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铃薯加工用系列新品种吉林省蔬菜所、黑龙江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等单位,利用品种间杂交及自交等方法,育成了一批适于食品加工、淀粉加工及兼做鲜薯食用的马铃薯新品种,填补了我国无自己育成的适合食品加工用及淀粉加工用品种的空白。这些食品加工型品种,表现抗病,高...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是世界上栽培比较广泛的粮菜兼用型作物,可鲜食,还可以加工成多种食品.中国加入WTO后,虽然很多农作物的种植受到严重冲击,但我国的马铃薯却有很大的价格优势.近两年,国外独资、合资企业纷纷在中国建厂,生产马铃薯薯片、薯条、薯全粉等加工产品.这就为马铃薯的生产开辟了广阔市场,种植马铃薯还是农民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首选的一条致富之路,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胡箭卫 《中国蜂业》2007,58(12):31-31
在蜂胶片加工过程中,注重温度控制,目的在于保持蜂胶特有的芳香气味、固有的天然属性和功效,属于低温食品。低温和超低温技术处理食品是国外目前最时兴的食品加工技术之一。这类食品要求加工温度低,加工后的食品所含维生素、无机物和风味都没有损失。下面就优质蜂胶片加工过程中注重温度控制,制法简捷,无污染,损失少,效率高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俗称土豆)和番薯(俗称地瓜)等薯类产品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我国马铃薯产量占世界第二位,番薯则为世界第一。土豆中除含有18%左右的淀粉外,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马铃薯的蛋白质按生物价值衡量高于许多其它植物的蛋白,如果把鸡肉蛋白质的生物价值作为100%的话,那么小麦蛋白质的生物价值是64%,而马铃薯蛋白的生物价值是85%,它含有人和动物机体所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并且是维生素C的重要来源。土豆是土豆条、土豆片等快餐和休闲食品以及生产土豆全粉的主要原料,其蛋白利用率很高。在我国,土豆除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用马铃薯全粉生产油炸土豆食品,膨化土豆食品和焙烤土豆食品的最优化配方和最佳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在山区是优势产品,但积压和腐烂现象十分严重。要解决这个难题,根本出路是发展马铃薯加工业。马铃薯的加工利用,除了可生产马铃薯淀粉和粉丝外,还可发展以下几种马铃薯加工品:1、油炸马铃薯片:油炸马铃薯片和油炸马铃薯条,在国外是十分普遍的一种方便食品。生产工艺包括清洗、去皮、切片、色泽处理,油炸和调味等工序。其中关键性的工序是色泽处理,这种处理主要是用热水对切片的马铃薯进行烫漂,使导致马铃薯  相似文献   

7.
不同品种马铃薯全粉基本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静  朱志成  曹贺 《饲料研究》2012,(10):81-83
马铃薯是优质的饲料作物.试验以4种马铃薯全粉为对象,旨在考察其基本组分及理化特性,为新型饲料的研发及饲料配方的合理设计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可根据饲养的实际情况,利用4种马铃薯全粉的组分差异进行选择与饲料配方的设计;早大白持水性最好,荷兰薯持油性最强,尤金透光度最小,黄麻子胶凝性最好;早大白支链淀粉含量高,可用来提高面团饲料的水合力;荷兰薯适合于高脂肪饲料的加工;尤金直链淀粉含量较高,抗拉伸力强,成型性好,能够增加饲料产品的脆性和强力;黄麻子良好的胶凝性可用于饲料的增稠与稳定.  相似文献   

8.
食品的贮存和加工是食品工业的重要环节,也是影响食品工业发展的限制因素之一。传统上食品加工灭菌以热处理为主,即将食品加热至12o~140℃灭菌,可延长食品的保存期。这一方法的缺点是在热加工灭菌的同时,也改变了食品的味道、风味以及食品自身的特色,并且食品中的部分营养成分、维生素被破坏或流失。随着本世纪高科技的发展,目前在众多的食品加工和贮存方法中,食品超高压处理技术成为一项很有发展前景的食品加工新方法。一、超高压技术的应用现状食品超高压处理,是在密封的超高压容器内,在常温或较低温度(低于100℃),以水为介…  相似文献   

9.
超高压杀菌技术是一项冷杀菌技术,近年来已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笔者综述了超高压处理技术、高压装备及其对乳中蛋白质的影响.高压力加工杀菌作用均一、迅速,无大小和形状的限制,能更好地保持食品的营养成分,避免了对食品物料的热损伤;对食品中原有的色泽、风味物质等各种小分子物质的天然结构均无影响,且使酶失活,抑制褐变反应;节约能源,缩短生产时间;经高压处理的食品可延长保质期.  相似文献   

10.
超高压杀菌处理对乳中蛋白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超高压杀菌技术是一项冷杀菌技术,近年来已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笔者综述了超高压处理技术、高压装备及其对乳中蛋白质的影响。高压力加工杀菌作用均一、迅速,无大小和形状的限制,能更好地保持食品的营养成分.避免了对食品物料的热损伤;对食品中原有的色泽、风味物质等各种小分子物质的天然结构均无影响,且使酶失活,抑制褐变反应;节约能源,缩短生产时间;经高压处理的食品可延长保质期。  相似文献   

11.
近来,日本东洋酿造公司,使用最干燥的糊精,采用喷雾法,使蜂蜜粉末化成批生产获得了成功。据说这种粉末蜜,不需要任何添加物,而只使用天然蜂蜜,因此保持了蜂蜜的原有风味。作为原料素材,得到了食品加工业者们的广泛利用。过去,在日本的食品加工领域中(机制面包、糕点、粉末饮料、粉末汤等),即使含水分20%以下的蜂蜜也不能使用。而今作为素材的天然甜味剂的粉末蜂蜜问世,可以设想,它的发展前途是广阔的。粉末蜜对矫正火腿、腊肠、汉堡食品的香味,也有好的效果。而且对于罐头盒、合成食品的异臭味,也能起到缓和作用。对食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化农业和生命科学的向前发展,作为天然食品中最高级的蜂蜜、蜂乳、蜂粮(蜜蜂加工的花粉产品)已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到它的重要性.而这些珍贵的天然产品的生物来源正是那些复盖着大地的多种多样的蜜粉源植物.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是自治区确立的战略性主导产业之一,在解决群众温饱、保障粮食安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十二五"期间,我区种植面积逐步扩大,产量水平不断提高,但从实际情况看,目前尚有诸多因素影响着该产业的发展:在科研生产领域主要存在着品种资源匮乏,一是淀粉加工型品种数量少,产量高、品质优的后备苗头品种不足,二是食品加工型和鲜食菜用型品种缺乏。为了解决此问题,引进选育国内外适于淀粉生产及食品加工的马铃薯优质品种资源,在不同立地条件下开展试验示范,评价综合利用价值,大量选配杂交组合,选育出优良品种,解决我区品种匮乏的瓶颈,提高杂交结实问题是突出问题,现就我们采取的措施总结如下,供商榷。  相似文献   

14.
糯米纸是可以食用的内包装材料,在当前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糯米纸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过去加工糯米纸用的是糯米淀粉作原料,成本较高,消耗了大量的粮食。现改用马铃薯淀粉作原料,不但可大量节省粮食,而且还可为食品工业广辟原料来源。每生产一吨糯米纸约耗马铃薯淀粉15吨。现介绍用马铃薯淀粉加工糯米纸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淀粉废水中提取饲料蛋白和微生态制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德录 《饲料广角》2007,(13):32-34
通过蛋白提取和菌细胞提取技术,处理马铃薯淀粉生产中的蛋白液可以降低马铃薯淀粉生产废水中的有机物含量,减轻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得到利用价值高的饲料蛋白质.实现淀粉生产废水的循环利用。该技术解决了淀粉生产废水污染环境这一制约马铃薯淀粉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达到了节约水资源和蛋白质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生产加工食品,防腐剂是不可缺少的添加剂,利用一些天然植物提取食品防腐剂,不仅对人体健康无害,大多还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保健意识不断增强、绿色食品大行其道的今天,天然食品防腐剂更显得越来越重要,是今后发展的方向,亟待开发。  相似文献   

17.
利用微生物发酵马铃薯淀粉渣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技术的进步为马铃薯淀粉渣等食品工业加工副产品的有效利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马铃薯淀粉渣是马铃薯淀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副产物,因其蛋白质含量较低,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等含量高,所以作为动物饲料利用时营养价值较低.马铃薯淀粉渣来源丰富,可作为微生物发酵生产诸如酶、蛋白质饲料、有机酸以及膳食纤维等高附加值产品的理想基...  相似文献   

18.
石磨豆浆车     
目前,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已大幅提高,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绿色食品、原生态食品、天然食品。有机食品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尤其是豆浆。人们发现用电动机械加工的豆浆与用石磨加工的相比.在味道上有很大差距,原来那种天然的香味没有了.经食品专家解释说:大豆的蛋白是一种复杂的缠绕链式结构,电动机械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瞬时高温高压以及高速切割破坏了大豆的蛋白结构,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淀粉渣的开发与综合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淀粉渣是马铃薯加工淀粉后的副产品,其含水量高,含杂菌多,容易变质且不易烘干,但由于其含有大量的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等有效成分,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作者介绍了马铃薯淀粉渣的成分与特性和国内外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桑叶热水浸出物质组成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叶是纯天然的植物,运用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生产天然保健桑叶食品,既符合现代食品工业研究和发展的方向,又为蚕桑业找到了新的增长点,增加了桑园的附加值.目前在桑叶利用开发中研究较多的是将桑叶加工成桑叶茶后冲饮.为此,本研究便以该所加工的桑叶茶为原料进行了桑叶热水浸出物的物质组成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