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山东省新泰市地处鲁中泰沂山区,是一个以煤炭工业为主的新兴工矿城市。全市27个乡(镇、办事处),912个行政村;总人口13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2万人;总面积1945.6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占74.1%,是山东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县(市)。为探索水土保持发展经济的路子,我市以一座中型水库——东周水库库区的综合治理开发为起点,充分利用境内的山、水资源,科学规划,协作开发,大力发展观光型流域经济。自1992年以来,全市共投入资金6990万  相似文献   

2.
刘家峡库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家峡库区自然条件严酷,水土流失诱发因素多,农业生产条件差,群众生活困难。针对库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在对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和立地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实现"耕地梯田化、种植立体化、养殖舍饲化、设施完善化、能源清洁化"为目标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以期使库区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有明显改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程度由现状的27.20%提高到71.02%。  相似文献   

3.
丹江口库区是典型的农业区域,随着库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对库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不断提升,掌握土壤肥力特征及坡度对其的影响,为优化丹江口农田土壤质量和提高养分效率提供科学依据.选择丹江口库区淅川县为研究区,基于不同坡度下采集160个土壤样点进行调查和综合分析,可定量地评估农田坡度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淅川县农田土...  相似文献   

4.
针对三峡库区小流域特有生态环境背景和社会经济情况,立足于多年田间定位观测和模式运营跟踪,以微小流域为单元设计生态农业产业链,构建适合库区农业发展的坡地与低山平坝地果草收与种养(FPH—PB)复合生态农业模式,并从供需层面设计模式运行机制。与库区传统CK模式和广泛耕作的单纯果园模式对比,FPH—PB模式达到了较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特别在水土流失减小效应上,该模式可有效控制地表径流产流量并降低土壤侵蚀,最终减少入江泥沙含量;模式宏观运营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及政府进行技术开发和指导,面向以公司企业为媒介的加工增殖环节及直接消费层面,以实时的科技和市场信号注入农产品产供销过程中,实现库区农业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水库淤积是危及水库寿命的一大难题。解决库区泥沙淤积应从水土保持入手,绿化库区山川。将库区上游流域按自然条件,分部治理。依辽西气候条件、经济发展现状,其水土流失治理方略为:山顶部石质山薄层土区营造分水岭生态防护林带;腹部石质山中层土区宜发展腹部薪炭林、经济林带;坡脚山麓厚层土区以发展农业为主,并配套各种水土保持措施。水库边缘淤积土区是库区塌岸的主要区域,其防治方法可采取岸顶截排、岸坡防浪、坡脚防冲加固。以水土保持为基础,以绿化山区为主线,开展多种经营,实现提高环境容量,减轻上游流域生态压力;提高居民经济收入,减轻上游流域水土流失,延长水库使用寿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三峡库区生态农业产业化的模式与构建途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生态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农业生产经营形式的突破。立足于三峡库区这一特定区域,分析了库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背景和现状,说明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是与库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必然,在此基础上试图构建库区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并提出保证该模式稳定高效运转的一系列措施,以协调库区人地关系,使山地生态农业系统得以可持续发展,农业产业化进程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以位于库区中心的重庆万州五桥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库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迫切性、现实性与可能性,并说明高效生态农业建设是实现移民安置、库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必须建设稳定的种植业、一流的园艺业、发达的养殖业和加工业。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浙江农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大力实施“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战略,实现了由“产量农业”向“效益农业”再向“高效生态农业”的战略转变,推动农业走上了以“经济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技术密集、突显人力资源优势”为主要特征的科学发展路子,  相似文献   

9.
刘家峡库区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研究区域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及生态恢复方案提供依据,以刘家峡库区北部东乡县典型小流域碾子沟和库区南部积石山县典型小流域三坪沟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遥感解译的方法,利用ArcGIS、ArcView等软件对航摄地形图进行目视解译,分析土地利用结构、人工干扰方式和强度等对景观空间格局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1)库区南北景观基质均为未利用土地(主要指荒沟荒坡),土地利用难度大;2)库区北部景观斑块特征较南部复杂,南部较北部更适合农业生产;3)库区南部景观多样性较北部高,景观类型丰富,而库区北部由于降水少,景观总体受人类活动干扰小,连通性高;4)在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库区南部应以加强复合生态农林业生产为主,北部应加强陡坡退耕种草、农牧业协同发展,并实行封育保护,促进生态环境恢复。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柑橘园生态复合经营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橘是三峡库区农业支柱产业,库区柑橘园在抗旱排涝、物种搭配、果园管理、水土流失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三峡库区柑橘园生态复合经营模式包括坡地+排水沟的土地整治方式、柑橘+间作套种的物种配置技术和少耕免耕及柑橘病虫害生态防治的管理措施,可在投入低、充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达到抗旱排涝、固土保肥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生态目标,增加库区柑橘园经济产出。  相似文献   

11.
三峡库区坡耕地的水土流失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充分的数据论述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的现状,论证了坡耕地是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对三峡水库造成了严重威胁。分析了引起库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六大原因,提出了防治库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主要对策:实施两项生态农业工程,应用三种生态农业优化模式,推广六项生态农业技术;制定和实施有利于防治库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四项政策;加大库区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建立三峡库区坡耕地生态建设基金;开展科学研究,为库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治理提供先进的适用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三峡库区庭院生态模式及其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脆弱,人地矛盾突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因此,探索一种适合三峡库区农村实际,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庭院生态模式尤为迫切。以农业庭院生产为例,结合库区农业、农村发展实际,在分析庭院经济发展条件和影响因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在不同技术基础上的庭院经济发展模式,探讨了庭院生态模式所产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在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的急速增加。以低碳为特征的新发展模式成为目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根本途径。农业生态系统作为最大的人工生态系统,成为温室气体的第二大来源。因此,农业活动与气候变暖关系密切。以三峡库区为例,在分析了库区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初步估算了库区水田CH4及耕地(含水田和旱地)N2O温室气体的排放量。2008年库区水田CH4及农田N2O的排放量分别为5.5×104~6.5×104 t、8500~10000 t,提出推广免耕等保护性耕作法、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合理施肥、改进稻田生产管理技术、对稻田生产系统的时间和空间差异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4.
三峡库区的现有环境已成失衡态势,三峡工程上马后对库区环境影响较大的是随淹没而来的移民和搬迁。改善库区环境状况、解决移民安置的根本出路为搞好水土保持,扩大环境容量,抓好预防监督保护和以坡改梯及经济林果、林草建设为重点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当前应紧紧抓住三峡工程开工这个机遇,在已有的“长治”工程基础上加优、扩大开发性防治,再辅之以其它政策性措施,库区环境和移民安置可以得到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15.
甘肃天水市秦州区始终把发展水保产业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近年来,秦州区坚持以小流域定项目、以项目定产业、以业主带农户、以农户促发展,把小流域治理与产业开发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建设梯田、水保生态林,发展特色农业、生态旅游等措施,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紧随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综合国力的大幅度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及消费安全意识明显增强.然而在农业生产环节、管理体系、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的不健全、不规范、不到位引发的各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及菜贱伤农等事件.严重影响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以市场化、集约化、专业化、社会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核心竞争力还是要走品牌化发展的路子.品牌是一种信誉、效应和力量,没有品牌的农产品,  相似文献   

17.
龚永新 《南方农业》2008,2(4):84-85
三峡大坝建成以后,每年库区都会根据产业调整以及库区生态保护的需要,种植一些经济林木或经济园林.本文通过回顾密植速生茶园的发展历史,从保持库区生态平衡和维护三峡大坝安全的角度,重新认识发展密植速生茶园意义,进一步完善密植速生配套技术,以用于指导库区茶园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后丹江口库区水环境变化影响因素及其防控对策,为削弱库区污染负荷,确保库区水质安全提供参考。[方法]以丹江口水库周围及上游流域为研究区域,采用前后对比分析法,分析水环境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从而提出保护改善水环境的对策。[结果]水库大坝蓄水后丹江库区水质总体良好但空间差异显著,部分入库支流和库湾局部污染较为严重,氮、磷和重金属元素含量较高。[结论]丹江口库周局部地区水土流失、农村点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及人类活动是影响库区水质的主要原因。针对库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继续稳定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加强工矿企业排污监管,优化监控站点并加强居民环保意识的保护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三峡工程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三峡库我是生态经济脆弱区。三峡工程的兴建,首先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同时也会给当地的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带来某些不利影响。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这些对策的实施,将有利于保护库区的生态环境,促进库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定量分析丹江口库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水土流失变化并评价其治理成效对分析丹江口库区的生态环境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本文以丹江口市余家湾小流域为例,依据区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相关技术规定,分别从土地利用、林草覆盖度、水土流失变化和蓄水保土、生态、经济、社会等效益方面对库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小流域治理后,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