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选择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林地,采用不同坡位和施肥量进行马尾松幼林生长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坡位对马尾松幼林生长产生极显著影响,生长量大小依次为:下坡中坡上坡,其中下坡8年生马尾松的平均胸径、平均高分别为8.7cm、7.03m;施肥量多少对马尾松的生长量有影响,生长量大小依次为:施肥2次施肥1次无施肥,但由于在造林初期施肥,对其生长影响未达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长武塬区立地特征及其对刺槐林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土高原沟壑区气侯、土壤条件很适宜刺宜刺槐的生长。然而,沟壑内地形较为复杂,刺槐在不同地形部位栽植后,生长量差异极大。由长武王东沟小流域刺槐林的生态分析表明:1.导致不同生境之间立地条件差异的首要原因是水分因素;2.立地条件对刺槐生长过程影响最大的是坡位与坡向;3.根据沟壑内没形部位的水分生态条件,应对陡阳坡上部刺槐林进行更新改造,并加强培育沟谷和沟坡中下部土地上的速生林。  相似文献   

3.
研究不同海拔对种植在杉木林下华重楼生长的影响,为人工杉木林下栽培华重楼提供理论依据,以宽叶和中叶华重楼有芽头的根茎为种苗,采用320 m、900 m、1 250 m 3种不同海拔,比较不同海拔对林下华重楼2年后的存活率及生长量变化。结果表明:3个不同海拔试验区的平均存活率均较高,根茎生长量差异极显著,因此,在杉木林下种植华重楼,选择海拔在900~1 250 m的林地,更有利于林下华重楼的快速生长。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沟壑区沙棘与混交乔木树种生长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同立地条件下栽植的沙棘与混交乔木树种刺槐、油松、侧柏、柳树等按栽植1年、3年、6年、8年进行成活率、保存率及生长量调查,结果表明:沙棘适宜的立地条件为阴坡和半阴半阳坡;半阴半阳坡的塬边、沟道栽植沙棘纯林效果较好,坡地宜栽植沙棘与油松、侧柏等乔木树种的混交林;阴坡的塬边、下坡、沟道适宜栽植沙棘,上坡适宜栽植油松;塬边栽植沙棘可以作为绿篱,为封山禁牧的绿色屏障;阳坡上栽植刺槐较适宜。  相似文献   

5.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黑荆树引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引种黑荆树试验表明,黑荆树适应该区气候和土壤条件,生长良好;而在海拔1200m、1400m和2200m高度坡耕地与荒地生长的黑荆树状况不同,其地径、株高和冠幅存在显著差异,黑荆树在低海拔比高海拔生长良好,在坡耕地比荒地生长良好,表明海拔高度和立地条件对黑荆树生长影响很大,黑荆树作为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造林和水土保持的先锋树种,其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
油茶作为中国特有的优良树种,综合价值较高,在全国范围内均有种植。为提高油茶的品质和产量,有必要了解并掌握种植管理的关键技术。基于此,对油茶的价值进行简要介绍,并从选地整地、选种栽植、抚育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油茶种植管理的关键技术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在坂面镇海拔250 m左右的下川村后山峡山场和海拔630 m左右的肖坂村官田山场种植良种普通油茶和龙眼茶二年生嫁接苗,于造林4年始果期和造林7年进入丰产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造林的保存率相差不大,高生长与冠幅生长结果一致,均为低海拔普通油茶高海拔普通油茶低海拔龙眼茶高海拔龙眼茶,但差异不显著。而油产量均以低海拔种植龙眼茶的效果最好,高海拔种植普通油茶的效果次之,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低海拔种植龙眼茶的产油量是高海拔种植的1.88倍,高海拔种植普通油茶是低海拔种植的1.22倍,因此,龙眼茶需要种植在低海拔地区,而普通油茶在中高海拔地区种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塔克拉玛干沙漠不同立地条件下咸水滴溉苗木的生长差异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为了开发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地下高矿化度咸水进行沙漠公路绿化,2003年在肖塘进行了高矿化度地下咸水灌溉实验。实验点选择在流动沙丘和丘间平地上,按照荒漠林土覆沙厚度差异和坡向不同,选择了9种不同的立地条件的实验点。样地中栽植梭梭、柽柳、盐穗木等3种植物。实验结果如下:(1)立地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其对水分和太阳辐射的差异分布而引起的;(2)不同植物种对于高矿化度的咸水灌溉适应性不同,适应性因土壤母质条件的差异而变化;(3)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生长限制因子不同,在成活时期水分因子是其限制因子,而在生长时期中,在水分满足的条件下,地表太阳辐射能量是其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9.
压实对矿区废弃土壤含水量及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不同压实处理对矿区废弃土壤含水量及植物生长的影响,为有效利用采石场废弃物和城市固体废弃物、改善矿区立地条件、进行植被修复提供依据。[方法]将砾石和城市固体废弃物按体积8∶2混合后进行不同程度压实处理,进行小区试验。[结果]压实显著提高基质含水量,减小各层含水量差异。随着压实程度增加,植物主要耗水层上移。不同植物受到压实的影响不同,刺槐和苜蓿在重度压实条件下生长明显受阻,侧柏生长量增加。植物在中等强度的压实条件下,能够通过调节自身,适应环境。[结论]一定程度的压实能获得理想的植物保存率和生长量,压实技术可以运用在废弃采石场植被修复工作中。  相似文献   

10.
废弃采石场植被快速恢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石对植被破坏是毁灭性的,废弃采石场没有植被保护,极易产生水土流失。通过人工快速恢复植被是最有效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的途径。通过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不同整地方式和不同的植物组合形式试验,对比植物的成活率、盖度、年生长量和植株冠幅,确定出客土种植草木犀和苜蓿和客土30 cm栽植乔木能有效提高乔木成活率。  相似文献   

11.
为了找出影响柠条生长的主导立地因子,确定适宜柠条生长的立地条件类型,在兰州北山"三水"造林区对不同立地条件下柠条的生长指标进行样地调查,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法研究立地因子和生长指标之间的关系,并采用模糊最优局势决策法评价柠条的生长适宜性。结果表明:海拔仅和株高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坡度与株高、基径和冠幅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坡向与株高、丛枝数和冠幅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坡度和坡向是影响柠条生长的主导立地因子。柠条最适生的立地类型为海拔1609~1658m、阴向、半阴向的缓坡;较适宜立地类型为海拔1659~1708 m、阴向、半阴向的缓坡和斜坡。  相似文献   

12.
黄淮海平原的沙地立地条件差,防风固沙林和农田防护林常因生长不良而达不到预期的防护作用,难以消除风蚀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白榆人工林内进行的农林间作试验表明:不同的间作类型和不同的间作年限,均对防风固沙林的生长有显著影响;连续间作1~5年,林木年均高生长可提高40.43%~78.7%,胸径年均生长量可提高25.71%~89.11%,一般连续间作3~4年,林木即可进入稳定生长期,而以造林后的前两年作用最大;不同的间作物作用不同,比较理想的间作物是油菜、花生、豆类等低秆作物。  相似文献   

13.
杂交构树是一种兼具生态、经济、饲用、水土保持价值的优良树种。观察分析了在平凉地区引种栽植的杂交构树的生长特征,并测定了其在不同立地、不同密度下的产量,以研究其在平凉地区高产栽植的最优方案。研究表明:不同立地条件下杂交构树生长特性不同,相同立地不同栽植密度下杂交构树的生长特性也不同;平凉地区杂交构树大田栽植最适宜的株行距为60 cm×80 cm,考虑成本因素不建议在大棚内栽植杂交构树;杂交构树在15°坡地栽植成活率为70%,产量为24 t/hm~2,可以在平凉地区荒坡地栽植,其根系能够在较浅土层内集中生长和分布,有利于固土保水,是陇东黄土高原地区撂荒地水土保持和生态绿化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14.
1995-1999年在山东省蒙阴县进行大雪枣早期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包括不同立地条件、苗木类型和栽植密度3个单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荒坡地、山丘梯田和平地农田3种不同条件枣园,667m^2 5年年均产量分别为564kg、781kg、1092kg,年均纯收益分别为2835元、4623元、7532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稀土元素铈对油茶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以茶树幼苗为外植体,通过含有不同浓度的硝酸铈的培养基对其进行组织培养,并对培养的油茶幼苗外植体进行性状、生长情况等方面的比较分析。通过组织培养85 d后,随着培养基中添加的硝酸铈浓度的逐渐升高,油茶组培幼苗的各项生长指标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结果:当培养基中硝酸铈的浓度为35 mg·L~(-1)时,油茶组培幼苗的株高、幼苗根数、幼苗叶绿素含量最高。由此表明,油茶幼苗的株高、幼苗根数、幼苗叶绿素含量等方面的生长因素受稀土元素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良种油茶岑软3号嫁接苗为材料,研究不同苗龄换大规格容器、施用不同类型复合肥以及不同叶面肥对大苗培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月份用半年生小杯苗上大杯与一年生小杯苗换大杯地径增长量一样;在大杯苗培育过程中灌施海藻复合肥优于有机水溶性、微生物肥和挪威复合肥;在大杯苗培育过程中叶面喷施营养性化肥KH2PO4能促进苗木地径生长。  相似文献   

17.
土壤水分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在生育过程中具体表现在生长状况和生长量变化上。为了确定冬小麦不同生育期正常生长发育的土壤水分指标,利用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郑州试验基地多年(1994-1996年和1997-1998年)试验资料,将冬小麦不同发育时期的生长状况和生长量测定资料与此发育期前一时段的土壤水分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土壤水分与产量性状和产量的相关关系,并运用数学方法,以获得较好生长状况和取得较高产量为目的确定冬小麦不同发育期的适宜水分指标,从而为冬小麦干旱风险动态评估模型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降低油茶种植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对广西国有三门江林场(以下简称三门江林场)这几年油茶嫁接苗与油茶扦插苗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油茶扦插苗成活率高于油茶嫁接苗7%~12%,但油茶扦插苗生长量滞后于油茶嫁接苗0.5~1 a;在成本投入方面油茶扦插苗低于油茶嫁接苗32.71%;油茶扦插苗经济效益明显好于油茶嫁接苗,市场竞争力强。  相似文献   

19.
为给贵州省思南县板栗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利用思南县2011年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板栗基地,开展了2种抚育措施(林粮间作与块状抚育)对板栗幼树生长量影响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林粮间作地块板栗幼树的地径、树高和冠幅年平均生长量大于块状抚育地块板栗幼树的地径、树高、冠幅年平均生长量,建议生产中采取林粮间作,以耕代抚,促进板栗幼树生长,有助于项目发挥预期效益。  相似文献   

20.
油茶属于木本油料树种,在我国被广泛栽植,但受我国气候的影响,多数的油茶都属于低产林。油茶本身也是一种经济作物,油茶种植人员多年来都致力于提升油茶的产量,进而促进油茶产业的长足发展。基于此,对油茶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与推广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给相关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