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三明地区杉木病害种类及危害程度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福建省三明地区(尤溪、建宁、永安)的杉木病害调查表明,杉木炭疽病是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病害。而杉木细菌性叶枯病。杉木落针病、杉木煤污病、杉木黄化病、杉木丛枝病和杉木巨芽病除零星或局部地区发生较严重外,一般危害性较小。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杉木种子园病虫害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黎平、天柱杉木种子园的病虫害调查,初步确定危害杉木主要虫害为:杉梢小卷蛾(Polychrosis cunning-hamiacola)、皱鞘双条杉天牛(Semanotusbifasociatus)等8种,以第一种危害最为突出。主要病害为:杉木炭疽病、杉木落叶病、杉木黄化病等,以杉木炭疽病为害为主。对两地杉木种子园不同坡向、不同株行距的感病指数进行了方差分析,其结论为不显著,而不同种源感病指数有一定差异。并提出了防治杉木种子园病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粤北地区杉木真菌性病害种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粤北地区 ( 小坑林场、龙山林场、大坑山林场 )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e)真菌性病害进行全面调查,共采集 86 份标本,分离病组织获得菌株 162 份,主要归属于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腐皮壳属(Diaporthe)、镰刀菌属(Fusarium)、黑孢菌属(Nigrospora)、拟茎点霉属(Phomopsis)、叶点霉属(Phyllosticta)以及散斑壳属(Lophodermium)等。根据病害症状粤北地区主要杉木病害包括:杉木立枯病、杉木炭疽病、杉木溃疡病、杉木顶枯病、杉木梢枯病、杉木赤枯病、杉木球果坏死。各林场杉木林中,杉木炭疽病普遍发生、分布广;种子园中杉木球果病害危害严重,直接影响球果的产量和质量;在大坑山林场 4-5 年生的林分中,杉木顶枯病大面积发生,但在其它地区少有发生;此外,杉木溃疡病、杉木赤枯病和杉木立枯病在个别无性系或者苗圃中零星发生,但危害较轻。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筠连县杉木种子园三种主要病害杉木叶枯病、炭疽病、赤枯病进行取样、观察研究,探讨其发病规律、流行规律,找出最佳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5.
杉木叶部主要病害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统计:我省报道的杉木病害种类有16种,但有些属于同物异名。1983~1984年我们通过在东阳、江山、常山、临安、龙泉、岱山、嵊泗等地的调查,认为本省能确定的杉病计有10种(表6),其中杉木细菌性叶枯病、杉木炭疽病和杉木黄化病是我省杉木叶部的三种主要病害。国内对这三种主要杉病  相似文献   

6.
杉木枯梢病是我国南方杉木林中重要病害之一。该病使杉树新梢和枝梢顶芽枯死,导致腋芽、不定芽大量萌发,形成丛生枝。本文就在江西银山林场的调查结果,对杉木枯梢病的病害症状及发生情况作了初步报道。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云南省广南县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侵染性病害的病原菌种类,对病组织进行分离获得病原菌,通过柯赫氏法则进行验证,结合形态特征和系统发育树进行鉴定,并进行复合侵染试验。结果表明:广南县杉木3种主要的侵染性病害分别为杉木炭疽病、杉木赤枯病和杉木落针病,其病原真菌依次为暹罗刺盘孢Colletotrichum siamense、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和杉叶散斑壳Lophodermium uncinatum。复合侵染的病斑比单独接种的扩展速度更快,且C.siamense的致病力比P.microspora的强。3种侵染性病害的病原菌种类和致病性测定,可为病害防治及抗病育种等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病虫害成为当前杉木发展的重要难题之一。其中,传统的杉木炭疽病与生理性黄化病为近年广西杉木苗木与新造人工林常见病害。掌握两者病害发生规律,实施针对性的预防与控制技术,能有效控制病害发生。杉木炭疽病杉木炭疽病是杉木重要的病害,在杉木栽培区都有发生,以低山丘陵地区人工幼林病害较严重。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病菌可侵染寄主出土部分的任何器官。病  相似文献   

9.
杉木是我省速生丰产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杉木炭疽病(Glomerelacingulata)、杉木赤枯病(Pestatotiopsosfoedans)一旦发生,防治极为困难。前人多侧重中幼林单一病害的防治研究[1,2,3,4]。本文着重研究杉木种实、苗期...  相似文献   

10.
杉萎缩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杉萎缩病为杉上新发生的一种病害,近年来在南平地区蔓延,造成严重危害。经对感病杉木病组织的电镜观察及分离培养结果鉴定,病原物为类菌原体(MLO)引起形成萎缩多头症,感病后的杉木受胶胞炭疽菌,多毛孢菌等弱寄生菌相继侵染危害。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杉木的生态特征及杉木病害危害的现状和特点,分析了杉木病害的种类及其危险性,并详细地探讨了杉木病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福建三明地区三个市(县)的病害损失量调查,获得杉木炭疽病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fdes对杉木幼树(4-9年生)生长影响的初步量化指标。各感病级别对杉木胸径和树高的影响基本上呈等差递增,感病程度每增加一级,单株胸径和树高平均减少0.95cm和0.53cm,可见,该病对杉木单株的胸径生长和高生长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杉萎缩病为杉木上新发生的一种病害,近年来在南平地区蔓延,造成严重危害。经对感病杉木病组织的电镜观察及分离培养结果鉴定,病原物为类菌原体(MLO)引起形成萎缩多头症,感病后的杉木受胶胞炭疽菌、多毛孢菌等弱寄生菌相继侵染危害。  相似文献   

14.
杉木是我国南方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具有材质好,生长快等优点。就总体而言,我国杉木林大都属于人工纯林。近几年来,随着优良家系的选育和推广,杉木林中病害种类日趋增加,有的种类已严重影响着杉木的生长,明显减少了成材和出材率。杉木病害问题,在林业生产上已愈来愈引起们普遍重视。对此,广大林病工作者进行了广泛调查,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七十年代以来,他们先后发现和报道了赤枯病、炭疽  相似文献   

15.
杉木炭疽病对杉木幼树生长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福建三明地区三个市(县)的病害损失量调查,获得杉木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对杉木幼树(4-9年生)生长影响的初步量化指标。各感病级别对杉木胸径和树高的影响基本上呈等差递增,感病程度每增加一级,单株胸径和树高平均减少0.95cm和0.53cm。可见,该病对杉木单株的胸径生长和高生长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杉木叶枯病(亦称杉木落叶病)是我省主要森林病害之一。据初步调查,此病多发生在5—10年生的杉木幼林。杉木感病后轻者枝叶枯死,影响幼林生长,重者整株死亡,损失巨大。为了落实毛主席关于“保护森林”的有关指示,尽速解决杉木叶枯病防治问题,于一九  相似文献   

17.
杉木幼苗期赤枯病(Pestalotia sp.,Robillarda sp.)又名尖枯病,是杉木苗培育中重要病害之一。该病在有利发病条件下,病情蔓延极速,2d之内即暴发成灾,严重侵害的杉木苗很快出现成片或成块坏死,感病植株呈赤褐色或紫褐色,形同火烧水烫一般。泾县白华林场近年来因赤枯病的严重发生而使杉木苗木生产遭受到较大损失。  相似文献   

18.
<正> 近年来,随着杉木林面积的扩大,杉木病害种类不断增加,1977年我们在江西德兴县李宅林场的杉木幼林中发现一种新病害——杉木芽枯病。经调查,在该场10,000多亩人工幼林内,发病面积2,000多亩,发病株率20%左右。江西婺源县秋口林场、浙江省武义县俞源公社的杉木幼林中,也发现了同种病害。杉木被害后,顶芽枯死,长出大量腋芽形成丛枝,严重影响杉木正常生长,降低材质。为了摸清该病的发病原因、发病规律及找出防治措施,我们从1977年起对该病进行了调查和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杉木球果炭疽病病情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杉木球果炭疽病(Colletotrichum.sp)在四川杉木母树林和种子园普遍存在,特别在种子园植株初期结果就有病害表现,随着结果数量增多,病害也日趋严重,有的植株病果率高达50%以上,严重影响杉木种子的产量和质量。该病在我国未见报导.为了及时防治这一新的病害,1987~1989年在观察球果生命表的基础上,对球果炭疽病的发生时期,症状及病害的进展进行了观察研究,为防治病害掌握有利时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杉木立木干基腐朽病是杉木发生普遍而又广泛的一种病害,在成熟林分中发生率在25%左右,造成木材约1.44%的材积损失。该病害可发生于杉木中幼林,且随林龄的增长而加重,并与环境因子相关,林分遭受自然、人为等因素损害导致创伤有利于病原菌的入侵;同一山场下坡比上坡发生严重,阴坡比阳坡发生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