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我国板栗深加工产品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介绍低糖板栗果脯、板栗面包、板栗酒、板栗饮料、板栗片等深加工技术,并对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板栗的深加工产品的市场化发挥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板栗种植大国,总种植面积已达18000 km2,年产板栗195万t,占世界板栗总产量的84%,有效提升了当地农民的收入。板栗苗木质量直接影响后期的管理,并对总产量及品质具有决定性作用。要合理运用板栗嫁接时期及苗木培育技术,培养出优质的板栗苗木。嫁接后的板栗苗具有诸多良性特征,可极大缩短结果期,从而大量应用于板栗种植中。  相似文献   

3.
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是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宽城板栗栽培历史悠久,品质优良。为从土壤气候角度解析宽城板栗栽培系统的自然禀赋和不足,利用宽城县基本气象站和自动气象站的观测资料以及专项进行的土壤取样分析数据全面分析了宽城板栗栽培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综合评价了宽城板栗栽培的气候适宜性及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宽城板栗林土壤酸碱度适宜,有机质丰富,N、K含量和Fe、Mn、Mg等微量元素含量较高,宽城光热资源完全满足板栗生长成熟需要,果实生长期水分供应充足,果实成熟期气温日较差大,板栗主要栽培区域综合气候条件优于板栗栽培适宜指标。总之,宽城板栗栽培系统拥有较好的土壤气候环境,具备栽培高产优质板栗的条件和潜力,春季降水偏少是宽城板栗高产的一个限制因素,适当的春季灌溉可较大幅度地促进板栗高产优质潜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本文概述了板栗雄性不育的研究进展,包括板栗雄性不育的细胞学研究,生理生化因素与板栗雄性不育的关系,以及不完全雄性不育板栗(短雄花序板栗)与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关系及相关基因的定位、克隆等,并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板栗雄性不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使用电子加速器对新鲜板栗进行不同剂量(0、150、300、450、600、750、900 Gy)辐照处理,0 Gy剂量贮藏在-18℃,其他辐照处理组贮藏在5℃,贮藏时间270 d,探讨不同剂量电子束辐照处理对新鲜板栗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辐照处理组板栗可以达到未辐照板栗-18℃保存条件的含水效果;辐照处理后的板栗淀粉含量较低,而还原糖含量较高,对板栗粗蛋白含量影响不大;辐照处理对板栗具有较好的杀菌、抑菌效果,可以延长板栗贮藏期,且安全、无污染。其中150 Gy辐照处理的板栗菌落总数较低,水分、还原糖、淀粉、粗蛋白含量的变化综合值较好,在5℃条件下可以保鲜板栗9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6.
板栗壳色素是一种天然色素,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抑菌作用。综述了板栗壳色素的理化性质,重点介绍了板栗壳色素的提取方法,展望了板栗色素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板栗品质与土壤地球化学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板栗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其地域性较强,品质差异较大。综述了近年来板栗营养品质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进展,板栗品质与土壤性质的关系以及板栗品质和土壤地球化学元素间关系的研究进展,并对板栗产量、质量和施肥技术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论述,最后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提高板栗营养品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降低板栗空苞率和提高板栗果实品质,寻求合适的喷施生长调节剂的方法。以‘遵玉’为试材,于不同时期对板栗喷施不同的生长调节剂,探究生长调节剂对板栗结实情况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盛花始期喷施SA可显著提高板栗实蓬率、每苞中板栗的个数和可溶性糖、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其中以0.2 nmol/L效果最佳,相比于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5.50%、79.64%、19.20%、11.20%和6.09%;板栗幼胚发育前喷施0.01 mg/L BR可显著提高板栗实蓬率、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了14.16%、26.37%和5.69%,而喷施0.001 mg/L BR可显著提高板栗实蓬率和每苞中板栗的个数,分别提高了19.42%和125.56%,其中每苞坚果个数增幅高达125.56%,可显著提高板栗产量。因此,建议于板栗盛花始期喷施0.2 nmol/L SA,于幼胚发育前喷施0.001 mg/L BR或0.01 mg/L BR,以提高板栗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板栗品质检测中的图像低层处理方法,并进行了边缘检测。利用白色背景下,图像的R分量灰度直方图进行图像与背景的分离,利用imcontour函数得到虫害板栗的边缘图像,为识别正常板栗与虫害板栗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板栗羊肉黄酒是将板栗、羊肉加入黄酒的酿造过程生产的一种营养价值高、活性成分丰富、对人体具有保健作用的功能性黄酒。综述了板栗、羊肉的营养价值及加工工艺和黄酒的活性成分及功能性,为板栗羊肉黄酒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贮藏前后的板栗进行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贮藏前的板栗细胞排列紧密,淀粉粒清晰可见,细胞膜较完整、光滑、内质均匀;腐烂板栗的细胞膜不完整,细胞与细胞的界限不明显,淀粉粒不清晰,线粒体膜不清晰,嵴模糊。但是贮藏前后板栗的细胞核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在储藏板栗时,若方法得当,可避免板栗出现腐烂现象,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种植户的损失,还能保证果实的质量。结合河北迁西县板栗的采收与储藏技术进行简要探讨,旨在提升我国板栗果实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每年9月—10月是板栗的成熟采收季节,虽是干果,但板栗怕水、怕干、怕热、怕冻,易生虫霉烂,不耐保管贮藏,现将几种板栗采收和贮存的方法介绍如下。适时采收板栗成熟的标志是:栗蓬呈黄色,顶裂成"十"字形,栗果黑色有光泽。  相似文献   

14.
镇远大板栗     
“镇远大板栗”,1982年由贵州省镇远县良种繁殖场选出。该品种来源于羊满哨、甘溪、那坝大板栗与羊场油板栗嫁接产生的自然变异,经过年年单枝选育,建立枝系,不断纯化,种性基本稳定,成为一个优质高产、富有竞争力的大板栗新品种。镇远大板栗棕红色、壳薄、鲜嫩可口,还有特殊芳香味。镇远大  相似文献   

15.
板栗图像的去噪及缺陷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边缘检测和Hopfield网络对板栗进行缺陷检测,经比较得知,较边缘检测用Hopfield网络缺陷检测方法对于板栗缺陷检测有明显改善。该研究可以作为板栗的特征提取和自动分级的基础和前提,以提高板栗自动分级精度。  相似文献   

16.
板栗酒研制     
板栗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胡卜素以及Ca、Fe、Sn等矿物元素.研制开发板栗果酒,不仅为酒类消费市场提供了新品种,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更对加快板栗产业化的发展,提高板栗的经济价值及其产后附加值,促进山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板栗品种资源分子水平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板栗为中国栗属的代表种,广泛分布于中国的寒温带、温带和暖温带,其分布区地形复杂,由于条件各异,形成了极其丰富的板栗品种。采用AFLP技术对收集到的86个板栗品种进行了分子水平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板栗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Dst)为0.072 8,群体内遗传多样性(Hs)为0.080 4,群体分化系数Gst为0.475 3,基因流Nm为0.452 9,供试板栗群体内分化比较严重。通过对AFLP分析的各个步骤进行反复试验,证明了以AFLP-荧光法来分析板栗品种资源分子水平遗传多样性是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板栗是一种营养价值十分丰富的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多种维生素与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备受群众喜欢。在板栗的种植过程中,要增强栽培管理以及有关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疗,进而确保板栗的产量和质量。具体介绍了板栗的一些基本生物学特征、营养价值,阐述了板栗在栽培过程中的管理技术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燕山板栗和太行山板栗品质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风味品质对燕山板栗和太行山板栗品质的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燕山地区和太行山地区的板栗品质间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燕山组的板栗单果重、还原糖、矿质元素Zn,Cr含量明显低于太行山组,而燕山组栗果中的蛋白质、矿质元素P,Cu含量明显高于太行山组。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推广客家饮食文化,以板栗、鸡肉、客家黄酒为主要原料,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酱料产品配方,以感官鉴评为标准,确定了客家板栗焖鸡拌面调味酱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客家板栗焖鸡拌面调味酱的最佳配方为板栗用量60 g,鸡肉用量65 g,客家黄酒用量24 m L,豆瓣酱用量44 g。使用该配方制作出的客家板栗焖鸡拌面调味酱色泽鲜亮、质地均匀,具有浓郁的板栗鸡肉味,客家黄酒风味突出,酱香味适宜,产品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