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冬季治卵防治桃蚜根据桃蚜在桃树上产卵越冬的规律,我们进行了以冬初治卵为主的防治试验,效果很明显。于10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对桃树上的蚜卵分别喷布2000倍久效磷、1500倍40%氧化乐果、4000倍20%杀灭菊酯乳油及4000倍50%辟蚜雾可湿性粉...  相似文献   

2.
钾、钙营养对有机桃品质及抗病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土壤施入矿质钾镁肥、稻醋液并配合叶面喷施草木灰浸出液、氯化钙溶液等处理对有机桃树体营养及果实品质和抗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每株桃树土壤施入5kg矿质钾镁肥加150 g稻醋液并叶面喷施10%草木灰浸出液,显著增加叶片钾含量,显著增加了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含量.每株桃树土壤施入5 kg矿质钾镁肥加150 g稻醋液并叶面喷施500倍氯化钙溶液,显著增强了叶片和果实钙含量,显著降低了果实桃褐腐病的病情指数.  相似文献   

3.
应用4000倍和5000倍的BR-120、800倍和1000倍的PP-2003于盛花期和幼果喷施桃树两次,座果率显著增加,分别比对照提高51.52%、36.49%和33.11%、48.82%;枝梢长度和粗度显著或极显著增加,分别比对照增长40.96%、24、40%和20.14%、51.24%;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显著或极显著增加,其中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呈直线相关,相关系数达0.9882,达极显著水平。生产上可用于提高桃树座果率和促进枝梢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以田间常用药剂(叶枯唑+中生菌素)和清水为对照,研究不同倍数20%氟苄噁唑砜悬浮剂和对桃树细菌性穿孔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0%氟苄噁唑砜悬浮剂对桃树细菌性穿孔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用作防治桃细菌性穿孔病。建议稀释2 000倍,发病初期开始使用,不少于3次,防效在75%以上。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区桃树流胶病调查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北京地区桃树流胶病发生比较严重,不仅影响桃的产量、质量,而且导致树体衰弱,叶片变小,严重时枝干枯死,甚至整株桃树死亡。桃树流胶病包括非侵染性流胶病和侵染性流胶病。从北京郊区调查结果看,修剪伤口部位发生流胶病大约占30%;虫伤部位大约占30%;梨小食心虫危害折梢部位大约占20%;树势弱并且有冻伤占10%;腐烂病占10%左右,说明北京郊区桃树流胶病主要是非侵染性流胶病,也有侵染性流胶病。现将调查结果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0%噻唑锌SC防治桃树病害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20%噻唑锌SC对桃细菌性穿孔病的叶部病害和果实病害均具有显著的防效,持效期在15天左右,噻唑锌SC500倍的效果好于800倍。  相似文献   

7.
<正> 新疆巴楚县1975年全县21000余株桃树受到不同程度的越冬伤害。据调查,德吾来提巴合公社园艺场,6—10年生桃树,树冠伤害率达98.2%,植株死亡率42.1%。但县园艺场4—7年生桃树,由于采取了有效的防冻措施,树冠伤害率11%,植株死亡率0.7%。他们的具体做法是:(1)于1974年4月中、下旬连续进行两次定芽,及早抹去无用的萌枝;(2)定芽后,新梢长至35厘米以上时进行摘心,每月一次,约4次左右,于9月中、下旬连续两次除去发育枝顶端的一小段促枝条及时停止生长;(3)生长前期结合农药防治病  相似文献   

8.
采用32.5%阿米妙收悬浮剂4种不同稀释倍数与常规药剂对甘蔗凤梨病进行田闻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2.5%N米妙收悬浮剂处理对甘蔗风梨病防效随施用浓度(量)的增加而提高,甘蔗的萌芽率与防效成正相关。32.5%阿米妙收悬浮剂1000倍液、1500倍液对甘蔗凤梨病防效达32.10%39.63%,明显优于常规药剂;32.5%阿米妙收悬浮剂1000倍液、1500倍液及2000倍液处理甘蔗的萌芽率达60-24%以上,高于常规药剂,达到大田生产指标。建议32.5%阿米妙收悬浮剂使用浓度以1000-1500倍液为宜。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六盘水市桃树栽培面积520hm2,近年桃细菌性穿孔病普遍发生,最严重的桃园植株感病率达79%,新梢感病率37%,冬季1~2年生枝枯死率17%。现将笔者1985~1997年调查情况介绍如下。1为害症状一般从5月份进入雨季开始,在叶片上出现水渍状小...  相似文献   

10.
2009年田间调查结果表明,在遵义市红花岗区,桃缩叶病于3月下旬开始发病,4月病害盛发,叶片变红、卷曲、皱缩,最后干枯脱落,5月上中旬为发病末期;发病始期至发病盛期,病斑扩展速度为0.04 cm/日.分析认为,早春(桃树萌芽展叶期)低温多雨的年份或地区,发病重.田间药剂防治试验表明,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2波美度石硫合剂、30%苯甲·丙环唑乳油2 000倍液、12.5%腈菌唑乳油2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显著,依次为89.08%、85.54%、82.76%和81.19%,可在生产中推荐使用.注意施药适期应掌握在桃树花芽露红而未展开前喷药.  相似文献   

11.
以43 %好力克(戊唑醇)SC、70 %安泰生(丙森锌)WP为试材,进行桃褐腐病防治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好力克、安泰生对桃树褐腐病均具有良好防效,安泰生1 000倍 好力克10 000倍混配液,平均防效可达到94.26 %.  相似文献   

12.
我县部分桃园介壳虫严重发生,影响桃树的长势和产量。为解决桃树介壳虫的危害,进行了本试验。1我县书阶壳虫的种类和发生情况我县桃树上发生的介壳虫,以桑白蚧为主,一年发生3~4代,第1代初孵若虫盛发期在4月底至5月初,其它代次世代重叠严重。2试验设计和方法试验地点选在白鹤镇石板路褚式云桃园,位于丘陵山坡地,桃树品种为岗山沙子,供试药剂及处理为40%毒死婢(仙居农药厂生产)2000倍、155倍、110倍, 40%乐果(杭州农药总厂生产) 750倍、 50%甲基1605(杭州农药总厂生产)750倍及清水对照…  相似文献   

13.
蒙阴县现有果园3万hm~2,其中桃1万hm~2。随着桃树面积的增加,桃树流胶病的发生日益严重,部分园片病株率达90%以上。病斑主要发生在主干和枝条上,发病初期分泌出透明柔软的胶体,后变为茶褐色,皮层及木  相似文献   

14.
对几种农药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的效果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6月10日至8月20日,每隔10天喷药1次,共喷8次430g/L戊唑醇水悬浮剂3000倍液和10%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6-8月的平均防治效果分别达87.13%和85.80%,防治效果好于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和20%多菌灵·异菌脲悬浮剂400倍液。  相似文献   

15.
桃树冠腐病又名颈腐病、疫腐病,是桃树主要病害之一。据1993~1994年调查,陕西省东郊地区桃园一般发病率为15%~45%,死亡率达5%~22%,严重园病株率高达100%,死亡率85%。随着桃园面积的扩大及田间病源的积累,该病发生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应引起广大果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2007年进行了43%好力克(戊唑醇)SC、70%安泰生(丙森锌)WP防治桃褐腐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好力克、安泰生对桃树褐腐病均有良好防效,安泰生1000倍液 好力克10000倍液的防效达94.26%。  相似文献   

17.
1 萌芽前(清明前后) (1)明赛100~200倍. (2)介壳虫严重的地区调整为明赛100倍+毒死蜱800倍+展透4000倍. (3)腐烂病严重的地区调整为明赛100倍+福美胂50倍. 2 中心花刚露红时 (1)绿士甲基托布津800倍+毒死蜱800倍+四螨嗪+吡虫啉+禾丰硼(金甲朋)2 000倍. (2)往年花腐病、果腐病严重的地区调整为:绿士甲基托布津800倍+喷克800倍(或单用爽杰1200倍)+毒死蜱800倍+四螨嗪+吡虫啉+禾丰硼(金甲朋)2000倍. 3 谢花后(1周左右)第1次药 喷克800倍+绿士甲基托布津800倍+毒死蜱1 500倍+25%三锉锡2 000倍+吡虫啉+果蔬钙肥1 000倍.  相似文献   

18.
在北京地区,4月底至5月是桃细菌性穿孔病主要侵染时期。经调查,桃树幼嫩组织易受害,组织老熟后受害减轻;北京1号、京艳、八月脆、大久保、中华寿桃等品种发病较重。主要防治措施包括:合理整枝修剪,不过量施用速效氮肥,及时清园;春季桃树发芽前喷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谢花后每隔7~10天喷1次33.5%喹啉铜(必绿2号)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20%噻菌铜(龙克菌)悬浮剂500倍液等药剂,一直喷到果实套袋为止。  相似文献   

19.
陈春利  王绍敏 《北方园艺》2010,(14):164-165
以不同浓度代森联DF处理花后10 d的桃树,调查其对桃褐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桃树花后10 d到果实成熟前3周喷施70%代森联DF对桃树生长期和贮藏前期的褐腐病有明显的防治作用,以875~1 166.7 mg/kg为宜。在供试药剂量内对桃树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盐地枸杞不同营养器官中盐离子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盐地枸杞适应盐渍生境的生理机制,以盐碱地种植的枸杞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营养器官中3种盐离子的分布特征以及树龄对盐离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a+、K+、Cl-3种离子在枸杞各营养器官中的含量不同,且差异显著,其中Na+和Cl-在成叶中的含量最高,幼叶、茎次之,细根中的含量最低,而K+在各器官中的含量为幼叶>茎>成叶>细根,地上部分的Na+、K+和Cl-含量分别是地下部分的5.303倍、4.645倍和4.180倍;树龄不同,枸杞各营养器官所含盐离子含量也不同,与1年生枸杞相比,4年生枸杞成、幼叶中的Na+含量分别下降了18.77%和52.01%, Cl-含量也分别下降了23.56%和18.07%,K+含量分别增加了46.48%和59.35%,细根中的Na+、K+和Cl-含量分别下降了62.82%、106.02%和84.78%。表明在盐渍逆境中生存的枸杞有其自己特殊的耐盐机制,且经过多年的种植对盐逆境的适应性也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