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正2020年7月,大窑湾海关入境的一批荷兰百合种球(西伯利亚),经大连海关技术中心检疫鉴定,携带郁金香X病毒(tulip virus X, TVX)。这是我国口岸首次在荷兰进境的百合种球中截获该病毒。郁金香X病毒是马铃薯X病毒属(Potexvirus)成员,最早在苏格兰的郁金香中分离出来,可通过鲜切花采收机械接触及种球携带远距离传播,在郁金香植株上引发叶片褪绿和坏死斑点、花被片中形成颜色  相似文献   

2.
郁金香和百合是最重要的百合科球根花卉。病害是制约郁金香和百合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介绍了国内为害郁金香和百合的主要病害和病原。国内为害郁金香和百合的主要病原真菌有镰刀菌、灰霉和炭疽菌;主要病原细菌有萎蔫短小杆菌、果胶杆菌属和迪基氏属软腐细菌;主要病毒有郁金香碎色病毒、百合斑驳病毒、百合无症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等RNA病毒。主要植物病原线虫有短体线虫、茎线虫和滑刃线虫。线虫取食伤害郁金香和百合的根、鳞茎和芽,促进病原真菌和细菌对植物的复合侵染;毛刺属和拟毛刺属线虫除侵害郁金香和百合,还作为介体向植物传播烟草脆裂病毒。为害郁金香和百合的线虫,南芥菜花叶病毒、草莓潜隐环斑病毒和番茄环斑病毒等RNA病毒是与郁金香和百合相关的主要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本文也介绍了鉴定这些病原的常规方法和新方法,为建立郁金香和百合主要病原的检测检疫体系提供技术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我国郁金香病毒研究现状及检疫防治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金香是我国花奔产业中发展最快的品种之一,其种源依赖大量进口,病毒特别是病毒病的发生危害是导致其不断进口的原因之一。据资料记载,郁金香病害近10种,其中真菌病害7种,细菌病害1种,病毒1种,仅细菌性溃疡病研究较为详细,其余均缺少研究资料,一般真菌病害危害较轻,细菌,病毒病害危害严重,病害的远距离传播通过传染病种球调运或夹杂土壤进行,由于无检疫操作规程,技术设备和检测手段相对落后,对进口郁金香的检  相似文献   

4.
花卉杂色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云南昆明、玉溪、楚雄、曲靖等地区,我们发现四种花卉有杂色花。所谓杂色花是由病毒侵染而引起的一种特殊花,它鲜艳美丽比无病的花还好看。这种花早在十六世纪于荷兰种植的郁金香上发现,即在花瓣上产生一种白色花斑或条纹,比一般的单色花更加美丽,于是身价倍增,当时人们互相争购,因此把此时期称为"郁金香疯狂时代(Tulipomania)",后来经病毒接种试验证明是由郁金香碎色病毒(TBV)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百合脱毒组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百合为百合科百合属(Lilium)多年生球根植物,是国际上主要鲜切花之一。百合在生产中一般采用无性繁殖,而百合病毒可通过种球传播。因此,病毒一旦感染百合,即在种球内不断积累,最终导致种质严重退化,给百合种植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迄今已发现引起百合种球退化的病毒及其类似病原多达12种,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有百合潜隐病毒(Lily symptomless virus,LSV),郁金香碎色病毒(Tulip breaking virus,TBV)和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随着组织培养技术的日臻成熟,通过组培脱毒为解决百合种球病毒性退化问题提供有效途径。国内外对百合组培脱毒进行的系列研究表明,获得脱毒苗的方  相似文献   

6.
Nienhaus和Stille1966年报道,从被马铃薯X病毒(PVX)系统感染的马铃薯植株上发育出来的癌肿病菌孢子囊释放的游动孢子,能将该病毒传播到其它植株上。然而,在接种之前,游动孢子与病毒的悬浮液在试管内混合,使游动孢子与病毒微粒相接触,并不会发生病毒的传播。自从Nien-haus和Stille报导壶菌属的马铃薯癌肿病菌能作为马铃薯X病毒传播的媒介后,这已被广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许多植物病毒能通过感病植物种子传播,已知的种传植物病毒总数逐年增加。Fullton 列举大约有36种病毒通过63种植物传播;Eennett 和 Shepherd 扩大到列举有50种种传病毒;Phatak 列举85种病毒通过一种或多种寄主种子传播。种子传毒可能是病毒在一种作物上由一个生长季传到下一个生长季的最重要的途径,也是病毒接种介体最初的毒源。某种作物种子将病毒带到一个地区,在该地区如有有效的介体,则会进一步  相似文献   

8.
荷兰研究植物病毒有悠久的历史,在世界上颇负盛名。如在1576年荷兰就有郁金香碎色病的记载;在20世纪初,便将植物病毒列为植物病理学的一个新分枝,并开展了马铃薯病毒的研究。现从荷兰植物病理学杂志(Netherla-nds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近20年刊登的植物病毒论文,对荷兰植物病毒的研究机构和研究领域作简要的综述。一、研究植物病毒的主要机构  相似文献   

9.
 黄瓜花叶病毒(Cymbidium mosaic virus,CMV)是雀麦花叶病毒科(Bromoviridae)黄瓜花叶病毒属(Cucumovirus)的典型成员,寄主范围极其广泛,能侵染1000多种的单、双子叶植物.该病毒可经75种蚜虫传播,有些分离物还可通过种子传播,是寄主植物最多、分布最广、最具经济重要性的植物病毒之一[1].  相似文献   

10.
我国郁金香病害研究现状及检疫防治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郁金香是我国花卉产业中发展最快的品种之一,其种源依赖大量进口,病害特别是病毒病的发生危害是导致其不断进口的原因之一。据资料记载,郁金香病害近10种,其中真菌病害7种,细菌病害1种,病毒病1种,仅细菌性溃疡病研究较为详细,其余均缺少研究资料;一般真菌病害危害较轻,细菌、病毒病害危害严重,可致种球退化,植株变小,不开花,品种严重衰退,目前病害在我国的分布尚不十分清楚;病害的远距离传播通过染病种球的调运或夹杂土壤进行。由于无检疫操作规程,技术设备和检测手段相对落后,对进口郁金香的检疫尚存漏洞。为加强检疫,防止疫情传入,作好病害防治,特建议:(1)加紧疫情调查,做好PRA分析;(2)制定相应操作规程,提高技术手段;(3)加强生长期监管,加快无毒技术开发;(4)了解原产地疫情,制定双边检疫协定  相似文献   

11.
介体传播的草莓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草莓病毒在世界各草莓栽培区广泛分布,可随无性繁殖材料和传毒介体传播扩散,严重影响草莓的产量和品质。目前已知传播草莓病毒的介体主要有蚜虫、蓟马、粉虱、线虫和真菌等,总共可传播19种病毒,其中2个为病毒暂定种。本文综述了不同介体传播的草莓病毒的分类地位、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总结并展望了介体传播草莓病毒的检测技术和防治方法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新疆番茄上病毒病的发生情况,利用一步法RT-PCR技术检测了南北疆番茄上南方番茄病毒(Southern tomato virus,ST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番茄花叶病毒(Tomato mosaic virus,ToMV)以及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的感染情况,并利用分段克隆的方法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通过RT-PCR方法检测健康植株与携带病毒植株杂交育种的F1代植株带毒率以分析STV的种子传播特性。结果显示,新疆番茄上CMV、STV、ToMV和PVY在北疆的检出率分别为52%、37%、27%和14%;在南疆的检出率分别为79%、60%、69%和0;且以STV、CMV及ToMV的复合侵染为主。从我国加工番茄上首次获得了长3 437 nt的STV SHZ-1核苷酸序列,序列比对分析发现其与已报道STV只有1~9个核苷酸的变异,且序列变异与地域无相关性。分析杂交F1代加工番茄植株上STV的传播特性,发现其除可由种子传播外,也可通过花粉传播。表明STV是侵染新疆番茄的主要病毒之一,且该病毒可通过种子或杂交育种途径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13.
 香石竹脉斑驳病毒的寄主范围比较狭窄,只能侵染石竹科、藜科、苋科等几个科中的少数几种植物。昆诺藜和美国石竹是该病毒理想的鉴别寄主和繁殖寄主。病毒粒体为微弯曲的线条状,长790nm,宽12nm,能为国外提供的香石竹脉斑驳病毒抗血清均一包被。该病毒能被桃蚜以非持久性的方式传播,传播效率可达58%。本文还对病组织的超薄切片、病毒侵染组织中的双链RNA、病毒的体外抗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从和歌山县有田地区的温州蜜柑上分离到一种表现果实环斑症状的汁液传播性病毒。用该病毒接种草本植物所现症状和温州蜜柑萎缩病毒(SDV)表现的症状稍有不同。病毒粒子为直径约28nm的多面体.含有三种离心组分。双向免疫扩散和交叉吸附试验表明该病毒和SPV是异源的。用纯化病毒接种温州蜜柑,在果实上产生典型的环斑症状。这些结果表明该病毒是可引起温州蜜柑花叶病的柑桔花叶病毒。  相似文献   

15.
番茄环斑病毒(TmRSV)在美国对果树、浆果和葡萄造成明显的经济损失。直到1981年人们仅知道美洲剑线虫Xiphinema americanum Cobb是该病毒的唯一传毒介体,最近又发现一种与之相近的种X.rivesi Dalmasso也是传播TmRSV的介体。用蒲公英作试验,证实两种线虫的传毒能力相近,目前报道,X.rivesi至  相似文献   

16.
进境荷兰郁金香种苗中南芥菜花叶病毒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防止南芥菜花叶病毒(Arabis mosaic virus,ArMV)传入我国,采用血清学、分子生物学、电镜观察及生物学接种等方法对从荷兰进口的郁金香种苗进行了ArMV检测。结果表明:ArMV血清学反应为强阳性;RT-PCR反应扩增出370bp的特异性目标条带;RT-PCR产物与已报道的3个ArMV部分外壳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1.00%~93.24%,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9%~100%;免疫电镜观察到叶片病汁液中含有直径约30nm的球状病毒粒体;该病毒在黄花烟、白肋烟、矮牵牛和昆诺藜等鉴别寄主上引起坏死和褪绿等典型症状,经DAS-ELISA检测,这些接种寄主均呈ArMV血清学阳性反应。故将该病毒鉴定为南芥菜花叶病毒。  相似文献   

17.
 从云南武定的滇重楼上得到一个病毒分离物Paris-YN,病毒粒体为弯曲线状。利用RT-PCR扩增获得一条1074bp的片段,序列比较分析发现其与马铃薯X病毒属(Potexvirus)病毒3'末端的结构最为相似,且与属内的白三叶草花叶病毒等20个不同分离物3'末端有36.7%~58.9%的同源性;该病毒cp基因长639个核苷酸,编码212个氨基酸(22.8kDa),与20个Potexvirus病毒分离物的CP氨基酸序列比较发现,Paris-YN与白三叶草花叶病毒的CP氨基酸同源性最高(60.1%)。证据表明,该分离物可能为Potexvirus的新成员,暂命名为重楼X病毒(Paris polyphylla virus X)。  相似文献   

18.
百合病毒病及其检验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6  
沈淑琳 《植物检疫》1996,(4):223-226
百合病毒病及其检验沈淑琳(农业部植物检疫实验所100029)自Stewart(1896)描述百合的坏死条纹以来,相继报道了病毒病原14种,类菌原体1种。其中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主要病毒有4种,即百合无症病毒、黄瓜花叶病毒、郁金香碎锦病毒和百合丛簇病毒...  相似文献   

19.
正葡萄灰皮诺病毒(Grapevine Pinot gris virus,GPGV)最早于2012年由意大利研究人员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发现(Giampetruzzi et al.,2012),该病毒可引起葡萄叶片褪绿、斑驳、皱缩、变形等症状,导致葡萄植株发育不良、成熟期延迟、产量降低、果实腐烂,还可与其它病毒共同作用产生复合负面效应。目前,葡萄灰皮诺病毒病尚缺乏有效防治药剂,为防控该病毒病的发生和传播,本研究拟设计特异性引物  相似文献   

20.
从云南武定的滇重楼上得到一个病毒分离物Paris-YN,病毒粒体为弯曲线状。利用RT-PCR扩增获得一条1074bp的片段,序列比较分析发现其与马铃薯X病毒属(Potexvirus)病毒3′末端的结构最为相似,且与属内的白三叶草花叶病毒等20个不同分离物3′末端有36.7%~58.9%的同源性;该病毒cp基因长639个核苷酸,编码212个氨基酸(22.8kDa),与20个Potexvirus病毒分离物的CP氨基酸序列比较发现,Paris-YN与白三叶草花叶病毒的CP氨基酸同源性最高(60.1%)。证据表明,该分离物可能为Potexvirus的新成员,暂命名为重楼X病毒(Paris polyphylla virus 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