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试验表明,低温条件下黄瓜幼苗期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叶片的光合速率、蒸腾强度均能保持较高的水平,对低温不敏感,有一定的适应能力,细胞膜受低温伤害较轻,膜脂过氧化程度较低,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较低,电解质渗漏率较小;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大幅度提高,增强了细胞的渗透调节能力,增加了植物组织束缚水的含量,由于增强了持水力,降低了冰点,从而提高了植株的抗冷性.初花期的黄瓜植株对低温很敏感,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强,细胞膜受到严重伤害,电解质渗漏率增大,代谢功能急剧下降,尤其光合作用下降明显,严重影响了黄瓜植株的生长发育及以后产量的形成.结果期黄瓜植株抗寒能力明显下降,可能与植株衰老、代谢机能衰退有关.  相似文献   

2.
以江苏省东台国有林场健康银杏树和感染叶枯病银杏树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叶片光合及生理指标的变化,以期从生理代谢角度认识和评价银杏叶枯病病害。结果显示,以健康银杏树健康叶(JSJY)为对照,叶枯病银杏树病害叶(BSBY)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显著降低(P0.05),但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BSBY与叶枯病银杏树健康叶(BSJY)叶片净光合速率(Pn)、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及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P0.05)。同时,与JSJY和BSJY相比,BSBY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分别降低了18.78%和13.93%(P0.05)。由此可见,银杏叶枯病会降低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抑制叶片光合作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害叶叶绿素荧光参数值和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从而降低叶片的品质,危害银杏树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在盆栽条件下,以狭叶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为材料,研究了浙贝母花期高温胁迫条件下表油菜素内酯(EBR)对浙贝母耐热性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10、0.50 mg/L EBR能明显提高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SOD、POD和CAT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强其抗氧化能力,缓解高温胁迫导致的膜质过氧化伤害;同时,EBR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含量、Pn、Gs和Tr,从而提高了高温胁迫下浙贝母植株的光合作用;然而EBR并不能提高其Pro及可溶性糖含量,对叶片中类胡萝卜素及胞间CO2浓度(Ci)影响差异不大。结果表明,EBR通过提高高温胁迫下浙贝母叶片可溶性蛋白及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来降低体内活性氧水平,维持较高的光合速率,以0.50 mg/L EBR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遮荫对四季桂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科学合理地配置园林四季桂,对四季桂在不同光照下的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其光合强度和叶片可溶性糖含量逐渐降低,叶片叶绿素含量上升,叶片颜色由淡变浓,在两层庶荫条件下生长良好,观赏价值最高。由此可见,四季桂属中性偏阴树。  相似文献   

5.
以东方百合"索邦"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强度去叶对植株株高、花期、叶绿素a、b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气孔开度、花粉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去叶1/3和去叶1/2均可使植株增高,花期延长,但去叶2/3则使株高降低,花期缩短.随着去叶强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含量提高,气孔开度增大,花粉活力增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光合膜水平上对两优培九倒二、倒三叶的光能转化特性进行研究,进一步探讨功能叶倒二、倒三在抽穗期的生理变化,以揭示不同衰老程度叶片的光合功能。[方法]以抽穗期的两优培九为材料,测定倒二、倒三叶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总糖含量以及类囊体膜PSⅠ、PSⅡ电子传递活性、类囊体膜室温吸收光谱、类囊体膜室温发射光谱等指标。[结果]倒二、倒三叶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随采样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都下降,但倒三叶下降幅度比倒二叶大;PSⅠ电子传递活性都在不断下降,PSⅡ电子传递活性则先上升后下降;类囊体膜室温吸收光谱都是先上升后下降,两者的室温发射光谱则是先下降后上升。[结论]功能叶倒三在抽穗期的生理变化比倒二更明显,叶片的光合功能比倒二叶弱,衰老比倒二叶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光合膜水平上对两优培九倒二、倒三叶的光能转化特性进行研究,进一步探讨功能叶倒二、倒三在抽穗期的生理变化,以揭示不同衰老程度叶片的光合功能。[方法]以抽穗期的两优培九为材料,测定倒二、倒三叶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总糖含量以及类囊体膜PSⅠ、PSⅡ电子传递活性、类囊体膜室温吸收光谱、类囊体膜室温发射光谱等指标。[结果]倒二、倒三叶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随采样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都下降,但倒三叶下降幅度比倒二叶大;PSⅠ电子传递活性都在不断下降,PSⅡ电子传递活性则先上升后下降;类囊体膜室温吸收光谱都是先上升后下降,两者的室温发射光谱则是先下降后上升。[结论]功能叶倒三在抽穗期的生理变化比倒二更明显,叶片的光合功能比倒二叶弱,衰老比倒二叶快。  相似文献   

8.
尖孢镰刀菌侵染下香蕉幼苗抗病生理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蕉枯萎病由土传病菌尖孢镰刀菌侵染引起,为探究病原菌侵染过程中香蕉植株的抗病生理响应,本研究利用温室培养植株接种病原菌的方法,测定病原菌侵染之后叶绿素含量、抗病防御酶活性、总酚含量、木质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1)随着病原菌的侵染,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在侵染第16天时,发病植株叶绿素含量相对于健康植株降低44%;(2)病原菌侵染之后,植株各部位抗病防御酶苯基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显著提高;(3)随着病情的加剧,酚类物质和木质素逐渐在植株体内累积;(4)病原菌侵染之后,香蕉植株叶片和假茎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但根系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当植株发病等级为I级时,叶片和假茎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至未侵染植株的1.53和1.62倍,根系可溶性糖含量降低至未侵染植株的67%;(5)当植株发病等级为II级时,叶片和假茎氨基酸含量分别增加至未侵染植株的的3.01、5.38和1.99倍。综上所述,病原菌侵染之后,香蕉植株会通过提高抗病防御酶活性,合成抗病物质酚类和木质素,同时,也会主动累积可溶性糖和氨基酸,来缓解由于病原菌侵染之后所造成的渗透胁迫。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春季不同叶色鹅耳枥叶片生理生化特性及各生理指标与叶色变化的关系。【方法】以春季展叶期红叶和对照绿叶的鹅耳枥(Carpinus turczaninowii)植株为试材,通过测定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可溶性糖含量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研究叶片生理指标的变化动态并比较2种叶色植株叶片转色的差异性;通过相关分析探究各生理指标间的相关关系,明确其与叶色变化的关系。【结果】与红叶植株相比,绿叶鹅耳枥植株积累的花色素苷相对含量较少,但叶绿素含量积累相对较多,叶片呈现绿色;可溶性糖含量呈平稳的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变化幅度较小。2种叶色鹅耳枥PAL、POD酶活性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均呈下降趋势,但红叶植株下降幅度较快,与花色素苷的变化动态相似。2种植株花色素苷与叶绿素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花色素苷含量占色素比例较大时,叶片呈红色;反之叶绿素占优势,叶片呈绿色。花色素苷含量与PAL、POD活性均呈显著相关,与可溶性糖呈不显著相关。【结论】鹅耳枥叶色变化最直接的原因在于叶片色素成分和比例的差异,PAL、POD、可溶性糖含量均是影响花色素苷生物合成及叶片显现红色的重要因素,园林栽培中可通过提高相关酶活性和内含物含量延长鹅耳枥春季的叶色观赏期。  相似文献   

10.
补充光照对温室冬茬黄瓜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温室冬茬黄瓜幼苗设置3种不同光照强度,研究黄瓜苗期补充光照对保护地品种津春三号和露地品种龙杂黄七号的外观形态、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几种膜保护性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补光处理后,黄瓜幼苗长势良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升高,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POD活性降低,CAT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两品种黄瓜各生理特性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补光对两品种的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合理推广广西冬种马铃薯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晚熟马铃薯品种丽薯6号为试验材料,设黑膜覆盖、稻草覆盖和常规种植(对照)3种栽培模式,测定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壤的水含量、容重、孔隙度及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同时观察测定马铃薯主要农艺性状,并测定马铃薯发棵期的叶片生理指标和成熟期的块茎品质.[结果]与常规种植模式相比,黑膜覆盖和稻草覆盖栽培模式均可提高土壤水含量和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和固相比例,同时可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株高、茎粗和主茎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下同),但黑膜覆盖模式可显著增加马铃薯的单株块茎数、单株块茎质量和大薯质量(P<0.05,下同),降低青头薯质量,从而提高马铃薯的商品薯率和产量,其商品薯率和产量较常规种植模式分别极显著提高11.26%和26.67%(P<0.01).不同栽培模式对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及块茎干物质、淀粉和还原糖含量的影响均不显著,但黑膜覆盖模式的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块茎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模式.[结论]与常规种植模式相比,黑膜覆盖和稻草覆盖栽培模式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及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方面效果明显,其中以黑膜覆盖栽培模式的效果较优,适合在广西冬种马铃薯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地膜覆盖导致番茄早衰的生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地膜覆盖导致番茄早衰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使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在采收始期以前增加,在采收盛期以后显著降低,使伤流量在全生育期都增加,使叶片光合速率和根系活力在采收始期以前提高,在采收盛期以后降低。地膜覆盖还使叶片氮、磷和钙素含量在全生育期都提高,叶片钾素含量在青熟期之前提高,在采收始期以后降低,效应以收获结束期最为显著;地膜覆盖使叶片叶绿素含量在全生育期都降低,效应也以收获结束期最大。生育后期植株发生早衰,可能与植株缺钾及可溶性糖在叶片中的积累有关。  相似文献   

13.
钼对甘蔗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巴西固氮甘蔗品种B1和B8为材料,在温室条件下对桶栽砂培甘蔗施以含不同钼水平的营养液,以了解钼对甘蔗光合生理特性的效应。结果表明,在含氮条件下,0.01mg/L钼处理能较明显提高B1叶片叶绿素a含量,而0.02mg/L钼处理则提高B8叶片叶绿素a含量;0.04mg/L钼处理对B1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促进效应较明显,而0.01、0.02mg/L钼处理对B8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促进效应较明显;0.01mg/L处理较明显地提高了B1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但所有钼处理几乎都降低了B8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因此,总体上,相对以较低水平的钼处理较能提高两个甘蔗品种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可溶性糖,促进了甘蔗的光合作用,有利于甘蔗固氮作用的进行。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旱地小麦休闲期深翻覆盖对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及施氮量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旱地小麦休闲期深翻、深施有机肥后,起垄覆盖可提高越冬期0~60 cm土壤蓄水量,可显著增加高氮(HN)条件下越冬期株高、分蘖数、单株叶面积和单株干物质量,可增加HN条件下越冬期幼苗根系活力和植株含氮率,且与不起垄覆盖、不覆盖处理间差异显著;起垄覆盖和全膜覆盖可显著降低越冬期植株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还表明,增加施氮量,可提高起垄覆盖、全膜覆盖条件下0~60 cm土壤蓄水量、分蘖数和主茎叶龄,可显著提高这2种覆盖处理下的单株叶面积、单株干物质量;增加施氮量还可提高起垄覆盖、全膜覆盖条件下根系活力和氮素积累量、可溶性糖含量。总之,旱地小麦休闲期深翻+深施有机肥条件下,采用起垄覆盖或全膜覆盖的栽培措施可增加土壤蓄水量;同时,适当增加施氮量有利于旱地小麦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氮磷施用量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氮磷施用量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全生育期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随氮磷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而后略有上升趋势,大喇叭口期含量最高,除苗期外,其余生育期均以氮磷(1∶1,下同)施用量180 kg/hm2处理达最大值。叶片丙二醛(MDA)含量随氮磷施用量的增大呈明显降低趋势,但氮磷施用量240 kg/hm^2处理较210 kg/hm^2处理稍高;叶片脯氨酸含量随施肥量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氮磷施用量180 kg/hm^2处理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16.
旱作水稻营养吸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覆盖物、施氮量、施氮配比对旱作水稻氮、磷、钾养分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覆膜旱作可通过增加施氮量、提高穗肥比例来增加齐穗后叶片、根系中氮素和磷素的含量及茎鞘中钾的含量,并提高产量;水稻盖草旱作可通过提高分蘖肥比例来增加齐穗后根中氮、磷、钾的含量,并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7.
钾素对荔枝光合性能,碳水化合物积累及座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钾对叶片单位面积的叶绿素含量增加虽无显著效应,但在氮磷营养配合下,施钾能明显增强光合效能;提高净光合速率,降低暗呼吸速率、光呼吸/净光合比值及光补偿点和CO_2补偿点。 结果树雄钾能明显促进荔枝秋梢叶片中钾和碳水化合物积累,提高开花座果期间叶片的钾和淀粉水平,降低相对落果率.花后叶片中钾和淀粉含量显著减少.试验认为,荔枝花后树体钾素营养的不足和果实中钾浓度的下降可能与第一次生理落果有密切关系,而果实发育中后期的碳水化合物的不足则成为影响荔枝产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8.
不同薏苡品种光合特性及其与氮素利用效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明确薏苡品种的光合特性及与氮素利用效率间的关系。2015年早季和晚季,分别以从大田试验中筛选出来的氮素利用效率较高和较低品种各2个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在分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测定功能叶片光合速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抽穗期测定顶部4片功能叶的光合速率,成熟期测定氮素积累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氮高效品种西林1号(XL)与黔饮1号(QL)早季和晚季成熟期单株氮素吸收量平均分别比氮低效品种隆林1号(LL)与品种10号(CU)高125.5%和96.0%,其氮素利用效率平均比品种LL与CU分别高出17.7%和18.0%,品种间差异显著。氮高效品种在分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功能叶片的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均明显高于氮低效品种。同时,氮高效品种在分蘖期后的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衰减速率比氮低效品种小。不同品种在分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功能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及抽穗期顶部4片功能叶光合速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品种间的变化规律不明显。综上所述,氮高效薏苡品种各生育期功能叶片的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较高,其中后期光合速率及叶绿素含量衰减较慢。薏苡品种氮素利用效率与功能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及顶部4片功能叶光合速率的变化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完善烟草(Nicotiana tabacumL.)地膜覆盖配套技术,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广东省南雄市研究了不同覆盖栽培措施对烟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揭膜高培土、前膜后草处理比地膜覆盖不揭膜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烟株生育后期的根系活力和显著降低中部叶、上部叶的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烟叶产量与产值,并且揭膜高培土、前膜后草处理比地膜覆盖不揭膜处理均有提高上部叶、中部叶的总糖、还原糖、总烟碱、总氮、氯、钾含量的作用,烟叶化学成分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20.
玉米不同叶位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光合强度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有两个玉米品种,于春、夏两季播种。对玉米植株基部(第3叶)、下部(第7、9叶)、中部(果穗叶)和上部(倒二叶)四个叶位和不同叶龄叶片,进行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强度的测定趋势如下:不同叶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强度、果穗叶高于其他叶位。叶绿素含量与光合强度呈下相关,不同叶位叶龄大小与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强度的关系,基部叶片充分展开后二者均高。随着叶龄增大而下降:中部和上部叶片充分展开后,随叶龄增大二者增强,至灌浆、乳熟期二值达到最高,以后随着叶龄衰老又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