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0 毫秒
1.
莱州湾水浅浪大,风多,冬季有时结冰,在莱州湾历史上未曾养过扇贝,过去曾养殖过海带和贻贝,但都失败了。为开发莱州湾新海区,技术人员大胆尝试,1984年冬从长岛引进栉孔扇贝,1985年春从乳山引进海湾扇贝进行养殖试验,秋后经过验收,亩产栉孔扇贝3492.4公斤,亩产海湾扇贝2260.2公斤,小试  相似文献   

2.
黄渤海春汛鲅鱼渔业现状及其资源的合理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鲅鱼是目前黄渤海能够形成较大渔业生产规模的鱼类资源之一,1990年渔获量超过100千吨。历史上,鲅鱼渔业生产分春、秋两汛,1976年以前以春汛生产为主,1977年以后,由于拖网捕捞秋汛鲅鱼补充群体,秋汛渔获量连年上升,而春汛渔获量则长期停滞不增。产卵群体是鲅鱼渔业资源得以繁衍的基础,其资源状况如何,不仅决定着春  相似文献   

3.
建设莱州湾蓝色海洋牧场为半岛蓝色经济区崛起建功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莱州市濒临的莱州湾是中国对虾、海蜇、梭子蟹、鲈鱼、鲅鱼、真鲷、鲆鲽鱼等重要渔业品种的主要产卵场、育幼场和索饵场,素有“黄渤海渔业摇篮”之称,莱州湾渔业资源的多寡对黄渤海区具有直接影响。建设莱州湾蓝色海洋牧场,修复莱州湾渔业资源,维护海洋生态安全,成为广大渔民的企盼,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渤海莱州湾海蜇资源出现了明显回升趋势,为充分利用这一渔业资源,从1988年秋汛生产开始,山东省莱州市全面推广应用三重流刺网捕捞海蜇技术,经过不断改革渔具渔法,捕捞效果十分明显。1991年秋汛生产中,全市共捕捞海蜇(商品规格)一万余吨。以40马力渔船为例,仅捕捞海蜇一项,平均单船总收入9万元左右,最高者收入达14万元。  相似文献   

5.
整理统计了莱州湾主要有机污染物入海通量,并于1998年7月,调查了莱州湾湾顶部对虾养殖区进、排水中氮、磷及COD的浓度,初步估算出了对虾病害发生后(1993年),对虾养殖过程中排入海中COD的增量增量平均约为1173.4t/a,为黄河年排放量的0.54%,小清河年排放量的0.29%;无机氮的增量平均为45.1t/a,为黄河年排放量的1.79%,小清河年排放量的1.10%。对虾病害发生后(1993年后)莱州湾沿岸对虾养殖的有机污染较黄河和小清河小的多。  相似文献   

6.
正脊尾白虾主要分布于中国大陆沿岸和朝鲜半岛西岸的浅海低盐水域,其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深受广大消费者和养殖业者欢迎。2011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日照海辰水产有限公司收集了我国沿海渤海湾、莱州湾、胶州湾、海州湾和象山湾5个地理群体野生脊尾白虾共约30000尾构成育种基础群体,其中渤海湾海区约5600尾,莱州湾海区约5400尾,胶州湾海区约5200  相似文献   

7.
该文通过引入养殖容量的概念,对影响莱州湾扇贝养殖容量的海洋环境资源、海域污染等因素进行了讨论,并探讨了增加莱州湾海域扇贝养殖容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荣成市针对所辖海区养殖密度大、海区基本饱和的实际情况,在积极调整养殖生产结构的基础上,打破守摊守业、固守家门的传统习俗,发动渔民到外地租海发展养殖生产,开辟新的生产基地。目前,全市已有5个乡镇分别与乳山、莱州、海阳等县市鉴定了养殖海区租赁合同,合同开发水面22500亩(1500ha),租赁期一般为10~35年,现已开发水面3000多亩(200ha),养殖海湾扇贝、栉孔扇  相似文献   

9.
于2001年3月至2002年3月在2个典型养殖海湾——莱州湾和桑沟湾,对其海水中主要营养盐进行了周年监测。结果显示,在莱州湾,总无机氮(TIN)浓度春季最低,冬季最高;活性磷酸盐(PO_4~(3-)-P)浓度春季最高,冬季最低;活性硅酸盐(SiO_3~(2-)-Si)浓度夏季最高,春季和秋季最低;N与P的浓度比[C(N)/C(P)]变化范围为1.145~128.61,年平均值为21.066±22.712。Si与N的浓度比[C(Si)/C(N)]的变化范围为0.000~0.922,年平均值为0.241±0.280。说明Si有可能是该湾主要的限制性元素。在莱州湾,总无机氮(TIN)浓度春季最低,夏季最高;活性磷酸盐(PO_4~(3-)-P)浓度冬季最高,夏季最低;活性硅酸盐(SiO_3~(2-)-Si)浓度夏季最高,最低值出现在春季和秋季;C(N)/C(P)的变化范围为1.482~149.935,年平均值为18.080±28.854;除夏、秋季部分月份外,N限制的可能性较大。C(Si)/C(N)的变化范围为0.000~2.840,年平均值为0.387±0.609,但大部分时间为0.5以下,表明Si也可能是桑沟湾的主要限制性营养盐。  相似文献   

10.
莱州湾金城海湾扇贝养殖海区防牡蛎附着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9年6 ̄8月,在莱州湾莱州市金城镇海湾扇贝养殖区,研究了牡蛎幼虫对海湾扇贝的附着规律。在养殖海区,离岸1500m以外纵向设立了3个定点站,近岸1500m海区作为一个观察点。结果表明,牡蛎主要为长牡蛎和褶牡蛎,6月下旬水温达到22 ̄23℃时,海水中出现牡蛎幼虫密度最高峰期(950个/m^2),主要为长牡蛎;8月中旬水温降到27 ̄26℃时出现次高峰(370个/m^2),主要为褶牡蛎。水温是监视牡  相似文献   

11.
<正> 鲅鱼是一种大型洄游性经济鱼类,每年春暖花开时候,由长江口外海越冬场游向近岸,进入渔场,四月中、下旬在长江口渔场流网船开始进行生产,以后在大沙、吕泗渔场相继也开始生产,五月初连、青、石渔场渔汛开始。随着温度的上升,气候的回暖,五月上旬末至中旬初,鲅鱼在石岛渔场形成旺汛,五月中旬末主群绕过成山头,经烟威渔场后,部分鱼群游向莱州湾渔场产卵,于五月下旬形成旺汛;部分鱼群继续北上至37、38、23、24、25、11、  相似文献   

12.
桑沟湾养殖海区沉积物-海水界面氮、磷营养盐的通量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20 0 2年 5月和 7月分 4个航次对桑沟湾养殖海区海底沉积物进行了底质与间隙水营养盐(NH+ 4,NO- 3,NO- 2 ,PO3- 4)的分析 ,并使用Fick第一定理对该海区沉积物 海水界面营养盐的通量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表明 ,各站点间隙水三氮和磷酸盐的平面分布和垂直分布有较大的差异。用 4个航次的数据估算全年由沉积物向上覆水扩散的NH+ 4的通量为 376 33μmol/m2 ·d ,NO- 3、NO- 2 和PO3- 4的通量分别是 33 0 2、6 4 1、10 .0 8μmol/m2 ·d。估算桑沟湾全年由沉积物扩散进入上覆水的总无机氮的量为 2 81 7t,可以满足该湾浮游植物初级生产需要的 2 8 73% ,释放的无机磷的总量为 4 16 2t,可以完全满足该湾全年浮游植物的需求。研究结果为桑沟湾海湾沉积物 海水界面氮、磷营养盐的通量建模提供了重要数据 ,结论可以运用到规模化养殖海湾养殖容纳量的进一步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13.
去年春汛,莱州市试验用疏目浮拖网在莱州湾渔场专捕大鲅鱼(1公斤以上)。自5月中旬至6月中旬,全市100对124马力以上拖网船共扑获大鲅鱼2030吨,创历史同期最高产量。一、疏目浮拖网的特点: 1.疏目浮拖网的网翼、网盖及网身前段的网目比以往底拖网的网目增大4倍,一般目大300—400毫米,网线为乙烯单丝,分别为15×3、12×3、10×3。  相似文献   

14.
莱州湾和桑沟湾养殖海区浮游植物的研究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系统研究了中国北方两个典型养殖海湾浮游植物的周年变动。从莱州湾浮游植物全年分布来看,早春2~3月是细胞数量的高峰,此时的主要物种是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Grev.)Cleve)和角毛藻(Chaetoceros sp)等硅藻,形成明显的暴发性增长。莱州湾浮游植物的群落演替明显,硅藻和鞭毛藻类交替占优势:有4个月是硅藻占绝对优势,其他藻类很难见到;有4个月是硅藻占优势,甲藻或绿藻为次优势种;有4个月是以单细胞的金藻、绿藻或甲藻占优势。在8月份之前,3个采样点之间浮游植物在数量上差异不大;9月到12月份差异比较大,说明筏式养殖的扇贝对浮游植物数量有一定影响。另外,浮游植物优势种的年际变化,说明包括营养盐在内的海区环境因子可能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5.
针对桑沟湾养殖海区海带(Laminaria japonica)的超容量养殖现象,研究了该海区中标准化养殖模式和传统养殖模式的海带生长差异。结果显示,在标准化养殖模式下,海带长、宽、平均厚度、湿重、投影面积和特定生长率均高于传统养殖模式,单棵海带重量显著提高,且海带的碳、氮和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传统养殖模式,海带品质大大提升。养殖后期,标准化养殖海区养殖海带垂直投影面积之和与对应养殖海区面积之比为6.33,而传统养殖模式的比值为9.15;标准化养殖海区海带所处水层下方的光照强度显著高于传统养殖区,海带所处水层的海流流速也高于传统养殖区。研究表明,桑沟湾海带标准化养殖模式使海带养殖密度降低,海带生长速度和品质均得以提高;在标准化养殖模式下,海带重叠较小,接受的光照比传统养殖模式充足;较快的海流使标准化养殖海区营养盐更新速度更快,这两方面可能是导致2种养殖模式下海带生长和品质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18年5、8月莱州湾的生态调查资料,采用营养盐限制法则及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模式等方法,对莱州湾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PO34–-P)和硅酸盐(SiO23–-Si)的平面分布、结构及限制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18年5、8月莱州湾的DIN浓度范围为1.64~106.36 μmol/L,平均值为24.18 μmol/L,5月明显高于8月;PO34–-P浓度范围为0~2.010 μmol/L,平均值为0.182 μmol/L,8月明显高于5月;SiO23–-Si浓度变化范围为0.97~78.93 μmol/L,平均值为18.30 μmol/L,8月明显高于5月。DIN、PO34–-P、N/P高值区主要位于莱州湾西部的小清河口和黄河口附近海域;SiO23–-Si、Si/N、Si/P高值区主要位于湾底部、龙口–莱州近岸海域。对营养盐结构的分析表明,莱州湾存在明显的磷限制和枯水期的硅限制,陆源输入是莱州湾营养盐的主要来源。营养盐结构限制平面分布表明,春季莱州-招远养殖区和夏季东营-潍坊养殖区易引发赤潮,夏季莱州–招远养殖区初级生产力受到一定限制,对养殖业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鳌山湾水文要素的分布及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6年6月~1998年5月首次对鳌山湾进行了生态环境综合调查。本文利用水文要素调查资料,分析了鳌山湾水温、盐度和透明度的水平分布和变化特征,并结合历史资料,简要描述了鳌山湾潮汐、海流和水交换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春季鳌山湾水温由湾顶向湾口递减,夏季水温呈近岸高、离岸低的分布趋势,秋季水温由湾顶向湾口递增。鳌山湾水温月变化明显,8月水温最高,海区平均值为28.0℃,3月水温最低,海区平均值为6.6℃。(2)鳌山湾盐度基本呈湾顶高、湾口低的分布趋势,其月际差异较小,3月盐度最高,海区平均值为31.75;5月盐度最低,海区平均值为31.45。(3)3~9月鳌山湾海水透明度基本呈由湾口向湾顶递减的分布趋势,11月为湾顶区和湾口区低、中部高。透明度月际变化较为明显,3月透明度最高,海区平均值为1.4m;5月透明度最低,海区平均值为0.6m。  相似文献   

18.
莱州湾海水营养盐含量及有机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葛仁英  纪灵 《齐鲁渔业》1995,12(6):45-46
莱州湾海水向接近富营养状态发展。无机氮、活性磷的含量部分海区已超过我国一类海水的标准值。该湾水体已处于有机污染状态,各单项指标岸边值均高于中部值,陆地排污是该湾水质营养化和有机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2014年4–6月在桑沟湾海区进行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海上筏式养殖实验,分析了鼠尾藻在桑沟湾的生长特性,调查了藻体上的附着生物。结果显示,(1)鼠尾藻在桑沟湾海域生长迅速,水温为10–17℃时特定生长率最高,可达6.10%/d;根据特定生长率与水温的关系,获得了鼠尾藻的最佳生长温度为14.9℃;(2)5月10日开始有生殖托形成,水温达到20.4℃时,鼠尾藻生殖托大量成熟,并有放散;(3)养殖期间,鼠尾藻最大长度达187.05 cm,均长可达112.31 cm;干湿比由0.147(4月)上升至0.189(6月);每公顷产量可达43.95 t(湿重),相当于干重为8.25 t;(4)藻体上有大型附着生物16种,主要优势种为尖嘴扁颌针鱼鱼卵、玻璃海鞘和海绵;附着生物的生物量随着水温升高而增加。研究表明,海区的附着生物对鼠尾藻的生长影响不大,在桑沟湾大规模养殖鼠尾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科技动态     
莱州湾水浅浪大,冬季冰封,对水产养殖业的威胁较大,致使其发展受到了影响,然而,招远县水产局渔业技术推广站的科技人员在有关单位的协助下,经过调查研究,根据莱州湾饵料丰富,水质较好的条件,进行了扇贝养殖试验,并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