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兴礼 《中国家禽》2003,25(12):17-18
稻田鱼鸭生态种养是在协调好稻、鱼、鸭三者之间关系的前提下,进行稻鱼鸭生产。由于不使用化肥、农药和抗生素,生产出的稻谷、鲜鱼、活鸭和鸭蛋皆为绿色无公害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其价格也高出许多。2002年,郯城、罗庄和河东三县区推广“稻田鱼鸭生态养殖生产绿色食品技  相似文献   

2.
随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和需要绿色食品,如何实现绿色生产是值得研究的课题,而稻田鸭养殖就是一种绿色生产。为了让稻田鸭养殖业者掌握养殖技术,把稻田鸭绿色养殖业做大做强,规避风险,笔者对稻田鸭养殖技术,绿色养殖业发展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并结合实践提出稻田鸭绿色养殖应做好生态化、市场化和产业化,使稻田鸭等绿色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前,那坡的渔业生产力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发展稻田养鱼是一条切实可行的山区渔业发展之路.坡荷乡地势相对高于全县的其他乡镇,年平均气温较低,具有高寒山区的气候特征,被当地人称为"小东北",全乡的农作物的生长期较短,稻田每年只能进行中稻生产,闲置的时间长.在坡荷乡果巴村,笔者发现有一种农民自创的"一稻一鱼"的冬闲稻田养鱼模式.该模式利用中稻收割后长达7~8个月闲置时间,将稻田改造成适合养鱼的季节性池塘,进行稻鱼轮作.为了探索提高稻田养鱼经济效益的途径,经过可行性分析,2005年,在坡荷乡果巴村汤达屯农民隆某的稻田进行鱼、鸭子的立体养殖试验,形成了"稻--鱼鸭"稻田生态养殖模式,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由于稻田养鱼、养鸭,产生大量的有机肥,消灭了大量的害虫,可以大幅度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量,符合绿色食品生产的要求,也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黑龙江省创业农场“稻、鱼、鸭”生态农业,面积已发展到2万多亩。现将该技术方法介绍如下:一.田间工程:根据每块稻田的实际情况挖“口”字型、“日”字型或“田”字形鱼沟,沟深30厘米,沟宽40厘米,每块稻田挖2-4个鱼溜,鱼溜长宽1米,深60厘米。二.养殖品种:鱼种以鲁鱼为主,搭配少量的草鱼、鲫鱼、鲢鱼;鸭以本地鸭、北极寒鸭、番鸭和落地鸭等市场畅销品种为主。三.放…  相似文献   

5.
实验旨在研究“鸭-水生植物-鱼”“鸭-水生植物”和“鸭-稻”不同鸭养殖模式对环境中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比较分析了鸭舍内与运动场粪样、戏水池与消化池、水生植物池、稻田及饮水管水样中细菌总数、大肠杆菌、芽孢杆菌和沙门菌的数量。结果显示,“鸭-水生植物-鱼”养殖模式中,鸭舍内和运动场粪样中的细菌总数最多,汇入排水沟的粪污通过消化池处理后再进入饮水管,与排水沟相比,一级池、二级池、三级池及饮水管水样中的细菌总数分别降低11.11%、24.09%、28.35%和32.29%(P<0.01),表明该模式能逐级减少微生物数量。“鸭-水生植物”养殖模式中运动场粪样中的细菌总数、大肠杆菌数、芽孢杆菌数和沙门菌数均极显著高于水生植物池和饮水管水样(P<0.01),不同时间检测的各样品微生物变化不显著(P>0.05),表明该模式不会对鸭粪便(肠道)微生物的数量造成显著影响,从而保障蛋鸭维持较高的产蛋性能。“鸭-稻”养殖模式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稻田水样中均未检出沙门菌,细菌总数、大肠杆菌数和芽孢杆菌数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该模式对稻田水样中的微生物数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鸭稻共育即稻田养鸭,将鸭放养在稻田,利用鸭在稻田内捕食害虫、采食杂草及一些水生小动物,同时鸭粪还可直接肥田的饲养方法,实现既节省养鸭饲料成本,提高鸭产品品质,又减轻害虫和杂草对水稻的危害,减少稻田农药施用量,是一种种养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7.
邹传江 《畜牧市场》2010,(7):116-117
养鸭吃虫和稻田养鸭具有悠久历史,为突破传统饲养方法,我们结合实际进行了试验示范。去粗取精,探索出了适合大面积推广的养鸭成套新技术。在推行稻田露宿养鸭的同时,把鸭子的品种改良作为一个重要技术内容,用天建杂交鸭在稻田露宿条件下饲养并进行观察试验,基本摸索出了杂交鸭在稻田露宿饲养条件下的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8.
鸭鱼套养的饲养方式已经广泛应用于淡水鱼养殖过程中,这种养殖方式是把水产养殖业与畜牧养殖业较完美融合在一起。最大的优势是节约养殖鸭、鱼的经济成本,鸭舍里散落出的饲料和鸭粪可以被鱼所利用,增加养殖饲料的利用率,降低鱼养殖的经济成本投入,使养殖收益有所提高。鱼类的生产也为鸭类提供动物性饵料,提高养殖养鸭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鱼、鸭立体养殖是合理利用水体空间资源及综合利用鸭养殖副产品的一种可持续性生态农业。鱼、鸭结合,综合经营,不仅有利于促进鸭子育肥,又可增加养鱼肥料来源,提高养殖综合经济效益。在生产实践中,鱼、鸭立体养殖的合理配置十分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正从江田鱼是贵州省从江县利用稻田养殖的当地土著鲤鱼,肉质鲜嫩、体型肥满,是当地少数民族制作特色美食"烧鱼""腌鱼""鱼生"的上好食材 [1~3]。由于当地传统的"平板"式养殖产量不高,从江田鱼基本上是养殖农户自养自食,很少进入市场。为了提高从江田鱼的产量,笔者将传统的不开挖渔沟、鱼溜的"平板"式养殖模式改变成"沟溜"式标准化立体养殖模式,现介绍如下,供参考。1 稻田要求1.1 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稻田水源较好,排灌系统完善,抗洪  相似文献   

11.
工程式稻田养殖,即在稻田中开挖鱼沟、鱼凼, 利用“稻鱼共生,优势共生,优势互补”的原理,进行稻田生产综合开发,从而实现“稻鱼增收”的目的。在日常管理中,应抓好以下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正>稻田养殖是将种植业和养殖业紧密结合的一种立体农业生产模式,即利用稻田为动物(如鱼、虾、蟹、鸭、鹅等)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和天然饲料,又可利用动物为稻田消除田间杂草和害虫,是一种共生互利的生态种养模式。据调查,稻田养殖不但可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达到"三增一节"(增粮、增牧、增收、节水)效果,而且对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获取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据资料报道,我国西部大开发中,西部地区的稻  相似文献   

13.
鸭肉已成为城乡人民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菜,可制作烧鸭、酸甜鸭、梅子鸭、白切鸭等菜肴。鸭的养殖,过去是低成本的水面养殖、稻田群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养殖密度增加,肉用型鸭的养殖已进入鸭棚养殖产业化。笔者于2012年春季专程走访了实行“公司+农户+基地”养殖模式的南宁市青秀区实隆公司南阳基地的旱鸭养殖场。  相似文献   

14.
鱼鸭结合养殖是利用鱼、鸭互利共生原则进行的池塘生态养殖方式,可以实现饲料喂鸭,鸭粪肥水养鱼,一池双用,鲜鱼鸭蛋双丰收的生态与经济效果.分析了黄梅县鲫鱼湖地区肉蛋鸭养殖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5.
发行号光盘名称     盘数发行号光盘名称     盘数V 4 0 6沼气技术与综合利用 4 V 36 3怎样办好一个养蟹场 1V 358怎样办好一个养猪场 1 V 379稻田养殖 (鱼鳝蛙鸭蟹 ) 1V 2 85科学养猪综合配套技术 3V 382怎样养好观赏鱼 2V 2 87猪病防治 2 V 336稻田养鱼河蚌育珠 1V 357怎样办好一个养牛场 1 V 34 0蝴蝶饲养规模养殖金鱼 1V 398肉牛养殖技术 2 V 34 1流水养鲟 1V 399高产奶牛饲养技术 1 V 31 6集约化黄鳝红鳟鱼克氏原螯虾养殖技术 1V 34 8养牛技术 3V 31 7黑鱼黄颡鱼养殖技术 1V 36 9怎样办好一个养羊场 1 V 36 6怎样办…  相似文献   

16.
稻田养殖革胡子鲶,既可改善稻田生态环境,又可增产增收,是一项很有发展前途的养殖方式。现将该技术的主要措施介绍如下:1稻田的选择与改造养殖革胡子鲶的稻田,应选在光照充足、水质良好、土壤肥沃、排灌方便、防洪条件好的地方。在养鱼前,对田埂可结合种稻整地加以修整,田埂要加高至40~50cm,加宽至30cm,并夯实。在稻田内要开挖鱼沟和鱼坑,鱼沟宽100cm,深50~80cm,在稻田中呈“田”或“井”字型,要求沟沟相通,并在各交叉点上挖深100cm,面积6~10m2的鱼坑。稻田中鱼坑鱼沟的面积以不少于稻田总面积的5%~8%为宜。在稻田的进、排水口还要安装…  相似文献   

17.
池塘鱼鸭生态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兴礼 《中国家禽》2005,27(1):28-29
鱼鸭生态养殖是利用鱼、鸭互利共生原则进行的池塘混养方式,可以实现,饲料喂鸭,鸭粪肥池养鱼,一池双用,上鸭下鱼,鲜鱼鸭蛋双收的生态效果。为示范、推广鱼鸭混养技术,带动当地群众发展生态养殖业,2003年我们在校养殖实习基地3000m^2的鱼池上进行了鱼鸭混养试验,现将主要技术与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阿牛提醒     
稻鸭共作技术是指将雏鸭放入稻田,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不间断的活动刺激水稻生长,产生中耕浑水效果;同时鸭的粪便作为肥料;最后连鸭本身也可以食用,在稻田有限的空间里生产无公害、安全的大米和鸭肉,所以稻鸭共作技术是一种种养复合、生态型的综合农业技术。稻鸭共作技术与中国传统稻田养鸭的最大区别在于将雏鸭放入稻田后,直到水稻的抽穗为止,无论白天和夜晚,鸭一直生活在稻田里,稻和鸭构成一个相互依赖、共同生长的复合生态农业体系。  相似文献   

19.
《饲料与畜牧》2004,(4):35-35
据我国科学家介绍,稻鸭共育技术是一项种养复合生态型的综合农业技术,是稻田养鸭这个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继承和发展,利用稻田有限的空间生产出无公害、品质上乘、安全的大米和鸭肉,在水稻可持续生产中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据了解,稻鸭共育技术是将雏鸭放入稻田,让其白天和夜晚一直生活在稻田里,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雏鸭不间  相似文献   

20.
(一)稻田养鸭技术 稻田养鸭不仅仅在于经济效益、更有益于生态效益。尤其是“稻鸭共作”技术在实践过程中已被验证,是稻田养殖中比较容易掌握、也是综合效益较高的一项技术,正在被广泛利用,尤其在北方的盐碱地,稻田养鸭效益更是明显。养殖要求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