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4 毫秒
1.
紫花苜蓿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9  
赵桂琴  慕平  张勃 《草业学报》2006,15(6):9-18
牧草基因工程是近年来国内国际研究的热点之一,紫花苜蓿是世界范围内栽培历史最悠久、面积最大、研究最深入的优良豆科牧草,以其品质好、产量高而被誉为“牧草之王”。本研究结合国内外苜蓿基因工程研究动态,从生物胁迫、非生物胁迫、品质改良等方面系统介绍了苜蓿转基因研究的主要内容,在对已有成果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就目前苜蓿基因工程研究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外在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牧草育种研究方面已经取得重大进展,而国内利用该技术进行相关领域的研究还相对滞后.本文从品质改良、抗病虫害、抗逆性、抗除草剂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牧草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进展,简要评述了牧草基因工程育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应用转基因技术进行牧草育种的国内外概况及进展进行了综述。文中介绍了牧草基因转化受体、转化方法及牧草基因工程遗传改良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作者认为,目前牧草转基因技术虽存在弊端需克服,但利用转基因技术进行牧草遗传改良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紫花苜蓿是重要的牧草作物,培育优质苜蓿对于畜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紫花苜蓿进行遗传改良已成为培育优良品种的重要途径。本文从苜蓿品质改良、提高抗逆性、抗病虫害、抗除草剂及转抗原基因等方面对基因工程在紫花苜蓿遗传改良研究中的应用及最新进展进行综述,阐述了基因工程在紫花苜蓿遗传改良中应用的优缺点并就紫花苜蓿基因工程遗传改良今后的发展方向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应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牧草育种的国内外概况及进展进行了综述。文中介绍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包括微体繁殖及人工种子技术、幼胚培养、花药培养及单倍体利用、种质资源保存、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及离体选择)在牧草育种方面的应用,并对利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选育抗病、抗除草剂及抗其它非生物逆境的牧草新品种作了重点论述。文中还介绍了原生质体培养、融合及异核体选择,以及基因工程中的T—DNA转化系统、病毒转化系统在牧草育种方面的应用。作者认为,在未来的几年中,利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选育牧草抗逆新品种,以及将细胞工程技术与常规育种方法相结合以提高牧草育种效率,作为相对简单和非常有效的方法将得到广泛应用;原生质体融合和基因工程在牧草育种方面也会有较大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牧草生物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牧草在家畜业、环境保护和土壤保持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它比其他的农作物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由于牧草种类的复杂性和传统牧草育种遇到的困难,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生物技术手段在发展改良牧草品种中的巨大潜力。近来我国在应用生物技术进行牧草遗传改良方面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就,这为遗传育种的成功提供了有效的策略。本文就近年来生物技术在牧草遗传改良方面研究进展及其应用进行全面的综述,内容包括组织培养、细胞工程、分子标记、基因工程和遗传转化系统;提出了目前我国牧草生物技术研究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和进一步发展方向,如提高牧草的抗性和品质,建立高效的转化系统,功能基因克隆,转基因牧草风险评价等。  相似文献   

7.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豆科牧草之一,素有“牧草之王”的美称。近年来,苜蓿抗逆性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苜蓿抗逆性是目前苜蓿育种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本文主要综述了苜蓿遗传转化技术方法、苜蓿抗旱、耐盐、抗寒性等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苜蓿基因工程研究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三叶草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三叶草作为优良的牧草,具有营养丰富、品质优良、适口性好等特点。现代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三叶草育种和种质创新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笔者从三叶草再生和遗传转化体系,转基因三叶草在品质改良、抗病性、抗虫性、抗逆性及作为植物反应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综述,分析了三叶草基因工程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生物技术在紫花苜蓿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紫花苜蓿是世界上重要的豆科牧草,具有品质优良、易于栽培等特点,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和植物基因工程的发展,在分子水平上对紫花苜蓿进行遗传改良的研究已取得了部分成果。介绍了紫花苜蓿组织培养的种类及影响因素,综述了近年来遗传转化和分子标记等生物技术在紫花苜蓿研究领域的应用,并展望了紫花苜蓿基因工程在今后研究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前景。  相似文献   

10.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具有适应性强、蛋白含量高、适口性好和营养价值丰富等特点,是全球栽培面积最大的优良牧草。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基因工程改良紫花苜蓿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就紫花苜蓿载体介导法、DNA直接导入法和种质系统介导法三类转化方法和抗生物胁迫、抗非生物胁迫、抗除草剂、品质改良及生物反应器开发五方面的转基因与遗传改良研究进行了全面的综述与分析,并对其应用前景及相关安全性等问题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紫花苜蓿基因工程改良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及其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论述了我国牧草种质资源及其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现状,以及牧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四个途径:形态学水平、细胞水平、生化水平和DNA水平。分子水平的研究是从同工酶(等位酶)分析发展到DNA水平上的分析,是已被证明在更高层次上研究遗传多样性更有效的手段,已越来越被人们广泛地应用于遗传多样性的研究。通过加大对我国野生牧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可以丰富牧草种质和为牧草育种工作者提供重要的原始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2.
种质资源是遗传研究与作物改良的基础。饲草产量与品质是决定饲草型小黑麦品种利用价值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113份国内外小黑麦种质为材料,通过2年田间种植,对其饲草产量与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小黑麦种质的饲草产量及其品质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其单株鲜草产量分别为36.000~111.560 g与36.310~159.780 g,单株干草产量分别为12.000~27.000 g与9.150~30.150 g,鲜干比分别为2.380~4.370与2.610~6.210,饲草粗蛋白含量分别为6.894%~13.259%与6.680%~14.304%,饲草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48.480%~74.850%与53.850%~67.980%,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26.600%~42.780%与29.000%~39.280%,饲草的相对饲用价值分别为69.650~128.150与79.840~113.170。饲草产量与品质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范围为1.974~2.075。主成分分析表明,饲草纤维品质因子、饲草产量因子与综合品质因子为前3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82.198%。依据单株干草产量...  相似文献   

13.
新疆地区草原改良与牧草生产机械化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比了国内外草地改良技术、牧草生产机械化技术,针对新疆地区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新疆地区今后草地改良技术、牧草生产机械化技术将在生物技术、机械工程相结合的基础之上,向专业化、集成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吴关庭  陈锦清 《草业科学》2006,23(12):51-55
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是一种在世界温带地区广泛种植的很重要的多年生冷季型牧草和草坪草,长期以来其品种改良主要依靠常规育种方法。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为高羊茅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一种很有潜力的手段,目前国內外的许多公司和实验室都在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谊草种的耐逆性、病虫害和除草剂抗性以及品质等性状。本文从受体材料、转化方法、目标基因、影响因素、转基因遗传等多个方面综述了迄今为止高羊茅遗传转化研究所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转录组测序是一种获得生物组织或细胞几乎所有转录本的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序所得的基因编码序列可用于研究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基因表达、调控方式及后续的功能基因发掘与遗传进化分析。随着分子标记技术的快速发展,转录组测序数据也可作为标记开发的重要来源,为牧草开展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遗传变异分析、居群结构研究和育种提供有效工具。本文综述了基于转录组测序的牧草分子标记如EST-SSR和SNP的开发及应用现状,以期为牧草分子标记开发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生态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作为生态建设和治理国土的基本材料-牧草种子的重要性日渐突出,草地生态建设,沙尘暴治理,退耦还林(草)和大面积的草原建设,水土流失治理等工程都迫切需要大量适应性强,能防沙治沙的优质牧草种子,巨大的需求必将刺激牧草种子业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