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1 毫秒
1.
鲜切蔬菜的加工主要包括原料的选择、分级挑选、清洗、整理、切分、保鲜、脱水、灭菌、包装和冷藏等技术。1原料的选择鲜切蔬菜加工对原料品种的要求有:安全无公害、容易清洗及修整、干物质含量高、水分含量低、加工时汁液不易外流、酚类物质含量较低、去皮切分后不易发生褐变以及耐贮运等。2预冷预冷设备一般有冷库、真空预冷设备、  相似文献   

2.
梨品种果实制汁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梨5个种类,61个品种果实制汁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砂梨和白梨品种制汁褐变程度较轻,其中丰水梨几乎不褐变;脆肉型品种适合制清汁,软溶质品种适合加工浊汁,但有些软溶质品种亦可制清汁;原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范围为9.1%~18.3%,平均值为13.1%,可滴定酸含量变化范围为0.10%~1.60%,平均值为0.45%;出汁率各系统不同品种之间差异较大,变化范围22.3%~84.6%,平均值为54.1%,按系统排列顺序为:砂梨>白梨>种间杂种>西洋梨>秋子梨。综合评价,我国原产的秋子梨品种安梨,出汁率、可溶性固形物、酸度均较高,果汁风味浓郁,且该品种丰产、抗病、耐贮运,是制梨汁的理想品种;花盖、锦香、大南果、八里香、华金和锦丰梨,加工制成的果汁风味浓,口感好,受欢迎,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潜力。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块茎酶促褐变及与相关生理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块茎具有易褐变的特性,严重影响其加工产品的品质以及加工产业的发展。通过对50个马铃薯品种(系)块茎横切后不同时间的褐变程度(B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总酚含量的测定,采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隶属函数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了酶促褐变特性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块茎酶促褐变程度与PPO和POD活性显著正相关,而与总酚含量不相关。50个马铃薯品种(系)可分为4种类型,其中第Ⅰ类只包含‘滇薯6号’1个品种,属于极易褐变类型;第Ⅱ类包括‘乐薯1号’等19个品种(系),属于易褐变类型;第Ⅲ类包括‘冀张20号’等15个品种(系),属于中度褐变品种;第Ⅳ类包括‘大西洋’等15个品种(系),属于不易褐变类型。其中,‘兴佳2号’、‘冀张8号’有望作为马铃薯抗酶促褐变育种材料;而‘滇薯6号’可作为马铃薯块茎酶促褐变机理研究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砂梨果肉褐变与酚类物质及相关酶活性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丽红  张玉星 《果树学报》2012,(6):1022-1026
【目的】为了探明砂梨褐变的内在机制,为砂梨贮藏与加工过程中品种选择和褐变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1个砂梨品种的成熟果实为试材,测定总酚与酚类物质组成及含量、GSH含量、PPO、SOD、CAT、PAL、POD酶活性等相关指标。【结果】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酶促褐变程度有很大差别,‘新兴’和‘早生黄金’褐变较重,而‘秋黄’和‘丰水’较轻。绿原酸、儿茶素、芦丁和没食子酸是梨果肉中含量较高的酚类物质。总酚含量与果实褐变度相关性最高,绿原酸次之,儿茶素最低。【结论】梨果肉褐变相关酶活性与酚类物质组分及含量对其酶促褐变的影响程度因品种不同而存在差异。梨果肉酶促褐变与总酚和绿原酸含量的相关度高于与酶类的相关度。  相似文献   

5.
鲜切苹果酶促褐变底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富士、嘎啦和乔纳金3个苹果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褐变底物对鲜切苹果贮藏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鲜切富士、嘎啦和乔纳金苹果在贮藏过程中色泽(L*值)和硬度值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富士苹果的色泽和硬度下降最慢,贮藏14d,L*值和硬度分别下降9.6%、34.56%,比较适合做鲜切苹果加工材料;不同品种鲜切苹果酶促褐变底物不同,其中富士和嘎啦的酶促褐变是以绿原酸和表儿茶素为底物,而乔纳金的酶促褐变是以绿原酸为底物。  相似文献   

6.
许多果蔬在加工过程中及加工制品贮藏期间,会产生各种变色现象。如苹果、香蕉和马铃薯去皮后表面的褐变,果汁、果酒的褐变等等。变色的主要原因是多酚氧化酶催化多酚类底物所引起的氧化反应,由这类反应所引起的变色现象称之为酶促褐变。果蔬变色后,不仅影响加工制品的外观品质,而且影响其风味和营养价值的发挥。所以抑制变色在果蔬贮藏和加工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褐变是影响马铃薯加工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限制因素,褐变评价对抗褐变马铃薯品种选育及马铃薯鲜切加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45个马铃薯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对10个酶促褐变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再结合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可以通过鲜薯切片0 h和6 h亮度值、褐变强度(BD)初始值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4个指标进行马铃薯酶促褐变的鉴定评价;根据抗酶促褐变能力将45个马铃薯品种分为5种类型,其中高抗酶促褐变材料5份、抗酶促褐变材料9份、中度酶促褐变材料18份、易酶促褐变材料9份和极易酶促褐变材料4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石榴品种成熟期果皮褐变及其相关酶活性、总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差异及相关关系,以期为石榴种质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我国20个主栽石榴品种为试材,测定其成熟期果皮褐变度,PPO、POD、PAL活性,总酚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结果】石榴品种间果皮褐变及其相关酶活性、总酚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存在不同的差异。‘水晶甜’果皮褐变度,PPO、POD活性,总酚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均最高,‘太行红’PAL活性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褐变度与PPO、POD、PAL、总酚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PO、POD、PAL、总酚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间互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表明,‘泰山金红’抗褐变能力最强,‘水晶甜’抗褐变能力最低。【结论】不同石榴品种果皮褐变及其相关酶活性、总酚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存在不同的差异性和相关性。果皮总酚含量与其抗氧化能力密切相关。PPO是影响石榴果皮褐变的主导酶类,PAL和POD也不同程度地影响果皮褐变。‘泰山金红’‘胭脂红’和‘临选2号’是抗褐变的品种,值得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挖掘种仁抗褐化能力强的锥栗资源,筛选出果实适合深加工型的锥栗良种。【方法】从96份笔者课题组前期调查的资源中优选30份不同锥栗种质资源的种仁,通过对其种仁褐变程度、总酚和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根据不同优株果实种仁褐变差异性及其内含成分进行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锥栗种仁褐变程度差异显著,种仁抗褐化能力与褐变指数呈负相关,在30份资源中,ZNL-1、JZPYS-1与ZNL-15褐变指数较小,分别为0.067、0.083与0.150,ZNL-4和ZNL-13褐变指数较大,分别为0.600与0.650;30份种仁总酚含量差异显著,种仁褐变与总酚的含量呈正相关,其中ZNL-15种仁中总酚含量最低,为27.91 mg·100 g~(-1),而ZNL-13的种仁中总酚含量最高,为229.65 mg·100 g~(-1),为最低的8.2倍,同时褐变程度也最高;维生素C含量差异较显著,种仁褐变与维生素C含量的相关性弱,其中ZNL-15维生素含量高达67.23 mg·100 g~(-1),是含量最低ZNL-2的2.1倍。【结论】种仁抗褐变的优株为ZNL-1、ZNL-15与JZPYS-1,可用作锥栗杂交培育新品种的亲本,向锥栗产品深加工与利用方面拓展挖掘。  相似文献   

10.
酚类物质与蝴蝶兰褐变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3个褐化程度不同的蝴蝶兰品种A1 (大白花红心) 、B3 (迷你型白花黄心) 和R4 (深红花红心) 进行了9种酚酸定性定量分析, 并研究了以叶片为外植体的初代培养过程中总酚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绿原酸、邻苯二酚、儿茶酚、咖啡酸及没食子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豆酸可能与蝴蝶兰褐变相关, 苯甲酸对蝴蝶兰褐变影响很小; 在褐变过程中, 总酚含量越高, 褐变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11.
'冰心1号'是苹果品种'黄太平'优良芽变品种,是加工用品种。平均单果重38.8 g,果实鲜红色。果肉淡黄色,肉质松脆,汁液多,味甜酸。高酸,总酸含量16.14g/kg,去皮硬度13.3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4.0%,维生素C含量40.4 mg/kg,维生素B含量0.032 mg/kg,出汁率75.5%,符合苹果加工专用品种的要求。果实耐贮运。在新疆南疆地区果实7月下旬至8月初成熟,在北疆地区8月中下旬成熟。早果性和丰产性好,抗性强。  相似文献   

12.
以不同褐变程度的白及原球茎为试材,研究了白及原球茎褐变度与总酚含量、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一定褐变度范围内,随褐变程度的增加,总酚含量升高,超过一定范围,总酚含量随褐变程度增加而降低;PPO与PAL活性变化趋势一致,在褐变前期与褐变度呈正相关,后期活性随褐变度增加而降低;POD活性随褐变度增加而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13.
糖水去皮葡萄罐头的加工一、品种选择:生产去皮葡萄罐头时,原料要求具备粒大、肉厚、果皮韧性强易剥离、无籽或少籽或小籽、肉色白或浅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果香味浓等特性;较适合的品种有:汤姆逊无核(ThomsonSeedless)、保尔加尔、巨蜂、伊豆锦...  相似文献   

14.
在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洲,因苹果的斯帕坦品种,贮藏期中果实容易发生褐变,所以,提倡利用现有栽培的斯帕坦品种与其他品种进行高接换头。高接换头后,接穗品种的养分状态不一定由于斯帕坦品种作中间砧而受到影响。此外,也有的提出果实的钙含量与发生褐变成负相关,钾及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与发生褐变成正相关的报告。就中间砧对接穗是否有影响这个问题,作者研究了斯帕坦品种中间砧,对四个接穗品种的果实及叶片的无机养分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苹果果实日烧研究Ⅳ褐变症状可恢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烧果实褐变症状是一个不可逆的颜色变化过程。褐变一旦产生 ,不会再自行褪去。但对某些易着色的品种而言 ,轻微褐变可在果实着色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被红色所掩盖 ,从而达到商品果要求 ,但发生较重的褐变永远失去这一能力。采用某些保护措施 ,可有效制止轻微褐变的进一步发展 ,因而可大大提高商品果率。在自然条件下 ,褐变果被红色掩盖的难易程度随品种而异。褐变症状的恢复主要取决于果实的褐变程度  相似文献   

16.
对5个菊芋品种的总酚含量、PPO活性、POD活性与褐变强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菊芋品种的总酚含量、PPO活性、POD活性与褐变强度差异显著,其中3个北方品种的各项指标均高于2个南方品种。相关性分析显示,4个外形呈不规则瘤形品种的PPO活性与褐变强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982。褐变主成分分析表明:PPO活性、POD活性和总酚含量这3个变量共同影响菊芋的褐变。  相似文献   

17.
1产品色泽均匀的控制脱水蔬菜一般要求呈现其自然色泽,且均匀一致。由于加工技术差异,易出现色泽不稳定即“褐变”现象。控制褐变或色泽不均的措施:1.1选择适合于加工用的原料品种如脱水胡萝卜必须用“三红”品种,即皮、肉、心都是红色。1.2及时加工缩短原料采收与加工间的时间,尽可能随到随加工,每天应做到有计划收购.如不能及时加工,需平铺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叶菜类从采收到加工一般不应超过24h。运输及贮放过程中要谨防机械损伤及污染。1.3采取手工去皮根茎类蔬莱如胡萝卜等可以用化学去皮法,可提高原料利用率,但从断面看易形成“环”状断层,表面的环状断层主要是去皮液作用所致,造成干制后产品外观不好。1.4加工中尽量避免与空气接触蔬菜去皮、切片后须立即投入清水或护色液中。1.5烫漂要适度胡萝卜等根茎类蔬菜都应烫漂处理,但必须注意烫漂水溶液的配比及温度。1.6冷却要及时烫漂杀菌后,要及时彻底地冷却,在夏、秋高温季节,最好加低温水冷却或设冷却排管,以便迅速消除其热量,降低产品温度。1.7上帘、进干燥装置要及时按工艺要求冷却、离心脱去表面水分后应马上上帘,装满车按干燥时间和装车顺序依次马上进入干燥装置,滞留时间不要过长。1.8干燥过...  相似文献   

18.
在加拿大的弗利达西亚、科伦比亚洲,由于苹果Spartan品种在贮藏中果实容易发生褐变,所以就现在栽培的Spartan而言,推荐采用二重嫁接其它品种。二重接后,接穗的养分状况可能受Spartan中间砧的影响。还报告了果实的钙含量和褐变的发生呈负相关、钾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褐变的发生呈正相关。因而,研究了Spartan中问砧对4个品种接穗的果实及叶片的养分含量的影响。 把金帅、旭、元帅及Spartan4个品种作为中间砧(长10公分)及接穗,嫁接在M9砧木上,共设置了16个组合。这些苗在1971年用2 × 4米的株行距栽植到场内。在1972、1975年的 7月采取接穗…  相似文献   

19.
梨果实酚类物质与酶促褐变底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分属不同栽培系统及种间杂交种的10个梨品种果实酚类物质含量进行了系统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高相液相色谱法可检测到梨果中10种酚类物质,不同系统及品种的果实中酚类物质含量差异很大,其中绿原酸平均含量最高,香草醛、芦丁、表儿茶素、儿茶素含量较高,为主要的酚类物质;咖啡酸平均含量最低。对总多酚、绿原酸、表儿茶素、儿茶素、抗氧化活性与褐变的灰色关联分析表明:梨果实总多酚含量对褐变度影响最大,绿原酸含量对褐变度影响其次,果实抗氧化活性对褐变的影响最小。不同酚类物质中绿原酸含量最高,且与多酚氧化酶结合能力最强,为最主要的褐变底物。  相似文献   

20.
文章研究了不同气体成分对黄金梨果心褐变指数的影响,分析了果心酚类物质、丙二醛(MDA)含量以及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与果心褐变的关系。结果表明,MDA含量、PPO活性与果心褐变指数呈正相关性,CAT活性与果心褐变指数呈负相关性。较高CO_2和O_2条件促进了果心酚类物质、MDA含量以及PPO活性升高和POD、CAT活性下降,果心褐变发生较早、程度较重。本试验在较低CO_2(1%)和O_2(5%)条件下可使黄金梨贮藏180d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