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2 毫秒
1.
为加快高油分黄籽双低杂交油菜油研57大面积推广应用,对油研57在国家冬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结果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油研57在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分别为188.63 kg/667m2和182.74 kg/667m2,分别比对照南油12增产3.10%和5.37%;平均含油率为47.25%,芥酸含量0.35%,硫甙含量25.86 μmol/g饼;2年平均产油量87.67 kg/667m2,比对照南油增产12.74%;菌核病鉴定结果为低抗,抗倒性强,抗寒性好.适宜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和陕西的汉中及安康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杂交油菜油研817综合性状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加快高产高油双低优质杂交油菜油研817在生产上的推广种植,对其在浙江省油菜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区试平均产量达169.4 kg/667m2,比对照增产14.4%;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70.2 kg/667m2,比对照增产4.1%。区试和生产试验含油率平均为43.94%,芥酸含量0.1%,硫甙含量22.61μmol/(g.饼);菌核病、病毒病抗性与对照相近。认为:油研817是一个高产稳产、含油率高、抗耐性强、综合性状好的杂交优质油菜品种,适应在浙江省及其相似生态区域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种都油998是南充市农业科学院用不育系南A6与恢复系66R配组育成的杂交油菜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抗(耐)病、适应性广等特性。2009年、2010年种都油998参加四川省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690.40 kg/hm2,分别比对照川油21、德油6号增产12.19%、6.73%;芥酸含量0.05%,硫苷含量17.36μmol/g(饼),含油量42.28%。2009年、2010年种都油998参加重庆市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270.20 kg/h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0.48%;芥酸含量0.20%,硫苷含量16.78μmol/g(饼),含油量40.88%。2010年、2012年种都油998参加全国冬油菜(长江上游)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841.90 kg/hm2,分别比对照油研10号、南油12增产11.91%、6.34%;芥酸含量为0.03%,硫苷含量17.86μmol/g(饼),含油量40.36%。种都油998先后于2010年、2012年、2013年通过四川、重庆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
《农技服务》2017,(17):6-7
k玉米新品种金都玉808系用自选系BD0602为母本、外引系QR273为父本,于2010年杂交组配育成的黄粒单交种。该品种于2011年种植观察,表现突出;2012年在兴义参加品种比较试验,每667 m~2产量654.17 kg,较对照黔单16增产13.1%;2013年参加贵州省区域试验G组平均每667 m~2产量647.5 kg,比对照增产9.67%,增产极显著;2014年完成贵州省省区域试验G组续试和生产试验,平均每667 m~2产量672.2 kg,比对照增产16.67%;两年平均每667 m~2产量659.9 kg,比对照增产13.13%,20个试点19增1减,增产点达95%;2014年省生产试验平均每667 m~2产量594.4 kg,比对照增产14.14%,9个试点8增1减;2015年报审。本文对这一品种的选育、栽培、制种技术要点进行了论述,旨在促进在贵州中上等肥力土壤的粮食主产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宁麦26具有高产稳产、中强筋品质、中抗赤霉病和成熟期较早的综合优良特性。在参加江苏省淮南地区历年区域试验中,平均全生育期210 d左右,与对照品种扬麦11号(为目前淮南地区推广品种中最早熟品种)相当或略早;在2012—2014年度江苏省淮南片区试中,2年平均产量482.60 kg/667 m~2,比对照品种扬麦11号增产7.10%,增产点次率94.74%,2014—2015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52.88 kg/667 m~2,比对照扬麦11号增产6.70%,增产点次率100%;国家长江中下游组2013—2015年2年区试结果,平均产量418.80 kg/667 m~2,比对照品种扬麦20增产5.00%,增产点次率75.7%,2015—201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38.20 kg/667 m~2,比对照品种扬麦20增产7.44%,增产点次率100%。各地初步试验(种)和小面积示范结果,一般产量450 kg/667 m~2左右,高产田块可达500 kg/667 m~2以上;平均容重824 g/L,粗蛋白质含量14.80%,湿面筋含量31.87%,稳定时间10.2 min,硬度指数64.6;抗-中抗赤霉病。适合江苏淮南及江淮中下游稻麦两熟制地区种植。此外,还阐述了宁麦26相应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对油研10号大面积高产示范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研10号产量为165~297.3 kg/667m2,较对照增产17.84%。2006—2008年累计试验示范面积2 321.4 hm2,中心示范面积180.1 hm2。大田生产应用平均产量达160.3 kg/667m2,比当地推广品种增产9.24%。3年示范推广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应用推广前景好。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新品种洋人洋芋的引种鉴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人洋芋是盘县农业局2000年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引进的马铃薯中熟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性强和综合农艺性状好等特点.2005年贵州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953.4kg/667m2,比对照(米拉)增产25.6%;2006年贵州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668.98kg/667m2,比对照(米拉)增产20.33%;2年平均产量1811.19kg/667m2,比对照增产20%;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945.1kg/667m2,比对照(米拉)增产9.7%.该品种适宜在贵州省不同海拔高度推广种植,中、低海拔地区产量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农技服务》2016,(2):12-13
本文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方法,探讨研究了水源灌溉保证地区种植杂交水稻不同时期控水晒田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晒田处理产量最高,为813.2 kg/667m~2,比对照增产22.73%;其次是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前1叶处理,为782.6kg/667m~2,比对照增产18.11%;第三是茎蘖苗达预期穗数90%处理,为721.3 kg/667m~2,比对照增产8.86%;第四是茎蘖苗达预期穗数80%处理,为687.3 kg/667m~2,比对照增产3.73%;最低是对照不晒田,一直灌水处理,为662.6 kg/667m~2。由此可见,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或稍前晒田,能提高成穗率,增加单产,可在大面积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宝油517是以高油分黄籽双低不育系1528A为母本,黄籽双低恢复系17 R为父本配制的杂交组合。于2008年12月通过贵州省区试和生产试验并获审定。在2006—2008年度的贵州省油菜新品种区试中的平均产量为168.51 kg/667m2,较对照(油研10号)平均增产5.91%,比对照增产的点次占75%。在2007—2008年度贵州省油菜生产试验的平均产量为173.0 kg/667m2,较对照(油研10号)增产3.53%,较对照增产的点次占50%。  相似文献   

10.
桂单669是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自选系Q901为母本、P508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杂交种。2018年参加广西玉米区域试验,春秋两季平均产量520.7 kg/667 m~2,比对照桂单162增产6.0%;2019年参加广西玉米生产试验,春秋两季平均产量478.7 kg/667 m~2,比对照桂单162增产8.3%。2020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高产稳产、品质优、抗倒伏、适应性广,适宜在广西全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为选育高产及高含油的优质杂交油菜品种,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以甘蓝型油菜核不育两型系黔5005A与自育自交优良双低恢复系12-4451为亲本,成功配制优质高含油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黔油32号。黔油32号在2014—2015年西南区(长江上游)联合品种比较试验中平均产量184.32kg/667m~2,居第2位,较对照(南油12)增产13.2%;在2015—2016年全国(长江上游区)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180.27kg/667m~2,较对照(蓉油18)增产6.4%;其杂种F2籽粒种子芥酸含量0.1%、含油量44.39%、硫苷含量27.86μmol/g·饼。该组合于2019年6月通过国家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名为黔油32号。适宜长江上游的贵州、四川、重庆、陕西勉县及云南玉龙和寻甸等地区秋季种植。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贵州省油菜生产上早熟品种缺乏问题,贵州省油料研究所以早中熟甘蓝型油菜核不育两型系黔油10A与自育早熟恢复系1239为亲本配制选育了杂交油菜品种黔油早2号。该品种在2012—2014年贵州省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147.33kg/667m~2,比组内对照平均增产1.19%;平均产油量62.36kg/667m~2,比组内对照平均增产5.55%;最高产量228.45kg/667m~2(兴义);在10月15—20日播种(直播)、密度为2.5万株/667m~2情况下,平均全生育期为190.07d;商品籽的芥酸、硫甙、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0.40%、18.09μmol/g饼、44.20%和26.79%。于2015年6月9日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黔审油2015002号),具有早熟、含油量高和抗倒伏力强的特点,适宜在贵州省内10月上、中旬直播,5月上旬收获的油菜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农技服务》2016,(2):14-15
宁粳6号是由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选育的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种,2015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稻2015050;具有抗性好、米质较优、适应性强、高产稳产等优点;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国家黄淮粳稻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单产648.8kg/667m~2,比对照徐稻3号增产2.73%;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624.6kg/667m~2,比对照徐稻3号增产6.47%;生产中应注意培育壮秧、适期移栽、科学肥水运筹、及时防治病虫害等。  相似文献   

14.
沪油杂4号是利用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油菜三系杂交种,具有高产、稳产、抗油菜菌核病和病毒病的特性.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的平均产量为2 674.5 kg/hm2,比双低对照沪油15增产6.0%,国家冬油菜长江下游区域试验的平均产量为2 590.4 kg/hm2,比对照秦油7号增产5.54%.国家冬油菜长江下游生产试验的平均产量2 520.0 kg/hm2,比对照秦油7号增产8.75%.该品种种子含油率44.63%,芥酸含量为0,硫苷总量29.61 μmol/g.  相似文献   

15.
甘蓝型杂交油菜黔油15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引进的波里马不育材料与黔油低芥一号优株进行测交和回交,育成胞质不育系7005A和保持系7005B,与恢复系7005C测配,得到强优势组合黔杂7005。贵州省区域试验平均单产164.95kg/667m^2,比对照油研七号增产18.19%;贵州省生产试验平均单产136.33kg/667m^2,较对照油研七号增产15.47%。全国(长江上游区)油菜区试两年平均单产154.48kg/667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9.18%;全国(长江上游区)油菜生产试验平均单产129.96kg/667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6.92%。于2002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命名为黔油15号,2003年11月通过全国审定。适宜长江上游区以及邻近相同生态区域油菜适宜区种植。  相似文献   

16.
安豆9号系安顺市农业科学院用半野生大豆ZYD05615作母本,以贵州省农科院油料所新品系6015作父本杂交,经多年定向选育而成。2年贵州省区域试验平均667m~2产180.00kg,比对照黔豆6号增产5.65%,增产达显著水平;1年生产试验平均667m~2产180.17kg,比对照黔豆6号增产14.41%,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粗蛋白质(干基)含量为43.17%,粗脂肪(干基)含量为19.54%,蛋脂总和为62.71%;中抗SC-3大豆花叶病毒流行株系,抗SC-7大豆花叶病毒流行株系;2016年通过贵州省审定,审定编号:黔审豆2016004号。  相似文献   

17.
《浙江农业科学》2010,(4):770-770
<正>浙油28(浙审油2010001)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选育而成的品种。该品种2006-2007年度省油菜区域试验平均667 m2产量187.0 kg,比对照浙双72增产14.7%,达极显著水平;2007-2008年度平均产量152.4 kg,比对照增产13.8%,达极显著水平;2007-2008年度省生产试验平均170.9 kg,比对照增产6.5%。  相似文献   

18.
以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全不育系6515A与恢复系6373R为亲本组配育成了高效型杂交油菜新组合油07-4.该组合在2008-2010年贵州省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163.52 kg/667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7.08%,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65.53 kg/667m2,较对照增产3.99%...  相似文献   

19.
辽粳419是辽宁省水稻研究所于2009年以辽星15/盐粳456为母本,以中间材料W205为父本人工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2016~2017年参加辽宁省水稻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为685.4 kg/667m~2,比对照增产6.3%;2017年参加辽宁省水稻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44.2 kg/667m~2,比对照增产8.0%。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等优点,适宜在沈阳及其以南的中晚熟稻区种植。2018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0.
利用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7274A与恢复系5735R组配育成的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金农油1号(原名油YL053),于2007年12月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该品种2年区试平均产量为181.4 kg/667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2.02%,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66.27 kg/667m2,比对照增产10.59%,居C组第1位;全生育期平均222.9 d,比对照早0.6 d.含油率43.83%,芥酸0.2%,硫甙18.84 μmol/(g·饼),种子蛋白质20.97%.抗倒性、抗寒性强,耐菌核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