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品种选择选择对路高产优质小麦品种是优质小麦栽培的关键,667平方米产量在400~500千克以上的小麦应选择综合性好,抗病较强的、适应早茬种植的半冬性品种,如新麦18、周麦16、周麦9号等,这些品种主要表现穗多、株高适中、抗倒、旗叶上冲、穗位整齐等;适于中晚茬种植的春性品种为豫麦70、豫麦18、新麦11、偃展4110等。这些品种主要表现生长势强、成穗率高、灌浆快、落黄好等特点。2提高播种质量整地,耕深25厘米,疏松土壤,上虚下实,无坷垃,为保苗全、齐、匀、壮奠定基础。播期,按照品种特性适时播种,不然会影响冬前壮苗的形成。早茬品种10月5…  相似文献   

2.
<正>1选用抗冻性良种不同的小麦品种具有不同的抗寒能力。据观察,半冬性品种一般耐寒性较强,弱春性品种一般耐寒性较差,春性品种早播易受冻害。2适期播种适期播种可以提高小麦的抗冻性。若播种过早,小麦发育到接近三棱期时的抗冻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正> 皖品8013是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用“扬9—10一8—2”做母本,“安74—35”做父本,经有性杂交和系统选择培育,于1986年育成的一个早熟、高产、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1990年通过安徽省淮南片新品种联合区试;1991年在省生产试验中,比对照品种“扬麦5号”增产17.35%。目前正在霍邱、华阳湖农场、合肥等地加速繁种,扩大示范推广。1 特征特性株高90厘米左右,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坚韧,耐肥、耐渍、抗倒。叶型中间,叶片较宽,叶色浓绿,生长整齐。半冬偏春性,幼苗近直立,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中等,耐寒,耐迟播。穗呈长方形,颖壳白色,长芒,穗长9  相似文献   

4.
宁麦9号是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优质小麦品种。该品种株高82~85厘米,比扬麦158矮10~12厘米。分蘖力较强,冬发较好,春发较弱。丰产性较好,每穗实粒数38~42粒,千粒重32~35克,比扬麦158低3~5克。高抗梭条花叶病毒病,易感叶锈病,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重于扬麦158。抗寒性一般,受冻后恢复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5.
<正>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生产上应用的小麦品种产量较高,品质一般,造成小麦品种品质结构不合理,优质栽培技术的研究也相对滞后。特别是商品小麦的品质仍普遍较差,主要表现在现有绝大多数小麦品种的面筋强度低,面团流变学特性差,不适于加工优质高档面包;另一方面,加工优质高档糕点、饼干用的优质弱筋小麦也极度缺乏,即所谓“强筋不强,弱筋不弱”。我国加工专用的优质小麦则需要大  相似文献   

6.
徐州23号属弱春性品种。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早熟,耐瘠,但耐肥抗倒性一般。中感纹枯病,抗寒性较差。适合于淮北地区中晚茬种植。最适播期为10月15-25日,种密度弹性较大,以每亩10-25万基本苗为宜。生产上应严格掌握化肥氮用量,防止施氮量过多。在亩产350kg的田块,化肥纯氮用量约为10-12kg。要控制施用返青肥,普施拔节肥。重视纹枯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正> “莱州137”由山东省莱州市农科所育成,是当前国内一个最理想的超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1999年在山东省创出2公顷示范田平均每公顷产量11607.9公斤的全国最高产纪录,从而使我国小麦单产首次突破750公斤大关。2000~2001年度,馆陶县农业局引进推广27公顷,一般每公顷产量达  相似文献   

8.
<正> 鲁187(原品系号为884187)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在“七五”期间以美国著名丰产抗病优质小麦品种Lancota为父本,农艺亲本80Q16—22—4—5为母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丰产性好;蛋白质质量优良,面筋筋力强;蛋白质、面筋含量高,出粉率高。据1990年国内小麦育种学和谷物化学11位专家鉴定:鲁187可以替代进口优质小麦,在协调产质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9.
西农509     
特征特性:弱春性中早熟品种,成熟期平均比对照偃展4110晚熟1天左右。幼苗半直立,叶长挺、浅绿色,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一般。冬季抗寒性一般。春季起身拔节早,春生分蘖多,两极分化慢,抗倒春寒能力中等。株高81cm,株型偏松散,旗叶宽长、上冲,  相似文献   

10.
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薛文江研究员主持选育的优质小麦新品种——“小偃 92 6”于 2 0 0 1年 8月2 9日经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该品种冬性 ,分蘖力较强 ,株型紧凑 ,株高 80~ 85 cm,抗倒伏 ;早熟 (比小偃 6号早熟 2~ 3d,比陕 2 2 9早熟 3~ 4d) ,叶功能期长 ,灌浆速度快 ,穗长方形 ,结实性好 ,成熟黄亮 ;抗寒、耐旱、抗干热风、耐阴雨 ,中抗叶枯病 ,对条锈病抗扩展 ,轻感赤霉和白粉病 ;白粒、角质 ,千粒重 40 g左右。陕西省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品质分析显示 ,该品种蛋白质含量 1 7.34% ,湿面筋 38.88% ,吸水率 60 .3% …  相似文献   

11.
1优质粮生产现状1.1优质小麦。2000年以前廊坊市小麦品种以普通型小麦京冬6号、京冬8号、京411为当家品种。目前京9428、中优9507等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已种植65万亩,2004年占到小麦收获总面积的1/2。1.2优质玉米。2000年以前主要以掖单系列、西玉三号等品种为主,品质一般。2004年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中部地区优质小麦品种比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对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小麦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该研究对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提供的12个优质小麦品种的产量和品质进行比较并对其抗逆性等进行鉴定。[结果]所有参试品种的越冬性较好,均无明显冻害发生。参试品种中,除师栾02-1和宿553的植株较高,部分发生倒伏外,其余品种均未发生倒伏现象。参试品种中只有宿553和矮抗58的均产高于对照(周麦18),增产率分别为10.97%和1.57%,其中宿553分蘖较强,较耐后期高温,生育期偏长,成穗率、穗粒数和千粒重均较高,产量三要素协调,均产达到7 075.5 kg/hm2,但植株偏高,易发生倒伏。DA7200型近红外分析表明,郑麦366、师栾02-1、新麦26、丰德存麦1号和郑麦3596等品种的品质指标均达到优质强筋标准。[结论]参试品种中丰德存麦1号、郑麦366和郑麦3596等品种综合性状表现较好,适宜在河南省中部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正>一、品种选择。优良品种是保证强筋小麦优质的基础。要因地制宜,选用适合当地生产条件的优良品种。二、精心整地。适当深耕,打破犁底层,使田间无明暗坷垃,土层上虚下实。做畦后整平地面,保证浇水均匀,不冲不淤。播前土壤墒情不足的应造墒。  相似文献   

14.
关中东部灌区优质专用小麦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 :“陕 2 2 5”丰产潜力大 ,应扩大种植 ;“济南 1 7、小偃 5 0 3”早熟、株型紧凑是理想的间套品种 ;“皖麦 3 8、小偃 5 4”产量一般 ,建议小范围种植 ;“陕 1 5 0”综合性状好、耐旱是较理想的旱肥地主栽品种 ;“陕 2 5 3”综合性状好 ,但产量低。  相似文献   

15.
<正> 1989—1990年度我省小麦生育期间气候多变、病虫害发生频繁,目前生产上利用的小麦品种都有不同程度感病和倒伏。如何认识这一年度的气候和小麦品种表现,做到合理利用小麦良种,浅谈以下初步意见,供生产上参考。一、1989—1990年度小麦生育期间气候和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其对小麦生产的影响1989—1990年度我省小麦播种前降雨,播种基础好;冬前墒情足,冬暖冻害轻,基本是壮苗越冬:分蘖多,成穗率高。据调查,一般亩穗数比上年增加1—2万。但入春后雨水多、湿度大、日照少、气温低,导致多种病虫害频繁发生(纹枯、白粉、条锈、叶锈、赤霉、叶枯病以及蚜虫、吸浆虫等交错  相似文献   

16.
<正>品种名称:隆平麦518审定编号:国审麦2013007选育单位:郑州友帮农作物新品种研究所品种来源:豫麦34/豫麦41/豫麦35特征特性:半冬性中早熟品种,全生育期226天,比对照周麦18早熟1天。幼苗半匍匐,苗势壮,叶片窄长。对春季低温较敏感,后期耐高温能力较强,灌浆快。株高79厘米,株型紧凑,穗层不整齐,叶片上冲。穗椭圆形,穗小,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较好。平均每667平方米穗数44.0万穗,穗粒数27.1粒,千粒重47.6克。抗病  相似文献   

17.
“阜麦936”是安徽省阜阳市农科所于1993年以(皖麦20×冀麦5418)F1为母本,内乡184为父本进行复合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2005年8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一、特征特性阜麦936属弱春性、中早熟品种。幼苗半匍匐,叶上冲,黄绿色,春季起身拔节早,生长速度快,分蘖力中等,分蘖成穗率高。抗寒性较好,抗倒伏能力中等。株高80厘米左右,株型紧凑,穗层厚,旗叶上冲。纺锤型穗,长芒、白壳、白粒、半角质,籽粒黑胚率低,商品性好。成熟前落黄速度快,熟相好。田间自然鉴定:高抗条锈病、叶枯病,其他病害轻到中度发生。二、适宜种植区域1该品种…  相似文献   

18.
《农业科技通讯》2005,(8):61-61
本项目采用云南省自育的优质、抗病、丰产旱地小麦良种“云麦42”、“云麦39”,并配套推广先进、实用的栽培技术。二者的抗旱耐寒能力较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国内先进水平,在广适、优质、抗病上“云麦42”在云南较以往的品种有了较大的提升。因其技术先进、成熟、节本增效、较高开发价值。深受种植单位和农户喜爱。  相似文献   

19.
小麦赤霉病[Gibberrella zeae(Schw.)]是世界温暖潮湿和半潮湿地区广泛发生的一种毁灭性小麦病害。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东北东部春麦区,赤霉病为主要小麦病害,危害十分严重;并且,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小麦赤霉病已向淮河和黄淮流域蔓延扩展。全国赤霉病受害面积超过667万hm2,约占小麦总面积的1/4。在江苏省赤霉病不仅是淮南地区的主要病害,而且淮北地区近年也发生较重。据统计,一般大流行年(病穗率50%以上,减产2~5成)和中等流行年(病穗率20%~40%,减产1~2成)每2~3年发生一次,但几乎每年都有轻微发生。赤霉病不仅造成严重减产,而且严重恶化子粒…  相似文献   

20.
《宁夏农林科技》2003,(2):55-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