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在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下,美丽乡村的景观建设成为了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美丽乡村农业景观是乡村景观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与村落景观的融合成就了美丽乡村的特色景观风貌.在传统农业景观含义的基础上,将美丽乡村农业景观看作是一个自然与人工复合的生态系统,从而对农业景观的建设水平和呈现层次提出涵盖生产、生活、生态及旅游等方面的要求.农业景观系统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其空间表现非均质性,存在功能与内容的变化,以及功能内容随季节的变化.因此,农业景观系统可划分为时间、空间和功能3个基础维度,进而以功能维度为核心,以空间维度为载体,以时间维度为延伸,通过3个维度的复合和叠加,层层递进,实现美丽乡村农业景观系统型的基本构建.江苏省南京市桦墅村的规划实践证明,这种多维复合的方法是美丽乡村规划中农业景观系统构建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且强烈要求坚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工作指明了方向。海南省委、省政府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田园综合体和美丽乡村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之一就是营造乡村农业景观。本文在乡村振兴视域下以农业景观为出发点,通过文献分析法、多学科综合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分析农业景观类型,提出海南美丽乡村农业景观规划思路,积极探索海南美丽乡村农业景观营造策略,从而更好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3.
在"浙江大花园建设"行动计划指导下,丽水市积极谋划花园乡村建设。为加快推进"花园乡村"建设,通过加强植物景观的营造,切实提高人居环境,助力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丽水版"。本文以云和县小顺村为研究对象,实地调研植物景观运用情况;总结出该村植物景观主要存在营造手法"城市化"、缺少文化内涵、视觉效果不佳3个问题,并提出严控植物选材来源、保护本土乡村景观风貌,注重植物文化塑造、提升核心景观人文内涵,重视植物景观设计、营造美丽乡村人居环境3个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上海市书院镇美丽庭院景观设计为例,详细介绍"美丽庭院"在实际建设中的营造策略,表达出乡村景观建设以构建乡村生活空间为重、尊重乡村原有肌理风貌、发扬乡村地域特色、注重乡村生态建设的景观设计要点,探索大城市郊区的美丽庭院模式。  相似文献   

5.
水文化与“美丽乡村”景观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乡村与水、水文化的关系,阐述了水文化的特征及功能,论述了"美丽乡村"景观建设中传承水文化的重要意义。提出在"美丽乡村"景观建设中应以水文化中的艺术观念、生态观念作为指导,应从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上保护与传承原有水文化公共场所。  相似文献   

6.
高瑜 《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6):14-20
以重庆市合川区8个典型美丽乡村示范点为评价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从地形地貌、水体、植物、乡村聚落、道路、农业6个方面构建景观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定性采用景观照片评分,定量根据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合川区美丽乡村景观评价准则层中,乡村聚落景观权重最高(0.375),地形地貌景观权重最低(0.044)。合川区美丽乡村景观评价综合等级不理想,Ⅲ级乡村景观仅有二佛村,其他村景观等级均较低。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乡愁型"乡村景观成为乡村景观领域的热门话题。目前,中国乡村面临的诸多问题中,最大的问题是乡村文化的丢失。"美丽乡村系列丛书"中提到我国乡村的未来发展将是集约高效、宜居适度及山青水秀的生产生活空间。为了实现这一规划目标,重拾乡村文化是基础。基于"乡愁"概念的乡村景观的出现正是解决乡村文化丢失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美丽乡村建设事关农民生存和发展。为解决天水市刘坪乡何湾村"美丽乡村"发展模式单一、地方特色不明显、配套设施不足等现实问题,基于对乡村发展条件及发展目标的分析,该文从土地利用、交通、景观、环境改善等方面阐述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何湾美丽乡村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2015,(9)
<正>浙江省淳安县自2010年开始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坚持以"乡土气息、景观风貌、美丽元素"为方向,以"建设风格乡土化、基础设施生态化、环境提升多绿化、特色培育重文化、服务设施景点化、产业发展融合化"的要求,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全县景区化相融合,体现村庄与山水的有机交融、乡村特色、文化韵味,较好地推进了"秀水家园、美丽乡村"建设,2012年被授予浙江省美丽乡村创建工  相似文献   

10.
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从而提升乡村居民生活环境,是皖北地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措施。以皖北地区乡村景观为研究对象,选取利辛县2个美丽乡村作为实证,采用SBE方法对50组乡村居民点进行景观美景度评价,利用SPSS软件对美景度与景观特征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乡村景观色彩、空间处理方式和环境整洁度是皖北地区乡村生活环境景观提升的关键要素;进而提出丰富乡村景观色彩、基于透视原则丰富乡村空间以及开展环境整治是有效推动皖北地区美丽乡村建设、提升乡村景观美景度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美丽乡村”建设水平评价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丽乡村"不仅是实现"美丽中国"的重要行动和途径,更是新农村建设品牌化、规模化的重要内容。该文通过实地调研、材料和文献收集方法,定性分析,总结出广东省现有新农村建设水平评价模式:纵向模式、横向模式和点状模式。并对已有3种模式进行优劣势分析,提出了符合"美丽乡村"建设核心内容,以区域交通干线为轴线的线状评价模式。对广东省以至其他区域评价"美丽乡村"建设效果具有积极的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美丽乡村"建设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最火热的词。作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发源地,浙江的"美丽乡村"建设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美丽乡村"在浙江的发展现状又会呈现出怎样的局面。文章就浙江"美丽乡村"在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以及存在的不足展开分析,对今后如何更好的建设"美丽乡村"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3.
鲁中地区是齐鲁文化的发源地,研究旨在运用建筑设计手段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期对鲁中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有所启示。通过实地调研和分析,总结了鲁中地区传统民居的特点,指出了目前农村房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选取实际地块结合空间营造等建筑学手法进行了新农居方案的设计。经过方案设计与探讨,提出“美丽乡村”背景下新农居的设计应注重文脉继承和技术革新的观点。并对此做近一步探索,在空间布局和建筑造型上实现文脉继承,利用新兴技术和新材料实现技术革新。  相似文献   

14.
笔者从寒地村镇景观现状入手,分析了目前寒地村镇景观塑造存在的诸多问题;综合分析了寒地村镇景观塑造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为寒地村镇特色景观的打造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研究旨在提升寒地村镇的魅力与宜居性,打造具有寒地特色的"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15.
试论新农村建设下的乡村景观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决"三农"问题,中国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科学的乡村景观规划在新农村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研究我国乡村景观规划现状,提出了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下搞好乡村景观规划的建议,并对其意义作出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作为实现“美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关键,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影响而形成的、可以被人所感知的具有明显特征的“景观”,是综合提升人居环境形态美、功能美和文化美的重要载体和纽带,是保护魅力国土特征、重塑区域特色禀赋、提升地方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景观立法体系的构建既有助于科学划定生态、农业、城镇等主要控制线,对农业发展、生态功能的恢复及保护、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又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本文介绍了6个国家(经济体)开发的针对乡村景观资源的评估规划技术和保育治理体系,并分析了其通过立法机制推动景观资源保育工作由被动向主动转化的经验。同时,本文从建立乡村景观资源特征数据库、探索景观特征营造和立法保育技术体系、通过地方实践探索适宜我国国情的工作路径等方面提出了我国通过立法机制促进乡村景观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观花植物与花景的艺术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的美丽可以给人带来视觉美感和心理愉悦,城市里经常用开花植物来美化、点缀和装饰公园、广场、街道、小区、建筑等。花景的营造都是在充分了解观花植物生态习性的前提下,根据花的外观特点进行合理搭配而形成。本文从观花植物的自然特性、景观应用及花景配置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南岳衡山的秀丽风景和人文荟萃使之成为湖湘学派的起源地。胡氏父子在南岳衡山创办书院“卒开湖湘学统”。湖湘学派及其特色的形成与南岳衡山之间的关系是内在的 ,必然的  相似文献   

19.
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以云南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茂  莫力  杨玲 《农学学报》2020,10(8):89-94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是农业文明的重要体现,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和精神家园。云南有着丰厚的农业文化遗产,本文从农业文化遗产地村落景观保护、特有农作物品种保护和加大农业文化遗产宣传保护等层面,提出了挖掘云南农业文化遗产及建设云南美丽乡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韩成英  赵正洲 《安徽农业科学》2011,(9):5602-5603,5607
通过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广州、杭州都市农业发展情况,总结出广州、杭州都市农业体制机制改革的创新举措,以期对武汉市及其他城市的都市农业改革与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