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麻家沟小流域位于蒲县黑龙关镇,地貌类型为黄土残塬沟壑区。流域总面积1 266.44 hm2,水土流失面积1 142.93 hm2,占90.25%。水土流失严重,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5 200 t/km2。该流域综合治理属2015-2019年规划实施的水土流失重点小流域治理项目。规划期内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 km2,其中新修梯田16.74 hm2,栽植乔木林74.18 hm2,封禁治理409.08 hm2,新修小型引水提灌工程1处。据测算,规划措施实施后,治理度可达到70.77%,林草植被覆盖率达到52.94%,每年可减少泥沙1.16万t,增加蓄水10.09万m3,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刘源河小流域地处长汀县南部的河田镇,流域内有8个行政村,流域总面积47.44km2,水土流失面积3.70km2。经过2011~2013年的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工程建设,以水资源保护为中心,以生产发展、生态清洁为目标,按照"生态修复、环境洁净、生态护岸"来布局建设,累计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37.09hm2,治理度达到89.9%,林草覆盖度由45%增加到70%,土壤侵蚀模数由3 650t/km2·a下降为1 000t/km2·a。本文介绍了刘源河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主要做法,并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绥棱县地处黑龙江省中部,是典型的水蚀水土流失类型区。项目区在3 a内,完成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面积36 670.36 hm2。占项目区总面积的62.4%,其中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9 076.86 hm2,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原来的1.37%提高到76.23%。每年可蓄水3 735万m3,径流模数由189 200 m3/(km2.a)降至37 398 m3/(km2.a),蓄水效益为62.86%。每年可保土49.9万t,土壤侵蚀模数由2 2 5 0 t/(km2.a)降至6 7 6 t/(km2.a),保土效益为70.02%。项目区内林草植被面积将增至48 681.8 hm2,林草覆盖率由59.57%增至82.84%,林草植被覆盖率提高了23.27%。林草植被迅速恢复,水土流失得到遏制,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并步入良性循环。农民经济收入不断提高,为实现“二次创业,富民强省”的战略目标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4.
党家山小流域位于古县东北部的北平镇党家山村南,总面积6.9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5.18 km2,占75.1%。水土流失形式以水力侵蚀为主,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3 758 t/km2。截止2012年底,已治理面积223.14 hm2,治理度43.08%。列入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后,规划新增治理面积274.96 hm2,使累计治理度达到95%以上,水土流失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民收入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20世纪 8 0年代初以来 ,山西省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林草植被覆盖率由 1 983年的 7 2 %提高到 2 0 0 3年的 1 9 9% ,新增水土流失治理保存面积 1 86万km2 ,累计治理水土流失保存面积达到 4 75万km2 ,治理度达 44 %。 2 0 0 3年减少土壤流失 1 1 1亿t,比 1 983年降低 2 4% ,其中减少入黄泥沙 0 9亿t。今后要把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导入“以大流域为规划单位、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新的发展轨道。介绍了 2 0年来水保生态建设经验 ,明确了今后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6.
五华县经过20年的综合治理,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851.47 km2,其中造林31 650 hm2,种草5 880hm2;治理崩岗19 556处;实施生态修复94 930 hm2。综合治理使全县生态环境大改善:植被覆盖度由治理前的35.6%提高到78%,区域小气候明显改善,林草地0~40 cm土层平均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含量分别比裸露地提高179%、46%、92%和25%,调节了洪水,年输沙模数由4 470 t/km2下降到990 t/km2,治理区河床下降了0.36~1.68 m,洪涝灾害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7.
大通县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年均土壤侵蚀模数3 000~5 000 t/(km2.a)。近年来,大通县先后开展了重点小流域工程、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等项目建设,共治理小流域24条,完成治理面积718.69 km2,使全县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36.3%。截至2008年底,林地面积达到64 360 hm2,草地面积达到41 830 hm2,林草覆盖率达到34.4%,梯田面积达到22 978 hm2。综合治理使项目区生态环境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2008年人均产粮482 kg,人均纯收入2 510元。介绍了大通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成效、具体做法和今后工作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8.
铁瓦河典型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河南省淅川县铁瓦河典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期为 3a(1994— 1996年 ) ,总投资 2 .62× 10 6元 ,已完成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12 .5 1km2 。治理区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 91% ,土地利用率由 32 %提高到 91% ,植被覆盖度由 2 2 .9%提高到 82 .5 % ,土地生产力由 175 0元 /hm2 增加到 375 0元 /hm2 ,人均收入由 680元增加到 1710元 ,已显示出显著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青龙河项目区位于夏县中条山前山沿地区,由南北晋河、大沟河和龙王沟3条小流域组成。总面积119.6 km2,水土流失面积112.7 km2,占94.2%。以中度以上侵蚀为主,年土壤侵蚀模数5 260 t/km2。已治理面积3 484 hm2,治理度30.91%。规划新增治理面积5 340 hm2,其中:机修梯田110 hm2,保土耕作600 hm2;营造乔木林520 hm2,经济林450 hm2,封禁治理3 660 hm2;建设小型提引水工程3处,淤地坝3座,田间道路22 km。通过短期强化治理,使累计治理度达到75%以上,林草覆盖率达到25%以上,水土流失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民收入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10.
灵丘县总土地面积2 732 km2,水土流失面积2 402 km2,占87.9%。至2012年底,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8.7 km2,治理度33.67%。根据水土保持现状与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沟道水土流失防控、加强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加强自然修复与生态植被建设、扎实开展水土保持新技术推广、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抓好水土保持法制与监督管理、强化乡镇政府的水土保持责任等水土保持思路。  相似文献   

11.
《土壤通报》2015,(1):210-216
选以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治理的38条小流域为研究对象,以2007与2010年ALOS遥感影像为信息源,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解译出与土壤侵蚀密切相关的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同时根据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坡度,将这3个因子在Arc GIS中进行叠加和统计分析,生成每条小流域的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图并统计出各等级所占的面积。把各条小流域分析结果汇总,利用2007(治理前)、2010年(治理后)坡度、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度、土壤侵蚀的汇总结果来评价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的总体成效。结果表明:治理区地形以陡坡、急坡、险坡为主,三者占治理土地总面积的74.52%;经过三年治理,林地、园地、交通用地分别增加了326.05 km2、0.54 km2和6.32 km2,耕地、草灌、城镇工矿用地分别减少了113.44 km2、206.65 km2和3.47 km2;低覆盖度、中低覆盖度、中等覆盖度、中高覆盖度林草面积均在减少,高覆盖度林草面积大幅增加,增加了451.88 km2;在各土壤侵蚀强度等级中,中等强度侵蚀减幅最大,减少了173.60 km2,2007~2010年水土流失总面积减少了339.24 km2。  相似文献   

12.
陇南地区自 1989年实施“长治”工程以来 ,国家和地方先后投入资金 1 5亿元 ,对全区 3 68条小流域进行了综合治理 ,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90 2 9 3km2 。已竣工的重点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减少 60 %~ 80 % ,土壤侵蚀量减少 60 %以上。全区新增林地 3 0万hm2 、草地 8 67万hm2 ,林草覆盖率提高 3 0 %~ 40 % ;人均产粮 3 3 0kg ,比治理前增长 40 % ;2 0 0 1年人均纯收入比治理前净增 70 0余元 ,农村贫困面由治理前的 66%下降到 14 8%。介绍了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13.
敖汉旗水土流失面积6415km2,年均土壤侵蚀模数5000~8000t/km2,个别地方高达1.50万t/km2。至2004年底,全旗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保存面积达3300km2,治理程度达51.4%,林草保存面积4249.5km2,森林覆盖率由治理前的10.5%提高到44%,生态环境和农牧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5亿kg左右,比20世纪70年代年均总产量翻了两番,90%的农牧民实现了稳定脱贫;重点治理小流域年土壤侵蚀量减少80%,蓄水量提高85%,保水率提高到85.4%。介绍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历程、取得的成效和具体的做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14.
寺沟小流域位于神池县城西北部约40 km处的大严备乡,流域面积9.50 km2,水土流失面积807 hm2,占总面积的84.9%。经过3 a的强化治理,共新修梯田11.4 hm2,营造落叶松林3.63 hm2,柠条灌木林129.3 hm2,铁丝网围栏封禁261 hm2,沟道打淤地坝4座,建谷坊10座,村旁、路旁打旱井和水窖35眼,治理度由34.1%提高到84.3%,林草覆盖率由26.1%提高到67.6%,人均基本农田由0.07 hm2增加到0.098 hm2,产生了较好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沟壑区高产高效农业综合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长武王东沟小流域试验示范区围绕高原沟壑区区域特点 ,探索农村产业结构优化模式 ,进行深层次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由历史上以粮食种植业为主的一元结构发展到现在的粮、果、工副三元产业结构阶段 ;根据不同降水年型旱作生产力的特性 ,提高水肥资源的利用效率 ,实现旱作产量潜势的高实现率 ,15 a平均粮食单产达到 4 10 0 kg/km2 ,在人均旱作粮田仅为 733m2 的条件下 ,做到粮食基本自给 ;根据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特点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和植被建设 ,高标准地完成了塬、坡、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林草覆盖率达 4 3% ,水保治理度达 92 % ,土壤侵蚀模数降至 5 0 4 t/(km2·a) ,控制水土流失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6.
“十三五”期间辽宁省持续有效推进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不断强化人为水土流失防治和水土保持监管工作,实现了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全覆盖,重点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和侵蚀强度明显下降,林草植被得到持续保护和恢复,规划主要目标已经基本完成。到2020年底全省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9248.35 km2,超额完成了“十三五”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8 300 km2的治理目标,目标完成率达114.43%。  相似文献   

17.
以法为盾 保护水土 全面推进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水土流失严重 ,水土流失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 2 9 8% ,年土壤侵蚀总量达 2亿多t。到 2 0 0 0年底 ,累计审批水土保持方案 870 0件 ,收缴水土流失防治费近 2 819万元 ,收罚没款 181 2万元。全省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 2 80 6km2 ,转让“四荒”面积 12 0 95万hm2 (其中 6 1 4%已得到开发治理 )。近期目标是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2 2 0 0km2 ,到 2 0 10年重点地区的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治理  相似文献   

18.
运城市水土流失面积 8491km2 ,年输入黄河泥沙 4110 6万t。“十五”期间全市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每年以 1 33万hm2 的速度增加 ,到 2 0 0 0年底已累计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 436 9km2 。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是山丘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基础工程 ,把水保与水利有机结合起来是发展山丘区高效农业的有效途径 ,2 1世纪前 10年拟抓好治理、监督两个重点 ,推行治理机制、投资体制改革 ,抓好小流域和“四荒”治理开发。  相似文献   

19.
 在东北黑土区振祥小流域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坡面防护、沟道治理等工程措施,配置相应的林草措施,并辅之以适当的耕作措施,对振祥小流域进行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并对治理后产生的效益进行初步评价。经过5a的实践,综合治理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2008年各项措施全部生效,每年拦蓄径流30.65万m3,保土总量1.71万t,水土流失区土壤侵蚀模数由治理前的2350 t/(km2.a)下降到416t/(km2.a),年增加经济收益29.39万元,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9.0%增加到12.3%。证明该综合治理措施适用于黑土区,为黑土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全面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阳泉市南庄煤炭集团公司煤矸石发电厂位于平定县西郊,项目建设与运行期间共扰动土地面积52.02hm2,造成水土流失面积33.3hm2。据监测资料,经实施水土保持方案,扰动土地整治率达96.4%,水土流失治理度94.4%,土壤流失控制比0.83,拦渣率98.8%,林草植被恢复系数98.8%,林草覆盖率为26.7%,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建设生产类项目一级防治标准,治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