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金佛山方竹笋用混交林混交树种选择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试验研究了金佛山方竹纯林、方竹针叶混交林、方竹阔叶混交林在竹林生长及竹笋产量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方竹混交林能够促进竹林生长,增加竹笋产量,其中,方竹阔叶混交林的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人造金佛山方竹纯林、方竹针叶混交林和方竹阔叶混交林近十年的定位观测研究发现方竹混交林能够促进竹林生长,增加竹笋产量,以方竹阔叶混交林的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金佛山方竹林水源涵养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佛山方竹(Chimonbambusa utilis)不仅是材、笋两用竹种,而且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优良竹种,但以往缺乏这方面的研究,为了较系统地揭示方竹蓄水保土的功能。本次对金佛山方竹的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土壤层的蓄水保土功能加以调查;同时为了便于比较还结合调查其它的林分。通过研究其结果: 1.林冠截留量: 方竹>针叶混交林>针叶纯林 2.枯枝落叶层蓄水量亮叶水青冈—方竹林>方竹林>针叶混交林>针叶林 3.土壤层的蓄水功能方竹林>亮叶水青冈—方竹林>马尾松林>枫香×麻栎林从而,本研究将为防护林建设中重视竹子的功能与作用,为适地适竹,合理选择与配置树种提供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日本落叶松10 a的营造纯林、与枫香混交造林、与鹅掌楸混交造林的对照试验研究表明:日本落叶松与枫香、鹅掌楸等阔叶树混交造林,既能改善林地生长环境,促进林木生长,提高落叶松林分的产量和质量,又能减少病虫和风雪危害,增强落叶松林的抗灾能力。日本落叶松适宜和喜光、深根性的中山速生阔叶树种(常绿阔叶树或常绿落叶阔叶树)混交造林。  相似文献   

5.
对柳杉营造纯林、与枫香混交造林、与鹅掌楸混交造林进行了15 a的对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柳杉与枫香、鹅掌楸等阔叶树混交营造柳杉混交林,既能改善林地生长环境,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柳杉林分的产量和质量,又能减少病虫和风雪危害,增强柳杉林的抗灾能力。柳杉适宜和喜光、深根性的中山速生阔叶树种混交造林。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柳杉10 a营造纯林、与枫香混交造林、与鹅掌楸混交造林的对照试验研究:柳杉与枫香、鹅掌楸等阔叶树混交营造柳杉混交林,既能改善林地生长环境,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柳杉林分的产量和质量,又能减少病虫和风雪危害,增强柳杉林的抗灾能力。柳杉适宜和喜光、深根性的中山速生阔叶树种(常绿阔叶树或常绿落叶阔叶树)混交造林。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南川金佛山方竹开展施肥、林地覆盖及调整立竹等试验的初步研究,总结出各项技术措施对方竹笋产量的影响,为科学实施方竹低改复壮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金佛山方竹母竹移栽造林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金佛山方竹不同母竹栽植成活率试验、不同栽竹时间成活率试验、不同肥培抚育措施试验结果比较得出:在用金佛山方竹母竹移栽造林中,母竹应选用2~3 a生2株以上为一丛的方竹;金佛山方竹栽植的最适季节是12月、2月、3月;栽植后要加强肥培抚育措施,及时松土、锄草、埋青、施肥,造林3 a后竹林郁闭度可达50%。  相似文献   

9.
金佛山方竹低产林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桐梓县是国家林业局命名的"中国方竹笋之乡"。金佛山方竹[隶属于竹亚科寒竹属,是大自然赐予桐梓县的特色竹种(以下简称方竹)。全县方竹天然林面积近20万亩,但多系20世纪30年代天然更新的延续,系统发育渐趋衰老,加之多年来疏于管理,掠夺式采笋伐竹致使方竹无性系种群退化,除柏箐自然保护区的3.8万亩方竹林属高产、稳产林分外,其余均属低产林分,平均亩产在30公斤左右,产值不到每亩50元,产出比相当低。为了加快方竹林复壮更新,提高林分质量,增加方竹笋产量,使之成为桐梓县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产业,促进山区农民增收致富,方竹低产林改造(以下简称方竹低改)也就提到议事日程。现根据多年试验,总结出如下低改措施。  相似文献   

10.
金佛山方竹低产林改造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佛山方竹主要分布于大娄山系,中心区约有3.6万余hm2。方竹竹材是造纸、竹胶板、竹器编织的好原料,竹笋质地晶莹、笋肉肥厚、味美鲜嫩,远销国内外,是当地农户的重要经济来源。文中总结了调整合理竹林密度、年龄结构、护笋养竹、合理施肥、间伐物归林、谷物覆盖等技术,可大幅度提高竹笋产量。  相似文献   

11.
以天然金佛山方竹林为对象,研究不同钩梢强度对金佛山方竹笋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钩梢对金佛山方竹笋笋径增大有促进作用,在1/4钩梢强度下立竹发笋笋径最大,平均笋径为24.55 mm。钩梢会导致金佛山方竹发笋周期延长,延长时间约6 d。金佛山方竹发笋数量随钩梢强度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在1/3钩梢强度下金佛山方竹笋产量最高,为6 546.12 kg/hm2,相较不钩梢立竹笋产量增加26%;1/2钩梢强度笋产量最少,仅为3 776.92 kg/hm2,相较不钩梢立竹笋产量减少了27.3%。在金佛山方竹林经营过程中可采用适度钩梢以提高竹林经营产量。  相似文献   

12.
<正>重庆南川区有座金佛山,山上生长着一种独特悠久的以金佛山命名的方竹——"金佛山方竹"。随着国家退耕还林工程在重庆的推进,南川金佛山方竹基地的规模不断扩大,方竹特色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如今,南川已成为金佛山方竹高产栽培的示范基地、竹笋加工的集散基地。在中国退耕还林的历史画卷中,金佛山方竹特色产业写下了让农民"退得下、还得上、不反弹、能致富"的光辉篇章。独特悠久的金佛山方竹  相似文献   

13.
对福建省清流国有林场2010年春季在杉木林采伐迹地上采用鹅掌楸、乳源木莲、枫香与马尾松营造了混交林,5年后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造林5年后3个树种的幼林保存率达到92%以上,鹅掌楸、乳源木莲、枫香阔叶树种的早期生长均表现良好的速生性。  相似文献   

14.
桐梓县的金佛山方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方竹是黔北山医的一项重要资源。其竹笋质佳味美,誉为竹笋之冠;竹材纤维适中,是造纸和竹制品的优良原料;而且方竹与阔叶乔灌木组成的多层次混交林,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侯诸方面发挥的生态效益,亦居其他林种之上.桐梓县方竹资源颇为丰富,据县志记载:“县属娄里,盛产方竹笋,生于秋,肥嫩而鲜,财货大宗。”为了保护发展及合理利用方竹资源,桐梓县林业局与县农业区划办公室,在1982和1986年两次组织人员,对全县17片方竹林进行了调查,1987年柏菁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时,又曾作专题调查。调查采用1:50000地形图现地勾绘面积,样地调查蓄积和笋期  相似文献   

15.
竹是贵阳市的市树,将贵州省的特色资源金佛山方竹推广应用于黔中竹海森林公园,对体现贵阳市市树竹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黔中竹海森林公园中选择不同类型的林地(火烧迹地、落叶阔叶林下、常绿针叶林下及林间空地)进行金佛山方竹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金佛山方竹造林宜选择2年生实生苗,适宜的乔木林郁闭度为0.3~0.5,栽植后前6年,每年抚育2次,第7年以后可以采笋,笋产量约167~261 kg/667 m2。研究表明,金佛山方竹在黔中竹海森林公园适合的林地中能够生长良好,既能造景又能发展林下采笋经济,值得进一步推广栽植。  相似文献   

16.
贵州桐梓柏箐自然保护区金佛山方竹林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桐梓县柏枝山、箐坝自然保护区的金佛山方竹是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层片,生长繁茂,经济价值高。在保护该生态系统的前提下,以经营利用为目的,考虑影响金佛山方竹经济性状的主要因素,对金佛山方竹林进行类型划分,并提出经营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金佛山方竹(Chimonobambusa utilrs (Keng)Keng.f),属禾本科竹亚科,是金佛山特有植物,世界稀有竹类,其竹笋味美嫩脆,闻名中外。该文通过对金佛山方竹的采种、育苗、造林试验研究,得出结论:金佛山方竹可以通过人工繁殖造林,更新进入开花期的成熟林,并经过人工种植驯化,将其生长的海拔线降低200m。  相似文献   

18.
金佛山方竹的经营和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竹(Chimonobambusa utilis)是我国特有的经济用材竹种,主要分布在南川县金佛山海拔1500米以上地段,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川黔交接地带,属大娄山东段部分。方竹笋肉厚质脆,味道鲜美,是我国重要的笋用竹。竹材壁厚,纤维优良,是很好的造纸原料之一,亦可制作农具、用具。 竹林区群众,根据方竹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百色地区有较广泛的马尾松林地,但由于长期以马尾松为树种,土壤肥力下降,马尾松产量也下降。因此以枫香与马尾松营造混交林,用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马尾松的产量,促进马尾松优质生长。精选造林材料,探讨了马尾松与枫香混交林的造林技术,重视病虫害防治,结果证明:选择枫香与马尾松混交造林,并采用块状造林技术,具有良好优势。  相似文献   

20.
1987~1991年,协作组选用马尾松、未荷、枫香、漆树、野漆树、山乌桕、黄檀、毛白檀、黑荆树、胡枝子、黄荆等树种,进行了混交树种的选择、混交方式、种子处理技术、植被处理与成效,主要飞播树种的成苗规律和飞播作业技术等专题研究。经过5年试验研究,基本上掌握了飞播建立针阔叶混交林的技术关键,为今后开展大面积飞播混交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