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油松幼苗立枯病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陕西关中地区油松幼苗立枯病的病原为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镰刀菌(Fusariumsp.)和交链孢菌(Alternariatennis);4月中旬以前丝核菌占优势,此后镰刀菌占优势,交链孢菌不是主要致病菌。营养杯育苗较苗床条播育苗发病率低;优势菌出现的早晚与土壤温度有关,且大田土发病率>腐殖质土>河沙土;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多菌灵和3%硫酸亚铁的抑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1985—1990年对我省本溪县连山关林场和鞍山大孤山苗圃的落叶松幼苗立枯病病菌及防治进行了研究,其致病菌是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 lani Kuehn、尖孢镰刀菌Fusarium qxysporum Schl.和德巴利腐霉Pythium debaryanum Hesse.3种。采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乙磷铝3种内吸杀菌剂土壤消毒和药剂苗期喷雾相结合的方法,防效均在81.6—90.3%,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防治池杉猝倒病一般使用波尔多液、硫酸亚铁、苏化911,多菌灵和五氯硝基苯等为主的混合剂,这些药利易污染环境,配制也较麻烦。试验用新洁尔灭防治池杉猝倒病取得良好效果。用5%新洁尔灭2,000倍液喷洒池杉苗,平均降低发病率27.3%。试验接种丝核菌、镰刀菌、腐霉菌以后,  相似文献   

4.
香榧苗木立枯病症状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榧苗木立枯病由终极腐霉、茄丝核菌和黄色镰刀菌3种病原菌引起,该病6~7月为发病盛期,雨水对病害发生有利,试验表明:在苗圃地管理水平较好的情况下,配合使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55%敌克松800倍液浇根,防治效果可达53.4%~70.9%.尤以50%多菌灵防治效果最佳,达70.9%,且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5.
血红铆钉菇对土传病原菌抑菌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24种培养基上对血红铆钉菇子实体进行分离培养,对分离的菌种与病原菌立枯丝核菌、茄孢镰刀菌、链格孢、终极府霉、根癌菌在PDA平板上进行对峙测试,结果对病原菌立枯丝核菌能够重寄生,对茄孢镰刀菌产生抑菌带,对链格孢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够控制病原菌的繁殖器官形成。同时进行了液体培养基的筛选,其培养滤液对病原细菌A.t产生抑菌圈,血红铆钉菇液体菌剂及其代谢物对病原细菌抑制作用比病原真菌强。室内盆栽试验表明,在灭菌土上血红铆钉菇对茄孢镰刀菌引起的猝倒病有一定防效,田间处理试验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立枯病是松、杉苗期最严重的常见病害,常造成整个苗床的幼苗死亡或成块缺苗现象。 引起松、杉苗木立枯病的病原菌虽有八、九种,但主要是丝核菌、镰刀菌和腐霉菌。而作为防治对象,则主要是丝核菌和镰刀菌。  相似文献   

7.
在PDA含毒介质上的试验表明,苯莱特(50%WP)、多菌灵(50%WP)、甲基托布津(70%WP)抑菌效果最好,稀释30万倍的药液对尖孢镰刀菌抑菌率分别为100%、91.9%、67.9%,而粉锈灵(15%WP)3000倍液,抑菌率仅为70.1%;苯莱特、粉锈灵1500倍液对腐皮镰刀菌抑菌率仅为94.4%和14.0%。苯莱特和粉锈灵对尖孢镰刀菌的抑菌效果明显高于腐皮镰刀菌。抑菌圈法试验,多菌灵、苯莱特500~1000倍液对腐皮菌的防效又优于尖孢镰刀菌,而粉锈灵对2种镰刀菌均不产生抑菌圈。香荚兰幼根接种药效试验,粉锈灵对尖孢镰刀菌防效最好(56.6%),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次之(51.6%、50.9%),而苯莱特较差(40.4%)。粉锈灵1000倍液浸泡1h和盆栽施药,均对香荚兰幼根产生药害。  相似文献   

8.
混合杀菌剂对植物组培污染防治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大生、新硫酸链霉素和PPA 5种药剂 ,组成 4个水平的混合药剂做正交试验 ,对已被真菌 (镰刀菌、黑曲霉、青霉菌 )、细菌 (球菌 )污染的组培苗进行防治 ,结果表明 ,混合药剂对镰刀菌、青霉菌、球菌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 ,对黑曲霉防治效果差异显著 ,水平 4对该菌抑制作用差异极显著。 5种药剂极值R分析表明 ,对球菌以新硫酸链霉素 >PPA >甲基托布津、多菌灵 >大生的规律影响 ;黑曲霉以甲基托布津 >多菌灵、PPA >新硫酸链霉素 >大生的规律影响。  相似文献   

9.
1998—2003年,在辽阳县中心苗圃、寒岭镇苗圃、河栏苗圃、甜水苗圃,利用保湿法和分离法两种方法,对落叶松幼苗立枯病病原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病菌是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尖孢镰刀菌(Fusaricum solanicmart App.ct woilertv)和德巴利腐霉菌(Phytiurm debaryanum Hesse.)。用室内药剂防治、田间药剂防治2种方式和土壤消毒、苗期喷药、土壤消毒与苗期喷药相结合3种方法进行防治试验,选用的药剂有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乙磷铝、敌克松、五氯硝基苯 代森锌,结果显示,采用前3种内吸杀菌剂,利用土壤消毒与苗期喷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治,防治效果在81.6%~90.3%。  相似文献   

10.
苗圃松苗立枯病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枯病是世界性的苗木病害,在北方苗圃主要危害红松、落叶松、红皮云杉等针叶树幼苗。病源菌来源于土壤,主要为镰刀菌、丝核菌、腐霉菌等真菌,幼苗受害表现有芽腐、首腐、茎腐、根腐、立枯等几种症状,并很快死  相似文献   

11.
绿粘帚霉诱变生物型(GVD)对三种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峙、对扣培养试验,扫描电镜观察,胶霉毒素粗提液的拮抗活性和热稳定性试验系统研究了绿粘帚霉诱变生物型(GVD)对三种苗木猝倒病菌的抗生机制。结果表明:绿粘帚霉GVD对三株病原真菌均有竞争作用;绿粘帚霉GVD对丝核菌、镰刀菌和腐霉有重寄生现象,可缠绕、侵入寄主菌丝,使菌丝溶解或断裂,变形。绿粘帚霉GVD产生的非挥发性代谢产物对病原菌的抑制率为100%,挥发性代谢产物对丝核菌、镰刀菌和腐霉的抑制率分别为26.7%、51.5%和43.5%,胶霉毒素粗提液在100℃以下具有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马兰茎腐病病原为丝核菌属立枯丝菌,该病多发生在低温、高湿季节(环境)。在浙江丽水地区,马兰地上茎发病时间一般在10月下旬至次年4月,地下茎发病时间在5月至10月初,并开展了多菌灵、百菌清、农用链霉素、注射用青霉素钠4种药物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多菌灵800倍液喷雾(连续3次、每次间隔6d)防治马兰茎腐病效果最好,有效率达到75.54%;百菌清防治效果次之,有效率为53.82%;农用链霉素和注射用青霉素钠防治效果极低,有效率仅为14.48%和11.96%。  相似文献   

13.
刚竹秆褐腐病在南京地区发生比较普遍,影响竹类生长.采用8种杀菌剂,对刚竹秆褐腐病病原菌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 退菌特、多菌灵对镰刀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较好,抑制率达100%;恶霉灵、甲基托布津抑制效果相对次之;而阿米西达、敌克松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差,抑制率最大只达到32.6%.同时利用多菌灵、恶霉灵进行田间防治试验,防治效果分别为75%和89%.  相似文献   

14.
榉树枯萎病是近几年在句容茅山地区发生严重的一种新病害,每年榉树的生产都因此病害而损失巨大。以筛选防治榉树枯萎病的有效药剂为目的,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及孢子萌发率的测定对比了7种杀菌剂针对榉树枯萎病病原(尖孢镰刀菌)的毒力。结果显示,分别设置的不同浓度的7种杀菌剂对榉树枯萎病病原菌的生长均存在抑制,多菌灵对病原菌丝的生长和孢子的萌发抑制作用最强,致死中浓度CEC50为0.9547mg/L,建议在田间试验和推广应用时应选用多菌灵。  相似文献   

15.
松苗猝倒病致病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苗猝倒病病原菌,据报导,在我国主要有腐霉菌Pythium sp、镰刀菌Fusariumspp,丝核菌Rhizoctonia sp.等三种。一九六三年至一九六五年,中国林科院郭秀珍和原南京林学院兰莹两同志各自对淬倒病致病菌  相似文献   

16.
采用菌根组织分离法,从油松幼苗根系分离出4种菌根真菌,经鉴定为多根硬皮马勃、高环柄菇、尖顶丝膜菌和丝膜菌.对4个菌种培养基质和特性的研究表明,多根硬皮马勃在酸性麦芽汁琼脂培养基和豆芽汁蔗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最快,而高环柄菇适宜在查氏合成培养基上培养,尖顶丝膜菌和丝膜菌适宜在各种天然培养基上培养.4种菌根真菌对镰刀菌的拮抗试验表明,尖顶丝膜菌的拮抗性最强,其次为高环柄菇和丝膜菌,多根硬皮马勃无拮抗性.4种菌根真菌和镰刀菌对3种农药的抗性试验表明,4种菌根真菌的抗药性明显不同,多根硬皮马勃抗药性最强,丝膜菌对多菌灵抗药性最强,尖顶丝膜菌对各种农药的抗性居中,镰刀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最弱.综合分析认为,尖顶丝膜菌是抗油松猝倒病的优良菌剂.  相似文献   

17.
苏南地区草坪主要病虫草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草坪病害的发生和防治(一)丝核菌褐斑病该病是高羊茅、早熟禾和剪股颖草坪的常见病。从5月至9月在草坪上产生直径20cm~50cm的圆形枯草斑,有的病斑中央残存绿草而使病斑呈“蛙眼状”。天气潮湿或雨后早晨可在病斑外沿形成5cm左右的“烟状圈”,即病菌的菌丝体,干燥后即消失,多数枯草斑连片即造成草坪大面积枯死。该病菌是一种土传习性的寄生菌,以菌丝体和菌核在病残体和土壤中度过。高羊茅、翦股颖等冷地型草坪在夏季生长衰弱,在暖湿的气候条件下易发病。一般建坪年限较长,枯草层厚,排水不畅,氮肥过多和剪草强度过大的草坪易发生该病。(二)镰刀菌枯萎病该病产生30cm~1m直径的圆形或不规形枯草斑,有的枯斑也形成“蛙眼”状。枯死病草根部、冠部、根颈部呈黑褐色干腐状。镰刀菌枯萎与立枯丝核菌褐斑病易混淆,但立枯丝核菌褐斑病在阴湿天气或重露的清晨能见到“烟环”,这是田间识别2种病害的标志。镰刀菌枯萎病在潮湿时,根颈和叶鞘产生白色或粉红色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团,但病症不如“烟环”明显。引起镰刀菌枯萎病的因素比较复杂,首先是有多种镰刀菌可致病,侵染源有土壤带菌、病残体带菌和种子带菌等途径,并能在土壤中腐生。夏季高温和土壤含水量过低或过高有利...  相似文献   

18.
木霉对苗木土传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文喜  吴昊 《林业科技》1997,22(6):31-33
体外测定表明,木霉菌株T—169和T—279对病原菌Rhizoctoniasoclani(立枯丝核菌)、Fusariumoxysporum(尖孢镰刀菌)、Pythiumaphamidermatum(腐霉)和Alternariatenuis(交链孢霉)在对峙培养中的拮抗系数分别为2、2~3和3。温室测定表明,用0.6%(W/W)T-169麸皮培养物(107cfu/g)处理土壤。在人工接种立枯丝核菌、尖孢镰刀菌、腐霉及交链孢霉20d后,落叶松苗木发病率分别比未用木霉处理的对照减少49.6%、17.4%、18.3%和11.7%;用T-169和T-279木霉孢子悬浮液(108cfu/ml)处理落叶松种子,人工接种立枯丝核菌19d后,落叶松成苗率分别比未用木霉处理的对照增加18.8%和12.7%。  相似文献   

19.
松落针病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试多菌灵、百菌清、炭疽福美、福美双、代森锌、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代森铵、苯菌灵、退菌灵、炭特灵、克菌丹等12种不同杀菌剂对松针散斑壳菌(Lophodermiumpinastri(Schrad )Cher )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认为不同杀菌剂对松针散斑壳菌作用效果不同,药剂筛选结果表明代森铵、多菌灵、百菌清和退菌特等杀菌剂对松针散斑壳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马尾松幼林的松落针病作小区和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林间应用45%代森铵水剂防治效果最佳,平均防效达81 2%。  相似文献   

20.
不同农药对腹状镰刀菌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福美双、百菌清、甲基硫菌灵、代森锰锌、多菌灵等5种农药对橡胶树基腐病病原腹状镰刀菌(Fusarium venfricosum)的毒力测定结果:参试的5种药剂在产品规范的使用浓度内都有明显的抑菌效果,其中,多菌灵的抑菌效果极显著地(P﹤0.01)优于其他4种农药,其有效浓度梯度实验结果表明,在500倍至1 200倍浓度之间,抑菌效果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