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昨夜,偶读《滇海虞衡志》,其载“顺宁(凤庆)太平茶,细润似碧螺春,能经三瀹,尤有味也。”于是,一首毫无修饰的诗篇在我的笔尖滴落……  相似文献   

2.
一、我省茶叶科学的发展我省产茶历史悠久,茶区分布广泛,早在一千二百年前,陆羽《茶经》就有关于“岭南茶产于韶州”(今韶关)的记载,许多地方府志如《粤东笔记》、《潮州府志》、《惠州府志》都有不少关于种茶、制茶的记载,至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全省种茶面积已达到三十多万亩,产量十六万多担,为历史最盛时期。潮安的“凤凰单丛”和“一线红  相似文献   

3.
《茶世界》2012,(9)
正1938年冯绍裘先生带着"实业救国"的伟大抱负到祖国西南边陲凤庆研制成功了世界著名的红茶——滇红,1939年组建成立了"中国云南顺宁实验茶厂"(解放后改称为云南省凤庆茶厂,即现在的云南滇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研制的滇红名茶换回了大  相似文献   

4.
滇西凤庆,古茶马古道从缅宁(今临沧)至顺宁(今凤庆),跨过澜沧江,从古镇鲁史到魏山。凤庆宜茶自然环境得天独后,属于本部型季风气侯类型的中间地带,年温差少,雨量充沛,是茶叶天然的生长环境。凤庆种茶,历史悠久,2200年前居住在凤庆的濮人,即百濮,就开始种茶。至今沿澜沧江右畔山  相似文献   

5.
正滇红,云南红茶的简称,世界知名红茶之一。滇红主产区位于滇西南澜沧江以西的凤庆县。1938年,著名茶叶专家冯绍裘利用云南凤庆大叶种茶鲜叶试制成功工夫红茶,名为滇红。滇红问世后,因产品"形美、色艳、香高、昧浓"而博得市场赞赏。滇红特级工夫茶,因其品质独特,一直被国务院定为外交之茶,专供中央外事使用;英国女王访问昆明  相似文献   

6.
福建发展茶业的九大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是我国茶叶的主产区,是红茶与特种茶——乌龙茶、茉莉花茶、自茶的发祥地。福建产茶源于汉、兴于唐、盛于宋。早在东晋(公元376年)南安市丰州古镇的莲花峰就有“莲花荼襟太元丙子”摩崖石刻,是福建茶事最早的文字记载。这比睦羽《茶经》(公元780年)问世要早404年,距今已有1632年的历史。从唐代开始,福建就是贡茶的产地——福州长乐郡(福建福州),福州的方山露芽、“蜡面茶”,“福州柏岩极佳”。宋代以北苑贡茶和斗茶活动闻名与世。  相似文献   

7.
陈开心 《中国茶叶》2014,(11):50-50
冯绍裘是滇红创始人,被称为中国著名的红茶专家。在记载冯绍裘生平事迹的史料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冯绍裘见凤庆茶树成林,凤山大叶茶高达丈余,芽壮叶肥,白毫浓密,品质优异,极适宜制作精品红茶,就用凤山鲜茶精心制成红茶250多克,为云南最早的红茶。茶质优越,香味浓郁,为国内仅见。后试产红茶送到香港茶市,茶界一片叫好,称为上品。云南茶业界大喜,将凤庆红茶命名为‘滇红'"。原来试制著名"滇红"的原料是凤山茶!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茶产业发展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产茶源于汉、兴于唐,而盛于宋。新石器时代,福建宁德就有彩釉陶茶具。有文字记载最早见诸于南安市丰州古镇的莲花镇石上的摩崖石刻“莲花茶襟太元丙子”(376),这比世界最早的茶书陆羽《茶经》(780)间世要早404年。陆羽《茶经》记载:“福州、建州(今建瓯)所产之茶,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宋代以北苑贡茶和斗茶活动闻名于世。  相似文献   

9.
漳州茶叶历史悠久,早在宋代时就已有种茶饮茶的记载,如周必大(1126-1204)的《次王少府送蕉坑茶韵》、王伟的《清州十咏》、李纶的《临漳志》等。在云霄盘陀岭上(旧称黑龟岭)至今造有三株来时古茶树,当地群众称之“宋茶”.相传为岭上二个和尚所种。入明朝来,就有比较高的茶叶制作技术,所以明末阮文锡的《安溪条欧)中有“过来武夷漳人制”的说法。生产的茶叶不仅民间自饮,而且被列入贡品,正德间年贡“叶茶378斤,芽茶gn斤”,嘉精间年贡叶菜400斤,芽菜511斤”。(万历消州府就卷五)在(长泰县志)、(南靖县志)、(龙溪县志…  相似文献   

10.
季小明 《中国茶叶》2010,32(12):51-53
洞庭山碧螺春茶产自历史悠久的碧螺春原产地江苏苏州太湖洞庭东、西山。据地方史记载,苏州种茶始于两晋南北朝,唐代陆羽所著《茶经》就有茶叶出自"长洲县(今苏州市)洞庭山"的记述。宋朝时,此茶已作为贡茶,据朱长文的《吴郡图经续记》(1084年)记载:"洞庭出美茶,旧入为贡……"。清初,洞庭茶俗称"吓煞人香",据清代王应奎《柳南续笔》(1757年)记载:"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数株,每岁土人持竹筐采归,以供日用……康熙某年,按候采者  相似文献   

11.
茶树鼠害     
六十年代后期,盛产云南大叶茶的“滇红”茶乡——凤庆,茶树鼠害不断发生。凤庆发现的这类害茶鼠,身驱小,耳圆大,尾细长,门齿发达,甚为灵敏。鼠色一般腹毛呈  相似文献   

12.
“口唱山歌手采茶,一心二用心不花。一芽二叶都下树,一首山歌一篮茶”,刚步入世界滇红之乡云南凤庆,我就陶醉在悠长高吭却不乏婉转柔美的茶歌之中。  相似文献   

13.
滇西凤庆,古茶马古道从缅宁(今临沧)至顺宁(今凤庆),跨过澜沧江,从古镇鲁史到魏山.凤庆宜茶自然环境得天独后,属于本部型季风气侯类型的中间地带,年温差少,雨量充沛,是茶叶天然的生长环境.凤庆种茶,历史悠久,2200年前居住在凤庆的濮人,即百濮,就开始种茶.至今沿澜沧江右畔山麓的大寺乡平河至小湾新源等村寨,尚有成排健生于农舍房前屋后或园边地埂的"半野生"型茶树.为摸清全县境内古生茶树资源,丰富茶文化大县建设内涵,云南省凤庆县成立古茶树资源普查组,先后用了4个多月时间,对野生型、栽培型古茶树进行普查.通过普查统计,全县古茶树资源面积56000多亩.  相似文献   

14.
茶叶对肠道疾病的疗效,古医书中早有记载.宋·陈承重《广补注神农本草》中有“茶治伤暑,合醋治泄痢,甚效”的记载.宋·杨登文《仁齐区指》中记载:“姜茶治痢,不问赤白,冷热用之皆良,苏东坡以此治久潞公有效.”宋·陈师文《太平宋徽宗圣济总录》中记有;“治霍乱烦闷,茶末一钱服之即安.”以上记载都说明了茶对人体肠道疾病的治疗作用.近代医学研究进一步证明茶不仅对某些肠道传染病有治疗作用,还能通过提高肠道免疫功能而兼具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试论茶园间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茶园套种间作史据现有文献资料记载,我国的茶园间作,早在唐朝就有之。韩鄂《四时纂要》有“二月种茶。……此物畏日,桑下竹阴地种之皆可。……四面不妨种雄麻黍稷等”的记述。宋朝有茶园间作桐树的记载。1186年,赵汝砺《北苑别录》:“桐木之性与茶相宜,而又茶至冬则畏寒,桐木望秋而先落,茶至夏而畏日,桐木至春而渐茂,……”。当时茶园间作桐树,已普遍推广,桐木既可为茶遮阳,又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6.
顾渚,地名也。紫笋茶,以其色紫而形似笋得名。根据历史记载,早在唐朝时期已成为有名的贡品茶。据唐朝陆羽著的《茶经》(公元780年)中提到:“蒙顶第一,顾渚第二”。唐朝时由陆羽等人的推崇,成为皇朝的贡品。元代《牟(山献)陵阳集》中有旬“唐中叶以后,顾渚茶岁造万八千斤,谓之贡焙”。可见当时顾渚茶不仅质量高  相似文献   

17.
林更生 《福建茶叶》2011,33(2):48-49
黄儒,北宋茶叶专家。字道辅。建安(今建瓯)人。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进十。博学能文,不幸早亡。所著《品茶要录》(1075年前后),专论建茶采制烹试的各种要法,为研究茶史和建茶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8.
王家斌 《茶叶》2001,27(2):12-13
绍兴县是我国重点产茶县。绍兴茶业在我国茶业发展史上有着光辉的一页,其种茶历史可追溯到汉代,古越人称为“大茗”。唐代,陆羽《茶经》就有“浙东以越州上”的文字记载。宋代,会稽山日铸(日注)茶已“名扬天下”,与城内卧龙山的“瑞龙茶”相提并论。北宋欧阳修《归田录》:“草茶盛于两浙(浙东、浙西),两浙之品,日铸第一。”日铸在绍兴县平水镇镜内,有日铸岭,是日铸茶的原产区。 陆游,爱国诗人,山阴人(今绍兴县)。在他的诗集中有一百多首诗提到“茶事”,例如《安国院*试日铸茶》诗中:  相似文献   

19.
初探近代闽江茶叶贸易对福州港兴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历来为闽江上游山区的传统产品,其中武夷茶又是茶中精品,“茶出武夷,其品最佳”。《崇安县新志》记载:“武夷茶始于唐,盛于宋、元,衰于明而复兴于清”。明代,“(武夷)环九曲之内,不下数百家,皆以种茶为业,岁所产数十万斤,水浮陆转,鬻之四方”。降至清代,武夷茶叶商品生产有较大发展,鸦片战争后进一步走向鼎盛。  相似文献   

20.
茶史 茶诗     
广东增城人好饮茶,早有文字记载:明代陈经翰写《游燕游岳稿》及《山中志怀》二书,就隐居城东七里的凤凰洞中,洞里多岩石、石岩产岩茶,茶味胜西坑(增城西坑茶,是茶质味优的一种).县境内还有“银泉茶”、“狮岭茶”、“东坑茶”、“十八滩茶”、“仙人洞茶”等.“增城商业话升平”一文道:增城人在唐代讲“滩茶”;元代讲“泡茶”;明代讲“焗茶”;清代讲“冲茶”;今天讲“饮茶”.滩、泡、焗冲、饮,反映了增城人五个朝代饮茶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