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甜玉米高产优质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2004-2007年在西辽河平原的内蒙古民族大学试验农场,进行了地膜覆盖与育苗移栽试验、播期试验、叶面施肥试验、适宜收获期试验等甜玉米高产优质栽培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前期早播地膜覆盖效果好于育苗移栽及大田直播,鲜穗产量增加18.0%;覆膜2期播种产量最高,各播期均能正常发育,但播期随产量的变化规律不明显;叶面喷施混合肥效果均好于单一喷施其中任何一种,抽雄期喷施效果好于拔节期喷施;由含水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共同确定的采收期为:春早播:50%吐丝后21.6~25-3d:春晚播:50%吐丝后20.5~24.9d;夏早播:50%吐丝后20.8~23.0d.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外源施硒对鲜食甜玉米籽粒硒含量、重金属含量、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为鲜食甜玉米生产中合理使用硒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甜玉米品种桂甜612和硒肥"锌硒葆"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设3个叶面喷施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主处理和6个硒肥浓度[0(CK)、0.66、0.80、1.00、1.33和2.00 g/L]副处理,在甜玉米吐丝授粉23 d后测量籽粒中硒、镉、砷含量和籽粒糖度及鲜穗产量.[结果]不同时期喷施硒肥,鲜食甜玉米籽粒硒含量均随硒肥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大喇叭口期和抽雄期叶面喷施硒肥可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提高甜玉米籽粒硒含量.不同时期喷施不同浓度硒肥均能提高甜玉米籽粒糖度,其中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喷施0.80~1.00 g/L硒肥的增甜效果较佳.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喷施不同浓度硒肥处理的籽粒镉含量和砷含量均高于或等于CK,抽雄期的镉含量低于CK.随硒肥浓度的增加,拔节期的鲜穗产量呈逐渐下降趋势,大喇叭口期和抽雄期的鲜穗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大喇叭口期叶面喷施0.80~1.00 g/L硒肥的增产效果最佳,高浓度(2.00 g/L)硒肥则引起叶面灼伤而造成减产.[结论]适宜生育期叶面喷施适当浓度的硒肥不仅可提高甜玉米的籽粒硒含量、改善甜度口感,还可提高其鲜穗产量,其中以甜玉米大喇叭口期叶面喷施硒肥"锌硒葆"0.80~1.00 g/L的效果最佳.硒肥是否对甜玉米重金属含量产生影响与硒肥喷施时期有关.  相似文献   

3.
化控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化学调控技术提高玉米产量的内在机理,研究了叶面配合喷施磷酸二氢钾和DA-6对玉米穗部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配合喷施DA-6和磷酸二氢钾使玉米秃顶长缩短,穗粗、行粒数、穗粒数增加,从而提高了产量。苗期喷施的效果好于抽雄期喷施,且以苗期喷施DA-6 75g/hm~2、抽雄期追施磷酸二氢钾3 750 g/hm~2的处理穗部性状表现最好,折合产量最高,为12 762.44 kg/hm~2,较对照不施生长素增产13.39%。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干旱对玉米不同生长期的生长性状及果穗性状的影响,以QXH0121(耐盐碱型)、B73(野生型)、PHM57(盐碱敏感型)3种不同耐盐碱能力的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控水,分别于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进行干旱处理。结果表明:相较于非胁迫处理,干旱胁迫下3种玉米品种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及抽雄期均表现为株高及产量构成要素降低,而茎粗则无显著差异。无论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或者抽雄期胁迫,3个品种耐旱程度均表现为QXH0121>B73>PHM57。拔节期的干旱胁迫对玉米株高影响最大,株高低于大喇叭口期和抽雄期;抽雄期的干旱胁迫对果穗性状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5.
以桂单658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叶面喷施时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为主处理、5种硒肥(粮油型锌硒葆60 mg/L、亚硒酸钠1.4 g/L、硒硅肥1号对水100倍、硒硅肥2号对水100倍、硒硅肥3号对水100倍)为副处理,同时以喷施清水作为对照(CK),研究喷施外源硒肥对玉米生长发育、品质及其对镉、砷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个生长时期分别喷施5种硒肥后,玉米的株高、穗位高、穗粗、穗长、千粒质量等农艺性状均显著提高;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分别喷施粮油型锌硒葆后玉米产量均显著增加,分别比CK增产41.79%和21.13%;喷施硒肥后玉米籽粒的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含量都明显高于CK;在拔节期喷施粮油型锌硒葆对镉、砷元素的阻隔作用效果最佳,籽粒中镉、砷元素的含量分别比CK降低94.15%和71.64%。综上,选择合适的硒肥进行喷施,可以提高玉米产量及籽粒的营养品质,显著抑制玉米对镉、砷的吸收,在拔节期喷施粮油型锌硒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玉米产量,开展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对照相比,喷施天达2116、碧护植物生长调节剂、双龙腐植酸和山东创新黄腐酸钾等均实现了玉米产量的增加,以喷施天达2116处理对玉米增产作用更明显。建议在玉米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和抽雄期分4次喷施天达2116,每次用天达2116 375 g/hm~2兑水225 kg/hm~2。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CropbiolifeTM营养增效剂的作用效果。[方法]该试验以甜玉米为试验对象,研究 CropbiolifeTM营养增效剂对甜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喷施 CropbiolifeTM后明显提高了拔节期甜玉米叶片中总氮和叶绿素的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6.99%和7.19%;收获期甜玉米果实中 VC、可溶性蛋白、粗蛋白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5.68%,8.45%和4.22%。[结论]该营养增效剂可提高玉米产量,并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CropbiolifeTM营养增效剂的作用效果。[方法]该试验以甜玉米为试验对象,研究CropbiolifeTM营养增效剂对甜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喷施CropbiolifeTM后明显提高了拔节期甜玉米叶片中总氮和叶绿素的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6.99%和7.19%;收获期甜玉米果实中VC、可溶性蛋白、粗蛋白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5.68%,8.45%和4.22%。[结论]该营养增效剂可提高玉米产量,并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宁夏滴灌玉米适宜的灌溉制度,设计不同生育期为因素、不同灌水下限为水平的L_9(3~4)正交试验,研究不同灌水处理对玉米产量及耗水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玉米产量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拔节期、抽雄期、成熟期和灌浆期。各处理苗期、拔节期、抽雄期、灌浆期和成熟期耗水模系数平均值为0.228、0.233 3、0.153、0.306和0.082,耗水模系数总体趋势为灌浆期最大,其次为拔节期、苗期和抽雄期,成熟期最小。根据试验,推荐适宜玉米的灌溉制度为拔节期灌水下限为65%θ_f、抽雄期灌水下限为75%θ_f、灌浆期灌水下限为75%θ_f,成熟期灌水下限为75%θ_f。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选育抗旱玉米品种,以12个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拔节期和抽雄吐丝期干旱胁迫对玉米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和抽雄吐丝期干旱胁迫均会导致玉米减产,其中,抽雄吐丝期干旱胁迫减产最重,拔节期次之。抽雄吐丝期干旱胁迫导致穗长与穗粗大幅度减少,从而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拔节期干旱胁迫导致干物质积累减少、次生根条数和根体积减少、叶面积增长受阻严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玉米减产。在供试品种中,嫩单15、龙单38、垦单10号、京单28在拔节期和抽雄吐丝期受干旱胁迫的影响较小,能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1.
施氮时期对夏玉米饲用营养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53,自引:5,他引:53  
 采用盆栽法研究了施氮时期对玉米鲁单 5 0饲用营养价值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用氮肥显著提高了玉米的生物产量、籽粒产量以及饲用营养品质。拔节期 1次施用氮肥可以获得较高的生物产量 ,有利于提高作为青饲 (贮 )饲料玉米的饲用营养价值 ;在拔节、大口 (或开花 )期 2次或拔节、大口、开花期 3次施氮肥 ,有利于提高作为粮饲兼用玉米的饲用营养价值。施氮时期对玉米的生理特性有着显著影响 ,拔节、大口 (或开花 )期分 2次或拔节、大口、开花期分 3次施氮肥的玉米 ,从乳熟期到蜡熟期保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 ,功能叶片硝酸还原酶(NR)、过氧化氢酶 (CAT)、超氧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较高 ,生育后期尤其明显 ,利于玉米籽粒产量的提高和饲用营养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制种玉米需肥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制种玉米开展需肥规律研究为平衡施肥技术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提高制种产量,减少盲目施肥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在高、中、低3种施肥水平下进行多点田间试验,研究施肥量和产量的关系,使产量潜力得到最大发挥。测定主要生育时期干物质和养分累积进程,研究制种玉米需肥习性和需肥特点。结果表明,足量施肥条件下‘郑单958’和‘沈单16号’的平均种子产量为7744.5 kg/hm2;生产百公斤玉米种子需要N、P2O5、K2O等养分分别为2.653 kg、1.115 kg、3.449 kg;氮磷钾需肥结构为1:0.42:1.30;三叶期、六叶期、拔节期、抽雄期、灌浆期、成熟期干物质累积进程分别为0.11%、4.0%、21.3%、50.4%、94.9%和100%;苗期至拔节时段氮磷钾累积速率分别为43.6%、37.8%、58.3%,拔节至抽雄时段分别为22.1%、27.1%和18.3%,抽雄至灌浆时段分别为26.3%、19.9%和14.5%,灌浆至成熟时段分别为8.0%、15.7%和8.9%。中量施肥水平完全可以满足制种玉米养分需求,超量施肥对提高产量和养分吸收无明显影响,养分吸收峰值在拔节期。因此,在制种玉米施肥技术上要重施基肥,拔节期补施氮钾肥,抽雄期补施氮磷肥,即可满足制种玉米成熟期对养分的需求,同时也能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3.
优质蛋白玉米杂交种黔单11号是在贵州恶劣灾害气候的环境条件下,选育出来的玉米新品种。经1997、2000、2001年3a试验,观察了灾害性气候对该品种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品种抗逆性较强,播种期遇干旱久晴无雨的天气,土壤田间持水量为43.5%(正常土壤田间持水量60%)、雨水不足,出苗率在85%以上,基本达到苗齐、苗壮:拔节后期喇叭口阶段,遇到久雨少晴气候,遭受水涝灾害,土壤田间持水量达85%以上,部分低洼处被水淹,而玉米生长正常,叶色深绿,根系发达,未发现烂根现象;在抽雄、吐丝、授粉阶段,遭遇伏旱及暴风雨灾害,玉米正常抽雄吐丝授粉结实,产量未造成较大影响,基本上达到常年稳产,每公顷达到8400kg以上。  相似文献   

14.
2020年在内蒙古通辽市2个高效节水核心示范区开展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模式下耐密晚熟型玉米品种各生育时期不同追肥比例分期追肥试验。结果表明,在拔节期:大口期:抽雄前:吐丝期:灌浆期(2:5:1:1:1)进行追肥玉米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农牧结合种植方式进行了5年的玉米草木樨2∶1间作试验。结果表明,玉米间作草木樨可改善玉米群体透光水平;增加饲用蛋白质产量75%;而且对土壤供肥状况和后作也有良好的影响,在作物生育期间玉米和草木樨无明显争水争肥现象;包括草木樨所占面积,间作玉米仍可获得相当于清种93.6%的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在滴灌施肥条件下不同基追肥比例对甜玉米的生长、产量、品质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追肥比例对甜玉米的生长、产量及肥料利用效率产生显著影响。基追肥比例为1∶1时甜玉米的产量和百粒质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余4个处理,增幅分别达到11.37%~39.38%和9.68%~30.18%。在品质方面,当所有肥料做基肥施用时不利于品质形成,甜玉米的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余各处理。在肥料利用效率方面,以基追肥比例为1∶1处理综合表现较好,显著提高氮、钾和镁利用效率,与全部肥料做基肥处理相比分别提高60.84%、65.83%和61.92%。总体而言,以基追肥比例为1∶1处理的效果最好,在甜玉米的生产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长期施肥对棕壤主要养分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在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棕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微区内进行,对长期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监测,并对不同施肥处理玉米养分吸收量、产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长期施肥尤其是长期施用有机肥,土壤全氮、全磷、有机质均有显著增加。土壤碱解氮、速磷、速钾在玉米拔节期呈现最大值。之后逐渐降低,至玉米灌浆期过后趋于平稳。玉米产量与生物量均以。M2N1P处理为最高,CK处理最低。相关分析表明,玉米N、P吸收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磷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玉米吸钾量与土壤养分相关性不显著。而与玉米N、P吸收量极显著相关。玉米产量及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磷相关性达极显著或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生物有机肥对甜玉米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生物有机肥在甜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的产量比空白对照增产133.33%,达极显著水平;比施用生物有机肥基质增产7.47%,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与生物有机肥基质、常规施肥和空白对照相比,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1.27%、4.82%、6.22%,3.16%、2.08%、10.11%,6.15%、1.54%、22.47%,5.66%、4.35%、16.67%;施用生物有机肥每千克氮磷钾纯养分分别比施用生物有机肥基质和常规施肥提高肥效13.73%、56.76%,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玉米8个施氮时期的效应分析表明,玉米拔节期一次施氮处理,小麦玉米混合单产最高达838.4kg/亩,小麦千粒重和产量明显提高,氮收获指数也最高;玉米产量无显著下降,玉米穗位叶叶缘素含量和全氮含量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0.
旱地不同年型地膜小麦、玉米集雨节灌的产量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5-1998年度,在镇原试区进行的主要粮食作物集雨节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年型地膜冬小麦、地膜玉米关键生育期集雨节灌均具有显著的产量效率,可明显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无论降水年份的异同,集雨初灌的最佳时期冬小麦为拔节期,玉米为大喇叭口期;干旱年低量(12、24mm)集雨在最佳时期补灌。较其它时期补灌的供水效率冬小麦、玉米分别提高1.9 ̄6.3、1 ̄3倍,且等量水分在玉米关键期供给较小麦供水效率高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