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9 毫秒
1.
在九成宫基地,定位观察了三株杂交沙棘的新梢生长、叶数、叶重、结果数、落果率、果重等多个参数,研究了在严重水分亏缺胁迫下,沙棘随季节变化这些参数的相关胁变性。结果看到,干旱加重,出现了茎、叶、果的部分脱落,又以新梢脱落最重。新梢脱落的规律是由枝条下部开始,逐渐向上部发展,具有生理脱落的位移应答反应。杂交沙棘对干旱胁迫较敏感,在种植管理中注重在于早年份和干旱季节适时灌溉,减轻干旱胁迫引起的枯梢落叶和落果,是增产的必要和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祁连山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青海省沙棘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本区沙棘种质资源比较丰富,除分布有中国沙棘,还有大量的西藏沙棘和肋果沙棘。本文通过调查和生化分析,研究了西藏沙棘和肋果沙棘果实的成熟期与生长情况、出汁率与出种率及其所含的多种生化成分。  相似文献   

3.
2000年以来,张掖市为了提高果品产量,提升产品质量,引进推广了高产、优质、抗逆性强、不易破裂的楚伊、浑金、橙色等10余个大果沙棘品种,从造林地规划、定植、栽培管理、采收、病虫害防治5个方面,按经济林模式建成丰产栽培示范园,总结出了河西走廊大果沙棘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以供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孙吴县利用10多年的时间,初步建成了大果沙棘苗木繁育、栽植、加工、科研四大基地,基本形成了产业化发展体系。利用从俄罗斯引进的大果沙棘培育了乐思捷等3个孙吴县自有品种。全县现己达到年繁育种苗350万株的能力,栽植总面积达到8万亩,大果沙棘栽植面积成为全国之最。产品研发和精深加工已经起步,研发生产长乐山牌系列饮品和保健品。科研和服务体系也逐渐完善。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三个沙棘品种辽阜Ⅱ号、楚伊和辽阜Ⅰ号的形态特征、光合生理和水分生理等方面的测定和调查,比较了三个沙棘品种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抗旱性。结果表明,辽阜Ⅱ号更易适应该环境,具备更好的生长势和抗旱性,而且它是大果沙棘,有很好的经济价值,在造林方面应该着重考虑。  相似文献   

6.
大果沙棘果园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龙江省孙吴县是我国目前大果沙棘栽植面积最大的县市,经过10多年的大果沙棘栽培试验实践,成功总结出了大果沙棘果园式栽培技术体系.本文从地块选择与整地、品种选择与苗木准备、栽植时间与方法、大果沙棘园管理等6个方面对这一技术体系展开介绍,旨在为区域大果沙棘的科学栽培提供技术支撑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不同品种大果沙棘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西省的晋北、晋中和晋南3个不同的地区选择试验地,于2010年春季引进了西伯利亚红晕、壮圆黄、无核、9月黄、欧阜、杂交1号、杂交3号和杂交4号等8个大果沙棘品种,进行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成活率没有明显差异,多数品种的成活率均比对照的中国沙棘高;无核和9月黄两品种的初期高生长明显小于中国沙棘,其余6个品种的生长与中国沙棘接近或略高;初期高生长随地区的变化特征与对照的中国沙棘相似,地理位置越靠南,生长越快。  相似文献   

8.
从中国沙棘优良类型无性系和杂交沙棘优良单株无性系中,以果产量、叶产量、新梢刺、果营养成分、叶营养成分指标综合评价,初步选出了6个果叶两用型优良沙棘:“杂优1号”、“杂优12号”、“杂优10号”、“杂优54号”、“建平橘红”、“蛮汗山红”。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采于新疆青河的大果沙棘籽进行了理化指标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果沙棘籽在粗脂肪、粗蛋白含量上优于中国沙棘,在脂肪酸组成、维生素E含量上与中国沙棘无明显区别。该结果为大果沙棘籽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对沙棘籽及果渣进行脱脂,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为40℃、萃取120min和CO2流量为15L/min,在此工艺下能够脱除脂肪17.82%,萃取率可达到94.18%,并着重探讨了各萃取条件对沙棘籽及果渣脱脂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中国沙棘雌株进行灌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灌溉对中国沙棘雌株无性系的叶、果生长发育及果实产量影响显著,非充分灌溉可提高果实产量约20%。  相似文献   

12.
半干旱地区“生态经济型”沙棘杂交育种指标筛选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半干旱地区,杂交沙棘雌株果实产量与所选用的6个表型指标(结果枝数量、结实密度、百果重、叶果比、株型、地径)间高度相关,它们是阐明在比较干旱的条件下产量形成内在因果关系的依据,是“生态经济型”沙棘育种体系的核心,有其理论基础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测定了杂优和亲本沙棘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研究了杂优和亲本叶片气孔导度差异和水分利用效率对沙棘果实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鄂尔多斯半干旱地区,杂交沙棘高产株的优势,表现在表型指标:新梢数、果枝数、百叶重、单叶面积、总叶面积、果实数、百果重和果产量都明显高于中、低产株。生理指标:果实脱落率最低、果/叶比系数最小、净光合效率和日进程都最高、水分利用效率也高。高产株杂种优势的实质,是能自我调节、合理分配源(叶)与库(果)间物质流和能量流的结果,显示了高产株杂种在重组基因优势上能较好的适应恶劣的生态条件。  相似文献   

15.
“俄×中”沙棘杂交子代优良雌株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半干旱区的内蒙古鄂尔多斯沙棘育种基地,从3个俄罗斯良种沙棘(母本)与中国沙棘优良类型(父本)的杂交子代雌株群体中选择出7株杂种优势显著的优良单株,它们兼有母本和父本的优良性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明显超过双亲,果实产量高,营养品质好,棘刺较少,但抗旱性强弱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沙棘优良品种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北”地区和黄土高原是中国沙棘亚种的分布中心,现已有大面积人工沙棘林,但其果小、刺多,产果量低,采果难。为此,作者于1997-2006年承担水利部“948”沙棘引进项目,以解决该地区沙棘优良品种缺乏问题。通过8年试验研究,引进俄罗斯大果无刺沙棘优良品种、类型40余种,分别在“三北”和黄土高原地区的7个主要试验基地进行引种试验,从中初步筛选出效果较好的9个优良品种、类型。它们生长发育良好,抗性较强,具高产、优质特性,并已开始利用引进的俄罗斯沙棘与当地中国沙棘杂交,培育出第一代杂交种。在引种选育和对俄罗斯沙棘生物生态学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良种的集约栽培和繁育做了试验和示范推广工作,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通过本项目实施,为做好沙棘引种选育工作提供了良种,这对大面积建造高产、优质人工沙棘林和沙棘果园,加速黄土高原和“三北”地区的环境治理、发展地方经济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杂交育种的首要任务是重视亲本的比较生态生物学研究与筛选.利用Li-6400光合仪对内蒙古九成宫基地的中国沙棘与引进的俄罗斯沙棘开展了多指标对比测定.结果表明:俄罗斯沙棘特点是:叶面积大,叶绿素含量高,在湿润条件下百果重大,果实成熟期短,干物质积累快,产量高;光合速率高,蒸腾强度大,但水分利用效率低;叶片厚度、叶上表皮厚...  相似文献   

18.
干旱胁迫对不同种源沙棘产量因子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揭示干旱胁迫对沙棘生育与产量形成因子间的关系。本文采用田间调查与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结果表明沙棘单株生育与产量关系受干旱胁迫影响最大,造成植株生长势衰弱与减产。沙棘产量的形成,决定于植株生长势、水分利用效率、根系贮水能力、果枝数、座果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