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青年一代是整个社会中最朝气蓬勃的一代,乡村振兴需要新时代青年参与其中。高校是培养新时代青年重要阵地之一,在高校中开展劳动教育,有助于青年立德、增智、强体,从而进一步为乡村发展贡献青春力量。但是,当前高校开展劳动教育面临教育目标不明确、教育体系不健全、教育成效不显著等诸多难题。因此,需要从更新劳动教育理念、完善劳动教育体系、构建多方协同育人格局等方面,提升劳动教育实效,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在"互联网+"新形势下创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它是适应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要求的需要、增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的需要、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主性的需要。由此,我们可以通过转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创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素质等策略来实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3.
创新创业教育和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显著,新时代高校"双创+劳动"融合育人是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的深入融合。通过对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劳动教育内涵的梳理,发现二者存在深刻的内在关联:在教育方法上具有一致性、在教育目标上具有互促性、在教育内容上具有互通性。"双创+劳动"融合育人既能实现青年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能满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还能为我国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竞争局势、实现未来民族的创新性发展储备青年力量。新时代高校"双创+劳动"融合育人面临着理论研究还需加深、融合氛围还需加浓、协同联动还需加频、平台建设还需加强等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4.
程德慧 《河南农业》2019,(15):29-30,54
马克思主义指出,劳动是人的本质性规定,是创造社会财富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课题。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路径应强化劳动精神的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的塑造、创新创业教育结合起来,在“四个结合”中培育劳动意识,养成劳动习惯,提升劳动能力,塑造劳动精神。  相似文献   

5.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教育,实现大学生“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信阳农林学院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数据反映了大学生对劳动教育的接受动力不足、劳动价值观偏差以及学校劳动教育不平衡等问题。结合农林院校的特色,探索将劳动教育与校园文化、专业特色、实践服务、思政引领等深度融合的有效育人路径。  相似文献   

6.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规范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主要渠道和主要阵地。通过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能够有效约束大学生的不良思想行为,最终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意识和健全的人格。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提高教育的感染力,对提升高校思政课程的有效性非常重要。进入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面临着更高的要求,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无疑是思政课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政育人效果,是高校加强思政教育与人才培养工作融合的重要举措,是深化“三全育人”改革和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是从根本上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关键问题,新时代在重大疫情防控下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推动高校思政育人工作建设,对于提升高校思政育人效能,培育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效果为出发点,在客观分析国内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和存在问题基础上,结合工作实践,对将NLP教练技术引入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相融性、可行性和优越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着重在更新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理念、改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法、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质量、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管理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河北农业科技》2021,(1):71-72
本文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在此基础上,从学校、家庭、社会和个人四个方面提出了劳动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新兴网络交流工具,微信发展迅猛,并迅速进入大学校园,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资讯、参与社会交往、表达思想观念、抒发个人情感的主要途径。在微信的众多功能中,微信公众号的推广更是改变了信息传递和接受的方式,成为高校重要的思想宣传阵地。借助当前广泛运用的微信公众号,可有效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增强高校思政工作实效,构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空间,促进大思政格局的形成,开创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学生劳动素养的培育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核心要义。新时代高职学生劳动素养存在劳动价值观偏差、劳动精神匮乏和劳动技能欠缺等劳动素养亟待提升的问题,从社会、家庭、学校三个层面提出了提升高职学生劳动素养的培育对策。  相似文献   

12.
农耕文化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深远。新时代传承和弘扬农耕文化,将农耕文化融入高校劳动教育中,既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又能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探索农耕文化融入高校劳动教育的路径尤为重要。从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多措并举开展劳动教育、丰富农耕文化的时代内涵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期为高校劳动教育开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高校推进廉洁教育是新时代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方面。大学生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探索大学生廉洁教育新路径对大学生树立廉洁自律意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三位一体即学业、学生工作、基层党组织,高校推进廉洁教育应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目前高校劳动教育存在劳动教育观念出现偏差、课程设置匮乏、教育载体不足、教育成效不高的问题。以农事技能通识训练课程为主线,构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并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方法、课程评价4个方面进行统筹设计,以期为当前高校的劳动教育课程设置提供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新时代高校的主要着眼点。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环境形势,高校在培育时代新人的基础上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是建设美丽中国、高校人才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通过对时代新人与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时代内涵进行分析,充分把握生态文明教育的现实意义,并从整合课程资源、提升教师能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构建绿色校园文化四个维度对时代新人视域下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路径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给劳动教育注入了新的内涵,也对高校劳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由高校劳动教育现状看,大学生劳动意识淡薄,高校劳动教育培养体系尚未完善现象依然存在。因此,探讨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科学价值与实施困境,进而提出实现路径,对于培养高素质劳动人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提到:“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开展劳动实践,实现了“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结合实践”的“学与用”相结合,有利于大学生意志品格的历练,有益于大学生心智成长,有助于大学生创造性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对大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坚持在农业院校开展支农劳动实践育人工作,有助于学生形成“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理念,引导大学生深入基层、服务三农,在劳动实践中磨练意志品质,拓宽视野格局,是丰富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从支农劳动实践育人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对大学生人生观、团结协作意识、意志品格形成的影响,浅析支农劳动实践育人对大学生历练与成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高校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在高校中把握思想教育的着重点,是高校党政教育成效的保障,是高校在新时代中拥有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保证。从高校大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高校基层党建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得出高校基层党建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提出融合高校党建与人才培养之间的高效方案。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已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亟需改革与创新,高校必须深入了解"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影响与革命性意义,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特点与优势,通过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顶层设计、理论智库建设、师资队伍优化、教学方法创新以及提升大学生互联网素养和学习积极性等方面为切入点,着力构建与"互联网+"时代特征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讲好中国故事对提升大学生“四个自信”、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从为什么要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哪些中国故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指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必须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必须及时充电,把握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要求,创新形式,选好主题,用好网络,掌握新体技术,掌握信息传播规律,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