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鉴于流式细胞术对植物染色体倍性鉴定的高效性,本次试验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桑树种质资源圃的90份桑树种质资源染色体倍性进行了鉴定,以期获得准确的染色体倍性,为桑树育种提供数据。流式细胞仪检测的制样方法为刀片快速切碎法,利用MgSO_4解离液进行解离,经过2次离心漂洗,获得单细胞核悬浮液,经染色后过滤上机检测,共收集10 000个细胞核,利用Flowjo7.6软件进行分析,可以获得染色体倍性数据和混倍体所含不同染色体倍性细胞的比值。本次试验共鉴定出桑树二倍体32份、三倍体18份、四倍体30份、混倍体10份,并对多倍体和混倍体育种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为桑树的多倍体育种和运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 对桑树品种染色休数日和形态进行研究观察,将对桑树杂交育种及由人工诱变所获得的新品种及品种资源的整理、分类和利用,提供细胞遗传学上的依据。因而是桑树品种选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用植物的根尖为材料,进行压片观察,以鉴定植物染色体的方法,在遗传与育种的研究中已广泛应用。由于桑树历来采用嫁接繁殖,它的根系一般为实生桑的根系,因此,如采用来源于嫁接苗的根尖为材料,来检查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染色体是遗传的主要物质基础。开展桑树染色体的研究,为桑树品种资源的整理、分类、演化、生态以及桑树遗传育种,提供细胞遗传学的依据。因而是桑树育种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基础研究。关于桑树染色体的研究,早在1909年日本田原就确定了其染色体基数(X=14),以后大泽、东城关、关博夫、胜又等有较  相似文献   

4.
<正> 在桑树品种资源鉴定和桑树倍数性育种工作中,经常需要鉴定幼叶细胞的染色体数。不少学者应用常规酸解压片方法或去壁低渗法制作桑树染色体玻片标本,取得了满意结果。笔者在实践中,经过研究改进,采用低温进行前处理,并在室温条件下酸解,制作桑树染色体标本,亦收到良好效果,为简化酸解压片方法和降低鉴定成  相似文献   

5.
<正> 弄清桑树染色体数目是指导桑树育种,分类、纯化的基础工作。最早对桑树进行细胞学研究的是日本人田原(1909),他确定了桑树染色体基本数x=14。日本在这方面有大量的报导。我国对桑树细胞学研究起步较晚,国内最早进行细胞学研究的是中国蚕业研究所的吴云(1964),他用压片法对20个桑树品种进行染色体倍数体的鉴定。用  相似文献   

6.
在桑树育种工作中,往往可以看到,园叶和裂叶品种杂交的后代,出现园叶,但也有部分裂叶,由广东桑和湖桑杂交,后代表现出发芽早,发芽率高,生长势旺的特性,这些都是遗传的关系,遗传是通过基因控制的,细胞核里的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我们想要分析遗传变异规律,鉴定桑树品种的倍数性,开展多倍体育种及品种资源的调查、整理、分类都离不开染色体的观察和研究。研究染色体,首先要制作染色体的玻片标本,以便进行砚察。下面介绍桑树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制片方法。  相似文献   

7.
陈正余 《中国蚕业》2005,26(4):35-37
多倍体桑树品种是20世纪90年代随着诱变育种技术的应用,利用秋水仙碱处理桑树营养器官(桑树顶芽、幼苗生长点等),使桑树细胞染色体(遗传物质)数目发生变化,染色体数目出现加倍,由二倍体产生三倍体、四倍体……等多倍体,从中获得许多变异芽,然后经过单芽培育,选拔出实用价值高,经济效益显著的三倍体、四倍体……等多倍体桑树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利用流式细胞术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植物染色体倍性,但需要针对不同植物样本的制备及具体操作对应用方法进行选择和优化。为了建立适合桑树染色体倍性快速鉴定的流式细胞术应用方法,以桑树幼叶为材料,比较以不同解离液及机械解离方法和不同离心漂洗次数制作样本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的效果,并用不同染色体倍性桑品种的幼叶为材料,以效果最佳的方法进行验证试验。优化的样本制备方案为:采集0.2 g桑树幼叶,置于预冷的平面玻璃上,加入Mg SO4解离液后,用双面刀片快速切碎,转移至培养皿中静置3~5 min,用300目细胞筛网过滤至1.5 m L离心管中,得到500μL单细胞核悬浮液,再加入PI溶液(最终质量浓度为50μg/m L)和RNase A溶液(最终质量浓度为30μg/m L),4℃避光环境下染色30 min,经300目细胞筛网过滤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如果采集叶片后不能立即进行检测,可在-80℃下保存待测。试验结果还表明,用在-80℃保存10 d和40 d的冷冻幼叶与用新鲜幼叶制备的样本所得到的检测效果相似。初步建立的适合桑树染色体倍性鉴定的流式细胞术应用方法效果最佳,具有细胞碎片少、主峰清晰、杂峰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取桑芽、幼叶经前处理后,用1N HCl酸解处理材料15分钟,再进行低渗滴片,制备桑有丝分裂染色本标本.经观察,用此法制备的染色体标本,同样可以达到酶解去壁低渗法的观察效果,而比酶解去壁低渗法极大的节约实验费用;与常规切片法、压片法相比,其染色体制备效果好,且操作程序更简捷.将该方法称作桑树酸解去壁低渗法.  相似文献   

10.
桑树染色体标本制备的风油精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树染色体标本制备的风油精法何凤发,田丰炉,李存礼(西南农业大学农学及生命科学院)桑树是多年生木本植物,作为一种经济植物在我国已有悠入的栽培历史,许多学者[1~8]对于桑树染色体数目及倍数性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结果。前人在桑树染色体标...  相似文献   

11.
利用桑茶空间互补、立体共生等特点,进行桑茶,可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即改善生态环境,又增加农民收益。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出桑树染色体制片的直接酸解击壁法:直接取桑嫩芽幼叶投入“酸醇去壁固定液”(浓盐酸:45%醋酸,纯乙醇=1:0.5:0.5容积比)中3~5min,然后将材料水洗几次浸入水中后低渗10min,再经染色即制备成染色体标本。验证了在保证染色体制片观察效果前提下,样本材料采集后可在室温和冰箱(7~12℃)保存数小时至36小时。并与其它制片方法从制片效果,工作效率、成本等方面进行比较。从而证明本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省时省力、成本低、效率高、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诊断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的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探讨利用瑞氏染色法和旦尼氏染色法诊断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的可能性。试验结果表明,用此方法,在病株枝条或主根的横切面上,韧皮部的病原寄生部位被染成兰色或青色,呈阳性反应,健株组织切片的韧皮部则不着色,呈阴性反应。可作为桑黄化型萎缩病病株的实验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4.
桑树枝干乳汁中的1-脱氧野尻霉素含量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树等桑科植物的乳汁中主要含有生物碱等化学物质。为筛选乳汁中富含1-脱氧野尻霉素(DNJ)的药用桑树材料,采用柱前衍生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不同桑树品种及桑树不同部位、不同季节采集乳汁中的DNJ含量。不同桑树品种枝条中部乳汁中的DNJ含量有较大差异,其中华桑种的金寨华桑的DNJ含量高于鲁桑种的黄鲁选品种3倍之多。同一桑树品种(农桑14号)的桑树不同部位及不同收获季节采集乳汁中的DNJ含量也有差异:夏季采集的枝条中部乳汁中的DNJ质量比为6.338 mg/g,枝条顶部乳汁中的质量比为5.813 mg/g,主干基部乳汁中的质量比仅为1.638 mg/g;夏季枝干乳汁中的DNJ含量极显著高于冬季枝干乳汁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新疆桑品种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分属于白桑、黑桑、雄桑、粉桑、药桑类型的58份新疆桑品种资源的染色体倍数性和结实性以及10份新疆桑品种资源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白桑类型中有23个材料为三倍体,药桑为二十二倍体,其余材料均为二倍体。从每椹种子数和发芽率来看,粉桑的结实性高于黑桑,黑桑高于白桑;二倍体材料的结实性高于四倍体,四倍体又高于三倍体。用淀粉凝胶电泳法分析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发现第6酶带为特征酶带,各品种酶谱有一定的相似性和相异性、这些研究结果为探讨新疆桑品种资源的起源、进化、分类和亲缘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几种除草剂对桑树的药害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园常用除草剂有草甘磷、百草枯和乙草胺等。研究表明,三种药剂以推荐用量施用,均不会对桑树造成药害;施用乙草胺推荐用量两倍以上,桑树出现药害,且有逐步加重趋势,在混配药物中也发生类似现象;正确使用下,草甘磷、百草枯在低于推荐用量4倍以下对桑树也无药害发生。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桑树种质资源考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 10多年对黑龙江省野生桑树种质资源的实地考察 ,明确了全省野生桑树主要分布在北纬 5 0°以南地区 ,北纬 5 0°以北是我国桑树分布的最北限区。发现了 1株 12 0a的古桑树 ,是宝贵的耐寒桑树种质 ;从收集的 30份桑树种质材料中选择出优良单株 ,通过嫁接繁殖成 30个无性系 ,建立了黑龙江省地方桑树类型种质园。野生桑树种质资源具有根系发达和抗寒、抗旱、耐剪伐、树型可塑性强等特点 ,是开发耐寒高产桑树品种和生态林木品种的优异材料。  相似文献   

18.
古桑和稀有桑树是不可多得的种质资源。通过对山西省先后发现有古稀桑树的市县区进行实地考察,重点调查了灵石县一年两次结桑椹,盐湖区一年多次结桑椹的古稀桑树,和闻喜县的山西古桑王,介绍了这些树木的遗存及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19.
冬、春不同施肥量对桑树春季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韩世玉  杨红 《广西蚕业》2001,38(1):15-19
通过桑树冬、春不同施肥量对桑树春季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冬季施肥量充足的情况下,可大幅度减少春肥或不施春肥,桑树春季经济性状指标及产叶量仍然达到较高水平。每株桑树冬施1.5kg蚕沙加春施23gN、13.8gP2O5、9.2gK2O增值最高;冬施1.5kg蚕沙,春季不施肥,对桑树春叶产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桑树中的1-脱氧野尻霉素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综合桑品种、桑树生长季节、桑树不同药用部位以及桑叶的不同发育阶段等因素探讨桑树(Morus L.)体内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mycin,1-DNJ)的积累规律,期望发掘富含1-DNJ的生物资源。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18个代表性桑品种的摘芯芽和2个桑品种全年不同季节、不同发育时期的桑叶以及不同季节桑枝皮中1-DNJ的含量,并测定了与桑树亲缘关系相近的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 L.)等7种植物中的1-DNJ含量。在18个供试桑品种的摘芯芽中,1-DNJ含量以秋雨和沙2×伦教109最高,质量分数均达0.328 0%左右,黄鲁的1-DNJ含量最低。农桑14号和陕桑305两个桑品种冬、春季不同发育时期桑叶中的1-DNJ含量以冬芽最高,质量分数分别达到0.345 3%、0.255 7%,在开叶期和叶片成熟期较高,在缓慢生长期较低;不同季节桑叶中1-DNJ的含量均是嫩芽>嫩叶>成熟叶>老叶,其中嫩芽和嫩叶中1-DNJ含量以晚秋最高,成熟叶中以夏季最高,而老叶中的1-DNJ含量以春季最高;桑枝皮中1-DNJ的含量以中秋和晚秋期较高,夏季最低。测定的7种非桑属植物均不含1-DNJ。结果说明桑树是富含1-DNJ的主要植物资源,其中在桑园管理过程可以大量获得的桑树摘芯芽以及桑树伐条剪下的桑枝(桑皮)中均富含1-DNJ,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