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鞠馨  哈洁  王冰莹  陈晨  李治国  韩国栋 《草地学报》2022,30(5):1263-1272
家庭牧场是草原牧区的主要生产经营单元,生产效率直接影响着牧场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是评价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研究基于四子王旗89户牧户的半结构调研问卷,依据草场面积划分为小型牧户(SH)、中型牧户(MH)、较大型牧户(RLH)和大型牧户(LH),通过构建以投入为导向、规模报酬可变的DEA-BCC模型、DEA-ost模型以及Tobit模型进行效率测算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内蒙古荒漠草原牧户的综合技术效率(0.764)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中小牧户的综合技术效率相对偏低,即在当前的技术及管理水平下,荒漠草原牧户的综合技术效率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根据Tobit模型的回归结果,影响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是畜牧业支出比例和牧户载畜率,且畜牧业支出比例和牧户载畜率与技术效率和成本效率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因此,建议牧户通过减少家畜养殖成本投入、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合理增加人工草地面积等方式提升牧场生产效率,以期实现家庭牧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已历经7年,实证分析该政策对牧户牧业决策行为的影响,对于完善第二期补奖政策和牧户生产决策行为的深入研究具有积极意义。研究基于草原补奖政策实施前后甘肃省牧区及半农半牧区7个县220户牧户的调查,运用Logistic模型和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了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牧户生产决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原补奖政策对牧户的生产决策行为总体上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但对半农半牧区牧户牧业生产决策行为的影响高于牧区;草原补奖政策并不是影响牧户生产决策行为的唯一因素,除补奖政策外,牧户生产决策行为影响因素具有非对称性。从前期牧户扩大牧业生产规模的可能性来看,牧区主要受家庭特征因素的影响,而半农半牧区主要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从后期牧户扩大多少牧业生产规模来看,牧区牧户关注更多的是资金、牧业生产的风险保障和饲草储备,而半农半牧区牧户则侧重于收入来源、市场行情和饲草储备。最后建议重视荒漠化草原类型,综合牧户家庭特征,实施差异化补贴;切合牧户需求,提高牧户主体决策水平,实现牧业生产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我国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已历经7年,实证分析该政策对牧户牧业决策行为的影响,对于完善第二期补奖政策和牧户生产决策行为的深入研究具有积极意义。研究基于草原补奖政策实施前后甘肃省牧区及半农半牧区7个县220户牧户的调查,运用Logistic模型和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了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牧户生产决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原补奖政策对牧户的生产决策行为总体上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但对半农半牧区牧户牧业生产决策行为的影响高于牧区;草原补奖政策并不是影响牧户生产决策行为的唯一因素,除补奖政策外,牧户生产决策行为影响因素具有非对称性。从前期牧户扩大牧业生产规模的可能性来看,牧区主要受家庭特征因素的影响,而半农半牧区主要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从后期牧户扩大多少牧业生产规模来看,牧区牧户关注更多的是资金、牧业生产的风险保障和饲草储备,而半农半牧区牧户则侧重于收入来源、市场行情和饲草储备。最后建议重视荒漠化草原类型,综合牧户家庭特征,实施差异化补贴;切合牧户需求,提高牧户主体决策水平,实现牧业生产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马梅  杨欣悦 《草地学报》2022,30(12):3381-3391
在极端气候条件下,牧户会采取多种适应行为来应对灾害,减少经济损失。因此,研究牧户的适应行为,对于提升畜牧业生产效率、促进畜牧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牧户的调研数据,利用DEA-Tobit方法,就牧户在极端气候下的适应行为对畜牧业生产效率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牧户在极端气候条件下,采取购买饲草料和增加圈养天数的适应行为均促进了畜牧业生产效率的增加,但增加的幅度较低;而新建或维修棚圈、打井等措施需要充沛的资金投入,这些适应行为在短期增加了畜牧业生产成本,不利于畜牧业生产效率的提升。由于牧户自身极端气候灾害的能力较弱,政府应建立灾害预警机制,促使牧户在极端气候灾害发生前采取有针对性的适应性行为,在极端气候发生时,政府应提供饲草料的补贴方式,助力牧户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5.
自游牧民定居工程开展以来,定居牧民生活有了很大变化.以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为基础,利用北疆地区3个市(县)牧户生计调查所得到的459户样本数据,通过牧户类型划分,运用定序Logit方法分析牧户的生计资本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情况.研究发现,牧户的生计资本和生活满意度均存在区域差异和个体差异.福海县牧户生计资本指数最高,纯牧业牧户生计资本指数最高;塔城市牧户生活满意度最高,纯牧业户满意度高于兼业户和非牧业户.牧户生计资本对生活满意度影响显著,其中,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增加会提升牧户的生活满意度,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增加会降低牧户的生活满意度.鉴于以上结果,本研究提出了丰富牧户生计资本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草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0%左右,在广阔的牧区,草原畜牧业是主要的产业。由于牧区草原畜牧业的经营规模以及牧民的专业化程度的制约,生产经营规模超过一定限度,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出现。所以草原畜牧业需要适度规模经营,使草地与劳动力、资金等进行优化,各类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从而得到最大收益。目前我国的牧区主要分布在西藏、新疆、青海、内蒙古、四川等地,共有264个牧区和半牧区,占草原总面积的67%。但是我们通过调查可以发现,主要草原牧区的绝大部分牧户畜牧业经营规模较小,小于合理的规模,牧户生产水平较低,使得经济效率低下。通过对牧户的草地资源进行整合,扩大经营规模,将经营规模控制在适度经营的合理范围之内,以实现规模效益,提高畜牧业的产业效率是草原畜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7.
赵兰兰  李先东  夏咏 《草地学报》2023,(10):3074-3084
中国的农牧生态区正面临着一系列的生态退化问题,生态效率的测度对促进农牧生态区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文章运用超效率EBM模型测算北疆纯牧区和半农半牧区2001—2020年草地畜牧业的生态效率,结果表明:2001—2020年,北疆牧区整体生态效率呈波动上升趋势,到2020年,效率值为0.77,处于较低效率阶段。其中,半农半牧区县生态效率均值普遍高于纯牧区县;核密度图显示,北疆牧区草地畜牧业生态效率整体处于“前期平稳-中期波动-后期平稳”发展趋势,生态效率逐渐趋向良好;Malmquist指数分解结果显示,半农半牧区县TFP年均增长率高于纯牧区县TFP年均增长率;牧业产值比重、农牧业就业人口比重、牲畜存栏量、技术进步水平和旅游总消费因素是影响草地畜牧业生态效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笔者基于对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典型草原牧区呼伦贝尔市和锡林郭勒盟的289户牧户调研数据进行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了影响牧户草场流转行为的因素。结果表明:户主学历、户主是否为嘎查领导、草场流转合同形式、离苏木远近、牧草高度等因素对牧户草场流转行为有显著影响;牲畜头数、人均草场面积、畜牧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例和草场转入转出期望年限等因素对牧户草场转入行为有显著影响;劳动力数量对牧户草场转出行为有显著影响。根据上述结论,提出了促进草场流转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1基本情况精河县现有人口14.04万人(含兵团),其中非农业人口6.13万人,农业人口7.91万人。由汉、维、哈、回、蒙等多个民族组成,其中汉族人口7.01万余人,占总人口比重62.26%,少数民族人口4.25万人,占总人口比重37.74%。牧业户数2 791户10 241人。其中纯放牧户826户3 788人。2009年农牧业总产值145 104.92元,其中牧业产值18 710.3元,牧业产值占大农业产值比重为12.89%,财政一般性预算收入为7 564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  相似文献   

10.
循化县是青海省重要的农区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其中岗察乡是唯一的纯牧业乡,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以草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项目为依托,狠抓畜牧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截至目前,建成牲畜暖棚150栋,围栏草场6 800公顷,60%的牧户实现了定居、围栏草场、牲畜暖棚、饲草地建设四配套.建议深化改革,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增加项目效益和牧民收入.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沙地草原、草原化荒漠草地的15个旗县791户牧户为调查样本,以可持续生计资本为视角,通过建立二元Logit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第一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期结束后,牧民草场是否超载?超载牧户的特征是什么?超载的程度如何?调查结果表明:内蒙古自治区第一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结束后牧户草场超载率平均值为44.70%;牧户草场超载率与草场经营规模呈负向相关关系,其超载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小牧户 > 中牧户 > 大牧户;牧户草场超载率与畜牧业生产依赖程度呈负向相关关系,其超载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纯牧户 > 兼牧户 > 非牧户;草场经营面积、冬季牲畜和固定资产数量成为影响牧户草场超载行为的关键生计指标,牧户草场经营面积对其呈显著负向影响,冬季家畜和固定资产数量对其呈显著正向影响。综上,第一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结束后牧户草场超载现象依然存在,超载率与草场资源占有率呈负向关系,与其对草原的依赖程度呈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从牧户角度出发,以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中3个典型旗县的典型牧户为对象,运用入户调研、野外试验及模型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北方草原牧户草畜平衡决策行为。结果表明:牧户存在心理载畜率,其主导着牧户的草畜平衡决策行为;不同经济水平的牧户在畜牧业生产中表现出不同的草场流转等调整适应行为,但不同经济水平牧户草场生态状况趋同,反映了不同经济水平牧户心理载畜率趋同;距最近公路距离、户主年龄、是否嘎查干部、民族属性及现有存栏数等因素是显著影响牧户心理载畜率的因素,决定着牧户是否继续扩大牲畜规模的意向;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分段式实现减畜目标、规模化联合降低心理载畜率、辨识和选择心理载畜率影响因素和牧户等途径,实现牧户心理载畜率模式向生态优化载畜率模式的转移,并提出必要的政策支持和科技支撑建议,为我国草原退化治理和实现草畜平衡提供系统、切实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运用DEA-Tobit模型对2012—2016年青藏高原社区畜牧业草畜转化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社区畜牧业草畜转化效率8个示范社区中6个社区有效,2个社区无效。从技术效率分解上看,6个DEA有效社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达到最优;无效社区中,羊八井社区草畜转化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甘孜社区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从动态上看,Malmquist指数呈现周期性波动,波峰低谷交替,在研究期间青藏高原社区畜牧业草畜转化效率存在一定的负增长,主要由要素配置效率下降引起。此外,科研人员投入、科研资金投入、生产要素投入以及牧民培训对青藏高原社区畜牧业草畜转化效率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动物检疫》2006,23(3):17-17
据哈尔滨畜牧局和统计局统计,2005年哈尔滨市畜牧业产值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达到208.3亿元,同比增长15.3%,比2000年增长91.1%。畜牧业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城乡居民需要的重要产业。2005年,哈尔滨市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6.8%,高出种植业产值1.3个百分点。种植业为45.5%,林业、渔业为7.7%。畜牧业在农业生产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得益于哈尔滨市改变了以往家庭分散饲养的方式,加快了规模化和标准化饲养进程。目前,哈尔滨市已建成各类牧业小区、规模牧场496个,规模化饲养的比重达到50%以上。摘自: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哈尔滨畜牧业年…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是畜牧大省,但是省内不同地级市之间畜牧业发展不平衡。本研究采用三阶段DEA方法对山东省17个地级市的畜牧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投入产出效率研究。结果表明:1)山东省17市畜牧业的综合效率平均值为0.741,表明山东省畜牧业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有待改进。2)潍坊市和德州市畜牧业经济的投入和产出比达到最优;泰安市、日照市、东营市和莱芜市的技术效率最优;其余11个市均不存在技术效率或者规模效率最优。3)提高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会改善农村人口和粮食作物总产量投入相对过剩问题;增加农业机械总动力有利于改善农村人口投入的相对过剩;但过度加大农林牧渔业投资会加剧农村人口过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绒山羊产业现状与效益,为加快该地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以鄂尔多斯市羊绒主产区鄂托克旗为研究对象,于2020—2022年通过入户调查获得100户养殖牧户的相关数据。分析该地区牧户经营结构和绒山羊养殖结构;构建DEA研究模型,分别计算养殖绒山羊500只以下(小规模)、500~699只(中小规模)、700~899只(中规模)、900~1 099只(中大规模)、1 100只及以上(大规模)养殖户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及规模报酬。[结果] 该地区绒山羊养殖数量呈上升趋势,其他牲畜的养殖数量虽有所增加,但远小于绒山羊;基础母羊繁殖率维持在较高水平,繁殖双羔率大幅度提升;生产模式以绒肉结合为主,低年龄的绒山羊用来生产高细度羊绒,高年龄的绒山羊主要用于产肉。鄂尔多斯市绒山羊养殖的综合效率处于低水平,存在基础设施综合使用率低等问题;在当前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下,小规模养殖户对投入资源的使用效率更高,并且通过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小规模养殖户效益提升更加明显;除了大规模养殖户的规模效率均值大于纯技术效率均值,其余规模梯度的规模效率均值均小于纯技术效率均值;小规模养殖户更可能通过增加投入提升养殖效益,而大规模养殖户大部分可获得最优生产效益,不必继续增加要素投入。[结论] 鄂尔多斯市绒山羊产业发展基础好、发展潜力巨大、生产效益不断提高,对牧民增收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不同规模养殖户需要通过整合资源实现资源共用共享,通过发展标准化养殖提高资源利用率,这些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绒山羊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7.
正青海省以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为前提、合理利用草地资源为基础、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为核心、组建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为切入点、建立草畜平衡机制为手段,开展了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探索实践,启动实施了草牧业试点工作,总结出适合青海的草牧业发展新路径,并取得了初步效果。一是培育壮大经营主体。打破牧户单家独户的生产经营方式,以村为单位组建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促进集约化经营、适度规模发展。省财政累计投入1.8亿元支持生态畜牧业合  相似文献   

18.
天峻县大力实施畜牧业示范基地建设,到去年年底,全县有近20%的牧户建成了多配套的示范牧场,为这个纯牧业县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了有效解决科尔沁沙地草原生态环境脆弱性与畜牧业经济掠夺性之间的矛盾,通过对120户实地调研样本数据分析,基于会计理论,分别对畜牧业经营成本、收入两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归集与分配,研究得出:(1)牧户生产经营成本中支出较大的项目主要有饲草料费、燃料动力费以及固定资产折旧费;(2)该地区牧户畜牧业收入主要来源于销售犊牛和成年母牛收入,其次为销售羔羊和母羊收入;(3)尽管畜牧业收入较高,但仍有21.67%的牧户畜牧业经营收益为负。针对此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北方草原面积广大,但退化严重,针对草原退化实施的草畜平衡政策。本文从牧户角度出发,以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中3个典型旗县的典型牧户为对象,运用入户调研、野外试验及模型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北方草原牧户草畜平衡决策行为。结果表明,牧户存在心理载畜率,其主导着牧户的草畜平衡决策行为;不同经济水平的牧户在畜牧业生产中表现不同的草场流转等调整适应行为,但不同经济水平牧户草场生态状况趋同,反映了不同经济水平牧户心理载畜率趋同;距最近公路距离、户主年龄,是否嘎查干部、民族属性及现有存栏数等因素是显著影响牧户心理载畜率的因素,决定牧户的是否继续扩大牲畜规模的意向;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分段式实现减畜目标、规模化联合降低心理载畜率、辨识和选择心理载畜率影响因素和牧户等途径,实现牧户心理载畜率模式向生态优化载畜率模式的转移,并提出必要的政策支持和科技支撑建议,为我国草原退化治理和实现草畜平衡提供系统、切实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