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滇池湖滨带设施蔬菜、花卉的农田养分平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田养分平衡状况一方面从根本上决定着土壤肥力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影响人类的生活环境。主要针对滇池湖滨带设施蔬菜、花卉的施肥情况,对各种蔬菜、花卉以及不同的轮作方式的施肥量和农田养分平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花卉的肥料施用量总体高于蔬菜的施用量,类内均值为1584kg(N)/hm2,787kg(P2O5)/ hm2,1580kg(K2O) / hm2,蔬菜的类内均值为396kg(N)/ hm2,156kg(P2O5)/ hm2,144kg(K2O)/ hm2;在蔬菜中,绿叶菜类的施用量高于其他菜类;蔬菜、花卉氮、磷盈余量较大,约45%的作物钾处于亏缺状态;蔬菜中各类内养分盈余由高到低排列顺序为:绿叶类>豆类>白菜类>甘蓝类>茄果类>瓜类,根菜类的氮、钾养分处于亏缺状态。在本试验研究条件下,大部分轮作方式的农田养分处于盈余状态,特别是氮、钾养分。  相似文献   

2.
 应用L9(34)正交设计对不同施肥配比下灯盏花进行大田试验,观测了其生长情况、产量和灯盏乙素含量。结果表明:N,P,K三个因素对灯盏花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为K>N>P,其最佳组合为N2P3K3,比例为N∶P∶K=3∶2∶1;对灯盏乙素含量影响的主次关系为N>P>K,最佳组合为N3P3K3,比例为N∶P∶K=4∶2∶1;公顷含灯盏乙素量的主次关系为K>P>N,N2P3K3是最佳组合,比例为N∶P∶K=3∶2∶1。在灯盏花栽培中,增施氮肥,适当施用磷肥,控制钾肥施用量能提高其产量和灯盏乙素含量。  相似文献   

3.
长期定位施肥对紫色土磷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过6年田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紫色土不施磷或单施猪粪土壤磷亏缺,单施猪粪不能维持土壤磷素平衡。而每年施150 kg/hm2 P2O5(66 kg/hm2 P)土壤磷累积盈余191.3 kg/hm2,速效磷增加9.2 mg/kg,全磷增加111.2 mg/kg。且以有机肥料与化学肥料配合施用的处理增加积累的最多。  相似文献   

4.
 采用实地访问和田间调查典型区的设点方式,对云南省保山市主要作物施肥状况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对农田N,P,K元素输入输出的数量特征及其平衡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田生态系统中N,P2O5的盈余量分别为148.9kg/hm2和93.8kg/hm2,钾(K2O)亏缺73.1kg/hm2,水田中的盈余量、亏缺量均大于旱地,应加强钾肥的施用。有机肥在肥料结构中的比例较小,应加大有机肥的投肥强度,增加养分再循环率,同时也有效地增加了钾肥的供应强度。  相似文献   

5.
 应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氮、磷、钾肥不同用量和配比对迪庆马铃薯的产量效应,并建立氮、磷、钾施用量与马铃薯产量关系的肥料效应函数模型,以确定迪庆马铃薯的优化施肥量。结果表明,马铃薯最高产量达34147kg/hm 2,施肥量分别是240kg/hm2 N, 150kg/hm2 P2O 5和480kg/hm 2 K 2O;最佳经济产量为34070kg/hm 2,施肥量分别是240kg/hm 2 N, 150kg/hm 2 P 2O 5和420kg/hm 2 K2O;最佳利润产量为28 246kg/hm 2,施肥量分别是60kg/hm 2 N, 30kg/hm 2 P2O 5和120kg/hm 2 K 2O。  相似文献   

6.
 为了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我们引进了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并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它的高产栽培技术,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筛选出了“两优培九”产量为9 000 kg/hm2以上的优化组合方案821个,得到了其对应的农艺措施为3月11~12日播种育秧,采用密度:25.72~26.52万窝/hm2,施纯N:235.43~243.62 kg/hm2,P2O5:79. 20~84.0 kg/hm2,K2O:133.32~144.24 kg/hm2,该结果与示范情况基本一致,可在丘陵地区大面积推广,对促进水稻再上新台阶,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回归设计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亚高山草甸土青稞的肥料效应,并建立肥料效应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氮、磷、钾肥施用对青稞产量都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其肥料效应顺序为钾肥>磷肥>氮肥。利用计算机对数学模型直接摸拟法寻优,青稞最高产量3909kg/hm 2,施肥量分别是氮(N):120kg/hm 2、磷(P2O 5)120kg/hm 2、钾(K 2 O)99kg/hm 2。最佳利润施肥量分别是氮(N):30kg/hm 2;磷(P2O 5) 30kg/hm 2;钾(K 2O)30kg/hm 2。  相似文献   

8.
设施栽培中生菜养分吸收和氮磷肥料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不同施肥处理试验,研究了设施栽培条件下,生菜产量、养分吸收、土壤养分变化,生菜食用部位硝酸盐含量和氮磷肥料利用率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生菜合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合理配施(试验中N,P2O5,K2O用量分别为240,120,300 kg/hm2)可促进生菜对养分的吸收,提高氮磷肥料利用率,降低食用部位硝酸盐含量和土壤硝态氮残留,从而降低氮,磷淋失和环境污染风险,提高商品蔬菜品质。  相似文献   

9.
氮磷钾配施对多花黄精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氮、磷、钾肥配施对多花黄精产量、有效成分含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揭示多花黄精的需肥规律,为多花黄精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8-2019年,采用“3414”试验方案,设置氮、磷、钾3个因子,每个因子4个水平,共计14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多花黄精的产量、根茎多糖和皂苷含量以及地上部、地下部的N、P、K含量;采用回归分析法拟合氮、磷、钾肥施用量与多花黄精产量、根茎多糖间的肥料效应模型,使用频率分析法确定多花黄精的最佳推荐施肥量。【结果】氮、磷、钾肥配施能明显提高多花黄精的产量、根茎多糖和皂苷含量,在一定施肥区间内,多花黄精产量、根茎多糖和皂苷含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均在N2P2K2处理(N、P2O5和K2O施用量分别为160,160,80 kg/hm2)时达到最大值。氮、磷、钾肥对多花黄精产量、根茎多糖含量的影响表现为氮肥>磷肥>钾肥,氮、磷、钾肥对多花黄精根茎皂苷含量的影响表现为氮肥>钾肥>磷肥。氮、磷、钾肥配施对多花黄精地上部和地下部的N、P、K含量有明显影响,不论是地上部还是地下部,同一处理中植株N、K含量均高于P含量。拟合的氮、磷、钾肥施用量与多花黄精产量、根茎多糖间的肥料效应模型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可知模型拟合成功。使用频率分析法,确定了本研究土壤肥力条件下多花黄精产量达14 000 kg/hm2以上及根茎多糖含量达100 mg/g以上时的氮、磷、钾肥施用量。【结论】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2年生多花黄精的高产优质施肥方案为N 145~167 kg/hm2,P2O5 129~158 kg/hm2,K2O 59~80 kg/hm2,m(N)∶m(P2O5)∶m(K2O)为1∶0.92∶0.45。  相似文献   

10.
杨桐苗期施磷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试验,装风干土2.5 kg·盆-1,研究了不同施磷水平对1年生杨桐Cleyera japonica苗木各项生长、生理指标及叶片含磷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施磷(P2O5)量在0 ~ 0.500 g·盆-1范围内,杨桐各项生长、生理指标均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磷量超过0.500 g·盆-1后,各项生长、生理指标均表现下降趋势。②杨桐苗木叶片全磷含量,在适量的供磷范围内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含磷量最高出现在0.500 g·盆-1,超过此值后,随施磷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降。③杨桐苗木各项生长指标与施磷量之间存在二次函数关系。综合本试验条件下各处理杨桐苗木施肥生长及生理效应可知,杨桐苗期最佳施磷量为0.441 ~ 0.603 g·盆-1。图2表5参11  相似文献   

11.
洮河台地冬小麦测土配方施肥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建立了洮河台地冬小麦施肥模型,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表明,在不施有机肥的条件下,洮河一阶台地冬小麦的最佳施肥量为氮(N)127.20 kg/hm<'2>、磷(P<,2>O<'5>)65.10 kg/hm<'2>、钾(K<,2>O)41.70 kg,hm<'2>,N、P<,2>O<,5>、K<,2>O比例为1:0.51:...  相似文献   

12.
 以云南北亚热带气候下的红壤旱地为试验条件,选用蓖麻品种TCO-202为试验材料,依据蓖麻的营养特性和吸肥规律,结合云南红壤氮、磷、钾的含量与利用效率,制定适合云南红壤上蓖麻栽培的施肥技术研究方案。运用普通过磷酸钙(750 kg/hm2)和腐熟农家肥(15 000 kg/hm2)做基肥,以不施任何基肥为对照,并以尿素的3种施肥水平(300 kg/hm2,450 kg/hm2,600 kg/hm2)做追肥处理,对当年生和第2年宿生蓖麻的产量作综合分析。试验结果表明:TCO-202在云南红壤上栽培,以 15 000 kg/hm2有机肥作底肥,450 kg/hm2尿素作追肥的产量最好,当年生和宿生都获得最高的种子产量,当年生蓖麻产量为 2 403.35 kg/hm2,第2年宿生蓖麻产量为 4 550.02 kg/hm2。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氮、磷、钾肥配施对戈壁日光温室有机基质槽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探明基质槽培番茄高产优质的适宜氮、磷、钾施用量及配比。【方法】在戈壁日光温室有机基质槽培条件下,以番茄品种吉诺比利为试材,采用氮磷钾3因素5水平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共计20个处理,测定不同施肥处理番茄的产量与品质,然后以氮、磷、钾肥施用量的编码值为自变量,番茄的产量与品质综合评分为因变量进行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得到氮、磷、钾肥与番茄产量和品质之间的回归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氮、磷、钾肥进行主效因子、单因子以及互作效应分析,最终确定了番茄高产优质的氮、磷、钾肥施用量及配比。【结果】建立了氮、磷、钾肥施用量编码值与番茄产量和品质综合评分之间的回归模型,经F检验可知回归关系达极显著水平。主效因子分析结果显示,3种肥料因子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均以氮肥最大,钾肥次之,磷肥较小,表明氮是影响戈壁日光温室有机基质槽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首要因素。单因子效应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氮、磷、钾施肥量的增加,番茄产量和品质综合评分均先增加后降低。互作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氮磷、磷钾、氮钾之间的互作效应对番茄产量的影响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利用模型决策分析表明,戈壁日光温室秋冬茬基质槽培番茄目标产量大于80 000 kg/hm2时的施肥方案为:N 284~367 kg/hm2,P2O5 173~228 kg/hm2,K2O 437~566 kg/hm2;番茄品质综合评分超85分的优化施肥方案为:N 311~407 kg/hm2,P2O5 221~291 kg/hm2,K2O 454~592 kg/hm2。【结论】戈壁日光温室有机基质槽培番茄产量大于80 000 kg/hm2、品质综合评分超85分的施肥方案为:N 311~367 kg/hm2,P2O5 221~228 kg/hm2,K2O 454~566 kg/hm2,适宜的 N、P2O5、K2O施用量之比约为1∶0.66∶1.50。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果实膨大期追施钾肥对苹果叶片光合作用、叶片和果实矿质元素含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合理施用钾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陕西省洛川县10年生‘长富2号’苹果树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钾肥(K2O)追施量(0(CK),168(K1),336(K2),504(K3)和672(K4) kg/hm2)对新梢叶片的光合作用(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新梢叶片及果实的矿质元素含量(N、P、K、Ca、Mg)以及果实品质(单果质量、果形指数、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果实膨大期追施钾肥可以显著提高新梢叶片的PnTr以及Gs,降低Ci。随着施钾量的增加,叶片的N、P、K含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K3处理达到最大值;叶片的Ca、Mg含量均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在K3处理达到最低值。各处理苹果果实的矿质元素含量均表现为K>N>Ca>Mg>P,施钾处理的果实N、P和K含量均显著高于CK,以K3处理最高;施钾处理果实的Ca、Mg含量均显著低于CK。与CK相比,施钾处理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提高(除K1处理之外);施钾处理的果实单果质量增加,果形指数增大,果实硬度降低,但与CK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在果实膨大期追施钾肥,可以显著提高新梢叶片的光合作用,影响新梢叶片和果实的元素含量,改善果实的外观与内在品质,在本试验条件下推荐钾肥用量为504 kg/hm2,但追施钾肥的同时应增加钙肥的配施。  相似文献   

15.
供氮水平对间作水稻稻瘟病发生和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尺度田间试验,研究了黄壳糯和合系-41两个品种间作种植条件下,供氮水平对黄壳糯稻瘟病发生和传播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氮供应N300(300 kg N/hm2)不仅显著增加了单作黄壳糯叶瘟和穗瘟的发生,而且其传播有明显的风向性,顺、逆风向上较为明显,垂直风向上则是随着远离中心,水稻稻瘟病发病趋势越小。相比之下,常规氮肥N180(180 kg N/ hm2)黄壳糯和合系-41间作对稻瘟病有极为显著的控制效果,其中叶瘟和穗瘟发病率下降幅度分别达15.0%~61.0%和47.0%~82.0%。  相似文献   

16.
 滇池流域蔬菜花卉基地,氮的流失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当纯氮用量达到1200kg/hm2时,直接淋洗量达到了79.5kg/hm2,潜在淋洗量达到了266.55kg/hm2,分别是低量施肥(450kg/hm2)的2倍和3倍多。HF(高量施肥)处理的流失率是29%,LF处理流失率是11%。如果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使施肥量合理化,从目前1200kg/hm2减少到合理施肥450kg/ hm2,那么每年将减少0.758万t纯氮进入滇池。  相似文献   

17.
通过样地调查,对广西南宁市8年生卷荚相思 Acacia cincinnata 人工林碳库及其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卷荚相思不同器官碳素质量分数为465.8~5082 g·kg-1,各器官碳素含量排序为树干>树叶>树枝>树根>树皮.灌木层、草本层和现存凋落物层碳素质量分数分别为460.8、430.9和468.1 g/kg,土壤层(0~80 cm)碳素质量分数为8.44 g·kg-1,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碳素含量减少.卷荚相思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库为126.07 t·hm-2,其中乔木层为28.76 t·hm-2,灌木层为5.35 t·hm-2,草本层为1.25 t·hm-2,现存凋落物层为1.69 t·hm-2,土壤层(0~80 cm)为89.02 t·hm-2.卷荚相思人工林年净生产力为10.15 t·hm -2·a-1,碳素年净固定量为5.64 t·hm-2·a-1.  相似文献   

18.
在如东县丰利镇和马塘镇的两组冬小麦缓控释肥试验上,常规施肥全肥区较配方施肥全肥区,折纯化肥投入总量增加了96kg/hm2,实收产量仅增加约60 kg/hm2,配方施肥的平均肥料利用率分别为:40.08%(N)、17.62%(P2O5)、31.73%(K2O),常规施肥的平均肥料利用率分别为:34.14%(N)、15.52%(P2O5)、19.52%(K2O)。说明配方施肥较常规施肥具有化肥减量节本增收优势。  相似文献   

19.
在岷归主产区定西市漳县殪虎桥镇进行了岷归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合理施肥配比对岷归茎叶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氮、磷配施有利于控制麻口病的发病率,降低病情指数.以施N 180 kw/hm<'2>、P<,2>O<,5>90 kg/hm<'2>、K<,2>O 45 kg/hm<'2>折合产量最高,为15 666.67 kg/h...  相似文献   

20.
试验结果表明,处理N3P2K2(11号)折合产量1690.5kg/hm2,居产量第1位;处理N2P3K2(7号)折合产量1685.7kg/hm2,居产量第2位;处理N2P2K3(10号)折合产量1676.2kg/hm2,居产量第3位;处理N2P2K2(6号)折合产量1666.7kg/hm2,居产量第4位;处理N2P2K1(9号)折合产量1661.9kg/hm2,居产量第5位。对其N、P2O5、K2O比例加权平均分析,得出产量居前5位处理的N、P2O5、K2O加权平均比例为N:P2O5:K2O=1:0.64:0.47。建议环县甜水镇及环县荞麦主产区乡镇大力推广荞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考应用这一荞麦配方施肥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