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水花牛苹果品质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来自天水地区不同种植基地的涵盖10个花牛苹果品种的487份成熟果实为样品,测定果实7项品质指标,运用相关性分析明确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应用概率分级建立各指标的正态分级标准,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简化品质评价指标,为花牛苹果品质评价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单果重、果形指数、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和维生素C含量等7个指标均呈正态分布;概率分级结果显示,7个指标均可划分为服从正态分布的5级,各级的平均分布频率分别为9.0%、20.7%、41.4%、20.3%、8.6%;相关性分析表明,单果重与果形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实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呈极显著正相关,可滴定酸含量与固酸比呈极显著负相关,果实硬度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都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项指标可简化为5项,即单果重、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  相似文献   

2.
以12个山西地区栽培较多的鲜食枣品种为试材,测定果实脆熟期的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相关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2个枣品种的果实品质存在明显差异,维生素C含量、固酸比和可滴定酸含量变异系数较大,可食率变异系数最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果重与可食率、维生素C与可滴定酸、固酸比与糖酸比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维生素C与固酸比、可滴定酸与固酸比和糖酸比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单果重与可滴定酸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共提取3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5.545%,表明影响枣果品质的主要指标为单果重、固酸比、糖酸比、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等;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夏津大白铃’‘晋赞大枣’‘太谷壶瓶枣’‘临猗梨枣’等品种评分较高。本研究筛选出评价枣果品质的主要指标为单果重、固酸比、糖酸比、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果形指数、可食率等,为进一步构建鲜食枣品质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综合评价软枣猕猴桃资源果实品质,建立果实品质评价体系,为筛选优良软枣猕猴桃资源提供依据。【方法】以35份软枣猕猴桃资源果实为试验材料,分析测定果实21项品质指标,采用系统性描述、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法,对果实外观品质和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资源软枣猕猴桃果实的各项指标存在差异,SH5的横径、L*、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原果胶与果胶含量,SH1的单果质量、纵径、果形指数与还原糖含量,B080701的可滴定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B070101的可滴定酸含量,B080401的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材料;各品质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对35份软枣猕猴桃资源的主要果实品质指标进行简化,从13项指标中提取了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6.782%。【结论】通过变异系数分析、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出汁率、单宁含量、a*、单果质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作为软枣猕猴桃果实品质评价的核心指标;通过因子分析法筛选出SH5、SH1、SH3、SH4、B080701为排名...  相似文献   

4.
不同樱桃品种果实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红灯、大紫、芝罘红、海龙安2号、乌皮、当地樱桃、莱阳矮樱桃为材料,测定樱桃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可滴定酸、单果重、果柄长、果形指数,并进行果实风味、品质的鉴评。结果表明:供试樱桃间果实性状指标存在差异,品种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品种与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可滴定酸相关性显著。风味、品质较好的品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都在14.5%以上,可滴定酸含量在0.66%以下,风味、品质差的品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都在9.21%以下,可滴定酸含量在1.42%以上。  相似文献   

5.
为了建立简化的秋月梨品质评价体系,采收测定了12个果园的秋月梨的品质指标(单果重、果实硬度、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总酸、固酸比、糖酸比等)。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贡献率达89.83%,进一步聚类分析表明,单果重、可溶性糖、总酸可作为秋月梨品质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6.
贵州不同种植地区无籽刺梨果实品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无籽刺梨果实品质进行评价,为后期无籽刺梨品质生态区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贵州14个乡镇无籽刺梨果实为材料,对其果实品质相关指标,如果形指数、平均单果质量、干物质、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糖酸比这10个重要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不同种植地区无籽刺梨果实品质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无籽刺梨各品质相对独立的指标有密切相关性,使用隶属函数对各种植地所有指标进行转化并计算其综合评价分值降低了评价数据的冗余度;转化后各指标经主成分分析提取得到4个主成分因子,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将对综合评价指标贡献小的主成分因子剔除,最终第4个主成分因子被保留,因此无籽刺梨果实10个品质评价指标的排序为糖酸比固酸比可食率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干物质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果形指数平均单果质量,其中糖酸比、固酸比、可食率和可溶性糖含量4个代表性指标对综合评价的贡献最大;K-means聚类分析将14个种植地区的果实品质分为优质、良好、一般、较差4类。【结论】内在风味指标在无籽刺梨果实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的评价方法客观、合理,揭示了不同种植地区无籽刺梨果实品质的差异,对贵州无籽刺梨品质生态区划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目的:探讨‘金冠'苹果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和不同成熟阶段的区分,为判断其适宜采收期、实现优质生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常规方法测定果实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糖酸比、维生素C(V_c)、硬度等品质指标;采用静态顶空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果实挥发性成分;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果实糖酸组分。结果:金冠果实发育后期单果重、TSS、可溶性糖、糖酸比、  相似文献   

8.
以‘晚棱’脐橙及其芽变材料南瓜状脐橙果实为试材,连续3年测定其发育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横径、纵径、果形指数、单果重、果皮厚度、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维生素C含量等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晚棱’和南瓜状脐橙上述10个指标进行分析,综合评价二者的果实品质。结果表明,提取出2个主成分可以反映‘晚棱’和南瓜状脐橙果实品质指标85.843%的信息,根据综合得分式计算,南瓜状脐橙在果实成熟中后期的果实品质优于‘晚棱’。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甜樱桃果实发育过程中品质指标的动态变化,以红玛瑙甜樱桃为试材,测定分析了甜樱桃果实发育过程中单果重、果实纵横侧径、果核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等指标的动态变化,并进行了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红玛瑙甜樱桃果实的生长发育呈快—慢—快的趋势;果实发育过程中单果重、果实纵横侧径、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均呈持续增加趋势,果实成熟时达到最大;可滴定酸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转色期达到最大值;维生素C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转色期降至最小值。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果重与可食率、单果重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固酸比均呈显著正相关,可滴定酸含量与维生素C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以不同生态区不同品种甜樱桃为试材,研究品种和生态因子对甜樱桃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甜樱桃果实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VC含量有极显著差异;生态因子对甜樱桃果实品质有显著影响,其中气候因子对甜樱桃果实品质综合影响程度为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单果重;土壤各因子和海拔高度对果实品质综合影响程度为果实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  相似文献   

11.
以产于山西省兴县、太谷县、隰县3个不同产地的'玉露香'梨为材料,测定比较其主要品质指标,包括矯细胞、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叶绿素、总黄酮、总酚酸含量及出汁率、果实硬度等,幵用快速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仪分析其挥发性有机物成分。结果表明,果皮中的叶绿素和总黄酮含量受产地因素影响最大,果肉中总黄酮含量和削皮硬度次之,果肉中矯细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总酚酸含量和果皮中总酚酸含量以及出汁率、未削皮硬度受产地因素影响较小。3个不同产地'玉露香'梨香气物质主成分为乙酸丁酯和乙酸乙酯,其主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可以据此对不同产地样品迚行区分。  相似文献   

12.
采用高矿化度的咸水与淡水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灌溉,分析不同矿化度微咸水滴灌对枣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矿化度的微咸水滴灌,可以提高枣果实单果重,同时也可以提高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改善了枣果实品质;通过对果实品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单果重、纵径、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4个指标可作为不同矿化度微咸水滴灌对枣果实品质影响评价的综合指标,且单果重、纵径和可溶性糖含量均为正向标,可滴定酸含量为负向标;隶属函数值综合评价表明,枣果实品质从优到劣依次为咸淡1∶4、咸淡1∶3、全淡水(对照)、咸淡1∶2、咸淡1∶1处理,可见,用咸水和淡水按1∶4、1∶3的比例配制的微咸水进行滴灌,有利于提高枣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多元统计法的南丰蜜橘品质评价指标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简化南丰蜜橘果实品质系统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法,以20个不同产地杨小-26南丰蜜橘为试材,对其单果质量、果形指数、出汁率、囊瓣数、化渣度、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SSC)等9个主要果实品质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果实品质评价的9个主成分中,前6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95.20%。...  相似文献   

14.
以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充国香桃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树冠不同方位果实品质特征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充国香桃的采收和销售定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横径、纵径、果形指数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不同方位表现稳定,a*值、果皮强度、可滴定酸含量和糖酸比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8%。通过主成分分析,前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9.612%,第1主成分以反映果实外观品质的单果重、横径、纵径和a*值的荷载绝对值较高,第2主成分以反映果实风味品质的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荷载绝对值较高,第3主成分以反映果实营养品质的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荷载绝对值较高。不同方位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排序为:顶部>东面>南面>北面>西面。  相似文献   

15.
避雨栽培对‘东魁杨梅’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东魁杨梅'为试材,在果实采收期采用避雨伞对杨梅进行避雨栽培,通过测定露地栽培和避雨栽培果实的色差、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以及各糖成分积累差异,来探讨避雨伞栽培在杨梅果实采收期应用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经避雨伞栽培的果实单果重与对照差异并不明显,但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各糖成分积累以及果实着色均优于对照果实。  相似文献   

16.
比较分析套袋对'金世纪'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其在陕西渭北地区的栽植提供理论依据.分别测定套袋与不套袋果实基本品质和香气成分.结果表明:套袋后'金世纪'果实亮度显著提高了6.16%,果实固酸比增加了11.74%;'金世纪'果实黄蓝值显著降低34.54%,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10.70%,可滴定酸含量降低17.65%,维...  相似文献   

17.
以不知火桔橙果实为试材,对来源于不同结果母枝的单果品质及囊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单果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固酸比差异都很大,单果间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极差分别达5.7和0.43个百分点,固酸比极差达12.8;所有测试囊瓣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极差达8.5个百分点,绝大多数单果内不同囊瓣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极差在3.0个百分点以上。总体而言,来源于秋梢结果母枝的果实品质优于来源于春梢结果母枝的果实,且单果间和囊瓣间的差异更小。因此,在不知火桔橙栽培管理上,应尽量采用秋梢结果母枝结果,以改善果实品质的均一性。  相似文献   

18.
以6年生‘莱阳茌梨’为试材,采用棚架形和主干疏散分层形2种不同树形,测定了‘莱阳茌梨’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蒸腾速率(Tr)、叶绿素含量以及果实品质,比较分析了2种不同树形下‘莱阳茌梨’叶片的光合特性以及果实品质的差异,从而筛选并确定了经济效益较高的适宜树形。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棚架形Pn、Gs、Tr由外到内逐渐降低,Ci增加;主干疏散分层形Pn、Gs、Tr由外到内、自上而下逐渐减小,且差异显著,Ci增加。综合比较2种树形的单果质量、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和糖酸比可知,棚架形树冠不同部位果实品质一致性优于主干疏散分层形。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山西省主要涩柿品种间的差异,提高品质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本试验以山西省16个主栽和地方涩柿品种为材料,通过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相关指标的测定,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果实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选取的10个品质指标中,β-胡萝卜素含量、维生素C含量、单宁含量和单果质量品种间差异较大,其余6个指标品种间差异相对较小;单果质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β-胡萝卜素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项主要特征指标可作为涩柿品种果实品质评价的核心指标。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盖柿、磨盘柿、平柿、方柿、板柿、笨盖柿6个品种品质较好,适合在山西省范围内推广。  相似文献   

20.
在常温贮藏条件下,测定布劳德黑穗醋栗果实维生素C、总糖、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果实硬度、呼吸速率、失重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果实贮藏过程中这8个指标的综合变化情况,确定了代表果实品质指标95.094%综合信息的2个重要主成分,列出了2个重要主成分的函数式,构建了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在常温条件下,布劳德黑穗醋栗果实可贮藏5天,果实品质较好,贮藏至第6天果实综合指标迅速下降,与实际情况相近。该分析法较科学准确地评价了黑穗醋栗果实常温贮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