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8 毫秒
1.
传统的滨海渔村已不能满足休闲渔业及乡村旅游发展的内外需求,若将休闲渔业与渔村景观结合,不仅可以保护渔村的文化,也可推动渔村的各方面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滨海渔村景观的发展.该研究将休闲渔业与渔村景观结合,思考滨海渔村景观的设计原则及其方法,希望对滨海渔村景观的设计实践有一定的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2.
许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1,(9):5453-5454,5465
论述了乡村旅游与乡土景观的关系及其价值,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乡土景观的危机表现,从而提出乡土景观的开发及保护途径,以期达到推进乡土景观规划研究,改善农村农民生活面貌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开发富有区域特色的旅游资源,满足旅游者的不同需求更是促进旅游发展的需要。本文以理县桃坪镇谢溪沟山地体验旅游为例,总结了从景观形象定位、景观整体格局规划、景观保护规划等方面入手,开发乡村山地体验旅游。  相似文献   

4.
魏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2,(5):2864-2865,2983
在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之上,介绍了乡村景观发展吸引力的内涵,阐述了当前乡村景观发展存在的问题,认为我国乡村旅游缺乏有效的战略规划,景观产品特色不明确,乡村景观资源营销力度不足。总结了乡村景观吸引力的影响因素,结合我国当前发展的实际,提出提高乡村景观吸引力的建议与措施,强调应营造舒适的乡村景观意象,切实加强对乡土文化景观的保护力度,强化乡村景观资源旅游市场的开发。以期对我国新农村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试论中国乡村旅游景观开发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乡村旅游的兴起与发展带动了乡村景观的变化,在分析乡村景观对乡村旅游的作用的基础上,对我国开展乡村旅游景观开发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海口市郊区乡村景观生态评价和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010年Alos遥感影像数据,提取海口市郊区乡村景观,通过建立乡村景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构建生态综合评价模型,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结合GIS技术对各类景观进行生态综合评价,并以此为条件分析研究区的旅游开发模式。结果表明:乡村景观生态综合指数(Ei)的范围为2.10~4.48,四级生态分区和五级生态分区比重占到一半以上,三级生态分区约为整个区域的1/5,海口市郊区乡村景观生态质量总体上较好;热带荒草地景观、热带灌丛景观、热带聚落景观和热带水体景观生态质量相对较差,滨海红树林景观和热带农田景观生态质量一般,热带田园景观和热带疏林景观生态质量较好甚至优异;在景观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区域背景提出4种乡村旅游开发模式:观光型乡村旅游、体验型乡村旅游、康乐型乡村旅游和人文型乡村旅游,并建议在维持区域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加强乡村景观资源的保护,合理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精准扶贫背景下,休闲农业景观资源的旅游开发已逐步成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和乡村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四川省四大旅游扶贫片区休闲农业景观资源旅游开发的实例,规划适合片区发展的休闲农业景观资源旅游开发模式,提出休闲农业景观资源旅游开发的思路与具体举措,为发挥旅游精准扶贫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农旅融合、强农兴旅"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节事活动有其独特性、深度性、体验性和持续性,以乡村旅游中的节事活动发展为研究对象,选择乡村中较有民俗特点的上海金山嘴渔村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资料、问卷调查等方式,分析渔村目前节事活动发展现状及问题,并通过对当地文化民俗的深度挖掘,深入了解渔村文化内涵,并从提升游客体验质量出发,提出一些以渔村文化为主线的节事活动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乡村景观评价是乡村旅游开发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与前提,景观评价同时关系到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前景和可持续性。该文利用乡村景观评价系统对连江县山兜村的景观质量进行了评价,同时提出了景观规划的建议思路。  相似文献   

10.
冯红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813-11815
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季节性明显、产品结构单一是摆在多数乡村旅游地面前的重要问题。根据地域特色,将大尺度地域景观与季节相结合,在打造各季节主体景观的同时,开发相应的旅游产品,并以休闲、度假、体验为主线贯穿其中,从全新视角构建乡村四季旅游开发模式,可为以上问题找到适宜的解决方案。最后,根据河北省永清县乡村旅游资源状况,构建永清乡村四季旅游开发模式,为国内其他乡村旅游地提供更多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土地改革发展经历了3次较大的改革,新时期农村土地流转的新政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采用最常用的SWOT分析法分析了土地流转新政策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带来的最大契机是乡村旅游的规模化和乡村旅游资源的资本化,但其中也带来不少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忽视保障农民利益和缺乏保护乡村景观。因此在新形势下乡村旅游发展战略实施的着力点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发挥政府职能;②加强乡村旅游用地的管理;③统筹规划;④维护农民权益;⑤保护与再造乡村旅游景观。这不但能促进乡村旅游的产业化发展,而且能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乡愁是乡村旅游的动机之一,乡愁景观的保护及利用在乡村旅游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分析乡村旅游中乡愁景观的特征切入,以金堂县金箱村为例,对田野调查和集体访谈,获取一手资料,系统分析金箱村旅游的乡愁景观元素及存在问题,提出加强文化物质景观元素体系建构,深挖非物质景观元素的当代体验价值,完善乡村旅游的公众参与机制等乡村旅游规划策略,以期为乡愁景观在乡村旅游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胶东半岛温泉旅游价值与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胶东温泉作为旅游资源的价值,发现胶东温泉特色旅游特色不显著,急待在地域性上寻求突破,把胶东温泉发展成为与海景旅游不同的特色旅游,在景观和文化上,培养和挖掘特色是温泉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胡秀萍 《农业考古》2012,(3):181-183
当前,在乡村旅游发展如火如荼的形势下,乡村聚落景观的保护与更新,成为新时期乡村景观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景观设计师应在注重对环境的保护的同时,展现对自然、对乡土的关爱,体现对社会、对环境的责任,使得乡村旅游和乡村原始风貌、文化景观的传承之间和谐共生,并达到有序发展乡村旅游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乡村景观与乡村旅游的定义及其关系进行了研究,总结了我国乡村景观旅游开发现状及开发的价值、意义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杨威  赵宁曦  周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870-10872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各地涌现了一大批具有鲜明乡土特色和时代特点的乡村旅游地和乡村旅游区。从旅游摄影的角度对乡村旅游进行了探讨。初步分析了摄影与乡村旅游的关系;摄影的乡村旅游景观类别;乡村旅游摄影的功能;乡村旅游摄影与乡村景观意境。并分析了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现观察与思考成果的重要性。同时从乡村旅游摄影的角度对乡村旅游开发与规划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阂浙木拱廊桥研究逐渐被人们所重视。阖浙22处木拱廊桥共同“中遗”使木拱廊桥的开发和保护迎来一个新的契机。闽浙木拱廊桥可以基于遗产旅游视角开发成为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生态休闲旅游产品、乡村旅游产品、红色旅游产品、节庆旅游产品等5类旅游产品。在廊桥遗产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应注意廊桥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保护,注重旅游景观和产品体验性开发,形成良好的保护与开发机制,协调好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加强遗产文化教育和宣传,促进区域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18.
区块链作为一种新的大数据处理技术,具有去中心化、防篡改、开放性的特征,为乡村旅游地景观文化的开发与治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阐释了区块链在乡村旅游地景观文化开发的优势,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地景观文化原真性开发与治理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最后从结构层、数据层、合约层、应用层等维度构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乡村旅游地景观文化原真性开发与治理体系模型,并提出了具体的运营保障措施,该模型可以实现乡村旅游地景观文化进行原真性的开发与治理,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9.
古村落旅游是当前国内旅游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乡村旅游体系中一个比较独特的存在。但是古村落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着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给古村落旅游发展带来了诸多限制。本文以宁波溪口岩头古村为例,尝试提出古村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思路,以期实现古村保护和乡村旅游发展之间的协调。  相似文献   

20.
生态农业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物质基础,不同的生态农业景观类型,决定了不同的旅游开发模式。根据咸宁市农业景观的空间差异,将咸宁市划分为6个农业景观生态区,并针对性地构建了多样化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根据生态农业模式的差异进一步探讨了各具特色的乡村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模式,并设计了几种新型旅游产品,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