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8 毫秒
1.
松属51个种间的核型进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分布于世界6个地区的松属51个种的核型分析结果和每种松树的染色体长度比以平均臂比绘制了核型演变图.作者认为松属的核型进化趋势是:(1)由对称类型往不对称的类型进化;(2)双线管束亚属是由单维管束亚属演变而来的;(3)松属种间具有一致的起源;(4)白皮松的核型是属于单维管束亚属往及维管束亚属过渡的类型.  相似文献   

2.
五针白皮松林区系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植物科属种的分布角度,分析了五针白皮松林区系特征,认为五针白皮松林区系种类为我国所特有和以东亚成分为主,是亚热带区系的一部分,是北温带和泛热带植物区系的衍生区系。其成分组成较简单,特有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3.
与云南松和华山松比较,五针白皮松叶的生态解剖特点更接近云南松,具有更多的阳性叶特征,如表皮细胞大小、表皮和下皮的厚度等;叶肉组织致密度介于云南松和华山松之间;五针白皮松的气孔器大小是3 种松树中最大者,可能意味着五针白皮松适应更加湿润(降水量更大)凉爽的气候.五针白皮松对光、温度和水分的要求表明它可能更加适应高海拔生态条件,目前生境可能不是它最适宜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4.
广东樟科主要属种的木材系统解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广东樟科植物9属26种的木材构造。 研究表明,在地处热带北缘及亚热带的广东,樟科木材的成熟年龄在18~45年之间,在同属不同种之间,其木材成熟所需的时间比较接近,表明了各属植物遗传上的相近性。 樟科植物从木材解剖特征来看,无论是幼态材或者成熟材都不是原始的。 樟科是一个自然的分类群,各属间木材解剖特征区别不很明显。鳄梨族的琼楠属和厚壳桂族的厚壳桂属在木材构造上比较相似,很可能是鳄梨族通过琼楠亚族向厚壳桂族发展。木姜子族的木姜子属、新木姜子属和山胡椒属的木材解剖特征很接近,形成了自然的类群。  相似文献   

5.
五针白皮松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五针白皮松(Pinus squarata X.W.Li)种苗生物学特性,分析了五针白皮松的生长规律。该树种种子品质较差,发芽势弱,针叶出现时间晚于其它松树,4年生前生长缓慢,4年生后生长开始加速,20年生时生长速度超过了云南松(Pinus yunanensis)等树种。  相似文献   

6.
针对古五针松、古白皮松、古雪松等古松树的截口与伤口以及古白皮松的树干都会出现流胶,影响松树生长的问题,用不同浓度的林木梳理剂涂刷古五针松、古白皮松、古雪松的截口与伤口处以及古白皮松的树干,进行了古松树树体处理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浓度为50%和80%的林木梳理剂都能有效防治古五针松、古雪松的截口与伤口流胶,2种药剂配比浓度间防效无差异;浓度为50%和80%的林木梳理剂能有效防治古白皮松的截口、伤口及树干流胶,但浓度为80%的林木梳理剂的防效优于浓度为50%的林木梳理剂。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土地面积利用率的提高和木材需求量的增大,人造林逐渐成为了供给木材和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作为在我国长江流域普遍种植的松科松属植物,五针松原产于日本,因其外表秀丽且对土壤要求不高,过去大多被用作观赏植物或者盆栽造型。本文主要分析五针松的生长特点,研究五针松的种植技术及管理技术,从而应用到绿植种植业中。  相似文献   

8.
对香青属Anaphalis所有两亚属、两组以及8个系,共19个种1个变种的叶片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香青属属下不同亚属和不同系之间叶片形态特征具有一定差异,而叶形、叶缘和叶脉特征在种间存在交叉;拟鼠麴亚属的单型种粘毛香青的维管束特征不同于香青亚属;在香青亚属中,球苞组3个系代表种的叶片木质化程度比珠光组4个系代表植物为高;珠光组的香青系和球苞组代表植物叶片的维管束两侧至表皮细胞之间,具有厚壁细胞或厚角细胞.  相似文献   

9.
在山西五鹿山的白皮松林中共设立标准地6块,对这些标准地资料进行统计,以研究五鹿山地区白皮松林的群落结构、白皮松的生长规律以及群落生产力.结果表明:该群落生活型谱中以高位芽为主,不同于同纬度的温带植物群落特征.白皮松林的垂直结构简单,有乔、灌、草3层,3层共出现了60余种植物.乔木层白皮松为建群种;灌木层以虎榛子的重要值最大,为22.4;草本层以披针苔草重要值最大,达到75.5.白皮松林的径级结构呈不对称山状曲线;各径阶树木中,幼苗、幼树在数量上占优;随着胸径的增大,立木株数逐渐减少,这表明白皮松林更新良好,种群处于稳定的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0.
山楠普文楠木材解剖构造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木材解剖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山楠、普文楠2种木材宏观和微观构造特征,并将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2种木材均具有楠属木材的基础构造特征,但山楠在材色及气味等方面与普文楠相差较大。微观构造上,山楠较普文楠横切面上管孔团出现的频率更高;普文楠微观结构上并未见油细胞;山楠仅具单穿孔,普文楠除单穿孔外兼具梯状穿孔。  相似文献   

11.
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单板进行氢氧化钠碱液脱脂处理,借助电子自旋振动渡谱仪、扫描电镜和表面张力仪分析脱脂处理对马尾松单板表面特性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稀碱脱脂处理以后,马尾松单板的自由基峰强度降低,但是马尾松单板脱脂前后自由基浓度分别为17.6494和17.6728,几乎没有变化;脱脂前后马尾松单板表面形貌的变化发现,稀碱脱脂处理大大降低了木材的脂含量,但是会增大木材表面粗糙度;脱脂处理以后,马尾松单板表面接触角变小,表面自由能增加了8.63%。图5表2参11  相似文献   

12.
二氧化硅改良马尾松木材表面性质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对木材表面进行处理,使二氧化硅生成于木材表面,以改善木材表面特性.通过木材湿胀性、表面耐磨性、光老化性及SEM/EDAX分析测定,研究二氧化硅改良禾材表面性质的效果.结果表明:二氧化硅改良表面木材的吸湿膨胀率比素材的小,木材表面耐磨性和抗光变色性能有明显的改善,其中调湿时间为0.5 h,经6 h浸渍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改善木材表面物理性能,探索制备纳米氧化锌/木材复合材料的方法。方法以31年树龄的樟子松木单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纳米氧化锌/木材复合材料,对木材进行功能性改良,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纳米压痕仪、接触角测量仪和扫描电镜(SEM)对样品结构、弹性模量、硬度、表面润湿性和微观形貌等进行表征。结果纳米氧化锌/木材复合材料XRD谱图显示:在2θ等于17.0°、22.5°、35.0°附近仍具有木材纤维素3个结晶面(101、002和040)的特征峰;在2θ等于31.8°、36.3°附近出现了ZnO(100)、ZnO(101)的特征衍射峰。在基底温度为200℃溅射条件下,木材纤维素结晶度下降23.1%。纳米压痕载荷-压入深度曲线形状变化较大,弹性模量增大了6.6倍,硬度增大了23%;纳米氧化锌/木材复合材料表面水接触角为140.2°;表面的纳米氧化锌粒径较小,分散性较好,在木材单板表面分布平整均匀。结论磁控溅射法制备纳米氧化锌/木材复合材料对木材结晶区没有形成影响,依然存在木材纤维素特征衍射峰,纤维素的结晶结构没有遭到破坏,但衍射峰强度有所降低;在木材单板表面生长氧化锌薄膜增大了木材表面的弹性模量和硬度,使木材表面润湿性能从亲水性变为疏水性,接近氧化锌材料的超疏水性能;木材表面生长的氧化锌薄膜均匀,排列致密,表面平整,无裂痕。可见,利用磁控溅射法在木材单板表面生长氧化锌薄膜,能够制备理想的纳米氧化锌/木材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4.
印楝提取物制备的微囊防腐剂在木材中的固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印楝是一种抑菌效果优良的天然材料,这种材料不仅可以防止木材腐朽而且不会污染环境。使用印楝种子提取印楝植物活性成分,将其制备成微囊防腐剂,探究该防腐剂在木材中受温度影响的固化规律及抑菌性能。方法首先利用印楝提取物制备微囊防腐剂预制剂,使之能够更好地进入木材中,再通过程序升温的方法来比较在不同温度控制下微囊防腐剂在木材中的成囊情况。同时,通过褐腐菌抑菌实验考察防腐剂的抑菌性能。使用褐腐菌侵蚀不同处理的樟子松试件12周,通过试件的质量损失率来表征耐腐性能。通过40、50、60、70、80 ℃程序升温处理后的大青杨试件微观电镜图,分析印楝提取物微囊防腐剂在木材中的固化规律。结果经80 ℃升温处理后的樟子松细胞腔内也形成了微囊结构。褐腐菌抑菌实验结果显示:受褐腐菌侵蚀后,樟子松试件对照组质量损失率达到21.05%;经印楝种子提取物处理的试件质量损失率为10.96%,达到耐腐标准;经MUF处理的试件质量损失率为29.23%;经印楝提取物微囊防腐剂处理的试件质量损失率为6.01%,达到强耐腐等级。结论随着升温温度的升高,固化形成的微囊颗粒呈减小趋势,且在木材细胞壁中的分布更为均匀,结合更为紧密。印楝提取物制备的微囊防腐剂达到强耐腐等级,这说明印楝提取物制备的微囊防腐剂具有较好的防腐效果,而且防腐效果较持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以高能微波处理后的木材增值利用为研究目标,制备填缝型微波膨化木基金属复合材料(WMC),为微波处理人工林实木增值利用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抽真空浸渍方法,以锡铋低熔点合金和辐射松微波膨化木为原料,制备填缝型WMC,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计算机层析成像、动态热机械分析、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等测试技术,表征和分析WMC的微观形貌、热稳定性、表面接触角等性能。  结果  锡铋合金填充在微波膨化木的缝隙处,与木材形成“机械互锁”方式的啮合结构,使其在缝隙处紧密结合,提高了界面结合强度。WMC中锡和铋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5.97%和31.13%,计算机层析扫描图像重构了锡铋合金在WMC中的空间分布位置,实现了WMC可视化的三维渲染,展示了其独特的纹理。WMC与基材相比具有更高的贮存模量、损耗模量和残炭量,热稳定性得到提高。WMC未出现新的酯类、醚类等官能团特征峰,晶体结构未受到破坏,结晶度呈现上升趋势,由基材的25.9%增加至38.6%。60 s时接触角比基材提高了172%,疏水性显著提高。  结论  本研究制备了填缝型微波膨化木基金属复合材料,观察与模拟了锡铋合金在微波膨化木中的分布,表征了其热稳定性与表面接触角等性能,为基于高能微波处理木材研制新型木质产品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黄山松木材解剖及其与台湾松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自福建九仙山、向北直至大别山的黄山松(Pinushwangshanensis)试材9株,以及产于台湾的台湾松(P.Taiwanensis)标本2块,分别进行木材显微和超微结构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不同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对于黄山松木材解剖产生一定影响,主要是年轮结构随纬度而变化,即由南向北,早、晚材变化具有渐变→略急变→急变的倾向。轴向树脂道分布亦然,由主要分布于早材带→早、晚材交界处→主要在晚材带。超微结构显示:黄山松与台湾松在木射线管胞内壁锯齿发育程度,以及轴向管胞径壁具缘纹孔的超微结构存在种间的明显差异。因此认为二者属于松属近缘,但不应归入同种。  相似文献   

17.
MWP处理对云南松木材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输入电压220V、灯丝电流20 μA、输出功率40 μA、反射功率50 μA、真空度700 Pa条件下采用微波等离子体(MWP)处理云南松木材表面,并通过测定处理前后其表面接触角变化研究样品位置和处理时间对云南松木材表面润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云南松木材表面经MWP处理后,接触角大幅下降,润湿性显著增加,即使处理条件十分微弱,处理效果也很明显,这是因为MWP处理改变了云南松木材表面形貌和表面化学组成;样品位置为120 mm、处理时间为60~300 s时处理效果最好,蒸馏水、二碘甲烷接触角降为0°  相似文献   

18.
针对木材结构尺寸及介质改变对应变能传播的影响,研究应力波在变结构的L型试件中的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AE)特性。首先,参照ASTM-E976标准,在樟子松L型试件表面不同位置产生AE源,并利用采样频率为500 kHz的AE采集系统获取试件表面4个固定位置的AE信号。其次,依据小波分析原理对原始AE信号进行降噪并重构AE波形,进而研究木材结构变化对AE信号频域特征的影响。最后,基于对比分析,研究空气介质对于信号传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E源位于锯材处时,信号以纵波和横波混合的形式单向传播,木材的结构变化主要影响低频信号成分,使得信号呈现高频带分布;而空气介质对于其时频域均有显著影响;当AE源位于薄板时,木材结构变化、传播路径及空气介质对于AE信号时频域特性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3种针叶树种树皮的阻燃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火烧迹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滇中云南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华山松Pinus armandii.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等3种树种在不同林火行为下的耐火性差异,确定了从树皮的阻燃性角度分析林木耐火性的研究方法。对3种树种的树皮的结构进行了调查,对树皮的平均厚度、含水率、导热系数、氧指数和热辐射作用下的质量损失过程和树皮内表面温度变化过程6个阻燃性相关因子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①云南油杉树皮内皮层结构完整不开裂,外皮层疏松,平均厚度是云南松和华山松树皮的1.38和3.07倍,导热系数为云南松树皮和华山松树皮的67.66%和54.85%,氧指数是云南松和华山松树皮的1.25和1。33倍。在热辐射作用下,云南油杉树皮内表面升温速率低,热分解缓慢,阻燃性最强,云南松树皮的阻燃性次之,华山松树皮的阻燃性最差。②树皮阻燃性的不同造成了云南油杉、云南松和华山松树种间耐火性差异。根据3种树种树皮的阻燃性和林木耐火性差异提出了相应的森林消防措施。图3表3参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