杀灭杂草及地下害虫、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等于一体的经济高效操作相对简单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大棚草莓促成高效栽培是目前草莓生产上一项主要栽培模式,通过大棚建造、良种壮苗、适时定植等栽培技术达到促成高效的目的,最终实现大棚草莓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2.
草莓的营养价值极高,素有水果皇后的美称,草莓也是果树栽培中结果周期最短、见效最快的水果。近些年随着我区经济快速发展,利用日光温室进行草莓促成栽培已成为草莓栽培的主要形式。在高寒地区掌握设施草莓集成栽培技术及要点,是获得草莓优质高产的关键。为此,我们于2010年以来开展了设施草莓栽培技术试验。通过配套技术的实施及关键点的把握,实现了元旦上市,无公害栽培采收期达150d以上,平均产量达到1000kg/667m2以上,经济效益可观,现将栽培管理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寒地草莓红蜘蛛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蜘蛛是草莓栽培中危害最重的害虫,尤其是草莓保护地促成栽培和半促成栽培发生普遍。红蜘蛛体形很小,用肉眼只能看到一个小红点,故危害隐蔽,不易被发现,发生严重时可减产30%。  相似文献   

14.
草莓虽为自花授粉结实,但促成栽培的开花期正处冬季,尤其是12月至翌年2月大棚内气温低,湿度大,昆虫少,易造成花粉不能飞散,授粉不良而发生各种畸形果,严重影响草莓的产量和质量。近年来草莓促成栽培利用蜜蜂  相似文献   

15.
草莓半促成栽培技术要点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半促成栽培,是利用保温设施,在草莓通过自然休眠以后进行保温,从而达到比露地栽培提早采收、提早上市的一种栽培方式。目前生产上常采用的设施类型有小拱棚、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等。  相似文献   

16.
日光温室草莓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规程采用草莓反季节促成栽培模式,产品以供给春节上市为主要目标,根据内蒙古设施栽培生产实际调研并在栽培研究基础上,制定出日光温室草莓栽培技术规程,供有关日光温室栽培者参考使用。1品种选择温室栽培草莓应选用休眠期短,成熟早、产量高、品质好、抗性较强的品种。目前适合我区日光温室栽培的草莓优良品种有:红颜、章姬、天香、甜查理等。  相似文献   

17.
王慧瑜 《农村科技》2004,(11):32-32
大棚草莓促成栽培是利用大棚的冬季条件,防止植株进入休眠,使其正常发育,并采用花芽促成措施,达到提早开花结果、提早上市的目的,12月至次年6月不断有新鲜水果供应,是一种效益高的栽培方式。适合这种栽培的草莓都是早熟品种。花果管理在草莓促成栽培过程中比较重要,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其关键管理技术在于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8.
日本的草莓新品种及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日本草莓生产及消费概况 日本草莓生产经历了一个从露地栽培、半促成、准促成到促成栽培的过程,现在设施以连栋钢管大棚为主,少数透明玻璃钢或玻璃温室,大力发展超促成栽培及抑制栽培.由于农村劳动力逐渐减少和老龄化严重,草莓栽培面积逐年减少,栽培面积从1993年的9 000 hm2减至1997年的7 800 hm2.全日本总产量保持在20万t左右,1999年主产地枥木县和福冈县面积均为600 hm2左右,产量达25 000 t左右,居第1、2位.其次为熊本、佐贺、静冈及爱知等县,栽培面积分别在500~300 hm2左右不等,产量12 000 t左右.  相似文献   

19.
正草莓反季节栽培主要是利用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保护性设施对草莓进行促成栽培。目前,昭苏县温室大棚草莓种植已发展到68个棚,栽培面积3.6公顷,平均667米2产量3.5吨,每棚产值4万~6万元。一、品种选择促成栽培时,要选用休眠浅、早熟、产量高、品质好、抗病性强、果粒大、口味甘甜纯正的品种。目前,昭苏县常见的品种有丰香、春香、静香、明宝等。  相似文献   

20.
刘春博 《江苏农业科学》2021,49(24):159-163
不同栽培模式和施氮量影响草莓果实发育及品质,针对目前草莓研究中未考虑不同栽培模式和氮肥互作的问题,以艳丽草莓为试验材料,在2种栽培模式和3个氮肥使用量下,对草莓生长发育、果实性状及品质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促成栽培草莓的生育期明显早于半促成栽培;促成栽培在施氮量为200 kg/hm2时,果实横径、纵径、单果质量及植株干鲜质量最大,半促成栽培在施氮量为300 kg/hm2时最大,在同样施氮量时,半促成栽培果实横径、纵径、单果质量及植株干鲜质量较大.促成栽培可溶性糖、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半促成模式,但可溶性蛋白含量低于半促成模式.促成栽培施氮量200 kg/hm2和半促成栽培施氮量300 kg/hm2时,产量较好,品质各有优势,是较为合理的栽培组合方式.该研究结果可以为不同栽培模式和施氮量下草莓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