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免疫抑制性疾病。IBD对养鸡业危害巨大,一方面由于鸡只死亡率、淘汰率增加,影响鸡体增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另一方面IBDV诱发免疫抑制,使鸡体对多种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或无免疫应答,同时由于机体免疫机能下降,病鸡对病原体易感性增加,容易并发或继发多种其它疾病。本文就我国近年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病特点、控制对策及治疗措施作一简述,以供从事养鸡生产的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免疫抑制性疾病该病发病突然(潜伏期2~3d)、病程短(7~8d)、呈尖峰死亡曲线。IBD对养鸡业危害巨大,一方面由于鸡只死亡率、淘汰率增加.影响鸡体增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另一方面由于IBDV诱发免疫抑制,使鸡体对多种疫苗(如鸡新城疫活疫苗、鸡传染性支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免疫抑制性传染病。该病能诱发免疫抑制,使鸡体对多种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容易引起并发或继发其他多种疾病。该病发病突然,潜伏期为2~3d,病程短,呈双尖峰死亡曲线。随着养鸡业的迅速发展,传染性法氏囊病已经成为养鸡业生产中危害性最大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4.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双RNA病毒科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主要见于3~12周龄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按触性传染病。IBDV主要侵害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和携带IgM的早期分化的B淋巴细胞,使鸡体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细胞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出现免疫抑制,导致其他疫苗接种后机体免疫应答功能低下或不发生免疫应答,因而常继发多种疫病,如鸡的大肠杆菌病、坏疽性皮炎、细菌性关节炎、禽传染性贫血、新城疫、马立克氏病、禽传染性支气管炎、鸡慢性呼吸道病等。IBD疫苗的使用,曾使本病一度得…  相似文献   

5.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双RNA病毒科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主要见于3-12周龄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IBDV主要侵害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和携带IgM的早期分化的B淋巴细胞,使鸡体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细胞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出现免疫抑制,导致其他疫苗接种后机体免疫应答功能低下或不发生免疫应答,因而常继发多种疫病,如鸡的大肠杆菌病、坏疽性皮炎、细菌性关节炎、禽传染性贫血、新城疫、马立克氏病、禽传染性支气管炎、鸡慢性呼吸道病等。  相似文献   

6.
一、IBD流行病学特性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双RNA病毒科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主要见于3~12周龄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IBDV主要侵害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和携带IgM的早期分化的B淋巴细胞,使鸡体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细胞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出现免疫抑制,导致其他疫苗接种后机体免疫应答功能低下或不发生免疫应答,因而常继发多种疫病,如鸡的大肠杆菌病、坏疽性皮炎、细菌性关节炎、禽传染性贫血、新城疫病、马立克氏病、禽传染性支气管炎、鸡慢性呼吸道病等。  相似文献   

7.
一、IBD流行病学特性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双RNA病毒科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主要见于3~12周龄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IBDV主要侵害鸡的中枢免疫器官一法氏囊和携带IgM的早期分化的B淋巴细胞,使鸡体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细胞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出现免疫抑制,导致其他疫苗接种后机体免疫应答功能低下或不发生免疫应答,因而常继发多种疫病,如鸡的大肠杆菌病、坏疽性皮炎、细菌性关节炎、禽传染性贫血、新城疫病、马立克氏病、禽传染性支气管炎、鸡慢性呼吸道病等.  相似文献   

8.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传染性囊病或腔上囊炎,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法氏囊是鸡的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一旦受疫毒伤害,造成的危害不仅是鸡只死亡、淘汰率增加、影响增重等直接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病毒损伤法氏囊而导致免疫抑制,从而影响鸡的免疫应答和抗病力的产生,使病鸡对腺病毒、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对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主要侵害幼鸡的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免疫抑制性疫病.一方面是由于该病病毒主要侵害鸡的免疫器官,使机体自身免疫机能下降,导致患病鸡对多种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加,致使鸡只死亡率、淘汰率上升,影响增重;另一方面免疫抑制,使接种了多种有效疫苗的鸡只免疫应答反应下降或无免疫应答,特别是对烈性传染病,如新城疫(ND)的免疫影响非常大.然而,在生产实践中感染鸡传染性氏囊病的鸡群,尤其是蛋雏鸡群用药治愈后,应采取何种方式免疫新城疫效果才好,特进行本试验.  相似文献   

10.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毒力变异及疫苗防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溶淋巴细胞性传染病.IBDV主要侵害雏鸡法氏囊内未成熟的B淋巴细胞或B淋巴前体细胞,使鸡群产生严重的、长期的免疫抑制,从而导致其他病毒性或细菌性继发感染的敏感性增加,对各种疫苗应答下降,甚至引起免疫失败,增加幼鸡对其它传染性疾病的敏感性和鸡群总的死淘率  相似文献   

11.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一种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的危害3~12周龄青年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由于IBDV主要侵害鸡的淋巴器官法氏囊而引起严重的B细胞免疫应答抑制,使病鸡对其他疾病的易感性增加及对其他疫苗免疫的应答能力下降,因此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导致家禽免疫抑制的因素主要有五种 :传染性因素、药物因素、营养因素、毒物因素、应激因素。1 传染性因素1 1 鸡马立克氏病 (MD) 马立克病毒 (MDV)主要侵害机体免疫器官的T、B淋巴细胞 ,导致法氏囊和胸腺严重萎缩 ,从而抑制体液和细胞介导免疫 ,因此 ,MDV感染可造成机体免疫抑制 ,使多种疫苗(如鸡新城疫等 )的免疫失败。1 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IBDV)主要侵害法氏囊造成法氏囊永久性损伤 ,从而降低机体体液免疫应答 ,降低机体对疫病的抵抗力。1 3 鸡传染性贫血因子 (CIA) 鸡传染性贫血因子病毒 …  相似文献   

13.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破坏鸡的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该病造成鸡只死亡率、淘汰率增加,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同时免疫抑制使鸡体对多种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或无免疫应答。这样会形成鸡群机体免疫机能下降,病原体对病鸡感染的可能性增加,  相似文献   

14.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免疫抑制性疾病。该病主要特征是:发病突然(潜伏期2~3天)、病程短(7~8天)、呈尖峰死亡曲线。鸡只死亡率,淘汰率增加,影响增重;另一方面是免疫抑制,使多种疫苗免疫应答下降(对ND、IB、MD等免疫应答都有影响)或无免疫应答;也由于免疫机能下降,病鸡对多种病原易感性增加,被称之为鸡的“艾滋病”。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双股RNA病毒引起一种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侵蚀的靶器官是法氏囊,破坏了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并造成严重的免疫抑制,可诱发多种疫苗(如:新城疫疫苗、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免疫应答的失败,同时增加了鸡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球虫等病原易感性,给养殖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如:死亡率和淘汰率的增加、饲料的利用率降低、商品肉鸡的增重减少、多种疫苗的免疫失败、增加了饲养的成本。1病原学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属于双RNA病毒科,禽双RNA病毒属。IBDV病毒粒子为二十面立体对称的球…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观察了药物对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活疫苗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抗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母源抗体雏鸡IBD活疫苗初次免疫前应用10~100毫克/千克甲硝唑和10毫克/千克左旋咪唑,在免疫鸡血清抗IBDV抗体水平均明显下降,甲硝唑用药鸡疫苗二次免疫后,血清抗IBDV抗体滴度明显高于未用药对照组.10毫克/千克左旋咪唑给药组疫苗二次免疫后鸡血清抗IBDV抗体滴度与未用药对照组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7.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禽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鸡的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病毒可引起雏鸡的免疫抑制,导致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对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接种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或丧失.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不仅是导致鸡只死亡、淘汰率增加、影响增重等宜接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病毒损伤法氏囊而引起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大肠杆菌、腺病毒、沙门氏菌、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对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免疫接种的免疫应答下降或丧失.近几年来,虽然饲养户对该病的认识逐步提高,防治措施也有所加强,但该病仍然时有发生,给养鸡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以法氏囊发炎肿胀、充血、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为特征,从而引起鸡的免疫机能障碍,干扰各种疫苗的免疫效果,导致免疫抑制,诱发多种疫病的发生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以破坏鸡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为特征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由于IBDV损害法氏囊中的B淋巴细胞,使其分化增殖受阻,从而造成机体的免疫抑制,使感染鸡对其他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加和对疫苗的应答能力降低。本病四季均可流行,鸡舍环境差、潮湿、鸡群密度大及疫苗的免疫程序不合理等,易导致该病的发生。由于防控措施和使用疫苗不尽相同,死亡率有所差异,从0.03%到20%以上不等,给养鸡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因此选择好合适免疫程序和有效疫苗对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双股RNA病毒引起的幼年鸡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该病能造成鸡的主要免疫器官--法氏囊损伤,导致机体的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其他疾病的易感性增加,对疫苗的应答能力下降.由于IBDV野毒株毒力的增强或原发性变异,常规疫苗对鸡的免疫保护作用并不十分理想.试验利用二次细胞技术,生产优质高效的细胞病毒液CC88AD99、228E,并与本厂生产的另一病毒株B87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备出能产生良好免疫效果的三价疫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