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瓯柑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瓯柑原产温州,是一个很古老的柑橘品种,经历了一千多年,仍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售价一直居高不下,达8~10元/kg。瓯柑的贮藏性能是柑橘类中较好的,采用传统的民间室温贮藏,贮藏半年以上,风味仍很好。瓯柑的食疗价值很高,民间素有“端午瓯柑似羚羊”之说。因此,瓯柑是温州特有的传统名果,是一个很有开发前景的地域性柑橘品种。近年来,国内许多柑橘科研单位和生产单位进行了引种,或作为育种材料,或直接进行商品化生产。现将瓯柑的品种特征杼陛、栽培技术和贮藏保鲜技术介绍如下,供引种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瓯柑是芸香科柑桔属的一个种,栽培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浙江和福建,有"浙南传统名果"的美誉,在古代被朝廷列为贡品。瓯柑果实风味独特,多汁,略有苦味,贮藏性极好,常温下可贮藏220d;富含黄酮类化合物,营养保健价值高。随着人们对保健功能食品的日益关注,传统瓯柑成为柑桔市场的新宠。综述了瓯柑在选种育种、栽培管理、果实生理、保鲜加工、食疗保健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瓯柑是浙江省温州市特有的地方传统品种,已有上千年的栽培历史。瓯柑除了营养价值高和药疗功效显著外,其耐贮性也远远高出其他柑橘类品种。根据对温州市柑橘类品种贮藏性能初步测定,常温下农家贮藏温州蜜柑期限可至翌年2月份,椪柑和雪柑可贮至次年4月份,而瓯柑贮藏期限可延长到次年7月份,贮藏时间过达到250余天,这种优良的耐贮性在柑橘类品种中真是罕见。温州市果农在瓯柑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实用经验,这套技术很适用于缺乏大型专业水果贮藏库的瓯柑产区。现将温州市瓯柑农家贮藏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温州瓯柑及其产业化发展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瓯柑是浙江省温州市特色水果,发展前景广阔,加入WTO后,瓯柑产业将更具魅力,市场潜力更加巨大。因此,如何推进温州瓯柑产业发展,值得深入探讨。1瓯柑兴衰及其特色 瓯柑(Citrus suaviss:ma Hort.ex Tanaks)果形大,适应性与丰产性强。南宋温州太守韩彦直所著《桔录》中的“海红”即为现今瓯柑,北宋欧阳修《新唐书·地理志》  相似文献   

5.
张涛  胡丹 《浙江柑橘》2023,(3):18-21
<正>瓯柑是柑橘类水果中的优良品种之一,原产浙江温州,是温州地方特色的优势品种[1]。瓯柑果形端正,果顶部凸出,果皮金黄油亮,易于剥离,果肉柔软、化渣、多汁,清甜可口,略带微苦,凭借着独特的贮藏特性可贮藏到端午仍风味不减,在温州民间有着“端午瓯柑赛羚羊”之称。但近年来瓯柑鲜果腐烂率处于较高水平,加之人工成本的增加,能在端午上市的瓯柑越来越少。针对于此,笔者对采前不同时期树冠喷施保鲜剂对瓯柑贮藏效果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旨在为瓯柑果实贮藏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瓯柑是温州特有的传统名果名优特产,在民间素有"端午瓯柑似羚羊"美谈,为历代朝廷贡品。瓯柑历史悠久,早在南宋淳熙五年,温州太守韩彦直所撰写的世界首部专著《橘录》中记述的"海红"即为现今的瓯柑。公元1060年欧阳修等人所著的新唐书地理志中载有:"温州土贡柑橘"之句,亦指瓯柑。由此推算,瓯柑的栽培历史至少有1000多年。瓯柑作为温州特有的传统名果,有着比较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温州瓯柑  相似文献   

7.
瓯柑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要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小平 《浙江柑橘》2004,21(3):15-16,14
瓯柑是浙江省温州市特有的传统柑橘名果,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栽培历史.近年来,由于瓯柑市场价格走俏,每公斤达8~10元,市场高的回报率,刺激了瓯柑生产发展.但是在一些新区,存在着栽培管理粗放、施肥用药盲目,对瓯柑生长结果习性缺乏全面了解,以致瓯柑内外品质下降.2002年温州市特产站在温州湿地保护区瓯海三垟建立了1.8hm2精品瓯柑示范核心基地,采用无公害栽培技术,全面提升瓯柑果品质量.现将有关技术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瓯柑(Citrus siuavisima Hort. ex Tanaka)是芸香科柑橘属的一个栽培变种~([1]),因其主要分布在我省浙南瓯江沿岸而得名,在民国前史料《浪迹叙谈》中既有"永嘉之柑,俗谓之瓯柑……"的记述~([2])。瓯柑虽然存在皮厚而粗、蒂高多籽、可食率低等缺点,但是其果汁、果皮中都含有黄酮等具有抗氧化能力的生物活性成分,一般认为瓯柑果实中主要的苦味成分是新橙皮苷和柚皮苷~([3])。除此之外,瓯柑籽中也含  相似文献   

9.
瓯柑(CitrussuavissimaHort.ex Tanaka)是浙南地区的地方名果。风味独特,略带苦味,其果实有一定的保健功效,丰产性好,贮藏期长,11月下旬成熟后,可贮藏到翌年5月而不变味,因此在浙江温州和丽水一带广为种植。普通瓯柑种子较多,一般达5~20粒,平均8粒,目前,通过人工选种已获得无核瓯柑品系^[1]。2008年,我们以普通瓯柑和无籽瓯柑为母本开展柑橘有性杂交育种,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地理标志产品--瓯柑[GB/T 22442-2008]于2009年1月1日颁布实施.通过规定瓯柑果实质量指标,规划种植气候与土壤环境要求,提出苗木质量、优质安全栽培以及果实采收贮存技术措施,以推进瓯柑"优质、安全、高效"标准化生产.  相似文献   

11.
2010年初,福建省闽侯县洋里乡瓯柑种植大户江阳龙与当地农业服务中心合作,高位嫁接无核瓯柑约1000株。目前,这些高位嫁接的瓯柑都已成活,粗壮的树干上长出了长30cm多的新梢。据悉,江阳龙种有瓯柑7hm^2多,2006年他在浙江考察时,从当地购买了无核瓯柑嫁接苗25株,  相似文献   

12.
瓯柑高接脐橙技术初报我镇柑桔栽培历史悠久,是温州市瓯海柑桔重点产区之一,主要品种有瓯柑、漳桔、桔。其中瓯柑占总产量的45%。近几年来由于其它柑桔良种冲击市场和本区商品经济飞速发展,柑桔栽培效益低的情况已日趋突出.为了提高栽培效益,改变瓯柑质劣价廉及卖...  相似文献   

13.
针对浙江温州市瓯柑产业的生存危机,就瓯柑品质下降、不成规模、缺乏技术等问题,提出了抓机遇促引导,抓龙头促农户,抓示范促发展,抓品牌促地位,抓品质促效益等10个产业发展策略,以实现温州瓯柑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末以来,随着柑橘生产的发展,我国柑橘产品结构性矛盾突显,要求加速推动品种结构的优化调整。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促使许多地方柑橘良种,如柚类、南丰蜜橘、冰糖橙、冰糖橘、金柑等在传统产区得到长足发展。尤其是瓯柑,因其独特的“苦”味与具有对心血管疾病的食疗作用,近年来备受中、老年等特殊消费群体的青睐,成为柑橘产品中的新宠。为增进人们了解与接受瓯柑,促进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有关瓯柑市场前景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瓯柑是浙江省温州市的传统特产名果,具有1300多年栽培历史,唐宋以来就被列为历代朝廷贡品而名扬天下,民间素有"端午瓯柑似羚羊"之称,深为温州市民所喜爱。温州地处东南沿海,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特别适合瓯柑栽培。  相似文献   

16.
瓯柑是温州市传统的柑桔品种,有悠久的种植历史。主要分布于平廉老桔区的瓯海、鹿城、龙湾三个县(区)。瑞安、平阳、永加等县(市)的局部区、乡也有较多栽培。全市现有瓯柑2.5万亩,约占全市柑桔总面积的9%。1987年瓯柑产量为2.2万吨,约占全市柑桔总产的42%。 该品种进入结果龄期较早,产量高,但也存在着较明显的大小年现象。近几年来,瓯海县睦州垟村等少数桔农,对瓯柑实行短截或回缩修剪,对缩少瓯柑大小年幅度,提高产量,取得了明显效果,一般可增产16~45%。目前这一方法在睦州垟村已应用推广300多亩,并在继续扩大之中。现将瓯柑短截和回缩修剪钓效应调查总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瓯柑是中国著名的地方传统柑橘品种,更是温州的重要特产,其栽培历史悠久,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然而一直以来瓯柑品种单一,种植存在的"低小散"现象突出,产品销售一直以鲜果为主,深加工产品研发技术欠缺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论述了从产前、产中、产后的全产业链发展观点,从品种改良开始,新品种育苗为核心,解决瓯柑产业发展过程中"低、小、散"给产业带来的危机,为瓯柑的全产业发展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8.
瓯柑是温州著名的柑橘品种,具有千年以上的栽培历史.但是,近十年来,随着温州城市拓展,原产瓯柑的三垟、茶山、梧田一带成为高教园区、经济开发区和新城区,瓯柑的种植面积从约1867hm2骤减至667hm2,浙南名果瓯柑将面临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19.
瓯柑高接脐橙效果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瓯柑高接脐橙效果的初步观察卓志福(浙江省科学院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温州325005)俞和云(温州市瓯海区林特局)瓯柑是温州特有的地方传统品种,它素以耐贮藏、稳产高产而深受广大桔农的喜爱。据统计,瓯海区瓯柑种植面积占全区柑桔面积的60%,产量占全区柑桔的8...  相似文献   

20.
瓯柑属保健型水果,具有祛热生津、清凉解毒等特殊的医药功效,素有"端午瓯柑似羚羊"之说,是浙江省南部最具特色的地方品种.无子瓯柑是丽水市莲都区山水果树研究所、丽水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历时10余年从普通瓯柑中选育出的芽变单株,其果实无子,汁多味甘苦,口感清新,极耐贮藏.2004年2月通过浙江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的良种认定并命名,林木良种编号:(2004)第02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