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黑龙滩水库的底栖动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龙滩水库底栖动物主要由寡毛类和水生昆虫组成。共检出底栖动物35种(属),年均生物量6.555g/m^2,密度1763个/m^2,每年提供的鱼产潜力为10.9kg/ha。  相似文献   

2.
溪口水库正常养鱼水面为44700亩,最大水深25米,平均约10米。库水水质较肥,饵料生物丰富,经采样分析测定,该库饵料生物量年均分别为:浮游植物376.4482万个/升、6.8458毫克/升,浮游动物7020.6个/升、1.3772毫克/升,底栖动物2720.65个/米^2、120.28克/米^2,水生维管束植物2790克/米^2。  相似文献   

3.
峰头力库是一座以灌溉主为的大型水库,有养鱼面积633.3ha。库水总氮含量0.75mg/L,总磷0.031mg/L,浮游植物年平均数量27.2万个/L,生物量3.79mg/L;浮游动物数量1151个/L,生物量3.03mg/L;底栖动物数量1457个/m^2,生物量954.4g/m^2,初级生产力为2.66gQ2/m^2·d,该水库为中营养型水库,年鱼产力17.67万kg。  相似文献   

4.
陈杰 《河南水产》2003,(1):10-11
2001年4月起对信阳南湾水库的底栖动物进行了周年定量采样调查。结果表明该水库底栖动物主要由水生昆虫和寡毛类组成,共检出底栖动物3种,年均生物量为0.6032克/平方米;密度为263.83个/m^2,每年提供的鱼产潜力为20034公斤。  相似文献   

5.
对莺河一库水质的调查分析和饵料生物的定量测定得出:该库属中营养型水库,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平均23.96kgO_2/ha·d,其中鱼类生长期内初级生产力321.16kgO_2/ha·d,净生产量25.73kgO_2/ha·d,净生产量之和为5403.3kgO_2/ha,折合浮游植物鲜重为28637.5kg/ha;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生物量分别为3.2mg/L、1.26mg/L和0.85g/m ̄2,水库近期鱼产力为363.6kg/ha,总产量20.94万kg。该库历年平均成鱼单产为88.4kg/ha,占估算鱼产力的24.3%,水库的渔业潜力有待开发利用,因此,提出了今后合理开发水库渔业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红水河龙滩水库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7月9-23日(丰水期)和11月11-25日(枯水期)在龙滩水库进行浮游植物采样调查,研究其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数量变化特征、空间分布及群落多样性,评价了龙滩水库的水质现状,探讨水电开发对河流浮游植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龙滩水库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35属、59种;其中,硅藻门28种,绿藻门17种,蓝藻门8种,甲藻门、红藻门、金藻门各2种。优势种为4门、13种,包括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钝脆杆藻(Fragi lariacapucina)、双头针杆藻(Synedra amphicephal)和双射盘星藻(Pediastrum biradiatum)等。龙滩水库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均值分别为33.4×104个/L和2.580mg/L。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为2.58和0.94。依据藻类生物学指标评价标准,龙滩水库水质为贫-中营养型。  相似文献   

7.
1998年对云龙湖水库的水生生物进行了监测。共采集到浮游植物6门25属、浮游动物29属、底栖动物16属。浮游植物数量225.3×104个/L,生物量0.772mg/L,春季以硅藻为主,占67.2%,夏季以隐藻为主,占56.8%;浮游动物数量40650.4个/L,生物量3.362mg/L,春季以轮虫为主,占81.6%,夏季以原生动物为主,占67.3%;底栖动物数量683.0个/m2,生物量6.763g/m2,水栖寡毛类占59.1%,水生昆虫占29.3%。云龙湖水库为浮游植物响应型中—富营养型水体。滤食性鱼类鲢、鳙的放养对水库水质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库水总盐量约为0.6mg/L,属一般淡水,平均总碱度、总硬度均有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浮游植物平均数量474.23万个/L,生物量4.608mg/L,作为滤食性鱼类优质饵料的硅藻门在数量和生物量上占绝对优势。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0.828mg/L,平均数量2498 /L,属一般营养水平。底栖动物生物量0.663g/m^2,种类组成简单,数量较少,生物量较小,所能提供的鱼产力较低。针对该水库的渔业资源现状,提出了合理的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9.
高关水库浮游生物现存量及鲢,鳙鱼产潜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1985年3—11月采样测定结果,高关水库浮游植物生物量平均密度为125.3万个/升,生物量为1.9208毫克/升;浮游动物平均密度为4012个/升,生物量为4.80毫克/升。根据浮游生物现存量估算鲢、鳙鱼产潜力为25万公斤,其中鲢5.8万公斤,鳙19.2万公斤。本文还对高关水库鲢、鳙的合理放养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浑江水库浮游生物调查及鲢鳙鱼产潜力的估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玉凤  王瑞梅 《水利渔业》1994,(2):30-32,35
1990年4月至1992年11月,对浑江水库的浮游生物进行了调查,测定结果该水库浮游植物生物量为1.941mg/L,浮游动物生物量为2.726mg/L。由此,估算出浑江水库鲢,鳙生产潜力为379kg/ha。本文提出了今后渔业利用意见和增养殖措施。  相似文献   

11.
1994年5月到10月和1996年5月到10月对关门山水库进行了鱼产力的调查。水库的饵料生物量分别是:浮游植物3.23mg/L;浮游动物0.95mg/L;水生高等植物450g/m2水生底栖动物40,3g/m2。水库的鱼产力为217.29kg/hm2,其中浮游植物鱼产力129kg/hm;浮游动物鱼产力58.2kg/hm2;水生植物鱼产力18kg/hm2;底栖动物鱼产力12.09kg/hm2。毛初级生产量48.01卡/m2·日;净初级生产量11.79卡/m2·日。合理利用途径是:充分利用水域自然饵料和优越的水质条件,突出本地区冷水鱼类的优势,以养为主,增殖、养殖捕捞相结合,提高鱼产量,增加经济效益,以达到合理利用水域资源形成高产、高效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2.
酒埠江水库的浮游生物及其银鱼鱼产潜力的估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7年对酒埠江水库浮游生物进行周年(分4季)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119属153种(属),生物量0.3051mg/l;浮游动物4类60属96种(属),生物量1.3926mg/l。水库属贫营养型。浮游生物总鱼产潜力为288.6kg/(hm2·a);银鱼的鱼产潜力为261.1kg/(hm2·a)。  相似文献   

13.
苏州澄湖渔业资源调查及综合开发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1年3月-12月。对澄湖的水质理化因子,水生生物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为:pH值7.3-7.7,透明度0.3-0.8米,溶氧7.2-10.2毫克/升,COD13.3-17.3毫克/升,氨态氮0.5-1.3毫克/升,总磷0.090-0.156毫克/升,酚0.001-0.004毫克/升;浮游植物7门72属,生物量12.7331毫克/升;浮游动物63属91种,生物量3.27毫克/升;底栖动物(软体动物)73.6179克/米^2。澄湖属天然中-富营养型湖泊,适宜采取调整品种结构,保护和开发优质野生鱼类资源,走合理开发,可持续发展经营之路。  相似文献   

14.
吉安地区有大中型水库37座,可养鱼水面5313.3hm2,大多属富营养型或中富营养型水域,其浮游植物有233种,生物量1.175—24.027mg/l,浮游动物有140种,生物量0.424-29.107mg/l。合计鱼产力为250.5—601.8kg/hm2,平均403.5kg/hm2。  相似文献   

15.
白马水库是一个以灌溉为主,结合发电、养鱼、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常年水面5500亩,积雨面积205平方公里,春夏两季雨量充足,地处丘陵,山林复盖较好,水质良好,据测定溶氧7.2毫克/升,氨氮0.02毫克/升,有机耗氧7.2毫克/升,浮游植物每升水中98.2万个,浮游动物每升水4392.6个,属一般营养型水库。  相似文献   

16.
清河水库的底栖动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4年,我们对清河水库的底栖动物进行了初步调查,当时底栖动物的密度与生物量很低,1978年4月至1979年9月,对清河水库又进行了了次底栖动物的调查,为水库渔业利用提供部份资料。清河水库是座山谷型水库,采集点在上、中、下三处,下游大坝附近设左、  相似文献   

17.
2004年10月~2005年4月对团结水库水质和饵料生物进行了采样调查。该库水质属中等软水,主要污染物为有机物耗氧量与铵氮,有害物质中石油类、汞含量较高;浮游植物生物量平均为12.15 mg/L,浮游动物生物量平均为0.33 mg/L,底栖动物生物量平均为75.5 g/m2。水体呈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18.
肖调义 《水利渔业》1998,(3):25-27,30
1996年12月至1997年4月对溪口水库渔业资源进行了调查。浮游植物6门31属,生物量103063mg/l;浮游动物20属,生物量25121mg/l。自然鱼产力6511kg/hm2。凶猛鱼类组成简单,不对太湖新银鱼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大型底栖动物的乌伦古湖水质生物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1月至2007年7月在乌伦古湖设置28个采样点按季度对底栖动物采样。共采到大型底栖动物83种,其中寡毛类14种,水生昆虫58种,软体动物7种,其他类4种。年均密度为1048ind/m2,变幅为70~2480ind/m2;年均生物量为10.76g/m2,变幅为0.48~52.53g/m2。根据底栖动物的观测数据,利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生物指数(H′)、Goodnight修正指数(GBI)、Margalef丰富度指数(d)、Chandler′s生物记分制(CS)和综合生物污染指数(BI)对乌伦古湖水体环境质量的评价结果显示,乌伦古湖水质整体属于轻度污染。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区域如73公里小海子、骆驼脖子、海滨浴场和吉力湖等处样点水质相对较差,处于中污染水平;投放牛羊粪养殖鱼种的吉力湖后泡子则为重度污染水平。利用底栖动物对乌伦古湖水质的生物学评价结果与理化指标评价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泥河水库底栖动物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洪贤 《水利渔业》2001,21(5):36-38
1997年对泥河水库进行资源调查,共获底栖动物4大类26种。其中软体动物14种,摇蚊幼虫6种,寡毛类5种,甲壳类1种。底栖动物的年平均密度为621.9个/m^2,生物量年平均为37.226g/m^2。阐述了底栖动物的季节变化、渔产潜力及底栖动物在环境检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