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根据湖南省永顺县气候和土壤特点,研究不同起垄高度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探索试验区域最优的起垄高度,为优质烟叶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的垄高明显影响烟株、烟叶根系和叶片的生长发育,并且会影响烤烟的化学成分。适当增加起垄高度能够增加烟株根系体积和干鲜比。垄高30 cm处理旺长期和成熟期的主要农艺性状较优;垄高30、40 cm处理的烤后样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较佳;增加起垄高度可以提高烤烟产量和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免深耕"土壤调理剂,为烟株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以达到提高烟叶质量的目的。[方法]在田间设置4个处理,测定土壤的田间持水量、土壤容重,计算土壤总孔隙度,同时测定烟叶叶绿素的合成效率、经济性状、质量性状。[结果]施用"免深耕"土壤调理剂对改善烟田土壤物理性状有较明显的效果,团粒结构得到改善,透气性增强;对烟叶农艺性状有较大的影响,通过改善根际营养状况和发育环境,促进烟株的生长发育,以处理B(起垄前在田块表面喷施+垄体喷施)效果最佳;对提高烟叶的产量和质量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以处理B最佳,处理A(喷施一次调理剂在垄体)次之;对烟叶感官质量影响较大,各处理明显优于对照,其中以处理A最好,处理B次之。[结论]"免深耕"土壤调理剂的应用可以改善烟田土壤物理性状,促进烟株的生长发育,提高烟叶产质量。  相似文献   

3.
为提升丽江烟叶成熟度与品质,开展不同起垄高度和移栽时间双因素试验,分析烟株的生长指标、生理指标和碳氮转化过程,揭示起垄高度与移栽时间对丽江烟烤烟大田生长、烟叶成熟进程及烟叶成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丽江烟区气候环境下,垄高35 cm处理烟株碳氮转化时间早于垄高25 cm处理,有利于烟叶生长、成熟。5月10日移栽田间长势、干物质积累量、产量高于4月30日移栽。垄高35 cm、5月10日移栽组合(T4处理)均价和产值最高,中、上部烟叶成熟度提升,烟叶外观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4.
高碳基土壤修复肥对烟株干物质积累及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减轻烟区连作造成的土壤问题,降低烟株发病率,提高烟区烤烟产质量。方法:2019年,在光泽烟区开展了高碳基土壤修复肥的不同施用量对烟株干物质积累及烤烟产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不同高碳基修复肥的施用量均能促进烟株早生快发,对烟株生育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化学成分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对根部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较大。结论:高碳基土壤修复肥对烟株根部干物质的影响显著,对茎、叶干物质积累有促进作用,在试验范围内,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经济性状及化学成分协调性均以T4(减少常规施肥的15%,高碳基肥料6kg/hm2)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粉垄深耕结合开沟排水对土壤养分和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粉垄深耕结合开沟排水对土壤养分和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旨在改善冬季淹水烟田土壤环境,为优质烤烟生产提供良好的土壤条件。【方法】在郴州桂阳选取冬季常年积水的植烟田块,于晚稻收获后进行粉垄深耕,立即起垄,配合在烟垄的垂直方向开深沟(围沟深度30.5 cm,垄沟深度21.5 cm),设置常规处理(T1)、粉垄深耕(T2)、开沟排水(T3)和粉垄深耕结合开沟排水(T4)4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理化性状及烤烟生长的影响。【结果】粉垄深耕结合开沟排水处理土壤的速效养分和有机质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内均显著高于常规处理,移栽后80 d,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碱解氮含量较常规处理分别提高39.08%,30.78%,29.55%和21.42%。烤烟生长中后期,粉垄深耕结合开沟排水处理根系生长发育较常规处理更好,根系活力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移栽后80 d,各器官干物质量均显著大于常规处理。粉垄深耕结合开沟排水能调节烤后烟叶化学性状,产量和产值较常规处理显著提高了8.8%和13.4%,但对上等及中上等烟比例无显著影响。【结论】粉垄深耕结合开沟排水能提高土壤速效养分,促进烤烟根系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的积累,进而提高烤烟的产量和产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有机肥施用方式及起垄高度对烤烟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方法]研究了有机肥施用方式及起垄高度对烤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化学成分及外观质量的影响。[结果]有机肥穴施条件下,提高垄高能够促进烟株生长,增加产量、产值,而条施有机肥在垄高35 cm时烟株生长最佳;在垄高35、45 cm条件下有机肥条施烤烟经济性状比穴施好;提高垄高能改善烤烟中部叶外观质量;与有机肥条施相比,穴施能够促进内在化学成分的协调性。[结论]在穴施条件下,45 cm垄高的烟叶品质最佳,而在条施条件下,以35 cm垄高烤烟生长发育及产值最好。  相似文献   

7.
以龙江911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对不同材料(普通地膜、生物降解膜)覆盖下的烤烟农艺性状、叶片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特性、烟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进行研究。探究生物降解膜覆盖栽培对牡丹江地区烤烟叶片及根系发育的影响,完善生物降解膜在烟田中的应用技术,从而降低白色污染。结果表明,生物降解膜覆盖可增强烤烟叶片制造光合产物的强度,净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较对照分别提高了7.38%和7.92%;生物降解膜覆盖处理烟株的长势与对照差异性显著,其中株高较对照高出15.8 cm、茎围较对照增加1.7 cm,有效叶数多约2张;烤烟移栽后3个处理的烟根干物质积累均呈稳定的增加趋势,生物降解膜处理的积累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移栽后70~80 d,生物降解膜覆盖较对照日均增加2.71百分点;移栽后88~117 d,生物降解膜覆盖较对照增加了1.18%。覆盖生物降解膜可以促进烟株生长及烟根干物质积累,有利于提高烟叶产质量。生物降解膜适宜于烤烟的覆盖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金沙江干热河谷烟区适宜的起垄高度。[方法]开展不同起垄高度对比试验,测定土壤水分含量、烟株根系干重、烟株生育期、烟株农艺性状和烤后烟叶经济指标。[结果]平地移栽技术利于土壤水分保持,促进烟株根系健壮生长,烟苗移栽后恢复性生长快,能按时进入旺长期,旺长时间长,大田烟株长势良好,打顶后烟叶能正常成熟采烤,烤后烟叶经济指标高。[结论]该研究为干热河谷烟区烤烟进行科学移栽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粉垄耕作对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西百色烟区,采用云烟97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土壤粉垄耕作方法对烤烟农艺性状、根系生长、干物质积累以及抗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粉垄耕作烟株生前期生长稍慢,但是中后期生长发育加快,与传统耕作相比,粉垄耕作能够促进烟株活性根的生长,干物质积累量明显增加,烟株抗病性也得到提高,青枯病和根黑腐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低于传统耕作烟株。  相似文献   

10.
陇县烤烟膜下小苗移栽配套技术本地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烤烟移栽技术不断被改进和创新,并取得了良好成效。本研究系统分析了起垄高度、挖窝深度、烟苗高度3个关键因素对烟叶生育期、农艺性状以及经济性状的影响,旨在为膜下小苗移栽配套技术实现本地化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起垄高度、挖窝深度、烟苗高度对烤烟生长发育、产质量产生显著影响,通过综合分析,起垄高度20~25 cm、挖窝深度12 cm、烟苗高度6 cm组合处理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作用效果最佳,探明了适宜陇县烟区最佳的膜下小苗移栽技术参数,促进了烤烟膜下小苗移栽技术在该烟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保护性耕作对复播油葵干物质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保护性耕作栽培条件下复播油葵干物质积累规律,指导生产实践。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于复播油葵不同生育期取样,测定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结果表明,免耕复播油葵可以使生育期延长;复播油葵干物质积累呈直线上升趋势,总体干物质积累水平犁地处理低于免耕处理;干物质增长速率呈单峰曲线变化;2种耕作条件下,净干物质分配均随生长中心的转移而发生变化;免耕处理生物产量、籽粒产量及收获指数略低于犁地处理。而花盘直径、结实率及百粒质量等性状却优于犁地处理。  相似文献   

12.
比较了平作和垄作下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温度和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几种耕作方式中平作的平均产量都要高于垄作,其增产率在11.38% ̄15.20%之间。在相同的垄作或平作方式下,不同的保护性耕作方式的增产幅度不同,其中秸秆还田增产幅度最大。平作方式的出苗率、叶面积指数、根干重和干物重都高于垄作,但不同的保护性耕作方式其各项指标变化有所不同。平作下保护性耕作方式的土壤含水量高于垄作;垄作方式有一定的增温效应,尤其在苗期的土壤表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糜子干物质积累量、土壤含水量、水分利用效率以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深耕、传统耕作、免耕、旋耕4种耕作方式,以晋黍9号为材料,分析不同耕作方式的糜子干物质积累量、土壤含水量、水分利用效率以及产量。[结果]深耕、免耕、旋耕这3种耕作措施的干物质积累速度和积累量要明显高于传统耕作,且深耕最为明显;深耕在0~100 cm处的土壤含水量高于其它耕作方式,且土壤贮水量最大,水分利用效率排序依次为深耕旋耕免耕传统耕作;穗粒重、千粒重和产量都以深耕处理的最大,传统耕作方式的最小。研究表明在四种耕作方式中,深耕有利于糜子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结论]在干旱、半干旱的糜子主产区,深耕是最有利于糜子生长的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2010,2011年的大田试验,对常规耕作、免耕、深翻、深松4种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容重和氮、磷、钾、有机质含量以及玉米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在玉米拔节期、大喇叭口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的土壤含水量由高到低的顺序均为:深翻>深松>常规耕作>免耕;深翻和深松处理0~30 cm,土壤容重较常规耕作分别降低10.27%和2.10%,免耕较常规耕作增加4.1%;深翻和深松处理较常规耕作的土壤速效钾、有效磷、有机质含量增加;深翻和深松处理的玉米产量分别较常规耕作提高20.38%和3.74%,免耕处理较常规耕作减产15.11%。选择合理的耕作方式,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和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5.
耕种方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矮抗58为试材,采取旋耕后直接播种( CK)、旋耕+耙实后播种、深耕(25 cm 左右)+旋耕后播种、深耕(25 cm左右)+耙实后播种4种耕种方式处理,研究了不同耕种方式对小麦生育进程、干物质积累动态、群体茎蘖数量动态以及小麦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种方式对小麦生长发育进程、干物质积累动态、茎蘖数量变化动态以及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无显著影响,但对籽粒产量的影响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深耕(25 cm 左右)和耙实后播种均对小麦增产作用非常明显。采取深耕(25 cm左右)+耙实后播种方式小麦产量最高,在生产上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宽窄行交替种植对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宽窄行交替种植对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以重庆烟区主栽品种云烟87为供试材料,采用3种不同的宽窄行交替栽培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宽行130cm,窄行80cm的方式进行种植能够有效地改善烟田生态环境及株间的通风透光条件,促进株高和叶面积的平衡生长,增加烤烟干物质积累,提高烤烟的产量和产值,并影响烤烟的内在品质,使其化学成分更加适宜和协调。  相似文献   

17.
对原垄卡种与传统耕作种植玉米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原垄卡种的株高、干物质和叶面积指标整体略高于传统耕作;生育前期原垄卡种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传统耕作,在灌浆期0~10 cm土层传统耕作的土壤含水量略高;而原垄卡种不同生育时期的土壤容重整体低于传统耕作;原垄卡种较传统耕作表现为增产,增产幅度为6.3%。  相似文献   

18.
耕作施肥模式对豫中冬小麦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百农矮抗58为供试材料,于2009-2010年研究了2种耕作方式(A1:浅耕20cm;A2:深耕30cm)和3种施肥模式(B1:仅施专用复合肥750kg/hm2;B2:施专用复合肥750kg/hm2+鸡粪1 500kg/hm2;B3:施专用复合肥750kg/hm2+饼肥3 000kg/hm2)对豫中地区(漯河)小麦干物质积累和籽粒灌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浅耕相比,深耕模式下小麦株高降低,后期植株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增加17.5%,籽粒干物质积累量增加5.1%,籽粒灌浆能力增强。B2施肥模式下,穗粒数为36.8粒,比B1模式增加4.9%,千粒重为53.9g,比B3模式高出3.5%,但其成穗数较低,仅为B1模式的94%,因而影响了籽粒产量的提高。A2B2模式下成熟期小麦植株干物质积累量、穗粒数及粒质量均最高,如能进一步提高其成穗数,可以作为该区适宜的耕作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连续旋耕下深耕对不同优质粳稻生长动态、光合物质生产及产量形成过程的影响,为寒地优质粳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2018—2019年以绥粳18、垦稻12和三江6为供试材料,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前茬连续2年旋耕基础上,设置深耕和旋耕2种耕作方式,研究耕作方式对优质粳稻生长动态及花后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结果】 年份间产量差异不显著,而耕作方式对寒地优质粳稻生长发育、花后光合物质生产特性及产量性状存在显著影响。与旋耕相比,深耕显著增加了每平方米分蘖数和有效穗数,剑叶展开时间晚且持续时间长,抽穗晚但持续时间无变化;增加了生物量和茎鞘干物质转运能力,其中齐穗期生物量和茎鞘干物质分别增加8.34%和5.36%;输出量、输出率及转化率增幅分别为13.19%、6.70%和9.17%,差异显著(P<0.05);提高了齐穗期与成熟期叶面指数,延长了绿叶面积持续时间,增加了群体生长速率;促进了主茎倒3、4节位的节间长度、叶片长度和宽度,增加了株高和穗长;每穗粒数和粒重分别增加7.05%和3.37%,收获指数增加1.90%,实现产量平均增幅12.78%。同一耕作方式条件下,在茎蘖数、光合物质生产能力、茎鞘干物质积累量及转运能力、产量及其构成上均以垦稻12表现最佳,绥粳18次之;而三江6花后叶面积指数、成熟期每穗粒数和粒重虽然较高,但并不能弥补其干物质转运能力、有效穗数和千粒重低的不足。在互作效应上,深耕×垦稻12处理表现出较高的每平方米有效穗数,花后光合物质生产及转运能力强,粒叶比和群体生长速率高,千粒重与收获指数高,增产9.15%—27.47%。【结论】 在连续旋耕稻田上搭配一次深耕的耕作方式是利于提高本区域优质粳稻产量的耕作制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烟草生产中农家肥合理的施用方式,为烟草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根据不同施肥方式设条施(施肥沟宽5~8 cm,深18~20 cm)、穴施(施肥穴直径为15 cm,深18~20 cm)、双条施(施肥单沟宽5~8 cm,两沟相隔15~18 cm,深15~18 cm)和撒施(翻耕前将肥料均匀撒入)4个处理,测定烟株农艺性状及烟叶化学成分,并对原烟进行品质鉴定和评吸分级。【结果】双条施处理团棵期前大田烟株生长发育较好,株高相对较高,打顶及打顶后中部和上部叶片的单叶叶面积最大,烟叶的开片总体效果最好;双条施处理烟叶的化学成分协调性、感官质量较好,中、上等烟比例最高,为91.8%;条施处理产量与产值均为最高,分别为2383.05 kg/ha和28834.91元/ha,双条施处理次之,产量与产值分别为2292.45 kg/ha和27967.89元/ha。【结论】双条施方式处理最有利于促进烟株的生长发育及提高烤后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