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牛巴贝斯焦虫病和双芽巴贝斯焦虫病的诊疗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4年我们在南昌地区进行了水牛焦虫病的调查。发现该地水牛流行的焦虫病系牛巴贝斯焦虫和双芽巴贝斯焦虫两种病原所致,镰形扇头蜱传播。报告如下。一、流行病学调查:1.本病在南昌地区自1984年以来多呈地方性流行。位于沙洲草  相似文献   

2.
焦虫病又称血孢子虫病,病原体是多种无色素血孢子虫,通常寄生在红细胞内,引起家畜发生焦虫病。本病不能接触感染,必须通过中间媒介蜱才能传播,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主要发生于北方各省,我州南部也有报道。从我县开展寄生虫普查的情况看,以前未发生过焦虫病。自2003年7月24日以来,我县首次发现焦虫病,呈散发性流行,经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本病的传播。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1流行情况2003年7月24日,我县映山红某养牛场2头西门塔尔种公牛先后发病,经对症治疗无效死亡。7月28日,梅花堰奶牛场1头奶牛死亡,通过实验室检验,确诊为…  相似文献   

3.
奶牛泰勒焦虫病的诊疗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7月以来,奶牛泰勒焦虫病呈地域性暴发.现将诊疗结果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2001年7月中旬,位于乌裕尔河南岸流域的富路镇先后有4个村的奶牛暴发了奶牛焦虫病,相继又有绍文乡的2个村在富路镇放牧的奶牛群也发生了本病.共计有4个放牧奶牛群,共388头,其中发病90头,死亡17头,发病率23.2%,死亡率占发病率的18.9%.  相似文献   

4.
据查,1953年~2002年巍山县没有发生牛羊焦虫病感染流行的报道。2003年-2005年因大量从外地购入奶牛、黄牛、山羊以及本地黄牛、山羊的杂交改良,该县发生牛羊焦虫病,并在一定范围内流行。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共有2100头改良牛(包括外地购入的和本地改良的)、33头本地黄牛、456只山羊发病,未发现水牛发病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1999年7月3日,某中队饲养的35头役用水牛发病6头,用复方氨基比林、青霉素治疗3d无效果,于7月5日接报后赶赴现场,发现病牛已达13头。通过发病情况、临诊症状和实验室检验,诊断为水牛双芽巴贝斯焦虫病。现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6.
我县白衣区自1976年发生水牛巴贝斯焦虫病以来,至1985年累计发病714头。为了搞清流行情况以便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我们以疫区重点疫点为主要调查点,对水牛巴贝斯焦虫病的病原体、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治疗药物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调查方法一、病原体的鉴定:在自发病水牛高热期及血尿期,取耳尖静脉血抹片,甲醇固定  相似文献   

7.
控制一起牦牛环形泰勒焦虫病的流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控制一起牦牛环形泰勒焦虫病的流行王纯拥魏玉明(甘肃省张掖地区兽医站734000)我区牦牛环形泰勒焦虫病很少发生,国内关于本病的报道也不多见,临床上常因误诊,导致防治措施不当,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1994年3至5月份,我区肃南县大河区发生本病流行,接连...  相似文献   

8.
1963年以来,福建省崇安县的水牛发生以高热稽留和血红蛋白尿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经血液抹片检查,初步鉴定为水牛巴贝斯焦虫病。1981—1986年调查了该县5个乡44个村的牛只374头(其中水牛323头,黄牛  相似文献   

9.
有关马属家畜纳塔氏焦虫病的报道国内甚为少见。张掖地区未曾见到本病的发生。1991年10月上旬,高台县新坝乡顺德村,半月之内接连死亡驴5头。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检查、尸体剖检及实验室检验,确诊是马纳塔氏焦虫病。立即采取治疗措施控制了疫情发展。一、发病情况新坝乡顺德村1庄、6庄地处祁连山边缘的半荒漠草场区。全村饲养驴55头,骡26头,马5匹。每年8月中旬至9月下旬农闲期间,全村马、骡、驴常合群放牧。10月1日7头驴突然发病,经对症治疗,未见好转。而未放牧的舍饲家畜均未发病。据调查,每年春、秋季节常可在畜体上发现蜱,因数量不多,虽有过驴的死亡,但未引起重视。根据  相似文献   

10.
山羊泰勒焦虫病是由山羊泰勒焦虫寄生在血液红细胞中所引起的寄生虫病。2003年4月中旬本病在我县小屯镇养羊户首发,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牛泰勒焦虫病是由泰勒科,泰勒属的各种焦虫寄生于牛网状内皮细胞和红细胞内引起的疾病.又称血孢子虫病.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是环形泰勒焦虫,环形泰勒焦虫分布广,黄牛、水牛均可感染,呈地方流行,但在金州区环形泰勒焦虫多发生于奶牛。2007年7月18日城区内八里村宋某饲养的4头奶牛其中1头患有环形泰勒焦虫。  相似文献   

12.
牛泰勒焦虫病是由泰勒科,泰勒属的各种焦虫寄生于牛网状内皮细胞和红细胞内引起的疾病.又称血孢子虫病.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是环形泰勒焦虫,环形泰勒焦虫分布广,黄牛、水牛均可感染,呈地方流行,但在金州区环形泰勒焦虫多发生于奶牛.2007年7月18日城区内八里村宋某饲养的4头奶牛其中1头患有环形泰勒焦虫.  相似文献   

13.
牛泰勒焦虫病是一种季节性很强的地方性流行性疾病,发病率高。如果预防措施不到位,会导致发病牛大量死亡。牛泰勒焦虫病在我旗多年来未曾发生,在林东镇北井村更是第一次,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等确诊为牛泰勒焦虫病,现报告如下:1流行病学调查林东镇北井村一养殖场存栏牛209头,品种多为西门塔尔,其中有新生犊牛9头,黑白花奶牛8头。今年6月20日开始发现有16头牛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并且在病初有发热症状。截止6月26日陆续发病至38头。均为成年牛,发病率为18.2%。死亡5头,死亡率13.2%。其病程分别为5天和7天。开始发病的牛…  相似文献   

14.
奶牛焦虫病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焦虫病诊治程锦棠福州市畜牧兽医站福州地处亚热带,牛焦虫病流行给奶牛生产带来很大危害。笔者从1982年开始诊治闽侯县荆溪镇奶牛焦虫病,现介绍如下;1.发病情况荆溪镇从1979年开始发展奶牛生产,1982年8月发生1头焦虫病,此后年年发生,月月都有,...  相似文献   

15.
牛巴贝斯焦虫病,即牛地方流行性血红蛋白尿,是一种世界性的血液原虫病。临床上以急性、高热稽留、血尿为特征。1984年以来,本病在我县部分丘陵区连续流行3年,共发病356头,死亡54头。为了尽快地控制本病,在调查诊断的基础上,我们用中西药物治疗患病水牛277头,治愈252头,有效为92.15%;无效的25头,占7.78%。现将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6.
自非流行区选购无蜱和无血液原虫寄生的健康水牛4头,其中3头运至流行区放牧,并让蜱上身叮咬以自然感染巴贝斯焦虫病。在此3头水牛身上最早发现的蜱经鉴定为镰形扇头蜱Rhipicephalus haemaphysaloides haemaphysaloides Supino。另一头则在实验室内用采自流行区水牛身上同一种蜱人工感染。所有试验动物在蜱上身后第9~12天出现持续性发热(达40.8℃~41.8℃)和虫血症。血液抹片中虫体经鉴定为牛巴贝斯焦虫Babesia bovis和双芽巴贝斯焦虫B·bigemina,均为混合感染。在3头自然感染水牛中,有2头出现贫血。腹泻、黄疸和血红蛋白尿,这2头牛用贝尼尔治疗后痊愈。另一头未用药而自愈。人工感染水中亦用贝尼尔治疗而痊愈。由本试验得出结论:镰形扇头蜱是湖北省水牛巴贝斯焦虫病的传播者。  相似文献   

17.
2005年11月冷水滩区岚角山镇一个体养鸡场饲养三黄鸡,49日龄时突然发病,开始少部分鸡出现特征性眼睑部肿胀,打喷嚏、流鼻涕,3~5d后波及全场。11月15日要求我院牧医系派员参与诊疗,我们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诊断确诊为鸡传染性鼻炎。现将诊断及防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牛泰勒焦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养牛业的寄生虫病,是由寄生在红细胞内的泰勒焦虫及其产生的毒素,导致脏器损伤、功能失调而引起的一种季节性很强的地方流行性寄生虫病。我县宁姜乡黄花村和好心村,已经连续3年发生牛的泰勒焦虫病。现将本病的诊治过程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这两个村共饲养黄牛500头左右、奶牛200头左右。2003年7月份,有25头黄牛、12头奶牛发病,其中死亡黄牛6头、奶牛2头;2004年6月份,有18头黄牛、8头奶牛发病,其中死亡黄牛4头、奶牛1头;2005年7 ̄8月份,又有黄牛12头、奶牛3头发病。2临床症状病牛体温升高达40 ̄42℃,呈稽留热;精神…  相似文献   

19.
我县升金湖畔的白笏乡 4个村于 1999年 5月 9~ 16日 ,有72头水牛 (多为 1岁左右 )突然发病 ,其中 ,19头暴死湖中、湖边牧场或夜间死于牛舍内。笔者一行于 5月 19日接到疫情报告立即赶赴疫点进行调查、会诊 ,初诊为水牛巴氏杆菌病。其特征为 :高热、呼吸困难、内脏器官广泛性出血和喉颈部炎性水肿。1 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表现本病在我县一般为 7~ 9月散发。 3月底 4月初 ,升金湖周边曾用五氯酚钠灭螺 ,有人怀疑因此中毒。 4月底距湖上游约3km某农户饲养数年的一老牛突然死亡。剖解后的血污及内脏废弃物用水冲入和抛进小溪而流入湖中 ,死…  相似文献   

20.
水牛双芽焦虫病是由双芽焦虫寄生于水牛的红细胞内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季节性原虫病。主要特征为高热、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俗称“红尿病”。长期以来,本病在永修县一些乡镇呈散发性流行。1989年5—7月,该县大部分乡镇突然暴发本病,死亡率高,使养牛业造成巨大损失。为保证畜牧业生产的发展,我们对本病作了详细的调查并采取防治措施,从而控制本病,减少损失,提高经济效益,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