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壤pH对富士苹果生长及碳氮利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2年生富士(Malus × domestica Borkh.‘Red Fuji’)/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为试材,采用碳氮双标记技术,研究了6个不同土壤pH处理(pH 6.83、6.40、5.87、5.29、4.58和3.82)对植株生长及碳氮利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苹果植株根系、地上部、植株总干质量、根冠比、叶片净光合速率和15N利用率均随土壤pH的降低而降低,且土壤pH越低降低幅度越大。各器官的15N和13C分配率在不同土壤pH处理间呈现相同的变化规律:叶最多,其次是1年生茎,然后是根,最少为2年生茎。同一器官不同土壤pH处理间15N和13C分配率存在差异,以根和叶最为显著;随土壤pH的降低,叶中的15N和13C分配率逐渐升高,而根中的15N和13C分配率则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2.
李晶  姜远茂  魏绍冲  周恩达  陈汝  葛顺峰 《园艺学报》2012,39(11):2238-2244
 以4年生富士/SH1/八棱海棠为试材,研究了秋梢连续摘心对富士苹果树体生理活性及13C和15N利用、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摘心(对照)相比,秋梢连续摘心的树体,其成熟叶片IAA含量显著降低,ABA含量显著上升;细根生长量降低为对照的51.68%,细根活力降低为对照的70.10%;植株13C固定量和15N利用率分别降低至对照的41.01%和32.22%。营养器官叶片和一年生新梢13C和15N含量、分配率显著下降;贮藏器官中枝干木质部13C和15N分配率升高至对照的3.59和3.86倍,而13C和15N含量仅为对照的1.45和1.26倍,主根木质部13C分配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13C含量降低至对照的47.40%,15N分配率升高至对照的1.80倍,而15N含量降低至对照的58.44%。  相似文献   

3.
 以盆栽不饱满芽(春梢基部芽)、次饱满芽(秋梢芽)和饱满芽(春梢中部芽)‘嘎啦’苹 果(Malus × domestica‘Gala’)/八棱海棠(Malus micromalus Makino)嫁接幼苗为试材,采用15N、13C 双标记法,研究了其碳、氮营养分配特性。结果表明,新梢开始旺长期叶片13C 分配率不饱满芽幼苗 > 次 饱满芽幼苗 > 饱满芽幼苗,分别为45.81%、42.49%、35.05%;根部13C 分配率饱满芽幼苗 > 次饱满芽 幼苗 > 不饱满芽幼苗,分别为20.04%、15.88%、12.67%。新梢旺长期3 种芽幼苗叶片、根部13C 分配率 趋势与新梢开始旺长期相反。新梢缓长期各芽苗叶片碳同化物分配差异不显著,根部13C 分配率,次饱满 芽幼苗和不饱满芽幼苗显著高于饱满芽幼苗。叶片15N 分配率逐渐升高,始终为饱满芽幼苗 > 次饱满芽 幼苗 > 不饱满芽幼苗,至新梢缓长期分别达到55.67%、52.45%和51.54%。根部15N 分配率随生长发育 而降低,新梢开始旺长期和新梢旺长期不饱满芽幼苗 > 次饱满芽幼苗 > 饱满芽幼苗。新梢缓长期各器 官氮素分配率差异不显著。不同芽幼苗13C 固定量、15N 利用率均逐渐升高并趋于一致,表明芽有同等更 新潜质。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苹果生产中合理的施肥位点,实现氮肥高效利用,于2018年和2019年,以6年生‘烟富3’/SH6/八棱海棠为试材,采用15N同位素标记技术,研究了根区有机无机肥料穴施位点[未施有机肥(对照)、条状沟施、1~4个穴施肥]对矮化中间砧苹果树根系生长、15N吸收利用和损失状况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增施有机肥处理中,叶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以及细根总干质量均以3穴和4穴施肥处理最高,条状沟施处理最低。果实成熟期,3穴和4穴施肥处理相较于条状沟施处理显著提高了树体叶片、细根、粗根和果实的Ndff值。树体15N利用率表现为3穴>4穴>2穴>1穴>条状沟施>对照。15N损失率与15N利用率表现出相反趋势,以3穴和4穴施肥处理较低。与未施有机肥对照和条状沟施相比,3穴和4穴施肥处理的产量、单果质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提高。可见,在有机肥用量(5 kg)一定的条件下,无机肥配施3穴和4穴处理促进了树体细根的生长,有利于提高树体对15  相似文献   

5.
 以5 个砧木(平邑甜茶、八棱海棠、楸子、新疆野苹果、东北山荆子)与富士苹果嫁接组 合的2 年生幼树为试材,采用盆栽方法和碳氮双标记示踪技术,研究了5 个组合的生长特性及其对氮素 的吸收、分配、利用特性和光合产物分配状况。结果表明:富士/平邑甜茶组合生长量最大、富士/东北山 荆子组合生长量最小。富士/平邑甜茶组合对15N 的利用率最高,富士/楸子组合最低。15N 和13C 均主要分 配在叶中,其次是1 年生茎,最少的为2 年生茎;富士/东北山荆子组合叶中的15N 和13C 分配率最高, 富士/平邑甜茶组合根中的15N 和13C 分配率最高。从碳氮营养角度来看,富士苹果以平邑甜茶作砧木最 好。  相似文献   

6.
以三年生“维纳斯黄金/M9”苹果树为试材,采用多中心干形与自由纺锤形2种整形修剪的方法,研究了2种树形对苹果树体光能利用的影响,以期为我国苹果的生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2种树形在消光系数并无明显差异;多中心干形提高了0~100 cm高度光合有效辐射下叶幕整体的光能截留量,但透光率低于自由纺锤形;多中心干形的光谱吸收优于自由纺锤形;多中心干形提高了生长季节上与下部叶片光合速率,且光合速率季节变化更稳定;多中心干形不同类型枝条群体光合日变化均优于自由纺锤形,单枝光合总量也提高。综上所述,“维纳斯黄金/M9”采用多中心干形,可以显著提升整株树的光合性能与光能截留量,促进树体生长。  相似文献   

7.
刘光春  耿庆伟  宋伟  翟衡  杜远鹏 《园艺学报》2015,42(12):2489-2496
以6年生果实膨大后期‘赤霞珠’葡萄为试材,运用13C和15N标记技术,分别标记不同部位和节位的枝条叶片,研究碳氮营养吸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标记近主干和远主干枝条叶片,叶片合成的光合产物和吸收的氮素营养在近主干和远主干枝条之间不相互转运,近主干枝条上的果实对光合产物的征调能力强于远主干枝条上的果实,δ值(表示固定的13C同化物的量)是远主干枝条上果实的4.74倍;同一枝条不同节位的标记叶片距结果部位越近,果实的δ值和Ndff值越大,说明果实优先征调距果实近的叶片碳氮素营养;副梢保留6片叶所固定的光合产物总量和吸收的氮素营养总量均大于保留2片叶的,分别是其1.1倍和1.8倍。  相似文献   

8.
以5年生苹果烟富3/M26/平邑甜茶为试材,研究了萘乙酸(NAA)、乙烯及6–苄基腺嘌呤(6-BA)对坐果和13C、15N利用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心果直径5 mm时(盛花后14 d)喷施10 mg ? L-1 NAA和600 mg ? L-1乙烯利的植株坐果率显著低于对照,而喷施100 mg ? L-1 6-BA的植株坐果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NAA和乙烯利处理的植株13C和15N分配率规律一致,其果实13C分配率分别为1.11%和1.22%,15N分配率分别为0.39%和0.33%,显著低于对照(9.12%和7.29%),而根系和枝13C分配率和15N分配率显著高于对照;NAA和乙烯利处理的植株Ndff值表现规律一致,提高了叶片、根系和枝对15N的征调能力,降低果实对15N的征调能力;与对照相比,NAA和乙烯利处理的植株15N利用率显著增加了2.35和2.37个百分点,促进了根系、叶片和枝的生长和对氮同化物的征调能力,6-BA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以7年生红富士苹果(Malus domestica Borkh.‘RedFuji’)/平邑甜茶(Malushupehensis)为试材,研究枝条下垂处理对春季土施15N尿素的吸收、分配与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枝条下垂处理植株的根系从肥料中吸收分配到的15N量对根系全氮量的贡献率(Ndff)均低于对照,其中细根在多个物候期差异显著,而粗根在果实膨大期后差异显著;中短梢及中短梢叶的Ndff差异不显著;处理果实及长梢和长梢叶的Ndff在果实采收前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植株多年生器官的Ndff在果实采收后显著高于对照。从15N分配率看,处理植株的中短梢一直显著高于对照,果实在膨大期后显著高于对照;长梢在果实采收前显著低于对照。处理植株的15N利用率低于对照,在果实膨大期后差异显著,两者植株15N利用率在果实采收后分别为21.083%和26.495%。  相似文献   

10.
 以8年生‘嘎啦’苹果/平邑甜茶为试材,研究了相同施氮量下其对一次和分次施15N–尿素的吸收、分配与利用情况。结果表明:一次性和分次施肥处理,果实成熟期植株各器官从肥料中吸收分配到的15N量对该器官全氮量的贡献率(Ndff)差异显著,分次施肥处理各器官Ndff显著高于一次施肥处理。分次施肥处理,新梢旺长期和果实膨大期果实和根系的Ndff均低于一次施肥处理,但在果实成熟期均高于一次施肥处理。果实成熟期测定,生殖器官分配率最高,营养器官和贮藏器官均较低,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分次施肥处理15N利用率为32.2%,显著高于一次施肥处理(23.34%)。  相似文献   

11.
矮化苹果负载量对氮素吸收、分配及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5年生‘烟富3’/M26/平邑甜茶为试材,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不同负载量对氮素吸收、分配及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高负载量[对照,单株留果量(120±8)个]相比,中负载量(2/3负载量)和低负载量(1/3负载量)植株的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叶片总氮量和单果质量显著增加,平均单果质量分别增加了19.02%和37.38%,但其平均单株产量却显著降低。3个处理各器官的Ndff值表现一致,果实的Ndff值最大,其次是一年生枝、叶片和根;随着负载量的增加,果实的Ndff值增大,一年生枝、叶片及根的Ndff值减小。高负载量、2/3负载量和1/3负载量单株总氮量和~(15)N利用率分别为65.85 g和19.59%、70.96 g和22.01%、92.67 g和26.13%;高负载量、2/3负载量和1/3负载量果实15N分配率分别为35.32%、18.18%和8.40%,一年生枝、叶片和根的~(15)N分配率则随着负载量的增加而减小。疏果(2/3负载量和1/3负载量)虽然降低单株产量但显著改善果实品质,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综合效益,以2/3负载量,即单株留果量为(80±7)个最好。  相似文献   

12.
以3年生夏黑/3309M和夏黑/140Ru植株为试材,采用~(15)N示踪法研究不同类型砧木对‘夏黑’葡萄氮素的吸收、利用、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施肥40 d后即幼果期,2个砧穗组合均以叶片和当年生枝的Ndff值最高,叶片中分别达到0.569%和0.419%,当年生枝分别为0.566%和0.293%;夏黑/3309M在叶片、当年生枝、根系等新生器官中的Ndff值显著高于夏黑/140Ru,对氮素利用和分配率也呈现相似的趋势。至果实转色期,2个砧穗组合都以果实中的Ndff值最高,分别达到0.880%和0.793%,其次为叶片和当年生枝,2个砧穗组合只在叶片和当年生枝中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其他器官差异不显著,但均以夏黑/3309M水平较高。随着物候期的推移,2个砧穗组合各器官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率都在升高,但夏黑/140Ru的提升速率更为明显。至果实成熟期,2个砧穗组合仍以果实中的Ndff值最高,但在各器官中的Ndff值达到相近水平,全株果实成熟期氮素利用率差异也不显著,夏黑/140Ru和夏黑/3309M分别为15.406%和14.555%。综合比较,夏黑/3309M在春季施肥后,对氮肥的吸收响应较为迅速,而夏黑/140Ru较为滞后,果实生长发育阶段‘140Ru’向果实的氮素供应能力较强。在‘夏黑’葡萄生产上,‘140Ru’的氮素吸收利用特点更利于控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适合作为嫁接砧木。  相似文献   

13.
苹果砧木生长及吸收利用硝态氮和铵态氮特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一年生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Rehd.)、八棱海棠(M. micromalus Makino)、楸子[M.  prunifolia(Willd)Borkh.]、新疆野苹果[M. sievesii(Ledeb.)Roemer]、东北山荆子(M. baccata Borkh.)实生苗为试材,采用15NH4NO3和NH415NO3分别标记的方法,研究5种砧木的生长特性及其对NH4NO3中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吸收、分配和利用特性。结果表明:幼苗生物量顺序为楸子 > 平邑甜茶 > 八棱海棠 > 新疆野苹果 > 东北山荆子;根系总表面积、总根长、根尖数均以楸子最大,东北山荆子最小。5种砧木对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利用率顺序为楸子 > 新疆野苹果 > 平邑甜茶 > 八棱海棠 > 东北山荆子,5种砧木对硝态氮的利用率均高于铵态氮利用率,并且硝态氮利用率与根尖数呈显著正相关。5种砧木植株各器官从硝态氮中吸收分配到的15N量对该器官全氮量的贡献(Ndff)均高于从铵态氮中吸收分配到的;标记硝态氮时,楸子叶、茎和根的Ndff均最高,平邑甜茶最低;标记铵态氮时,东北山荆子叶、茎和根的Ndff均最高,新疆野苹果叶、楸子茎、平邑甜茶根最低。标记的硝态氮和铵态氮在器官中的分配均为叶 > 根 > 茎。  相似文献   

14.
<正>1防寒与解除上冻前,浇完防冻水后,用土、粪土混合物或覆草等将大樱桃幼苗掩埋30 cm以上,12年生树干柔软可压弯全株掩埋,以防寒保温,防止抽条,提高幼树成活率。3月初,埋土防寒的覆土扒去,使树体直立,将包扎树上的薄膜去掉。2整形修剪2.1整形采用纺锤形。树高2.5 m。有主干,干高502年生树干柔软可压弯全株掩埋,以防寒保温,防止抽条,提高幼树成活率。3月初,埋土防寒的覆土扒去,使树体直立,将包扎树上的薄膜去掉。2整形修剪2.1整形采用纺锤形。树高2.5 m。有主干,干高5060 cm。有中心干,其上着生1560 cm。有中心干,其上着生1518个分枝,分层  相似文献   

15.
以苹果砧木平邑甜茶(Malushupe hensis)幼苗为试材,结合15N同位素示踪技术,连续两年研究了砂培条件下低锌、适量和高锌水平(0.5、4和16μmol·L-1 Zn2+)5种供给方式[持续低锌30 d、低锌变高锌(前15 d低锌,后15 d高锌)、适量稳定供锌(30 d适量供锌)、高锌变低锌(前15 d高锌,后15 d低锌)和持续高锌(30 d高锌)]对幼苗生长以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稳定供锌处理的幼苗总生物量、根系总长、总表面积最大,根系活力最高;持续低锌处理最低。整个处理期间,适量稳定供锌处理的叶片硝酸还原酶(NR)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15N示踪结果表明,处理30 d时,各处理15N吸收量、15N利用率表现为适量稳定供锌处理最高;持续高锌、低锌变高锌处理次之;持续低锌处理最低。以上结果说明:供锌不足与过量以及供锌不稳定均抑制了平邑甜茶幼苗根系生长以及氮素的同化,限制了对氮素的吸收,不利于生长发育;而适量稳定供锌优化了根系形...  相似文献   

16.
渭北产区苹果不同树形光照分布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13年生自由纺锤形、小冠疏层形和中干开心形红富士果树为试材,测定了不同树形冠层的光照分布和果实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中干开心形树冠光照分布均匀良好,果实品质优良,好于自由纺锤形和小冠疏层形,是优质苹果生产优先选择的树形。  相似文献   

17.
陈倩  门永阁  周乐  魏绍冲  姜远茂 《园艺学报》2013,40(10):1976-1982
 以1年生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Rehd.)盆栽幼苗为试材,研究盆栽土壤中沸石施用量对幼苗生长及15N–尿素利用、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植株的株高、总鲜样质量及对15N–尿素的利用率在生长前期均以低用量沸石处理(沸石0.6和1.2 g · kg-1)最高,但随着生长期的推移,随沸石用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到生长后期植株的株高、总鲜样质量和15N利用率均以最高用量处理(沸石2.4 g · kg-1)最高,分别为29.78 cm、29.64 g和17.91%,显著高于对照(23.28 cm、22.52 g和8.81%),但4个沸石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整个生长过程中,植株地上部从肥料中吸收分配到的15N量对该部分全氮量的贡献率(Ndff)高于地下部。在生长前期地上部和地下部的Ndff同样以低用量沸石处理(沸石0.6和1.2 g · kg-1)最高,而到生长后期二者均以沸石2.4 g · kg-1处理最高,分别为19.04%和8.34%,显著高于对照(16.27%和5.83%)。施用沸石可以减少土壤氮素的损失,并且沸石用量越高效果越显著。施用沸石后显著促进了植株的生长及对15N的吸收利用,降低了土壤氮素的损失,以沸石2.4 g · kg-1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一要注意避免定干太低,主干太矮。生产中许多果园追求低干矮冠,提早结果,导致主干太矮,树冠成形慢,影响后期产量。特别是一些高密度的乔化密植梨园,采用的树形如小冠疏散分层形和自由纺锤形等主枝开张角度大,结果后很容易出现主枝下垂触地,造成果园通风透光条件恶化,病虫害严重,果实着色差,地下管理不方便等问题。因此。新建乔密梨园应注意不要定干太低。小冠疏散分层形定干高度应达到70~80厘米,主干高度应达到40~50厘米;自由纺锤形定干高度应达到  相似文献   

19.
以 2 年生富士(Malus ×domestica Borkh.‘Red Fuji’)/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为试材,采用碳氮双标记技术,研究了 6 个不同土壤 pH 处理(pH 6.83、6.40、5.87、5.29、4.58 和 3.82)对植株生长及碳氮利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苹果植株根系、地上部、植株总干质量、根冠比、叶片净光合速率和15N 利用率均随土壤 pH 的降低而降低,且土壤 pH 越低降低幅度越大。各器官的15N 和13C 分配率在不同土壤 pH 处理间呈现相同的变化规律:叶最多,其次是 1 年生茎,然后是根,最少为 2年生茎。同一器官不同土壤 pH 处理间15N 和13C 分配率存在差异,以根和叶最为显著;随土壤 pH 的降低,叶中的15N 和13C 分配率逐渐升高,而根中的15N 和13C 分配率则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20.
满红 《烟台果树》2013,(2):56-56
株行距2~2.5m×3~3.5m适宜自由纺锤形,株行距2.5~3.0m×3.5~4.0m适宜改良纺锤形。1自由纺锤形1.1树体结构干高80~100cm,树高不超过3m,错落着生10~15个主枝。主枝粗度不超过主干的1/2。主枝间距20~30cm,无明显层次,主枝上不留侧枝,直接着生结果枝组。主枝角度70°~80°,全树主枝下大上小。1.2保持中心干优势定干高度可适当提高,干高80~120cm。若定干低,中心干延长枝生长势强,侧生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