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鸡鼻黏膜及其淋巴组织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观察不同日龄鸡鼻黏膜及其淋巴组织(NALT)的形态结构,从而了解其不同时期的免疫状态。选择不同日龄的鸡胚和雏鸡,每个时期取3只鸡胚或雏鸡的鼻组织制成冰冻切片,片厚5μm,然后进行H.E.染色。结果发现,胚胎18日龄即可辨认鼻腺结构;出壳后1日龄时,鼻内黏膜形态结构发生变化,表面形成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7日龄时,鼻泪管口处首先出现淋巴集合体(NALT);21日龄时,鼻后孔处呼吸黏膜中也形成了发达的NALT,且初次发现淋巴小结,此外在鼻甲黏膜中也形成明显的NALT;35日龄时,鼻黏膜厚度显著增加,几乎达到成熟水平,鼻腺管周围也出现NALT,而且在鼻腺管上皮下存在大量弥散性淋巴细胞。表明鸡鼻黏膜以及NALT的组织结构随着日龄增长逐渐发育成熟,并在35日龄时基本达到成熟水平。  相似文献   

2.
通过HE染色方法,观察了鸡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脾脏的组织发育过程和结构特征。研究发现,脾脏实质内的白髓与红髓在胚胎18日龄可准确辨认,4日龄雏鸡脾脏中形成明显可辨的动脉周围淋巴鞘和椭球周围淋巴鞘,14日龄雏鸡脾脏中观察到生发中心。随着日龄增长,脾脏各种特征结构不断发育成熟,并在35日龄时均趋于稳定。结果表明,鸡出壳后初期,脾脏免疫功能迅速增强,并在35日龄时达到成熟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了观察不同日龄鸡气管黏膜及其淋巴组织的形态结构,了解其不同时期的免疫状态,选择不同日龄的鸡胚和雏鸡,每个时期取3只鸡胚或雏鸡的气管组织制成冰冻切片,HE染色。结果:18和20日胚龄时,气管黏膜初步形成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出壳后至14日龄时,黏膜层厚度变化不大,黏膜仍较薄,柱状纤毛排列整齐,另外,此阶段气管黏膜固有层中存在较为明显的黏液腺;21日龄时,黏膜固有层中细胞分布较之前日龄明显密集;35日龄时,气管黏膜结构处于快速变化时期,部分黏膜固有层中细胞排列较之前日龄更加紧密,但同时旁边其他黏膜固有层组织结构仍然较为疏松,被大量的黏液腺泡所占据;56日龄时,气管黏膜厚度显著增加,其中出现较明显的淋巴聚集物;90日龄时,气管黏膜中的淋巴聚集物明显增多,而且出现生发中心。结果表明,蛋鸡气管黏膜组织结构呈现日龄相关性变化,但56日龄之前发育较慢,以非特异性免疫为主,而在56日龄后形成较为明显的气管黏膜淋巴组织,从而具有了执行特异性免疫的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观察鸡鼻黏膜相关淋巴组织(NALT)在不同日龄时细胞因子上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2(IL-2)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鸡NALT免疫功能的建立情况,试验以不同日龄海蓝白鸡鼻腔后部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SYBRGreen1qRT—PCR方法,检测鸡在胚胎时期和出壳后初期鼻相关淋巴组织中IFN-γ和IL-2mRNA的表达水平。研究发现:NALT中于18胚龄检测到IFN-7和IL-2mRNA,随后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并于21日龄时达到峰值。此外,在4日龄时2种细胞因子与CD4+细胞出现的时间相同,表明2种细胞因子由该免疫活性细胞所分泌。NALT在4日龄时开始具有-定的免疫功能,并随日龄增长逐渐增强,21日龄时达到成熟水平。  相似文献   

5.
实验将 60只 1日龄健康雏鸡随机分为A、B、C 3组。A组为CALT缺失组 ,B组为免疫组 ,C组为非免疫对照组。A组于 1日龄手术切除下眼睑结膜 ,A、B两组于 1 2日龄结扎鼻泪管后进行点眼免疫接种新城疫克隆 30疫苗。2 3日龄时 ,收集A、B、C各实验组鸡的血清和泪液 ,做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 (HI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比较观察各实验组雏鸡血清和泪液抗体HI效价与IgA、IgG、IgM含量的变化特点。结果 ,1日龄手术切除下眼睑结膜后造成鸡CALT缺失 ,CALT缺失鸡点眼免疫后 ,泪液抗体HI效价与IgA、IgG、IgM含量比免疫组雏鸡低。但对雏鸡的抗体生成的规律并不产影响。故实验证实了CALT对眼区局部抗体的产生及其种类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协同哈氏腺完成局部免疫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不同日龄蛋鸡肺脏组织结构及其淋巴组织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观察不同日龄鸡肺脏中呼吸组织及其淋巴组织的形态结构,了解不同时期的免疫状态,选择不同日龄的鸡胚和雏鸡,每个时期取3只鸡胚或雏鸡的肺脏组织制成冰冻切片,进行HE染色。结果显示,13胚龄时,肺脏中细胞排列疏松,肺内各级导管都未成型;15胚龄时,三级支气管形成管腔,有的管壁开始内陷形成肺房;18胚龄时,肺小叶的基本结构形成;20胚龄时,形成真正的肺小叶;出壳后1日龄和4日龄时,肺脏内各级导管及肺脏实质结构明显,而且肺小叶间的小叶间结缔组织也较发达,使肺小叶界限逐渐清晰;7日龄时,在初级支气管和次级支气管交汇处的黏膜内,出现支气管相关性淋巴组织(BALT);14日龄时,肺实质明显较之前日龄发达,面积较大,次级支气管管壁内的淋巴组织也较为明显;21日龄时,肺房之间的房间隔中淋巴细胞较多,此时,BALT特别发达,面积较之前日龄显著增加;35日龄时,BALT更为发达,面积继续赠加,而且此时肺小叶面积比21日龄又显著增加,其中的呼吸毛细管数量较多,而且周围存在较多的淋巴细胞;56日龄时,无论是BALT面积,还是肺小叶面积都继续显著增加,90日龄时虽然又有所增加但不明显。结果表明,蛋鸡肺脏组织结构及其淋巴组织发育呈现日龄相关性变化,56日龄基本发育成熟,而且形成较为发达的BALT,具有了成熟稳定的免疫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7.
鸡脾脏中B淋巴细胞的发育及其定位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IgM、IgG和IgA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IgM+、IgG+和IgA+B淋巴细胞在鸡脾脏中的出现、迁移、数量变化规律等一系列的发育过程以及组织定位分布特点。结果显示,IgM+和IgA+细胞在胚胎15日龄时开始出现,IgG+细胞在胚胎18日龄时出现,21日龄雏鸡脾脏的红髓和生发中心中出现以IgG型为主的浆细胞。各日龄IgM+、IgG+和IgA+细胞主要分布在脾脏的特征性组织结构—椭球周围淋巴鞘和生发中心中,这些结构也随着B淋巴细胞的增多而不断发育成熟。B淋巴细胞的数量随着日龄增长持续增加,直至21日龄时趋于稳定,各日龄B淋巴细胞数量始终以IgG+细胞最多,IgM+细胞次之,IgA+细胞最少。结果表明,鸡出壳初期,脾脏的体液免疫功能逐渐增强,并在21日龄时达到成熟水平。  相似文献   

8.
实验将60只1日龄健康雏鸡随机分为A、B、C3组。A组为CALT缺失组,B组为免疫组,C组为非免疫对照组。A组于1日龄手术切除下眼睑结膜,A、B两组于12日龄结扎鼻泪管后进行点眼免疫接种新城疫克隆30疫苗。23日龄时,收集A、B、C各实验组鸡的血清和泪液,做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HI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比较观察各实验组雏鸡血清和泪液抗体HI效价与IgA、IgG、IgM含量的变化特点。结果,1日龄手术切除下眼睑结膜后造成鸡CALT缺失,CALT缺失鸡点眼免疫后,泪液抗体HI效价与IgA、IgG、IgM含量比免疫组雏鸡低。但对雏鸡的抗体生成的规律并不产影响。故实验证实了CALT对眼区局部抗体的产生及其种类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协同哈氏腺完成局部免疫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60只1日龄健康雏鸡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于1日龄手术切除下眼睑结膜。A、B两组于12日龄时结扎鼻泪管,用新城疫克隆30苗点眼。C组为对照组。23日龄分别采取其CALT和哈德氏腺,比较观察其组织细胞。结果,1日龄手术切除下眼睑结膜后造成鸡CALT缺失,点眼免疫后,哈氏腺的免疫细胞也较正常免疫鸡少,而正常接种ND克隆30(B组)后,CALT发生早,生长快,淋巴细胞数量多,故本实验证实CALT对哈氏腺免疫细胞的数量与成分有一定的调控作用。CALT缺失鸡是研究黏膜免疫系统比较理想的模型。  相似文献   

10.
雏鸭腔上囊的生长及组织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49日龄雏鸭腔上囊绝对质量和生长指数测定以及组织学观察,探讨雏鸭腔上囊生长及组织发育规律。结果:随日龄增长,腔上囊绝对质量逐渐增高;腔上囊生长指数21日龄达最高;黏膜大皱褶高、宽度、淋巴滤泡面积、皮质宽度均不断增加;小结相关上皮向腔面形成突起,并不断增高增宽。结果表明,雏鸭腔上囊1~14日龄生长较为缓慢,14~35日龄生长较快,35~49日龄发育基本趋于稳定,其中21~28日龄是雏鸭腔上囊生长发育的高峰时期,28日龄时,雏鸭腔上囊组织结构基本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