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6 毫秒
1.
明确温度与米蛾成虫生殖和卵发育的关系并进行模式化表达,为人工智能规模化繁育米蛾及利用其卵进行天敌昆虫的繁殖提供科学依据。在室内5个恒温条件下(15℃、20℃、25℃、30℃、35℃)测定米蛾卵的发育历期、孵化进度、孵化率及成虫产卵量、产卵动态、寿命等。结果显示,米蛾卵在15℃条件下停滞发育(不能孵化),在20~35℃的温度范围内,卵的发育历期与温度呈负相关,卵的发育速率总体趋势符合Logistic曲线模型V=0.25/[1+exp(5.06-0.24t)](R=0.9993,F=358.06,P=0.0373),孵化率与温度的关系符合二项式关系模型y=1/[0.0144+526644.37exp(-t)](R=0.9471,F=26.14,P=0.0145),在试验温度范围内,米蛾成虫单雌产卵量有随着温度升高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米蛾单雌产卵量(y)与温度(t)的关系符合二项式模型y=-2.38t2+128.42t-1383.58(R=0.9941,F=84.28,P=0.0117),成虫寿命亦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缩短。米蛾雌虫产卵适宜温度范围是25~30℃,最适温度为26.98℃,卵发育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0~30℃,最适温度为26.90℃。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温度、湿度条件对北方地区B型烟粉虱在黄瓜(北京202)上的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的影响。18℃时,烟粉虱从卵到成虫羽化需要33.6 d,而在33℃时仅需14.4 d。烟粉虱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7~33℃,其总的存活率以27℃时最高,低温和高温对烟粉虱的发育和存活均有抑制作用;成虫的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从18℃时的41.3 d降低到36℃时的10.4 d,产卵量亦随之减少。烟粉虱卵及各龄期若虫在75%相对湿度下存活率最高,总存活率达到77.8%。在27℃,相对湿度为55%,75%和95%条件下,烟粉虱成虫平均寿命分别为27.5,31.2和15.7 d,单雌产卵量分别达到264.3粒,220.0粒和110.4粒。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茶尺蠖成虫延迟交配对其产卵量、孵化率和雌雄虫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交配时间的延迟,雌虫的产卵量和卵的孵化率都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延迟3d以上,下降趋势明显,延迟6d产卵量最低,且卵的孵化率为零。随着延迟天数的增加,成虫寿命显著延长,雄虫最高可达15.82d,雌虫可达13.97d,较之对照显著增加。茶尺蠖雌虫具有较短的交尾期,其生殖活力随着日龄增加而显著减弱。因此,采用性"迷向法",用高浓度的性信息素在此时间段干扰交配,将能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木薯单爪螨的生态适应性机理,揭示其种群扩散蔓延机制,本研究开展了卵高温胁迫对木薯单爪螨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研究。将木薯单爪螨卵在梯度高温(30、33、36、39、42℃)人工气候箱中处理不同时间(0.5、1、2、4、8、16、24 h)后置于室温(25℃)下饲养,观察其卵孵化率、发育历期、后代性比(雌性百分率)及后代成螨寿命。结果表明:卵高温处理显著影响木薯单爪螨的发育与繁殖。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木薯单爪螨的发育历期显著延长,卵孵化率、后代雌性百分率与后代雌成螨寿命显著下降。温度越高,对木薯单爪螨发育与繁殖的影响越显著,尤其对卵和幼螨的发育;卵经42℃高温处理2 h以上(包括2 h)后在25℃下均不能孵化和完成任何发育历期;42℃高温1 h为木薯单爪螨卵热最敏感时间。因此,卵高温胁迫显著影响木薯单爪螨的生长发育与繁殖,从而可能影响木薯单爪螨种群的变化。本研究结果可为木薯单爪螨扩散蔓延范围及生态适应性提供理论依据,为科学制定中国针对木薯单爪螨的检疫政策和防控措施,以防其进一步扩散蔓延提供理论依据和前期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5.
四纹豆象单头雌虫的产卵量通常取决于它们唯一可以利用的豇豆量。巴西品系的雌虫和也门品系的雌虫在40粒豇豆上比在5粒或10粒豇豆上所产的卵多。但是,当给它们提供100粒或140粒豇豆时,其产卵量也不会再增加。在给尼日利亚品系的雌虫提供5粒或更多的豇豆时,其产卵量并无明显的不同。单头雌虫在不同数量的豇豆上所产的卵孵化而成的成虫数因豇豆的数量与雌虫所属的品系而变化。也门品系大约平均每粒豇豆产生一头成虫,其每粒豇豆上至少着一粒卵。因此,每头雌虫产生的后代成虫数便随着着卵的豇豆数目稳定增长。当尼日利亚品系的每头雌虫可以利用来产卵的豇豆是40粒,而不是50粒或10粒时,它就会产生更多的成虫。但是,如果它们有更多的可以利用的豇豆,成虫的数量也不会再增加。巴西品系每头雌虫产生最大数量的成虫后代所需的豇豆量为100粒。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即决定最大限度产卵力和成虫后代产生的条件在品系内及品系间是不同的。如果把这些材料用于种群模拟,其意义就特别重要了!其原因在于它说明了这一害虫对生态因素的种内差异。  相似文献   

6.
低温对不同虫态烟草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低温处理方法,对不同虫态烟草甲进行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各虫态烟草甲耐低温的顺序从高到低依次是:幼虫、成虫、卵。-20℃处理,各虫态烟草甲死亡率都为100%;-10℃低温条件下,处理1h以上,烟草甲卵和成虫全部死亡,处理72h以上,烟草甲幼虫全部死亡;5℃处理72h以上,烟草甲卵不再孵化,5℃处理20d不能使烟草甲幼虫和成虫完全致死,但影响幼虫化蛹和成虫产卵。各温度处理中烟草甲幼虫最终羽化率为0,成虫单雌产卵量为0。0℃,5℃卵最高孵化率均为41.67%。对照中幼虫最终羽化率为77%、卵最终孵化率为52%。  相似文献   

7.
棉铃虫标放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含不同染色剂的人工饲料饲喂棉铃虫幼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由于幼虫有各种体色,不能获得满意的标记效果。以含有不同浓度罗丹明B的10%蔗糖溶液饲喂成虫,标记率可达95.19%,标记液对成虫寿命和飞行能力没有影响。随着罗丹明B浓度的增加,雌虫卵巢染色的百分率不断提高,但产卵前期延迟,平均产卵量明显减少。标记雌虫可以产下红色的卵。在河南省新野县(38×25)km  相似文献   

8.
麦岩螨种群密度效应及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麦岩螨种群密度与其寿命、繁殖、迁逃等关系密切,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麦岩螨卵的孵化率降低,初孵幼螨死亡率增加,雌成螨繁殖力下降,寿命缩短,扩散迁逃率增加,其危害密度为每株小麦20 ̄40头及其以下。防治指标为:返青期百茎螨量1400头,危害指数为1%;拔节期百茎螨量6700头,危害指数为6.5%。  相似文献   

9.
张超 《科学种养》2012,(9):32-32
一、发生规律1.生活史和习性以雌成螨在树干翘皮下、粗皮裂缝内、杂草、落叶以及土缝中越冬。在陕西省千阳地区,4月上旬开始出蛰,中下旬为出蛰盛期。成螨先在树下阔叶杂草或果树根蘖上取食、产卵繁殖,然后上树为害。当平均气温升至13℃左右时开始产卵,平均每头雌成螨产卵100粒,经过15天左右卵孵化,5月初为第一代卵孵化盛期,发生较整齐,以后则世代重叠,螨态混杂。麦收后高温干旱严重时螨量急剧上  相似文献   

10.
四纹豆象与绿豆象种群竞争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通过混合竞争实验、互相产卵实验和不同着卵量下的成虫卵巢可见卵量观察实验,得出在四纹豆象与绿豆象种群竞争中四纹豆象占优势的结论。混合竞争实验,虽然在绿豆象发育最适温度30℃条件下进行,但绿豆象在竞争中仍处于劣势。由此充分说明四纹豆象是一种危害性害虫,应加强对该虫的检疫。  相似文献   

11.
橡胶树六点始叶螨主要生物学和有效积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点始叶螨[Eotetranychussexmaculatus(Riley)]是西双版纳地区为害橡胶树的重要害螨,为研究该螨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同时在不同恒温条件下测定了六点始叶螨各螨态的发育历期,并用直线回归法计算出各螨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在18~30℃范围内,六点始叶螨的历期、发育速率和温度间相关性明显,其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2.32±1.33)℃,有效积温为(62.52±6.69)℃·d;幼螨至成螨的发育起点温度为(9.38±3.30)℃,有效积温为(153.79±33.46)℃·d;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9.52±1.70)℃,有效积温为(233.18±26.25)℃·d。为有效开展六点始叶螨的监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高玉尧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5):189-193
为明确橡胶草人工育苗合理播种期和播种技术,设置了不同温度梯度和冷热预处理,研究了其对橡胶草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对橡胶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的影响显著,在5~35℃范围内,随温度的上升呈先增后减趋势,其中25℃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5%、79%、14.17及33.87,而且该温度下种子发芽所需时间较短,发芽速度最快;冷热预处理对橡胶草种子发芽率影响不显著,而对活力指数的影响显著,5℃处理8~20天或35℃处理6~18 h的种子活力指数显著高于对照。因此,橡胶草种子发芽最适温度为25℃,5℃处理8~20天或35℃处理6~18 h有利于提高种子发芽特性。  相似文献   

13.
早稻全生育期气温、水温、泥温特征及避灾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农田小气候与实景观测系统,辅以人工观测,以获取早稻各发育期气温、水温、泥温特点,探讨水分干预避灾措施的效果。试验表明:全生育期以水温积温最高,气温积温最低。营养生长期日平均气温落后于水温、泥温,生殖生长期气温、水温、泥温日均值均比营养生长期提高4℃左右并非常接近。叶面积指数较小或衰减时,受太阳辐射影响,午间水温常常超过气温值。水温维持较高的时间约9~ 10 h,是理想的调温目标介质。高温逼熟时采用活水灌溉3天,可拉低水稻冠层上方最高气温2.5℃、日均气温低1.0℃。且稻米粗脂肪含量、直链淀粉含量较高,垩白度较低;结实率提高,千粒重比高温逼熟对照要高6.65%。结果认为:叶面积指数与水温呈反相关特点,高温逼熟时、叶面积衰减时对应高水温、泥温。水分干预调温对产量和品质要素有确定改善,并以活水灌溉2~3天以上的控温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4.
探明温度对贯叶连翘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合成积累的影响,更加有效地调控活性组分的生物合成。以不同温度(15、22、30℃)处理的贯叶连翘组培苗为材料,对地上部分无水乙醇提取液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GC-MS)分离鉴定。3个温度共分离鉴定81个挥发性组分,其中15、22、30℃下分别鉴定出37、39、43种化合物;总峰面积比较后发现,随着温度升高总挥发性组分相对含量显著降低,22、30℃相对15℃分别降低约7%和21%;各挥发性组分相对含量比较后发现,23个化合物的相对含量随温度升高而逐渐降低或仅存于15℃。温度对贯叶连翘中VOCs的种类和积累量具有显著影响,相对低温有利于总VOCs的合成积累。  相似文献   

15.
海水养殖与气象Ⅱ——惠东石斑鱼寒害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冬季低温常给水产养殖造成严重损失,制约了渔业生产发展。本研究揭示了石斑鱼寒害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暖响应规律,分析结果可以指导石斑鱼养殖确定合理的放养时段、评估寒害风险,同时为水产养殖业及政府部门制定防寒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利用惠东2011年海水养殖试验点冬季逐日海温及对应气温资料,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构建了冬季海温预报方程,代入惠东气象站逐日气象资料得到对应1971—2012年冬季逐日海温资料,根据试验测得的石斑鱼寒害指标,分析了惠东石斑鱼养殖冬季寒害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2年来惠东地区石斑鱼冬季寒害日数略有减少,大石斑鱼寒害日数多于中石斑鱼,大石斑鱼寒害发生逐日概率有一个升降的变化过程,高发时段为1月1日—2月15日。在未来气候变暖水温升高1℃的情景下,石斑鱼冬季寒害逐日概率显著降低,大石斑鱼平均冬季寒害发生时段显著缩短。平均初寒日期由变暖前的1月4日推迟到变暖后的1月15日,平均终寒日期由变暖前的2月7日提前到变暖后的2月3日。  相似文献   

16.
针对红花瘤果茶(Camellia rubituberculata)物种濒危及自然繁育困难的问题,在不同的种子贮藏条件下,检测种子贮藏特性及其萌发过程中抗氧化酶变化。结果表明:1)红花瘤果茶种子在常温保存、干燥冷藏、干燥冷冻、拌沙冷藏、拌沙冷冻等5种条件下贮藏60 d后,种子的生活力均开始下降、拌沙冷藏60 d是最适宜的贮藏时间,种子生活力最高可达90.00%,而在贮藏120 d时生活力下降为30.00%。贮藏120 d后,种子劣变程度加深、发芽率和发芽势明显下降,冷冻贮藏的种子基本不发芽。2)在5种贮藏条件下,种子的粗脂肪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呈上升态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周期性变化规律。3)未经贮藏的种子在15℃、25℃、35℃条件下均能发芽,抗氧化酶活性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差异显著,在萌发后期,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15℃最高,25℃最低。35℃条件下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低于15℃和25℃条件下的,25℃条件下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高于15℃和35℃条件下的,温度一定时,光照时间对种子萌发过程中抗氧化酶变化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为阐明低温对不同生长年限三七光合生理及根部总皂苷含量的影响,通过HPLC法分析10、15、20℃下,处理30天的2年生和3年生三七根部的三七总皂苷含量,并测定了3个温度下2个生长年限三七叶片的光合特性、叶绿素及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3年生三七根部总皂苷以20℃处理的含量最高,15℃处理含量最低。叶片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均在10℃时最高,叶绿素b 15℃处理与20、10℃处理差异显著。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及蒸腾速率(Tr)随温度降低而下降;Pn在20℃时与15℃差异显著,与10℃差异极显著;GsTr在20℃时与15、10℃差异显著。丙二醛含量随温度降低先升高后降低。胞间CO2浓度/环境CO2浓度(Ci/Ca)随温度降低呈上升趋势,且10℃与15、20℃差异显著。2年生三七以20℃处理的三七总皂苷最高,15℃处理的含量最低;叶绿素a和叶绿素b均随温度降低,先上升后下降;PnGs随温度降低而下降,Tr随温度降低先下降后上升;丙二醛含量随温度降低而增加;Ci/Ca随温度降低而增加。研究认为,低温对三七根部皂苷积累的影响不显著,三七皂苷积累的最适温度为20℃;但低温会抑制三七的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18.
温度和光照对苦参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研究了光照和温度对苦参种子萌发的影响.种子发芽试验的发芽温度分别为10、15、18、20、25、30、35℃;光照条件分别为黑暗和自然光两种条件.完全随机设计.结果表明,10℃低温下种子吸胀和发芽缓慢,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吸胀率、发芽率、发芽指数随之增高,当温度达到35 ℃时,种子霉烂率最高,但发芽率降低,其中20、25、30℃条件下,种子吸胀速度较快,发芽时间短,发芽率、发芽指数高,与其它温度相比较均达到了显著差异,苦参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15℃,最适温度为20-30℃,最高温度为35℃.苦参种子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都能萌发,但黑暗条件下其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较高.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室内饲养及野外调查,研究了温度对甘薯天蛾Herse convolvuli (L.)生长发育的影响、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年生活史以及幼虫取食量、幼虫体色分化、成虫产卵前期和产卵量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甘薯天蛾在长沙地区每年发生4代;幼虫共5龄;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卵10.8℃、1龄幼虫20.7℃、2龄幼虫13.6℃、3龄幼虫14.3℃、4龄幼虫13.1℃、5龄幼虫12.9℃、蛹7.8℃,有效积温分别为45.1日۰度、11.2 日۰度、32.7日۰度、32.8 日۰度、36.6 日۰度、111.3 日۰度、252.1 日۰度;每雌产卵量43~665粒,平均276粒;产卵期2~6 d,产卵前期2~5 d;适宜交配和产卵的温度是23~30℃。光照强度是导致幼虫体色分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为了弄清温度对蓖麻粉虱若虫的生长发育和存活率的影响,为未来蓖麻粉虱的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我们使用人工气候箱,设置了20、25、30和35℃ 4个恒温条件,测定蓖麻粉虱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蓖麻粉虱卵期从20℃的15.4天缩短到35℃的3.6天。整个若虫发育期从20℃的53.1天缩短到35℃的18.7天。30℃是蓖麻粉虱生长发育最合适的温度,在40℃恒温条件下卵不孵化。在恒温25℃时,卵和若虫死亡率最低。在30℃恒温时,雌性比有增高趋势。所有结果表明蓖麻粉虱能适应高温,随着未来全球气温变暖可能导致蓖麻粉虱为害范围扩大,制定完善的蓖麻粉虱防控措施亟不可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