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黑水虻学名亮斑扁角水虻(Hermitia illucens L.),其幼虫主要用于禽畜粪便及餐厨垃圾的处理,为目前最具应用前景的资源昆虫。本文主要从黑水虻的生物学特性、黑水虻生长发育影响研究、黑水虻的抗逆性研究及黑水虻的应用研究四个方面对其进行综述,为黑水虻无害化处理餐厨垃圾及粪便技术推广提供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2.
《养猪》2016,(4)
为了研究有益昆虫处理畜禽粪便的效果,以资源昆虫—亮斑扁角水虻(Hermetia illucens)作为研究对象,鸡粪、猪粪作为处理对象,重点研究了亮斑扁角水虻处理猪粪、鸡粪的效果,并对亮斑扁角水虻预蛹期虫体的粗蛋白质、粗脂肪进行分析和评价,为今后开发水虻预蛹期幼虫作为饲料资源提供了基础数据。试验结果表明:鸡粪、猪粪饲养的亮斑扁角水虻的活力、个体重分别为(95.20±1.17)%、(93.60±2.06)%,(208.88±2.23)mg、(182.67±3.21)mg;含水率、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分别为(63.32±2.12)%、(62.93±1.84)%,(36.78±0.54)%、(37.05±0.84)%,(53.46±2.89)%、(50.34±3.17)%,(15.94±1.24)%、(15.41±1.47)%。结论:鸡粪饲养的亮斑扁角水虻在生长速度、虫体蛋白质、粗脂肪含量方面都优越于猪粪饲养;与常规蛋白质饲料原料相比,水虻预蛹期幼虫是一种高能高蛋白质的优质饲料原料,值得深入研究并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由于近年豆粕价格逐年增长,且高度依赖进口,蛋白饲料原料短缺在我国已成为重要问题。亮斑扁角水虻幼虫具有养殖成本低、蛋白质含量丰富等特点。近年来亮斑扁角水虻幼虫作为动物蛋白饲料来源研究已成为热点。本文综述了亮斑扁角水虻幼虫生物学特性、营养组成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成果,旨在为新型蛋白质饲料原料的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亮斑扁角水虻幼虫|生物学特性|蛋白饲料|动物应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黑水虻处理畜禽粪污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以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主要目的的黑水虻资源化利用生物科技项目的示点示范,先后在四川隆昌、资中等地顺利进行,并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黑水虻在我国自然分布较广,是一种野生、腐生性水虻科昆虫,它虽属于虻,但并不携带细菌和叮咬人畜。黑水虻成虫喜栖于植物丛中,羽化完成产卵后自然死亡。利用黑水虻幼虫处理畜  相似文献   

5.
黑水虻(Hermitia illucens),英文名称Black soldier fly,是双翅目水虻科的一种昆虫,幼虫营腐生性,取食范围非常广泛,是自然界碎屑食物链中的重要环节,常见于农村的猪栏鸡舍附近,取食新鲜的猪粪和鸡粪。美国佐治亚大学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尝试开发一种利用黑水虻处理人量鸡粪猪粪的技术,并将收获的水虻幼虫加工成为饲料添加剂出售,  相似文献   

6.
黑水虻幼虫是一种营腐食性的水虻科昆虫,能够将畜禽粪便中的有益成分转化为自身营养物质,从而降低畜禽粪便造成的环境污染。以黑水虻幼虫为原料,可加工生产动物蛋白饲料、生物柴油、抗菌肽等高附加值产品。本研究从黑水虻生物学特性、畜禽粪便无公害处理以及黑水虻幼虫的利用开发等方面展开综述,论述了一种以黑水虻为基础的生态循环模式,为黑水虻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武汉品系亮斑扁角水虻老熟幼虫部分替代饲养黑斑蛙的人工饲料,并对黑斑蛙的生长指标和营养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当黑斑蛙人工饲料中添加亮斑扁角水虻幼虫0、25%、50%、75%、100%时.黑斑蛙增重率分别为8.14%、8.52%、3231%、18.19%、18.99%,特定生长率分别为0-22%/d、0.23%/d、0.79%/d、0.47%/d、0.49%/d。当替代量在50%时,黑斑蛙肥满度、肌肉粗脂肪、肌肉粗蛋白的含量达到最高值,收获黑斑蛙的增重率和饲料系数与其余处理组相比也达到了最优值。因此,使用亮斑扁角水虻幼虫部分替代人工饲料养殖黑斑蛙有较好效果,替代量为50%时最佳.为水虻及其衍生产品在蛙类养殖上的应用奠定了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餐厨垃圾源黑水虻的营养组成及虫沙的化学成分,试验选取14日龄的餐厨垃圾源黑水虻幼虫鲜样烘干后制备的虫粉(研磨粉碎、压榨脱脂后研磨粉碎),进行虫粉安全性(重金属含量和细菌总数)分析,测定脱脂处理前后黑水虻营养成分(粗蛋白、粗灰分和粗脂肪)、脂肪酸及氨基酸含量,以及黑水虻虫沙中重金属(汞、砷、镉、铅、铬)含量、虫沙的化学成分(有机质、水分、总养分、有机碳和盐)含量及pH值。结果表明:餐厨垃圾源黑水虻重金属含量及细菌总数符合《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17)要求。未脱脂黑水虻粗蛋白、粗灰分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42.05%、6.36%和30.34%,脱脂黑水虻分别为54.40%、8.66%和11.15%,脱脂黑水虻的粗蛋白含量高于豆粕(P<0.05)和鱼粉(P>0.05)。与豆粕和鱼粉比较,未脱脂黑水虻幼虫虫粉中含有较高水平的饱和脂肪酸(59.218%),脂肪酸主要由月桂酸、油酸、棕榈酸、亚油酸组成,与豆粕、鱼粉脂肪酸组成差异较大。黑水虻幼虫虫粉总氨基酸含量为38.25%,主要由谷氨酸、天冬氨酸、组氨酸、亮氨酸组成,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为1.0,脱脂处理后总氨...  相似文献   

9.
黑水虻是腐生性的水虻科昆虫,幼虫阶段的黑水虻不仅能高效利用畜禽粪便等有机物转化为自身营养成分,而且其具有繁殖力适应力强、营养全面、易于加工等特点,逐渐成为水产养殖廉价蛋白原料的来源。文章总结了黑水虻幼虫的生物学特性和变废为宝的应用,重点阐述了影响黑水虻幼虫生长发育的因素。旨在根据不同生产需要总结适合的饲养模式,有助于黑水虻幼虫生长发育满足应用需求,以期带来可观的经济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
黑水虻是水虻科的一种昆虫,这种昆虫主要以动物的粪便以及腐烂的蔬菜和水果为食。黑水虻的幼虫含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它们的蛋白质含量高达44%,并且粗脂肪含量在15%~49%之间,黑水虻还含有较高含量的矿物质、氨基酸以及必需脂肪酸等,是一种优质的蛋白质饲料资源。  相似文献   

11.
随着厨余垃圾产量的逐年增加以及中国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适合、有效的厨余垃圾处理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黑水虻可有效分解厨余垃圾并将其转化为油脂和蛋白质等高价值生物质,是一种环境友好且成本效益高的方法。然而目前对于黑水虻产品在实际应用中的安全性尚未完全明确。文章总结了黑水虻生物特性及其处理厨余垃圾的优势,分析了以厨余垃圾饲喂黑水虻过程中存在的安全影响因素,详细讨论了黑水虻幼虫的应用及其产生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最后对黑水虻转化厨余垃圾的前景进行了展望,以促进厨余垃圾的高效回收及高产值利用。  相似文献   

12.
对于畜、禽生产者来说,蝇类、跳蚤、蚊子的出现可导致重大的经济损失,对畜、禽的危害最严重的蝇类,如家蝇、黄腹厕蝇、光亮扁角水虻和厩螫蝇等。这些蝇  相似文献   

13.
利用生物转化方法不但能将畜禽粪便资源化,还能减少粪便对环境的污染,做到节能减排。作为饲用昆虫的一种,黑水虻的幼虫可以将畜禽粪便、餐厨垃圾等有机废弃物通过生物转化作用转变为安全、环保、优质的饲料资源。本文主要对黑水虻在畜禽粪便中的生物转化作用,以及其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黑水虻规模化处理畜禽粪便及日后产业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饲料蛋白质原料价格持续走高,中国饲料蛋白质原料紧缺并且长期依赖进口。因此,寻找并开发新型的蛋白质源已成为当前解决饲料蛋白原料紧缺的研究热点。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 L.)是一种双翅目水虻科的营腐生性昆虫,可将有机废弃物快速转化成为高附加值生物物质,具有饲养成本低、繁殖速度快、产出高的明显优势,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和几丁质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其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因而有望成为高质量动物饲料。大量研究表明,黑水虻部分替代饲料蛋白质成分可有效增强动物机体免疫和抗氧化能力,同时通过正向调节肠道有益微生物种群及增加菌群丰度的方式,起到改善动物肠道健康的作用,其作为一种颇具前景的蛋白质饲料原料有望为畜牧养殖业找到新的突破口。作者简述了黑水虻的营养特性、主要活性成分,系统总结了饲粮中添加黑水虻对猪禽肠道屏障、免疫机能及肠道菌群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黑水虻今后的研究思路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黑水虻的进一步开发研究和在动物养殖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黑水虻为媒介处理两种疫病致死猪的安全性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养猪》2016,(4)
黑水虻可作为一种资源昆虫被利用,其幼虫主要以动物粪便、餐厨垃圾和腐烂的有机物为食,包括腐肉、腐烂的水果和蔬菜垃圾等。试验利用黑水虻腐食猪伪狂犬病和猪高致病性蓝耳病两种疫病致死猪病料,检测腐食病料前后黑水虻虫体的带毒情况。检测结果表明,黑水虻腐食病料后,虫体中这两种疫病核酸检测呈阴性,初步提示了黑水虻可以用于病死畜禽尸体的无害化处理。  相似文献   

16.
饲料蛋白质资源紧缺是畜牧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其替代原料的开发和应用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黑水虻是双翅目水虻科昆虫,其幼虫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别为32%~48%和12%~34%,是一种潜在的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源。此外,黑水虻生命史短、食谱广泛、饲料转化效率高、饲养成本低廉,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本文就黑水虻的饲用价值、在畜禽和水产动物上的应用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旨在为新型蛋白质饲料原料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黑水虻     
正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 L.),腐生性的水虻科昆虫,能够取食禽畜粪便和生活垃圾,生产高价值的动物蛋白饲料,因其繁殖迅速,生物量大,食性广泛、吸收转化率高,容易管理、饲养成本低,动物适口性好等特点,从而进行资源化利用,其幼虫被称为"凤凰虫",成为与蝇蛆、黄粉虫、大麦虫等齐名的资源昆虫,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原产于美洲,目前为全世界广泛分布(南北纬40度之间)。近些年传入我国,目前已广布于贵州、广西、广东、上海、云南、台湾、湖南、湖北等地。目前被广泛  相似文献   

18.
《养猪》2017,(6)
为研究黑水虻幼虫生长发育规律,试验选择2龄期幼虫作为试验动物,自由采食餐厨垃圾浆料。结果发现:1)黑水虻幼虫处理餐厨垃圾浆料在幼虫重12.37~16.15 mg和27.02~46.23 mg阶段虫子采食速度和增重速度较大,幼虫重达88.34 mg以后采食速度和增重速度开始下降,这表明黑水虻幼虫可能存在发育高峰期。幼虫采食速度和增重速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7。2)黑水虻幼虫处理餐厨垃圾浆料,经8 d养殖虫体增重95.67 mg,干物质转化率达到31.81%,单位面积虫产量11.10 kg/m~2,虫卵比1.85 kg/g,养殖成活率85.58%,具有较高的生产性能表现。  相似文献   

19.
采食不同有机废弃物黑水虻幼虫饲料价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处理有机废弃物黑水虻幼虫(Hermetia illucens)的饲料价值,选取采食餐厨垃圾和鸡粪的黑水虻幼虫为研究对像,采用液相色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幼虫的常规营养指标和卫生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风干虫粉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灰分、甲壳素含量分别为1.40%、5.97%;35.14%、39.05%;38.17%、10.58%;13.03%、25.31%;4.81%、5.42%;蛋氨酸含量为12.43、14.04 mg/g蛋白质;赖氨酸含量为58.07、54.76 mg/g蛋白质。餐厨虫的不饱和脂肪酸与必需脂肪酸分别占总脂肪的60.85%和23.72%,其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高达30.7%和21.3%。鸡粪虫的不饱和脂肪酸与必需脂肪酸分别占总脂肪的34.61%和8.2%,且含有十三烷酸和十五碳一烯酸奇数碳脂肪酸。两种黑水虻虫体微量元素含量高于鱼粉和豆粕;其卫生指标Pb、Cr、Hg、As、Cd、F及微生物、抗生素、农药残留等均符合"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2001)"要求。综上所述,处理餐厨垃圾和鸡粪的黑水虻幼虫富含蛋白质、脂肪以及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饲料研究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20.
黑水虻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水虻可有效处理畜禽粪便等多种有机废弃物,并生产出优质蛋白、抗菌肽、己二酸、月桂酸、甲壳素、生物颜料和生物燃料等高附加值产品,作为一种具有较高应用潜力的资源型昆虫受到多领域的研究与关注,但如何使其在畜禽养殖中得到有效应用仍需进一步研究。该文主要综述了黑水虻对畜禽粪便中未消化的营养物质、有害微生物以及重金属的处理效果,探讨黑水虻作为新型饲料资源在畜禽养殖中应用的可行性,并分析了当前黑水虻在畜禽养殖中应用受限的原因,为今后黑水虻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