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在信息化大潮和慕课浪潮的推动下,我们依托"在线开放课程"等优质教学资源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模式,本文遵循CDIO"以学生为中心"、"在做中学"的基本理念,研究通过云平台建立课程共享资源库,对课程资源、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课程建设实践改革,开展《软件工程》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探索。  相似文献   

2.
课程建设信息化是现代教育深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大规模网络在线开放课程优势特征鲜明的同时功能多样化,现代网络教育理念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对我国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建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从不同角度入手探讨了高职"机械设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以及实践,在高效建设过程中促使在线开放课程功能最大化发挥,全面提升高职"机械设计"课程教学的效率以及质量。  相似文献   

3.
丁艳 《南方农机》2023,(10):182-185+188
【目的】为有效解决线上教学学生在线参与积极性不高、课程完成率低、师生互动环节缺失、知识与技能传授效果不好,以及线下教学资源不够丰富、难以满足互联网时代的教学需要等问题。【方法】笔者以高职“数控加工编程”课程为例,采用智慧职教云平台作为在线课程平台,将教学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分别阐述了具体的教学任务。从课程建设思路、教学内容设计、在线课程建设、教学策略研究、课堂有效性评价、教学环节设计和多元化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和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究和实践。【结果】从2020年至今,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数控加工编程”课程实施了3期完整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开设在大二年级第一学期,学生反馈良好。2022年,“数控加工编程”课程被评为校级在线精品课程。【结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需求的学生学习,是一种非常高效的信息传递方式。教师利用智慧职教云平台的各种工具,可以对课堂教学进行高效管理,有助于解决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推行“互联网+职业教育”模式,推动职业教育和信息化技术线上线下同步融合,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根据《汽车拖拉机学》课程的特点,以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优化组合为研究目的,进行《汽车拖拉机学》课程的教学规律和教学过程研究.对课程教材的选择与建设、教学环节时间的合理分配、实践教学环节配套、考试方式、师资优化配置、精品课程建设等进行了改革与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马骏  方振龙 《南方农机》2022,(8):162-165
职业教育的教学生态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逐渐发生体系性的变革,并且正在形成职业教育特有的教育信息化特色.随着精品在线课程的完善,师生也逐渐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到常规教育教学中,并且利用在线课程的在线资源、在线评价优势为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搭建了教学实施平台.本研究在分析"电工电子技术"在线课程建设的基础上,从课...  相似文献   

6.
赵丽  邹丹丹 《南方农机》2021,(8):153-154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教学理念提升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意义重大,只有在实践锻炼及参与的过程中才能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理念引领、课程建设承载、信息化平台及资源环境支撑以及课堂主阵地的实践锻炼下,可潜移默化提升院校教师教学能力,进而提升院校的知名度和综合实力。参与教学能力比赛能激励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立体化活页教材建设与应用对教师多方面的锻炼与提升,对教师在信息化技术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选用等方面具有促进作用。文章就此展开论述,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的建设对培养高素质机械、近机械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该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为基础,介绍了课程建设的经验及成果,并着重介绍了教师队伍建设及教学改革的方式,对同类院校本精品课程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网络精品课程是教育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一环节,也是高校课程体系建设主要内容。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离不开高校管理者、课程建设者、开发者以及学习者或使用者,分析了四者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网络精品课程建设以问题为导向,从四者视角出发,探讨了精品课程建设几点措施,以达到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的原则和目标。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已成为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重点研究领域。文章结合了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课程的特点和教学模式,阐述了在线课程教学的重要性,进一步对在线开放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知识点、技能等知识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并通过传感器技术的在线应用网站延伸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  相似文献   

10.
网络精品课程是教育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一环节,也是高校课程体系建设主要内容。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离不开高校管理者、课程建设者、开发者以及学习者或使用者,分析了四者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网络精品课程建设以问题为导向,从四者视角出发,探讨了精品课程建设几点措施,以达到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的原则和目标。  相似文献   

11.
对于学习计算机、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说,AutoCAD绘图是辅助该专业技能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因此,进行AutoCAD精品课程建设也是十分重要的,文章主要针对AutoCAD精品课程建设进行研究,以教学科研为主要出发点,团队建设作为主要的推动力,开展各项研究工作,以提高教研水平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在互联网、智能手机、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基于信息技术应用的高校课程创新教学模式对传统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和颠覆,具有代表性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将以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改革为例,探讨基于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线上平台和优化传统课堂的线下平台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旨在提高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效果,为后续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积累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3.
在线课程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参与进了现代教育模式中,如何建设优质在线课程具有现实研究意义。以“金课”为背景,提出了3种在线课程形式,即慕课、混合课程和虚拟仿真实训课程。分析了地方高校在建设在线课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地方高校线上课程的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精品课程建设可以聚集优质教育资源,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在分析农业院校研究生及其专业课程特点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与教材建设方面提出农业院校研究生专业精品课建设的思路与措施,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研究生教育教学实践工作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疫情期间,在线教学迅猛发展。针对在线教学的特点,结合学生在家有限的学习条件,依据"电机及电气控制"课程的培养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打造理论先行、仿真辅助、教师示范、返校实操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新模式。注重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将疫情、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时政融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职业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思政教育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6.
在大数据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背景下,高校更加关注培养现代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本文从创新创业"五位融合"(指创业正能量培育、创业指导服务、创业政策扶持、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教学理念视角下,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以下简称郑州航院)为例,分析郑州航院经济学类专业目前专业人才情况,建设"创新创业五位融合"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虚拟仿真实践平台及宏观经济学省级精品课程。通过实践分析,在该教育体系下,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敢于思考,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知识理论和方法内化为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创新思维过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文章从经济学类专业嵌入创新创业理念的模式与路径、行业特色"双创"教育培养体系构建与达成度评价等方面,对郑州航院进一步打造"创新创业五位融合"实践教学体系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郑州航院进一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7.
从大数据的视角,以高职食品类专业化学基础与分析技术在线课程建设为切入点,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实践与探索,为建设化学基础与分析技术在线课程打下基础,对同类在线课程建设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培养适应新时期要求的工程技术人才,课题组基于"OBE"教育理念,针对"项目管理"课程建设进行探索。首先,分析传统的"项目管理"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评价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其次,基于"OBE"教育理念,确定"项目管理"课程建设的方向,即更新课程教学目标,丰富课程资源,重组课程教学内容,完善课程教学目标评价体系,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通过建设与探索基于"OBE"教育理念下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不断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培养面向未来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建设现状入手,以中高级维修电工国定职业资格技能鉴定标准为切入点,在课程标准、校本教材编写、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师资队伍培养等课程立体化资源方面进行了建设与探索。实践表明:通过课程立体化资源建设,更好地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岗位能力以及考证通过率,对课程建设与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中职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以“让教育更简单”为研发理念的在线教学工具课堂派进行阐述,探讨课堂派在中职混合式课程教学中的使用成效,为在线教学工具在中职学校教学当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