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永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1,(9):5433-5435,5449
藻类在地球及地球生命演化和物质循环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以其独特的生理生态特性和强大的繁殖能力深刻影响着岩溶的形成与发育。在黄龙钙华景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藻类的着色作用,钙华沉积作用和钙华溶蚀作用是同步存在的作用体系,水体中的藻类为景观增添艳丽的颜色,藻类促进碳酸盐沉淀是重要的钙华生物成因。在外界环境发生改变的情况下,例如岩溶水缺乏时,藻类的着色作用与溶蚀作用会变得突出,大面积生长的蓝藻和生物侵蚀现象严重影响钙华景观的发育和观赏价值。笔者对钙华藻类在景观中作用的探讨为钙华景观的研究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岩溶地貌景观系统形成时间长、形成机理复杂,且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再生,往往呈现“环境容量低、承载力低和自然灾害承受力低”的特点。分析了青山省级地质公园岩溶地貌成因(包括水的溶蚀、地质地貌和构造)和景观类型(包括地表岩溶形态和地下洞穴系统),对影响岩溶地貌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科学规划旅游资源和加强岩溶洞穴景观的保护),旨在为该地质公园岩溶地貌景观持续有效地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影响园林风景质量的重要景观因素、园林风景景观质量与各景观评价因素之间的关系和景观效果的优化方法,在对华南植物园的龙洞琪林景区进行全面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其景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确定的3个准则层因素中最重要的为美感因素,其权重为0.408; 重要的指标层因素为景观的保存与延续和感官效果等,其权重分别为0.200和0.197; 重要的分指标层因素为空气质量和植物群落的独特性等,其权重分别为0.073和0.071。龙洞琪林景区的综合评价等级为“良”,说明龙洞琪林景区的景观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由城市绿地、农田、林地、湿地和水域构成的绿色空间对于保障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宜人和居住舒适,以及维护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理清其景观动态的变化及其驱动机制对于指导北京市中心城绿色空间合理规划以提升其大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北京市中心城为研究范围,选取1992、2000、2008、2016年4个时间节点进行绿色空间演变驱动机制研究,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探究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对绿色空间演变的影响作用。结果社会经济因素与各地类面积演变的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常住人口、建设用地面积4项影响因子对各地类面积演变的变量投影重要性VIP值均大于1;自然因素中影响各地类斑块类型面积指数演变的变量投影重要性VIP值均小于1。结论社会经济是北京市中心城绿色空间演变的直接驱动力,人口规模的增加、地区经济的增长、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导致绿色空间演变的重要因素,而自然因素对绿色空间演变的影响作用相对静态,且不如社会经济因素明显。本研究科学合理地阐明了影响绿色空间发展的关键因素,为制定合理科学的绿地发展、保护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市域绿地不仅是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郊游憩的重要承载空间和约束城市无限蔓延的结构性空间。南京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特大城市,南京市域绿地对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南京市域绿地动态景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进一步实现南京绿地空间结构优化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  方法  选取2000、2005、2010、2015、2020年5个时间节点的南京市土地覆盖数据,运用动态度计算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南京市域绿地格局时空演变规律,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程(PLSR)模型探究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因素对绿地格局演变的影响作用。  结果  2000—2020年,南京市域绿地面积整体上呈先减后增的状态。2000—2005年,南京市域绿地斑块趋于整体化,绿地景观破碎度有所缓和。2005年后市域绿地规模有所增加,但破碎化趋势明显,整体景观连接度也持续降低。回归模型显示:社会经济因素中产业结构比例以及建成区绿化面积和市域绿地格局变化有较大关联性,自然因素作用力大小存在差异。  结论  南京市域绿地规模总体有所增加,格局破碎化趋势明显。社会经济影响因子是市域绿地空间格局演变的直接影响力,自然因素多对绿地格局呈限制作用,亟需加强针对区域绿地的系统性规划。图5表6参29  相似文献   

6.
2007~2012年入区人数总体是稳步增加的趋势,2010年是减少的。3个景区以北景区游客量最多,南景区游客量最少,游客数量以夏季最多。长白山一年四季都适合一日游(一日游对天气和季节选择要求不大),对于长线旅游的游客,选择适宜的季节和合适的天气出行。气象条件是影响旅游的重要因素之一,长白山受气象条件影响显著,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开展特殊景观旅游。灾害性天气对旅游有不利影响,因此,天气预警与预报服务非常重要,根据气象信息,景区进行合理调度,增加景区接待能力与规避气象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7.
咸宁岩溶资源科普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咸宁市是首批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为较典型的岩溶地貌区域,具有各种丰富的旅游资源(温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省级地质公园、文化遗产等)。本文介绍了该市旅游资源与岩溶景观概况以及岩溶地质资源科普旅游开发价值,探讨了其岩溶地质资源的科普旅游开发模式,分析了咸宁岩溶资源科普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南昌市梅岭风景区道路景观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景区道路景观既是景区景观的重要组成内容,更是风景区形象展示的窗口,对景区品牌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梅岭风景区为例,通过实地调查、访谈,以及利用GIS技术对不同年代卫星图像分析,从道路入口、道路结构、道路绿化、路域环境、路域文化等5个方面探讨了风景区公共交通道路景观的现状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梅岭风景区及类似景区的道路景观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由耕地、林地、草地、湿地及水域共同构成的绿色空间有利于提升城市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理清福建省绿色空间的景观结构组成以及空间配置演变情况对构建生态屏障、打造全国生态示范省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建省绿色空间为对象,分析其景观格局在2000-2020年的演变,并采用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构建回归模型,分析福建省绿色空间景观格局演变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差异性。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整体绿色空间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较明显。福建省整体绿色空间破碎化程度上升,总体连通性降低和多样性降低。空间分布上,整体绿色格局破碎化、连通性和多样性变化随着空间位置不同而变化。2)GWR模型在空间位置层面对不同时期的绿色空间格局演变影响因素的解释优于普通最小二乘法(ordinary least squares,OLS)模型。GWR模型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对绿色空间景观格局破碎化、连通性、多样性的影响以负相关为主,且具有较显著的空间差异。自然因素中,地形、温度、降水对绿色空间景观格局的影响也具空间差异。分析揭示了福建省绿色空间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在空间层面上量化影响因素对绿色空间景观格局的影响特征,有助于进一步优化福建省绿色空间格局并构建福建省生态安全格局。  相似文献   

10.
为定量揭示驱动因子对兴义市景观格局演变的影响,本文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基础,从自然驱动因子和人文驱动因子2方面构建了驱动因子指标体系,基于GIS-Logistic复合空间回归模型和Spass对兴义市2005—2015年进行景观格局驱动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景观类型总体变化在各个阶段具有不同的重要驱动因素,其中人口、城镇化水平、坡度、高程等因子对于兴义市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较强。本研究可为兴义市未来进行生态安全评价、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等研究提供方法参考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在吸引大量游客前往旅游的同时,作为重要旅游资源的植被景观所受干扰日渐明显。通过样地调查,采用敏感水平、群落景观重要值、物种多样性信息指数等一系列植被景观特征指标,分析了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影响因子及植被景观特征与地理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影响因子主要受人文地理因子的影响,受自然地理因子的影响小。②相对于自然地理因子而言,人文地理因子(即旅游干扰活动)对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旅游植被景观特征影响更为显著。因此,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在今后景区旅游开发中要特别加强对旅游活动的科学管理和统一规划,以保护植被景观。  相似文献   

12.
魏雯  毛志睿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162-12164,12391
为探寻影响居住区景观质量的重要因素,选择6个准则层因素和18个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居住区景观综合评价模型,并根据建立的相关指标及其相互关系设计问卷展开调查,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准则层中因素按权重降序排列依次为:绿化景观、水景景观、空间场所景观、小品景观、照明设施和园路铺装.其中,绿化景观权重占总权重的46%,表明其在居住区景观中是十分重要的因素;②18个评价因子中,绿化景观中的层次性权重值最大,进一步表明了绿化景现在居住区景观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骆永锋  李淑云  罗佩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794-6796
采用数量化研究方法,以自然生态性、美学艺术性和文化历史性3个标准为基础,确立高校校园植物景观各层影响因子,建立高校校园植物景观综合评价体系,以层次分析法求得指标权重;并以浙江师范大学植物景观综合评价为例进行了应用。结果显示:该评价方法适用于高校植物景观综合分析评价,尤其是可利用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高校校园植物景观优化方案设计,对于定量评价因子则可根据应用校园的特殊性具体制定标准。  相似文献   

14.
黄龙山林区油松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陕西黄龙山林区油松人工林为对象,在现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数量化理论Ⅰ,根据贡献率排序筛选出4个主导因子(海拔>坡向>坡位>土壤厚度),将样地划分为24个立地类型区,建立了油松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模型,对黄龙山人工油松林进行立地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有70.83%的样地立地质量在中等以上。森林立地分类及立地质量评价对于了解林分现状,提升林地景观状态与经营水准,充分发挥森林生产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哈尔滨市主要高架桥植物景观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系统了解国内现阶段植物景观评价领域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选择若干对高架桥植物景观效果贡献较大的指标,采用描述因子法,通过对指标的量化,对哈尔滨市的5座具有代表性的高架桥植物景观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哈尔滨市高架桥植物景观整体建设水平偏低,其中动力区广场高架桥、文昌桥、二环桥香坊段高架桥整体水平较安发桥、霁宏桥高,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各国道路景观设计理念、设计方法以及评价方法,都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高等级公路景观设计原则包括功能性原则、自然优先原则、可持续原则、地域性原则和综合性原则。处理好公路与环境的协调问题,以及公路线形自身的协调问题,在高等级公路设计中显得更为重要;高等级公路景观设计单元涉及公路的各部分具体实物的设计,包括了众多的构造物。公路景观环境分析评价指标主要考察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从公路与沿线景观协调性和边坡景观绿化状况对公路景观从美学价值上进行评价十分重要。高速公路生态系统评价内容复杂、涉及面广、可变因素多,不仅要考虑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还应包括人类活动、生态系统和环境相关的政策和措施等社会因素;综合运用各种生态措施、生物措施、农艺措施、管理措施等生态防护技术将公路建设的破坏性限制在最小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黄龙山林区辽东栎群落类型划分及其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陕北黄龙林区辽东栎群落30个样地资料,通过聚类对辽东栎进行了类型划分,共划分为6个群丛,分别为辽东栎-土庄绣线菊—披针叶苔草;辽东栎一虎榛子—披针叶苔草;辽东栎—胡枝子—大油芒;辽东栎一水木旬子—披针叶苔草;辽东栎-白刺花—草地早熟禾;辽东栎—黄蔷薇—华北风毛菊。各群落Whittaker多样性指数与其所处的生境条件密切相关,坡向对物种多样性分布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丽江古城桥梁景观为研究对象,选取30个桥梁景观单元进行景观美学评价。通过景观评价得出直观视觉与感性形态的综合影响因素,提出相应优化建议,提升丽江古城桥梁景观的美学质量,为丽江古城桥梁旅游路线开发与建设提供科学参考与借鉴。综合运用美景度评价法与语义分析法,构建桥梁景观评价体系,得出影响桥梁景观公众审美偏好的主要因素为植被覆盖率、视野开阔度、环境共生性、桥梁个性度、生态因子、认知因子;根据各桥梁景观单元综合评价得分高低,分析评价者对各景观单元喜好度,提升整体景观美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