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3 毫秒
1.
中国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国水资源严重短缺、水体污染加剧、"水减粮增"矛盾突出、粮食生产与区域水资源分布错位、"北粮南运"难以为继等重大问题,以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实施粮食生产区域再平衡战略、强化降水利用的绿水战略和短缺水资源的技术、非常规水、贸易替代方略,同时提出建立与水资源相匹配的种植制度,大力推进节水农业科技创新、升级节水灌溉技术、建立水资源转移补偿机制、改变膳食结构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刘强  何伟才  宋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488-2489
水资源短缺与低效率利用并存是沈阳市乃至全国水资源存在的最大问题。沈阳市东陵区农业节水缺乏有力的激励机制,其主要原因是现行水价政策不合理、没有形成科学的水权收益分配模式、农业节水技术研发和推广尚未形成联动机制。建立农业节水激励机制的具体措施:建立以水权为基础、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水资源的新体制;加快农业水价制度改革,培育水交易市场;依法建立农业节水的经济补偿和惩罚机制;形成农业节水技术研发和推广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3.
建立与气候变化相适应的农业节水技术,可以通过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收益与回报,而且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有效缓解因水资源短缺而带来的农业生产矛盾,实现粮食的增产与农民的增收。基于此,通过论述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简要探讨与气候变化相适应的农业节水技术与模式的有效构建途径。  相似文献   

4.
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是实现现代化农业进程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它可以有效解决地区干旱频发、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通过节水技术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保障农作物生长期的用水需求,从而实现高产高效的农业产出,保障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5.
<正>农业是用水大户,其用水量占全市用水总量的70%以上,水资源的短缺与农业粗放低效利用的状况并存,而水资源的粗放利用,又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程度,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制约当前农业生产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发展节水农业是科学应对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1发展节水农业中存在的问题发展节水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主要节水形式包括管灌、渠道防渗、微灌等,科  相似文献   

6.
徐学阳 《中国农垦》2011,(11):21-23
黑龙江垦区针对自然条件、生态类型、作物需水规律和水资源区域特点,以节约用水和提高水生产效率为核心,以优化节水技术为支撑,综合运用工程措施、耕作措施、栽培措施和生物措施,集成配套实用技术,加快节水技术示范区建设,为构建垦区绿色农业体系、进一步提升粮食综合产能和水资源永续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水的需求量的增加,水资源紧缺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而农业生产对水的依赖性很强,有水才能做到稳产高产。如何合理地开发水资源,并通过各种节水措施有效地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确保证粮食的稳产、高产,也是水利部门发展农业节水的根本任务。黑龙江是农业大省,垦区更是人尽皆知的大粮仓,大型机械化的应用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影响粮食生产、稳产的因素很多,这其中仅缺水一项就制  相似文献   

8.
我国干旱地区区域间虚拟水贸易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姣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161-2162,2185
[目的]对我国干旱地区区域间虚拟水贸易策略进行研究。[方法]以与水资源关系最为密切的粮食生产为例,运用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理论,将水资源纳入经济增长、粮食安全、提高人民福利等一系列国家宏观目标下构建模型,对虚拟水贸易策略的有效性分析验证,并提出我国干旱区域实行虚拟水贸易的相关建议。[结果]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可通过实施虚拟水战略生产需水量较低的产品,并与水资源丰富地区交换水资源密集型产品而获益,但前提是水资源丰富地区水资源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技术较缺水地区更高,这样该地区才有足够的驱动力参与到水资源短缺地区的虚拟水战略中,从而通过贸易的方式提高彼此收益,缓解水资源短缺地区的水资源短缺以及生态破坏等问题,促进其经济协调发展。[结论]该研究为解决我国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西北黄土高原农业节水战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北黄土高原是典型的水资源贫乏地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与水资源短缺的现实相比,该地区农业用水方式粗放,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农业节水势在必行.从西北黄土高原水资源及农业用水现状着手,分区对宁蒙引黄灌区、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陇中宁南海东黄土丘陵区、陕北陇东黄土丘陵沟壑区和陕西关中平原等不同区域的农业节水状况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各区的农业节水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0.
寿光市是中国北方最大的蔬菜培育基地,但长期以来,寿光持续受到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困扰,对农业产业的生产和发展都产生了一定不利影响,为此,寿光市政府一直把治水兴水放在推动寿光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位置。但就目前而言,寿光区域化节水农业的发展尚存在高效节水技术亟待发展、蔬菜生产布局偏离水资源禀赋的问题,需加速推进高效节水农业灌溉体系建设进程,创新农业节水灌溉与测算技术,建立健全农业节水激励约束机制,加快节水农业发展,缓解农业用水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11.
我国粮食生产与水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探讨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与农业水资源压力的关系尤为重要。本研究首先分析粮食主产区2004—2018年农业水资源压力的时空变化,运用Tapio脱钩模型对粮食生产与农业水资源压力的脱钩状态进行解析,其次结合“粮食生产水资源投入”这一指标与全局参比的超效率SBM-DEA模型测算了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水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分析了粮食生产水资源利用效率对农业水资源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农业水资源压力存在时空异质性,总体上北方粮食主产区的农业水资源压力大于南方,尤其是河北、河南、山东,其压力值始终大于1.5;2004—2018年,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与农业水资源压力的脱钩状态具有阶段性特征,前期以扩张负脱钩为主,中期北方与南方粮食主产区分别以绝对脱钩和扩张负脱钩为主,后期强负脱钩类型的省份范围扩大;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水资源利用效率整体均值为0.719,仍有一定提升空间,且提高粮食生产水资源利用效率对缓解农业水资源压力具有显著作用。研究结果为理解粮食生产与农业水资源压力的关系变动提供了新的视角,强调了未来在促进粮食稳定生产的同时,应注重通过提高粮食生...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我国粮食生产与水资源空间分布错配原因,构建测算指标体系综合评价各地区水资源承载力,测算农业用水压力评估地区粮食生产与水资源空间分布的错配程度;基于比较优势理论视角利用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探究粮食生产与水资源空间分布错配产生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1)从测算结果看,我国31省2003—2018年的粮食生产与水资源空间分布存在错配,以东北区、黄淮海区、华南区和西北区错配较为严重。2)从基准模型回归结果看,土地优势、劳动优势、资本优势对区域农业用水压力的正向推动作用超过水资源优势对区域农业用水压力的负向作用,使得粮食生产综合比较优势加大了区域农业用水压力,在类似的市场与政策环境下粮食生产与水资源空间分布错配的内在原因正是上述累加作用的结果;采用分位数回归检验结果稳健性,发现在农业用水压力极大和极小区域粮食生产比较优势对农业用水压力的加剧作用并不明显,其余分位点处均显著。3)从调节效应模型结果看,农业用水效率在粮食生产比较优势对农业用水压力的影响中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分样本回归发现农业用水压力较高区域农业用水效率调节作用更大,表明较高的农业用水效率能够有效缓解区域粮食生产比较优势对粮食生产与水资源空间分布错配的影响,且在农业用水压力较高的区域缓解作用更加明显。因此,优化粮食生产与水资源空间匹配程度,加大粮食生产布局中水资源要素约束权重,分区域提升粮食生产用水效率,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李攀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977-4979
近10年来,云南省粮食产量在波动中增长,从2000年的1 467.8万t增长到2010年的1 531.0万t,灌溉是该区粮食高产稳产的重要保证。农业是用水大户,工农业用水比约为1∶3,水资源供需的主要矛盾在农业。目前云南部分地区用水紧张,随着工业和城镇的发展,农业用水分额将继续减少;同时,受频繁的旱涝灾害、日益严重的水污染、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匹配和水资源开发难度大,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的影响,农业供水保证率将进一步降低。要继续保证或发展该区的粮食生产规模,该区的农业用水情势有恶化之势,急需研究并制定出解决该区粮食生产和水资源供给不足矛盾的办法。  相似文献   

14.
姜丽霞  杨晓强  王晾晾  宫丽娟  李秀芬  王萍  李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538-10539,10553
阐述了农用天气预报内涵,指出农业气象指标、一季稻生产适宜性评价、春玉米生长发育气象适宜程度诊断技术、农用天气预报业务系统是黑龙江省大宗粮食作物农用天气预报关键技术,农业气象指标是农用天气预报的根本依据;一季稻生产适宜性评价和春玉米生长发育气象适宜程度诊断技术是核心技术;业务系统是关键技术的集成及业务应用平台。基于已有研究成果、文献等分析遴选建立技术指标数据库。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明确了水库和塘坝数量以及生长季降水量是影响水稻生产的重要因素,水资源是保证黑龙江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黑龙江省一季稻生产的优势地区主要集中于哈尔滨大部。基于春玉米不同生长发育期对温度、降水及日照的需求,建立玉米各气候因子适宜度模型,分析表明玉米对3个气候因子的适宜性表现为日照>温度>降水,可见水分是限制玉米生产的主要气候因子。利用计算机高级程序编译及集成技术研发的农用天气预报业务系统能够实现玉米和一季稻农用天气预报,系统运行良好,服务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业技术类型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生产发展,粮食产量实现了历史突破性的"十连增",但由于受到了资源禀赋限制和快速的工业化、城镇化影响,未来中国粮食产业增产潜力并不容乐观。选取水土资源、劳动力资源作为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而打破约束实现粮食持续增产的唯一手段是必须依靠农业技术进步来支撑农业发展。通过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受到生物化学型技术和机械型技术的干扰型影响,在目前资源禀赋不断恶化的情况下,未来依然能够实现粮食可持续的增产可行路径是增加两类技术的要素投入,其中生物化学型技术投入在粮食生产中起主要影响作用,应作为农业科技投入的重点以及近几年农业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向,尤其是以农业生物技术为代表的技术创新与应用将为中国粮食产业带来革新。  相似文献   

16.
姜文来  刘洋 《农业展望》2014,(2):55-58,70
对国际及中国农业节水技术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中国农业用水总量和单位灌溉水量演变历程,探讨了中国农业用水对粮食生产制约及中国农业节水技术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提出了中国农业节水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粮食生产所需的耕地资源、水资源、劳动力资源、资本和技术要素在粮食生产中的配置问题,发现我国粮食生产资源要素有逐渐”非农化”趋势,从价格波动、粮食生产比较利益低、农民的风险规避性角度分析了粮食生产资源要素逃离粮食生产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China's grain yield increased from 1 t ha~(–1) in 1961 to 6 t ha~(–1) in 2015, while successfully feeding not only its large population but also supplying agricultural products all over the world. These achievements were greatly supported by modern technology and distinct governmental policy. However, China's grain production has been causing a number of problems mainly related to declining natural resources and a lack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ue to the growing population and changing dietary requirements, increasing food production must be achieved by increasing resource use efficiency while minimizing environmental costs. We propose two novel development pathways that can potentially sustain agricultural crop production in the next few decades:(i) enhancing nutrient use efficiency with zero increase in chemical fertilizer input until 2020 and(ii) concurrently increasing grain yield and nutrient use efficiency for sustainable intensification with integrated nutrient management after 2020. This paper provides a perspective on furthe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s and challenges, and useful knowledge of our valuable experiences for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9.
粮食生产离不开农业资源的投入,而资源的稀缺性给粮食生产带来不稳定因素。基于黑龙江垦区农业资源利用现状和粮食生产现状的分析,得出粮食生产对农业资源利用的潜在影响;进一步对粮食生产中农业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出粮食稳定生产所需农业资源的利用潜力,进而明确耕地资源、水资源、农业生态资源和科研开发创新转化资源对粮食稳定生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河套灌区引水量限额后节水灌溉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黄河水资源日益短缺,河套灌区引黄水量限额配置调整等问题,对节水灌溉对策进行了分析,指出应改进,完善工程设施,进行以渠系防渗为中心的灌区技术改造,开发利用地下水,发展井灌,推广非充分灌溉技术,合理确定作物种植比例和灌溉定额,以缓解引黄水量限额与农业生产需水量的矛盾,实现河套灌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