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伍小辉 《绿色科技》2014,(2):106-107
以1~4年生的四方竹母竹为试验材料,比较了各年龄母竹的种植成活率、出笋率和成竹率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母竹对四方竹的种植成活率、出笋率和成竹率均有显著影响,以2年生母竹的种植成活率、出笋率和成竹率最高,分别达到91.50%、87.40%、82.57%;3年生母竹略低;1年生和4年生母竹的种植成活率、出笋率和成竹率最低。因此,四方竹的造林选用2~3年生母竹为宜,其中以2年生母竹为最佳。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不同竹龄早竹母竹对造林效果的影响,实地调查了1年生与2年生母竹造林地的早竹胸径、出笋数量、成竹数量、退笋数量、退笋高度等指标。结果显示:采用2年生母竹造林其出笋数量、成竹数量、退笋数量与新竹胸径均显著高于采用1年生母竹造林,退笋高度两者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早竹造林的母竹年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丛生竹秆基各笋目的出笋成竹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查了西南地区人工栽培的梁山慈竹、撑绿竹、硬头黄竹着生于秆基两侧的4对大型芽(又叫笋目、芽眼、芽目)的出笋成竹生物学特性,计算各年龄母竹和各笋目位置的出笋率、成竹率、新竹相对生长率。结果表明:随着母竹年龄的增加,出笋成竹能力明显下降,1年生母竹出笋成竹能力最强,2年生母竹迅速下降,3年生母竹基本丧失繁殖能力;各笋目的出笋成竹能力为2目>头目>3目>4目,3目、4目显著低于头目、2目。综合分析母竹年龄和笋目位置表明:1年生母竹的头目、2目萌发力最强,是留笋长竹的最佳笋芽。通过有序样本聚类分析,将3个竹种的出笋期划分为初期、盛期和末期,初期出笋数少但成竹率高,中后期出笋数增加,但成竹率却明显下降;笋目萌发年龄和出笋时间与笋目位置有关,分布在秆基中下部的头目、2目萌发年龄较早,在出笋期的出笋时间也较早,而位于秆基中上部的3目、4目萌发年龄较迟,出笋时间也较晚。根据各笋目的出笋成竹特性,从抚育、间伐和水肥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调控林分出笋的经营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自1998年以来,笔者在祁门县开展了毛竹实生苗培育和造林试验,总结了毛竹实生苗的不同发育时期及其实生林竹高、胸径和笋成竹的发育规律。结果表明,1~5年竹高生长增长较快,年均增高100cm以上,6年后高生长率逐年降低;1~8年生时,胸径生长较快,到第8年时,竹林平均胸径达6.8cm;1~3年,发笋成竹率较高,每丛年发笋成竹超过10株,第4年后逐年下降;笋成竹数与竹高、胸径呈负相关,即随竹高、胸径生长的增大而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5.
在四川泸州和宜宾选择梁山慈竹、撑绿竹、硬头黄竹纸浆林开展笋目位置和年龄的调控出笋试验,分析出笋率、成竹率、新竹相对生长率和竹材产量后得出:(1)合理的"抹目"、"疏芽"可以提高成竹率、增加新竹相对生长率和竹材产量,梁山慈竹、撑绿竹、硬头黄竹在同时抹除3目、4目时效果最好,从不抹目到抹除3目、4目的增产幅度分别达31.04%、25.59%和37.87%;(2)在保证笋目出笋成竹能力和养分供给下,母竹数的减少和年龄结构的调小不会减小丛生竹纸浆林产量,梁山慈竹和硬头黄竹在保留所有1年生母竹和25%的2年生母竹,撑绿竹在保留所有1年生母竹和50%的2年生母竹时产量最高.综合分析认为:对笋目位置和年龄的调控出笋技术可为丛生竹纸浆林生产经营提供新的经营思路.  相似文献   

6.
白笋竹、黄笋竹 (普通毛竹 )通过异地移栽试验 ,调查两者的造林成活率、成竹率 ,同时观察两者的发笋期、笋外部形态特征。结果表明 :白笋竹的造林成活率、成竹率与黄笋竹相比 ,分别低 12 %、10 % ,且白笋竹的发笋期也比黄笋竹迟 5~ 7d,两者笋的外部形态特征也存在明显差异。证实白笋竹应为毛竹的一种变型  相似文献   

7.
采用炼山+全面清理(处理1)、不炼山+局部清理(处理2)、不炼山+带状清理(处理3)、杉木近熟林局部清理套种毛竹(处理4)进行造林地不同清理方式的毛竹造林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造林地不同清理方式对毛竹造林的成活率、出笋数、成竹数均有极显著影响,以处理4造林成活率、出笋数、成竹数最高,分别达91.9%、418个·hm-2、403株·hm-2,且当年造林成本最低,为11490元hm-2,分别比处理1、处理3、处理2节省造林投资成本3285、2115、480元·hm-2.  相似文献   

8.
在实现“一年栽竹、三年满园、五年成林、八年取材”的小块速生丰产林试验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探索毛竹速生丰产的有效管理技术措施,我们进行了几项技术管理措施的试验。现将其中出笋前追施化肥对提高出笋率、成竹率的试验情况初步整理于下: 1.试验目的 根据毛竹退笋的主要原因之一系营养退所致,我们设想能否在出笋前,补充营养,即通过追施化肥的方法来提高毛竹的出笋率、成竹率。 2.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红岩工区,山湾坡地,坡向东南,土层深1米以上,黄粘土,PH值6.5。 3.造林情况 一九六七年春造,密度每亩二十株,当年保存率为百分之七十五,目前仍年年发笋成竹,属花年林分。 4.林分结构和历年成竹情况 详见表1、2。  相似文献   

9.
实生毛竹幼林不同间笋强度与立竹生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生毛竹幼林,具有出笋多,成竹率高,新竹逐年生长幅度大及无大小年等特点.据溧水县林场调查,用2—3年生竹苗造林,三年后一般每亩出笋成竹5000株左右,高的达万株以上.因此,实生竹林若不加间伐就会使竹株高度密集,同龄立竹高低悬殊较大,翌年大部小竹被压枯死,竹鞭纵横交错,竹桩较多.这样,对实生毛竹幼林的生长和行鞭,不能不带来一定的影响、为此,笔者曾于1979—1981年对3—5年生实生毛竹幼林作了不同间笋强度的试验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经对天目早竹梅雨季节造林试验和笋期观测3年调查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梅雨季节移栽天目早竹,成活率高,发笋成竹快,3年即可满园。天目早竹自然出笋期在3月26日~4月12日,分为初期、盛期、后期,各期成竹率和早期退笋率以及新竹质量有明显差异;母竹系统质量和距母竹远近对新造竹林的出笋成竹能力有一定影响;笋竹高生长服从S型曲线增长规律。  相似文献   

11.
在湖北省崇阳县桂花林场,调查毛竹的母竹特性对新竹与地下鞭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年母竹发笋多于1年与2年母竹;胸径>4 cm及胸径2~4 cm母竹发笋均多于胸径〈2 cm母竹发笋;栽植4年的母竹发笋多于栽植3年、2年及1年的母竹;1年鞭的母竹发笋多于2年与3年生鞭的母竹。不同年龄的鞭长与鞭重所占比例依次排列为:壮龄鞭>幼龄鞭>老龄鞭;在以母竹为中心的1.5 m范围内,竹鞭上的壮芽数、弱芽数、笋芽数及休眠芽数依次为74.86,21.10,56.68个及8.68个,分别占总芽数的24.64%,13.98%,26.88%及3.19%。壮芽比例越高,说明地下鞭系统活力越旺盛。毛竹造林时要对母竹特性予以高度重视以提高造林成活率与增加来年新竹数目。  相似文献   

12.
以绿竹Dendrocalamopis oldhami、勃氏甜龙竹Dendrocalamus brandisii的竹蔸苗为研究材料,在南宁市营造试验林,研究其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造林后半年,绿竹的造林成活率为96.87%,新竹长势好,勃氏甜龙竹的成活率为50.63%;2个竹种新竹的数量、地径和高度均与母竹秆基径呈正相关关系,造林后半年至1年的新竹数量、地径、高度均与造林后半年的相应指标呈正相关关系。因此,加强竹蔸造林抚育管理,促进造林前期的生长量,有利于提早成林。  相似文献   

13.
雷竹山地造林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试验研究表明:山地不同坡位对雷竹笋用林的造林成活率、出笋成竹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影响,在山坡下部造林效果明显比山坡中部、上部好;雷竹上山造林效果不好。  相似文献   

14.
浙江安吉人工竹林主要来自扩鞭造林,通过人工移栽造林的较少。文章以安吉县灵峰寺林场大王山林区3次毛竹人工移栽造林为例,调查分析了移栽造林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毛竹移栽造林技术比较成熟,影响造林效果的关键因子为海拔。在海拔500 m以下、种苗选择1~2年生的新竹、保留竹鞭长度1 m左右,配合适当的肥培管理措施,6~8年即可成林。  相似文献   

15.
竹柳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吕德文 《防护林科技》2011,(5):42-43,53
对不同造林密度和不同混交方式竹柳的适生状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加,竹柳的保存率呈线性下降趋势,生长状况也呈下降趋势,以3 750株.hm-2的造林密度具有较好的保存率和生长状况;当混交比例为5∶5时,竹柳的保存率和生长状况较好,可在造林实践中进一步推广,但不同混交树种间未表现出显著差异,可能跟造林时间较短,其适生性状未得到充分表现有关。  相似文献   

16.
对不同规格的母竹苗造林与出笋率关系的调查结果表明 :农地毛竹出笋率是山地的 2 0 9倍 ,竹苗规格以A3 B3 C2 组合的出笋率最高 ,其次为A3 B3 C1和A1B1C2 组合。  相似文献   

17.
茶杆竹林分立竹密度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夏馨 《福建林业科技》2004,31(3):66-67,70
在立地条件及经营措施基本相同的林分中,应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对茶杆竹建立4种不同结构的样地,并测定不同立竹密度发笋数、成竹数、成竹率等指标,结果表明:经营密度为11250株·hm-2时,林分生产力高,笋产量达4500kg·hm-2,新竹率达68%,竹径达4 11cm,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